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義烏位於浙江中部,交通方便,與外地交往頻繁,這裏有着各種各樣的民間習俗。爲了增進大家對這座城市的瞭解,以下爲大家分享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1

1、後宅高蹺

後宅高蹺,從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開始,已有800多年曆史。據傳,南宋在朝官員傅芷公因堅貞不屈、直言不諱而受破孩,遂掛冠而歸。他自認爲品行高人一等,就用走高蹺的方式來表現。後宅高蹺又以後傅村最爲有名。

歷代以來,後傅村的人們先輩教授下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繼將先祖的忠烈美德和故事傳了下來,而做父母的也很喜歡自己的孩子能繼承先輩的高尚美德,在孩子三四歲時,就傳授其走“長腳儂”。到孩子五六歲時,就能單獨行走了。

打扮成先輩中的名人走着長腳儂,就這樣一代代,沿着歷史的長廊走到了今天。在高蹺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頭戴公子帽,上穿黃馬褂,下穿紅色高腳褲,雙腳縛木製蹺棍,蹺棍高1米到4.6米不等,綁腿時坐於一個特製架子上,高的坐梯子上,也有坐平臺上的。表演隊型有單排、雙排、S型插花、Z字型等。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2、羅漢班 

義烏羅漢班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在清朝達到鼎盛。據民間傳說,戚繼光在義烏招收3000義烏兵抗倭,後方長年開展練兵活動,由此留下了習武防身的習慣,這便是義烏羅漢班的最初的起源。

後來在舊社會,爲了迎胡公、慶廟會、搞大型喜事,都會有幾班或十幾班的`羅漢班相聚一起,同場競技。羅漢班的表演形式主要有走陣、滾叉、拳術、刀棍術、疊羅漢等,總體上講,又可以分爲兩大塊。

一是“走陣容”,在古樂聲中,幾十人或上百人手持各種器械,穿插走動,擺出各種陣容,分別冠以“長蛇陣”、“蝴蝶陣”、“梅花陣”等各種名字,之後還有“十八羅漢”走陣等等;

二是“疊羅漢”,這是繼“走陣容”之後馬上要表演的一種表演形式,也是羅漢班表演過程中最顯功力、最吸引觀衆的0部分。疊羅漢也有諸多疊法,如“立牌坊”、“樹亭閣”、“觀音坐殿”、“觀音渡船”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2

一、紅白喜事

舊時在義烏民間討老婆(娶親),是一件大喜事。一對夫妻的婚姻,從望儂、定親到迎娶,需要少則半年,多則三年的時間,讓女方製備妝奩。

程序也較繁多:媒人做媒、望儂、定親、下禮(送聘禮)、送日子、挈果子(西鄉稱“擔拍粉”)、辭親、回贈、後代銀、起身酒、拜別祖先、迎娶、新娘上轎、拜天地、宴請、鬧新房(俗稱“討果子”)、拜見公婆、謝媒等,至今許多舊的禮俗仍在延續。

義烏民俗重骨肉情義,講敬老孝道。家人有病,全力請醫診治,晝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適時進藥。給病人洗身體,勤翻身,隨時處理排泄污物。

勞不厭倦、苦不皺眉。百年之後,孝男孝女,孝兒孝媳,世代相傳,蔚然成風。20世紀末,義烏全面實行火葬,骨灰盒放於公墓。各地公墓多建於山區,喪葬禮儀,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舊俗。

二、過生日、做壽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第2張
  

每年的出生日期,都作爲一個人的`喜慶,家人爲他(她)慶祝,祝願健康長壽,吃象徵長壽的雞蛋索麪,全家共享歡樂。每增到十歲,慶賀規模比常年生日要大。60歲以上逢十爲生日壽慶,尤其是百歲,古稱“人瑞”。

三、起新屋上桁

舊時建房,義烏人稱起新屋。需經選地基、破土定基等多個程序,還要選吉時,時辰要與房主的生辰屬相相生相合,不能相沖相剋。

四、迎龍燈

義烏民間目前有400多條龍燈,多爲板凳龍,還有調龍燈(竹節龍和布龍)以及珠燈、人物燈(如迎胡公、陳佰廿五相公)等。傳統迎龍燈主要在鬧元宵和清明時節,活動中人們“擺香案”,點上一炷或三炷香,手持行燈,向龍王叩頭跪拜,祈禱龍王施福人間,以兆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3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爲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第3張
  

包清明果

包清明果(也就是青團)清明前後義烏有吃青團的食俗。據說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現如今,義烏清明吃青團已演變爲了傳統,而青團更是成爲了一種文化,義烏人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時值初春,義烏一些餐廳紛紛將青團擺上了餐桌,讓食客品嚐到第一口春天的味道,感受那無盡延伸的喜悅。

義烏風俗文化禮儀 第4張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