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陝南位於秦巴山區中心地帶,是個出酒的地方,所產名酒有秦洋特曲、城固特曲、勉縣三糧液等,那麼下面給大家分享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1

婚嫁習俗

在漢陰,媒人稱作“紅爺”多爲男性充任,也可另找一人作陪紅,象徵成紅成對。提親後,由媒人送“庚帖”,延請算命先生“合八字”,然後擇日、過禮。婚期前一日,男方將酒肉、離娘布或離娘帕子裝入擡盒,送到女家。

女方親朋慶賀送禮,稱爲“填箱”。女方備筵款待,稱爲“花圓酒”,即慶賀花好月圓之意。上轎前,還要哭別父母,哥嫂、親朋,謂之“哭嫁”。婚日,新郎不親迎,請來親友帶上肉吊、瓶酒及四色水禮,

前往女家迎親。還有“下書先生”到女家“滿門請”。姑娘上轎前,將原穿戴的衣鞋襪全部留下,換成新裝後,拜祭家神,辭別父母,由兄弟背上,塞入轎中登程。一路上前呼後擁,熱熱鬧鬧。花轎到了男家,

行結婚禮,“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夫妻互拜;入洞房後,新郎揭去新娘蓋頭,飲“交杯茶”。

然後行“撒帳禮”,將棗子、核桃、花生等放在新牀四角,祈求“早生貴子”。入夜,不分老小親疏,前來“鬧房”。即所謂“三天不分大小”,三日後,新郎陪新娘回孃家看望父母。女家設宴款待。飯後要立即返回,時興早去早歸。這叫“回門”。有三天“回門”,還有十天“回門”的。

新中國成立後,漢陰婚禮多改舊習。婚期不請算命先生擇日,多利用節假日或農閒時間。新娘不哭嫁,改坐轎爲乘汽車

漢陰民間歷史

有包穀酒、高梁酒、大米酒、大麥酒、拐棗酒、甘蔗酒、稈稈酒、木瓜酒、獼猴桃酒及多種果酒、藥酒等,節日家人聚會飲酒、紅白喜事招待客人飲酒均有不同規矩禮儀,各路客民飲酒、勸酒、敬酒方式又各有不同。.

漢陰人好客,待客禮儀講究,淳厚朴實,以誠相見,備受推崇。家裏來了客人,先沏茶遞煙,再陳瓜果糖。待客吃飯,讓客人、長輩先入席,而且必須坐上席,主人要向客人、晚輩要向長輩敬酒盛菜,熱情招呼客人和長輩吃好喝好。

紅白喜事聚餐,興男客女客分開坐,父子不能同席,爺孫可以同席,主人要向客人致謝詞,並逐席向客人敬酒。而漢陰巴山區的原住民,不少人仍保留着巴人的生活習俗,如用吊罐做飯、喜吃酸漿巴、老人頭上纏白布、愛穿麻布衣、婦女抽長煙袋等等,彰顯的是巴文化和巴人風情。

節日習俗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爲中秋節。晚上,置水果、月餅於庭中,祭拜月亮。家人圍坐,分食月餅並賞月,以示團圓。

節前,親友之間贈送月餅、水果、魚肉等。中午家家設酒宴,全家團聚。出嫁的姑娘均隨同女婿回孃家,備送厚禮“追節”。在漢陰,民間把春節、端陽節、中秋節視爲一年中的'三大節日,十分隆重。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傳統的“元宵節”,又稱“燈節”。飯菜豐盛不亞於過年。漢陰俗語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在這一天晚上,家家要掛燈籠,每家間間房內都要點燈,一片通明。農家豬牛圈棚這夜都點燈。

人們是夜要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元宵象徵團圓吉祥和睦之意。漢陰習俗正月十一試燈(或謂出燈),一直玩到正月十五。龍燈、獅舞、綵船、竹馬、火盆架等,是夜進城比賽,熱鬧非凡。元宵節是春節娛樂的最後一天,有如一臺戲的閉幕式,十五一過,春節就算結束了。

端陽節

農曆五月五日爲端陽節,又稱端五節、重五節。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漢陰城鄉極爲盛行。清晨,步行郊外,稱爲“打露水”。家家門前掛蒲懸艾。娃娃穿新衣,戴香包,有的在手腕上繫上五色線(俗稱“長命線”),

