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孩子生長的階段

孩子生長的階段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生長的階段,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他們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個成長階段的表現、思考都不同。孩子的每一個可以成長的階段,家長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來看看孩子生長的階段。

孩子生長的階段1

1、孩子一到六歲時期,是寶寶生長的黃金時期

對於寶寶來說,一到六歲這一輩子只能過這一次,可見寶寶這一到六歲的時期是多麼的重要呢!因爲每個寶寶在降生後,都是生長髮育的快速時間段,尤其是孩子在六歲之前。

因爲孩子的身體和骨骼都處於正在發育、生長的階段,而且身體上的各個部分都會處於發育的狀態,對於寶寶來說,這就是一個彌補不足的“關鍵”時期。

孩子生長的階段

家長們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多給孩子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不要用一些垃圾食品對付。這個階段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家長們一定要明確這個時間點,不要等到錯過了,又後悔莫及。畢竟孩子的一歲到六歲只有一次,這個時期正好是孩子“長大個”的關鍵節點,一定要增加孩子的吃飯的次數,以便於孩子成長。

2、新生兒鍛鍊筋骨的時期

很多時候大人們總說,寶寶生下來愛睡覺是一件好事情。不僅僅平白無故少了很多媽媽的煩惱,而且還給家裏增添了一絲絲的平靜。但是,其實在寶寶降生後,寶媽們可以不必要讓寶寶睡那麼多的覺,覺睡多了越睡越困。寶媽們可以在孩子這個不困得筋骨也是非常不錯的。

因爲這樣的“小運動”會增加孩子的肌肉記憶,孩子會對一些擡頭、翻身等行爲更加的敏感,會增加肌肉的生長和發育,對寶寶是非常好的。

所以說,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寶寶這個階段的活動時期,不要總是讓自己家的寶寶沒白天、沒黑夜的“睡覺”。這樣每天一點點小運動,是非常有利於孩子生長和發育的,對孩子的身體生長也是有幫助的。

3、孩子的換牙時期

對於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換牙期,每個媽媽都會非常的頭疼。很多時候總會因爲“牙齒”問題,把孩子搞得嚎啕大哭。但是,媽媽們不知道的是,孩子換牙的時候,大約是在寶寶七個月之前就會完成。這個時間對於寶寶掉牙或者牙齒鬆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們不要爲此驚慌和過度的擔心。

孩子生長的階段 第2張

這個階段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爲很多寶寶“換牙”的時候,有的很早、有的很晚。所以說,我們就以自己的寶寶換牙期爲準,只要孩子換牙了,就說明媽媽們需要給寶寶加大營養了。

因爲這個時期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想要孩子長大高個的家長們,更是要在這一階段督促自己家的孩子多吃一些飯、菜。

孩子生長的階段2

孩子生長是有規律的

吃吃睡睡的第一個月。很多的寶媽都認爲孩子剛剛出生的第一個月是最好帶的,因爲,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每天都是在吃吃睡睡當中度過的,不會撒嬌,更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只要讓孩子吃飽,不打擾孩子,及時更換尿布,孩子就會很乖的睡覺。

二月愛哭鬧。但是,當孩子長到兩個月的時候,孩子就會比較愛哭鬧。這時因爲,孩子開始長大了,並且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氣息,嗅到媽媽的味道。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在自己身邊時,就會比較乖,而媽媽不在,孩子就會哭鬧。同時,孩子開始對外界的聲音開始產生恐懼感,當孩子聽到外界一些噪音時,就會因爲不知道聲音的來源而害怕哭鬧。

三月擡頭。孩子長到三個月時,手臂和頭頸部開始有了一定的力量,這時孩子可以在趴着的情況下,微微擡頭,並堅持幾秒鐘,甚至一分鐘。

四月翻身。經常聽家裏的老人說,孩子長到三個月就會翻身了。其實,有很多的孩子大多數長到四個月才能夠自己翻身,而三個月能夠自己翻身的孩子則比較少。孩子翻身需要頸部和身體力量的支撐,孩子能夠趴着擡頭後,翻身就會比較輕鬆。

孩子生長的階段 第3張

六月坐。當孩子學會翻身後,慢慢的就會經常練習翻身,並且,翻身後自己趴着玩耍,這就說明孩子的頭頸部和腰部有了力量。而孩子長到六個月後,能夠獨自坐住一會兒,就是需要腰部及身體支撐力。

七月爬。孩子長到七個月時,已經能夠獨立坐住,並能夠自己在趴着的狀態下依靠東西坐住,這時孩子就可以練習爬行了。孩子的爬行是需要媽媽幫助,並經過練習才能夠擁有的技能,並不是孩子長到七個月就自己學會爬行了。當孩子身體符合練習爬行的條件後,媽媽可以讓孩子趴着練習,每天練習一小會兒,根據孩子練習爬行的進度而增加練習爬行的時間,讓孩子輕鬆靈活的學會爬行。

