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兒童孤獨症有哪些症狀?

兒童孤獨症有哪些症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提示:孤獨症是一種兒童性精神發育障礙類病症,不僅表現在身體外在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現在孩子的心理方面,所以藥物治療僅僅能改善精神症狀,而充分的康復訓練才能對孤獨症兒童的核心症狀產生效果。

兒童孤獨症有哪些症狀?

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disorder,ASD)在日本及我國港臺地區又稱自閉症,是一組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全面性精神發育障礙。兒童孤獨症的共同特點是:起病於3歲前,通常在5歲以內已經比較明顯,臨牀表現爲人際交往與溝通模式異常,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興趣和活動內容侷限,行爲刻板重複。

上世紀60年代英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孤獨症的患病率爲0.4/1000左右,90年代上升至2-7/1000。2012年美國多中心調查發現,孤獨症患病率已達到了11.3/1000,即每88名孩子中就有一位孤獨症的患者,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爲4.67:1。目前我國尚無全國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部分地區調查發現患病率爲0.28-1.53/1000,低於國外數據。估計目前我國大約有500萬左右的孤獨症患者。

2007年開始,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設定爲“世界孤獨症日”。

孤獨症病因

(1)遺傳因素。孤獨症家族中認知功能缺陷率和言語發育遲緩發生率,較一般家族高,兒童孤獨症遺傳度爲90%;孤獨症患兒同胞患病率爲2%-8%,高於一般人羣,單卵雙生的同病率爲90%以上,遠高於單基因遺傳疾病的發病率。

(2)圍產期因素。約1/3孤獨症患兒圍產期有痙攣、癲癇等併發症,母孕期患感冒、風疹或進行過腹部x線照射,或有產時損傷、窒息、缺氧,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

(3)病毒與免疫學因素。孤獨症還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缺陷,從而使其在胎兒或新生兒期容易招致各種病毒感染,從而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4)器質性因素。解剖發現孤獨症患兒杏仁核、小腦、海馬等部位細胞層消失,由此推測孤獨症是由胚胎腦發育過程中的細胞遷移受阻所致。

(5)心理理論障礙。孤獨症兒童缺乏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導致他們出現明顯社交障礙,不能做假想遊戲或角色扮演的遊戲,不能預測他人的願望,難以察言觀色,難以明白別人的情緒及誘發的原因,因此極少運用表達情緒及感受的詞彙,難以理解“弦外之音”。

孤獨症症狀

孤獨症兒童通常發病於2-5歲,尤其是3-4歲,這一階段恰好是兒童語言、交往、獲得生活技能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悉心觀察,就會發現典型的ASD症狀,主要表現爲社會交往障礙、言語發育障礙和興趣範圍狹窄以及刻板、古怪的行爲方式。

(1)社會交往障礙: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的眼-眼對視,缺乏面部表情。當父母離開和回來時沒有感覺;當他痛苦或煩惱時不會向父母流露以尋求幫助。

嬰兒期: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

幼兒期:仍然迴避目光接觸,跟他說話似未聽見、常無反應,對主要撫養者不產生依戀,對與同齡兒童交往或共同玩耍缺乏興趣。

學齡期:目光對視增多,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爲。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難以被他人接受,也難以建立友誼。

(2)語言發育障礙:一部分孤獨症患兒從來不說話,一部分患兒開始講話比別人晚。喜歡模仿言語,不能主動與人交談,即使講話,其所講內容往往會與當時人物、環境內容不相吻合;也不管別人是否聽懂或是否在聽。不會正確使用代詞,言語缺乏音調。不會使用手勢、點頭、搖頭、面部表情等體態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3)興趣範圍狹窄:患兒興趣範圍狹窄,甚至怪癖,他們常常對玩具、動畫片等正常兒童感興趣的內容不感興趣,卻迷戀於看廣告、看天氣預報、自己旋轉及看轉動的物品、反覆排列物品等。常常會出現各種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爲,如用手指重複敲打物品、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自身旋轉或用腳尖走路等。

孤獨症治療

藥物治療僅僅能改善精神症狀,對孤獨症兒童的核心症狀沒有效果。只有充分的康復訓練,才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患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最大程度地促進患兒的社會適應,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減少家庭的負擔。

(1)個體化訓練法。運用行爲治療原理和方法對孤獨症患兒進行早期強化干預。每週進行40小時的一對一強化干預,可得到最好效果。不僅可以學會遵從指令、模仿、接受性和表達性語言、與同伴的整合與交往等等,還可以促進患兒上述能力的發展,矯正不適當行爲,使患兒儘可能朝着正常方向發展。

(2)應用行爲分析法。主要用於2歲以上孤獨症患兒的一對一教育訓練,其基本操作稱爲回合式操作教學法,即在每一個教學回合實施時,都包括5個基本要素:指令、輔助、反應、強化、停頓。

(3)結構化教育法。個性化教育訓練項目,旨在改進孤獨症兒童與家人、社會的相互理解、溝通和交流,獲得與人羣的交流技巧,並教會他們在生活中如何做出選擇和決定。

(4)聽覺統合訓練。通過讓受試者聆聽經過調製的音樂,來矯正聽覺系統對聲音處理的失調,並刺激腦部活動,從而達到改善語言障礙、交往障礙、情緒失調和行爲紊亂的目的。

(5)圖片交換溝通系統。圖片交換溝通系統適用於無語言發育、不能用語言做社交溝通的學齡前期兒童。訓練效果比較快,對每個孩子都有特定效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