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孤獨症一般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時候看不出來,但到了2-3歲就會發現,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的表現,當家子發現這些症狀的時候,要及時帶孩子去就醫,那麼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1

1、社會交往障礙,在嬰兒期患兒表現爲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

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被抱起時身體僵直,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仍常不注視人,呼之常常沒有反應,對父母不能產生依戀,對其他兒童缺乏交往和一起玩耍的興趣,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傷時也不去尋求安慰。

學齡後隨着年齡的增長,病情的進步,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爲。

2、交流障礙,非語言的交流障礙,表現爲更傾向於用動作姿勢進行交流,但除了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所要的物品以外,其他的表達動作和姿勢卻很少,常不會用點頭搖頭,表示自己的意願,對於其他的表情,都表現得非常的淡漠。

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損,語言發育遲緩或者不發育,部分孩子2-3歲前曾有語言性的表達,以後逐漸的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3、活動內容的興趣和侷限及刻板重複的行爲,興趣範圍狹窄,甚至怪癖,常對玩具、動畫片不感興趣,且迷戀看廣告、天氣預報、旋轉的物品、反覆排列物品等。

對一些非生命體,比如書、小瓶產生強烈的依戀,如果被拿走則會哭鬧不安。

還要求日常的生活的規律,如飲食、物品的`擺放位置,行走的路線一成不變。表現爲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的行爲,如重複的蹦跳,將手在前,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

可能對一些非主要的東西特別的感興趣,經常去聞一些不該聞的味,可反覆的摸光滑的東西等。

4、孩子能力發展不平衡,對音樂、機械、記憶有興趣。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

主要臨牀表現如下:

病態依戀某些特殊物品

孤獨症患兒通常會對某些物品發生特殊的興趣,如積木、收音機、球等,以至於達到依戀的程度。他們對這些東西愛不釋手,且能在玩耍中感到滿足,如將這些物品拿走,則會引起哭鬧、驚慌。患兒很少參加其他兒童的遊戲,一個人玩耍反而高興,常常自得其樂。

刻板重複動作

患兒常堅持重複刻板的遊戲模式和生活活動模式,抵抗改變,缺乏變化和想象力,如反覆給玩具排隊;坐的位置不能改變;東西放的地方不能改變;生活內容的順序必須保持原樣等。頑固地保持原樣不變是孤獨症的重要症狀之一。

人際交往障礙

患兒常常感到特別孤獨,與人缺乏交往,缺乏情感的聯繫,如新生兒被抱起時不與母親貼身;7-8個月時被親人或其他人抱起時反應無差異;患兒對父母的歸來和離去無動於衷,沒有依戀之情;

對親人和對生人一樣,與生人在一起時,他們也不感到畏懼。該類患兒缺乏與人眼對眼的凝視,常常回避與人的對視,與周圍人缺乏情感的交流。

語言發育障礙

爲本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兒童患病後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現一些刻板、重複、模仿和代詞錯用(尤其是在指代自身時用"你"代替"我")等異常語言。

患兒缺乏抽象概念,且思維過程趨向強迫性、侷限性和貧乏性,缺乏幻想和想象力。患兒不會運用面部表情、軀體動作、姿勢及音調與他人交往。

感知覺障礙

患兒對聽覺、視覺刺激反應遲鈍,好似“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周圍環境中出現的人或其他人物似乎沒有看到,對他們的講話也不予理睬。

智能障礙

孤獨症患兒外貌無明顯呆滯,但社會適應能力明顯落後,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數有智力中、重度低下。極少數孤獨症患兒在某一方面可顯示出對音樂、計算機和機械記憶領域的特殊能力,極個別患兒可有島狀早熟或特異功能,即所謂“白癡學者”。部分患兒有癲癇發作。

其他症狀

有大約20%-40%的患兒在青春期前會併發癲癇。有些患者到青春期或成人早期伴發精神分裂綜合徵,如出現妄想、幻覺等。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2

1、社會交往障礙:

不少患兒在嬰兒期表現出迴避眼對眼的注視,缺乏面部表情,對父母缺乏情感,不願被抱起,無依戀感。喜歡獨自玩耍,不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對正常兒童的喜好無興趣,卻對某種東西特別感興趣,如迷戀一塊石頭而時刻不能離開。

2、言語障礙:

患兒少語或不語,有的是從小言語即未發育,有的則是2-3歲前有言語表達,但以後會講的話逐漸減少甚至喪失。不會與人交談,自言自語,或說些莫名其妙的言語。4、5歲了還分不清"你、我、他"。重複及模仿言語,有時無故尖叫。不會運用手勢、姿勢或表情表達自己的要求或態度。

3、刻板的行爲方式:

固執於自己的行爲方式,不願或拒絕改變,如出門一定要走某條路線,遇到障礙和積水也不繞道。行爲刻板、重複,常做出旋轉、拍手、身體前後搖擺等特殊動作,甚至有自傷、自殘行爲如撞頭、咬手等。