認爲可以驅邪祛疾,長命百歲。家家吃糉子,煮鹹蛋,大蒜爲食,並備以豐盛酒宴。還要飲雄磺酒(因雄磺有毒,今已不飲),酒中浸幾枚獨獨蒜,塗抹於小孩額頭、耳鼻或噴灑於牆腳牀下,以驅除毒蟲,

避免疫病。端陽節,出嫁女兒要回孃家團聚,女婿要到丈人家以衣料或四色重禮相送“追節”。這一天,人們還以艾蒲及各種草藥煎水沐浴,藉以消毒殺菌。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2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這一天,各家都要包糯米糉子,糯米中搭配綠豆、紅小豆或大棗,煮上一夜,端午清早將煮熟的糉子撈起,祭祀屈原後家人才能吃。祭祀屈原是很講究的,專門擺香案,香案上點香蠟,供奉糉子、雞蛋、蒸饃和水果,

家人輪流向屈原跪拜祭酒,大人給小孩講屈原的故事,頌揚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英雄氣節。有的書香人家還要由主祭人朗讀幾段屈原作品。湖南、湖北移民及後裔,還到江河邊拋投糉子,祭祀屈原。

陝南漢陰縣,地處中國南北過渡地帶,縣城居民多是明、清兩代的湘鄂粵閩贛皖移民,各種地域文化在這裏碰撞、融合、交疊、沉澱和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了獨特的端午節習俗。那麼,漢陰縣的端午節,除了祭祀屈原吃糉子之外,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呢?

打露水

端午節黎明起牀後不洗臉,大人便帶小孩爭相出城,到郊外水草茂盛、乾淨的地方打露水,用乾毛巾在青草上吸露水,再以吸溼露水的毛巾洗臉、擦頭,據說可以養顏、護髮。

拔百草

傳說端午節這天的一些中草藥藥效最好,打完露水之後,男人們便到河畔、塘渠邊、田坎和坡溝拔水菖蒲、石菖蒲、艾蒿、車前草、海金莎、銅錢草、一支箭、路邊姜、金銀花藤、魚腥草、柴蘇、野薄荷、水燈芯、茵陳、野茄子蔸等中草藥,帶回家晾乾,放通風處,作家庭防病治病的備用品。

洗百草湯澡

端午節下午,各家忙熬石菖蒲、艾蒿、紫蘇、野茄子蔸、一支箭等草藥湯,家人在晚上輪流用此百草湯沐浴,洗個痛過澡,去風、去寒、敗毒和預防疾病

掛菖蒲艾枝

端午這天,家家門前都有掛菖蒲、艾枝的習俗。傳說菖蒲是屈原的佩劍化成的,插菖蒲是爲紀念屈原;插艾枝與唐末黃巢的故事有關,是爲懷念黃巢打富濟貧、關愛百姓。插菖蒲、艾枝,更有避蟲、祛病之意。

佩香包

香包是以甘鬆、山奈、白芷、川歸、麝香等藥材碾細的粉爲原料,配以五色花線和五色綾子繡制而成,其式樣有人物、十二生肖、花卉等。端午這天,給小孩佩戴香包於胸前背後,姑娘、少婦也會將香包佩帶在顯眼處。

漢陰縣習俗文化禮儀 第2張
  

姑娘們還會把自己精心製作的香包送給心上人,或作定情之物。端午節這天,也是婦女們香包繡品的大展示,誰家女子做的香包上乘,便會贏得"心靈手巧"的美譽。

拴花繩

花繩是用五色線搓成的並用雄黃酒浸泡過,將其拴在小孩的'手腕、中指根及腳腕處,意在驅邪避蟲保平安。

插石榴花和梔子花

端午清早,城內大街小巷都有賣石榴花和梔子花的,各家女主人均要買一些拿回家,給已婚婦女頭上插以石榴花,表示多子多福,給未出嫁的姑娘頭上插上梔子花,表示純潔無瑕、芳香襲人。

回孃家

嫁出去的少姑娘,特意打扮一番之後,在丈夫的陪伴下,端午節中午飯前趕回孃家,向老人拜節請安,陪母親說說悄悄話,並聆聽父母的生活指點。

追節

端午節上午,已訂親未結婚的女婿大都要提上綠豆糕、雞、魚、蛋之類的禮品,到岳父岳母家追節,禮畢恭敬接受老丈人的問話。準丈夫還要趁此機會,偷偷看看未過門的媳婦,設法與其說說話,交換一下香包之類的紀念品。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