十月站立,學說話。孩子學會爬行後,身體的肌肉更加緊實有力量,四肢也會更加協調。這時媽媽可以讓孩子扶着沙發練習站立,同樣的孩子練習站立的時間也是由短到長,循序漸進。十個月的孩子已經開始咿咿呀呀的學說話,並且,有時一邊玩耍一邊自言自語。這時,媽媽需要教孩子說話,先從媽媽,爸爸,簡單的詞彙學起。

十一個月學走路。孩子在十個月開始學習站立,並且,經過了一個月的練習後,能夠站立比較長的時間後,就可以讓孩子練習走路了。孩子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都會比較害怕,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很艱難,正如老話常說的萬事開頭難,路從腳下出。孩子走路需要媽媽耐心的鼓勵和引導,幫助孩子克服心理恐懼感,孩子便可以學會走路。

十二個月學吃飯。孩子在學會走路後,就說明孩子的身體有力量,肢體更加協調,可以用手輕鬆的抓起很多的物品,可以翻書。這時,媽媽就可以爲孩子準備孩子專屬的輔食練習小餐具,小勺子,小碗,讓孩子練習吃飯。

多變的孩子哪個月份最難帶

一月黃疸。孩子長出生的第一個月容易出現黃疸的情況,孩子的白淨水嫩的小臉蛋開始發黃,並且,有明顯變黃的情況。

二月腸絞痛。孩子在出生的第二個月容易出現腸絞痛的情況。孩子會在無緣無故的情況,突然大聲的哭鬧,小肚子變得緊繃脹痛,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三月睡眠倒退期。有很多孩子長到三個月時,開始不愛睡覺,而是躺在牀上,睜着眼,東張西望,吸吮手指,踢踢被子,休閒,發呆。這種情況就是孩子開始出現睡眠倒退期。

孩子生長的階段 第4張

四月厭奶期。媽媽的母乳是孩子在出生後三個月到四個月之內的主要口糧,而孩子在四個月時,可能會出現厭奶的情況。孩子可能會吃奶不積極,沒有興趣,吃奶時東張西望,不專注。

五月長牙期。大多數的孩子長到五個月左右就開始進入出牙期,這時孩子會出現焦躁不安,愛哭鬧,情緒不穩定,愛咬東西的情況,這就是孩子長牙的一種表現。

六月輔食過敏。孩子六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而由於孩子腸胃嬌弱,並且,孩子一直吃母乳,添加輔食會有不適應的情況。如孩子吃輔食後出現腹瀉,腹痛,長出紅點等情況,都是一種輔食過敏的表現。

八月份分離焦慮期。而孩子長大八個月後,就會對媽媽有很強的依賴感,並且,開始認生。這時,媽媽出門把孩子交給爸爸,奶奶來帶,孩子就會哭鬧,這就是孩子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

孩子的生長都是按照自己身體的一種自然的成長規律進行,而每個階段孩子又有各種的小狀況,當孩子斷奶後就會好帶很多。

孩子生長的階段3

1、 優先分階段(反射練習期,出生~一月)

嬰兒出生後以先天的無條件反射適應環境,這些無條件反射是遺傳決定的,主要有吸 吮反射、吞嚥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及哭叫、視聽等動作。反覆地練習,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發展和協調,發展與協調意味着同化與順應的作用。皮亞傑詳細觀察了嬰兒吸吮動作的發展,發現吸吮反射動作的變化和發展。

例如母乳餵養的嬰兒,如果又同時給予奶瓶餵養,可以發現嬰兒吸吮橡皮奶頭時的口腔運動截然不同於吸吮母新乳頭的口腔運動。由於吸吮橡皮奶頭較省力,嬰兒會出現拒絕母乳餵養的現象,或是吸母乳時較爲煩躁。在推廣母乳餵養過程應避免給嬰兒吸橡皮奶頭可能正是這一原因。從中也可以看出嬰兒在適應環境中的智力增長:他願吸省力的奶瓶而不願吸費力的母乳。

孩子生長的階段 第5張

2、 第二分階段(習慣動作和知覺形成時期1~4月)

在先天反射動作的基礎上,機體的整合作用,嬰兒漸將個別的動作聯結起來,形 成一些新的習慣。例如嬰兒偶然有了一個新動作,便一再重複。如吸吮手指、手不斷抓握與放開、尋找聲源、用目光追隨運動的物體或人等等。

行爲的重複和模式化表明動作正在同化作用中,並開始形成動作的結構,反射運動在向智慧行動過渡。由於行爲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由當前直接感性刺激來決定,所以還不能算作智慧行動。但是嬰兒在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過程中,順應作用也已發生,表現爲動作不完全是簡單的反射動作。