4、感知覺障礙:

患兒對各種刺激均可表現出異常,過強、過弱或有不尋常的體驗。感覺遲鈍者可對疼痛無反應、"聽耳不聞"、"視而不見"、久轉不暈。感覺過敏者,如對光敏感,聽到稍大的聲音就煩躁不安、捂上耳朵。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 第2張

5、智力障礙:

3/4的患兒智力低下,適應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普遍較低, 有的患兒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中,有某種超常能力,如背誦、識字、記名稱、計數、推算、音樂感強等,被稱爲"白癡學者",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極強但理解性記憶能力較差, 可以速算多位數的加法但不會應用。

對兒童孤獨症無單一的特效治療, 採取訓練爲主、藥物爲輔的綜合治療。

如果孩子現在的情形與下表中多個以上的症狀吻合,家長就應注意了,需要儘早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1)和其他的孩子難以相處。

(2)喜愛轉動物體。

(3)不喜歡目光的接觸。

(4)經常莫名其妙地大笑。

(5)喜歡單獨玩耍。

(6)對真正的危險沒有恐懼。

(7)不喜歡被擁抱。

(8)對周圍漠不關心。

(9)對身體所受到的痛楚沒有明顯感覺。

(10)對外來聲音充耳不聞,好像耳聾了一樣。

(11)對玩具不感興趣,極度迷戀自己的手。

(12)過度活躍或過度安靜。

(13)不正常地依戀物件。

(14)沒有理由地極度憂傷。

(15)不懂回答問題,只會重複別人的話語。

(16)抗拒慣常的行爲或動作。

(17)不會恰當地玩玩具,拿到玩具就放嘴裏咬、嗅,或拿在手裏不停地轉動,不停地排列所有的玩具。

(18)開口說話的年齡晚,會說話後常常只是重複別人的話,很長一段時間都分不清你、我、他等代詞。

(19)極度喜歡電視上的廣告、天氣預報,卻對動畫片不感興趣。

應對兒童孤獨症的幾個關鍵詞

◎診斷

孤獨症患兒通常在兩三歲時,就能被診斷出來。目前,在現有的醫學水平上,還不能通過血液檢查、腦CT等檢查來確診該病,因此,臨牀上,只能由兒童發育行爲方面的專科醫生,從孩子的行爲表現上來診斷是否患有兒童孤獨症。

◎訓練

孤獨症及相關障礙是一類特殊的疾病,目前還沒有特效的藥物來加以治療,現有的治療方法就是進行特殊的教育訓練。其前提是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對患兒的現狀予以評估,並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科學有效地治療這一發育行爲障礙。

2~5歲是兒童孤獨症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段。如果錯過這個階段,孤獨症所帶來的障礙將成爲終身遺憾。這對孩子本人和家庭成員所造成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3

社會行爲障礙

在集體活動中,孩子迴避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在與人交談時,一般不看對方的臉,而是看着別處。對父母或其他親人不產生依戀,很容易與他們分離;有時孩子也可能對某個人有特別的依戀,不能分離。

缺乏與其他孩子一起的興趣和願望,不主動與小朋友一起遊戲,而是遠遠地躲開小朋友,獨自一人跑來跑去,或者重複單調的活動。聽力沒有問題,但叫到他的名字時又沒有反應。

語言交流障礙

孤獨症患兒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有明顯問題。孩子不會主動用語言表達他們的要求;常存在無意義言語或即時、延遲的模仿;常反覆說些與所處環境無關的、單調的詞句;說話的語調、語速、節律也存在異常。大多數病兒到5歲時還緘默不語。

兒童孤獨症常見的症狀 第3張

異常行爲障礙

患兒往往要求周圍環境一成不變,一旦熟悉的環境發生改變,孩子就會發脾氣、大吵大鬧;並且常常出現一些刻板的動作,如反覆玩弄手指等。

還可能對一些非生命物品產生強烈的依戀,如小瓶、磚頭、繩子、紙片等,每時每刻都拿在手裏,睡覺也不許拿開。有些孩子有嚴重的自傷行爲。如用拳頭打自己的臉或頭,或拔頭髮,咬手,用頭撞牆、撞地板等。

兒童孤獨症如何治療?

首先是交流能力訓練:家長應多抽出時間與孩子接觸,關心體貼,逐漸建立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想辦法誘發孩子對事物的興趣,幫助他們與他人合作,在交往時提示正確的對話;利用各種機會與孩子進行變換形式的語言對話;

多帶孩子外出活動,去不同商店買不同的東西等,逐漸改善患兒的社交、情感及學習交流能力。

另外,生活自理能力訓練也不可忽視:應教他們自己洗手、洗臉、上廁所、穿脫衣服等。消除不適當行爲,建立良好的適應社會的行爲。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