3、 第三分階段(有目的動作逐步形成時期,4~9月)

從41月開始,嬰兒在視覺與 抓握動作之間形成了協調,以後兒童經常用手觸摸、擺弄周圍的物體,這樣一來,嬰兒的`活動便不再限於主體本身,而開始涉及對物體的影響,物體受到影響後又反過來進一步引起主體對它的動作,這樣就動作與動作結果造成的影響使主體對客體發生了循環聯繫,後漸漸使動作(手段)與動作結果(目的)產生分化,出現了爲達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動作。

例如一個多彩的響鈴,響鈴搖動發出聲響引起嬰兒目光尋找或追蹤。這樣的活動重複數次後,嬰兒就會主動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腳去踢掛在搖藍上的響鈴。顯然可以看出,嬰兒已從偶然地無目的搖動玩具過渡到了有目的地反覆搖動玩具,智慧動作開始萌芽。但這一階段目的與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確。

4、 第四分階段(手段與目的分化協調期,9~11、12)

這一時期又稱圖式之間協調期。嬰兒動作目的與手段已經分化,智慧動作出現。一些 動作格式(圖式)被當作目的,另一些動作格式則被當做手段使用。如兒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夠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開蓋着玩具的布。這表明兒童在作出這些動作之前已有取得物體(玩具)的意向。

隨着這類動作的增多,兒童運用各動作格式之間的配合更加靈活,並能運用不同的動作格式來對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後能運用概念來了解事物一樣,嬰兒用抓、推、敲、打等多種動作來認識事物。表現出對新的環境的適應。不過這階段嬰兒只會運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動作格式,還不會創造或發現新的動作順應世界。

5、 第五分階段(感知動作智慧時期,12~18月)

這一時期的嬰兒,皮亞傑發現,能以一種試驗的方式發現新方法達到目的。當兒童偶 然地發現某一感興趣的動作結果時,他將不只是重複以往的動作,而是試圖在重複中作出一些改變,嘗試錯誤,優先次有目的地調節來解決新問題。

例如嬰兒想得到放在牀上枕頭上的一個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卻夠不着,想求助爸爸媽媽可又不在身邊,他繼續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頭,拉枕頭過程中帶動了玩具,於是嬰兒偶然地抓拉枕頭得到了玩具。以後嬰兒再看見放在枕頭上的玩具,就會熟練地先拉枕頭再取玩具。這是智慧動作的一大進步。但兒童不是自己想出這樣的辦法,他的發現是來源於偶然的動作中。

孩子生長的階段 第6張

6、 第六分階段(智慧綜合時期,18~24月)

這個時期兒童除了用身體和外部動作來尋找新方法之外,還能開始"想出"新方法, 即在頭腦中有"內部聯合"方式解決新問題,例如把兒童玩的鏈條放在火柴盒內,如果盒子打開不大,鏈條能看得見卻無法用手拿出,兒童於是便會把盒子翻來覆去看,或用手指伸進縫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進去,這時他便會停止動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張一合做了好幾次這樣的動作之後突然他用手拉開盒子口取得了鏈條。

在這個動作中,兒童的一張一合的動作表明兒童在頭腦裏用內化了的動作模仿火柴盒被拉開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還差,必須藉助外部的動作來表示。這個拉開火柴盒的動作是兒童"想出來的"。當然兒童此前看過父母類似的動作,而正是這種運用表象模仿別人做過的行爲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標誌着兒童智力已從感知運動階段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智慧的成長突出地表現在三方面:

(1)逐漸形成物體時間久性(不是守恆)的意識,這與嬰兒語言及記憶的發展有關,物體時間久性具體表現現在:當一個物體(如爸爸媽媽、玩具)在他面前時,嬰兒知道不這個人或物,而當這個物體不在眼前時,他能認識到此物儘管當前摸不着、看不見也聽不到,但仍然是存在的。

爸爸媽媽離開了,但嬰兒相信他們還會出現,被大人藏起的玩具還在什麼地方,翻開氈子,打開抽屜,還應可找到。這標誌着穩定性客體的認知格式已經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兒童形成母親時間久性的意識較早,並與母嬰依戀有關。

孩子生長的階段 第7張

(2)在穩定性客體時間久性認知格式建立的同時,兒童的空間一時間組織也達到一定水平。因爲兒童在尋找物體時,他必須在空間上定位來找到它。又由於這種定位總是遵循一定的順序發生的,故兒童又同時建構了時間的連續性。

(3)出現了因果性認識的萌芽,這與物體時間久性意識的建立及空間一時間組織的水平密不可分。兒童初的因果性認識產生於自己的動作與動作結果的分化,然後擴及客體之間的運動關係。當兒童能運用一系列協調的動作實現某個目的(如拉枕頭取玩具)時,就意味着因果性認識已經產生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