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3~5歲:親密的學齡前兒童

3~5歲:親密的學齡前兒童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密的孩子會踏踏實實地進入這個時期。他擁有長達3年建立的關係模式,以幫助他樹立對自我的認識。他如今有一套準則——一套行事原則——構成了他對世界的見解。現在他擁有信任和同理心,樂意擁抱和被擁抱,並且有足夠的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3~5歲:親密的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能夠內化父母的教導和價值觀。自孩子學步開始,父母的言行就開始發揮影響了。內化使規範孩子的行爲變得更容易。你可能次次都需要告誡一個2歲孩子不能打小狗。但孩子3歲時便已把這件事情記下來了,當小狗纏着他要吃的時,他就會記起不能打小狗的規矩。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兒童更容易內化父母的價值觀和教導,因爲他們重視並十分信任父母。

所以要再三確認你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是你希望他們吸取的。你做出的榜樣要比你說的話更有說服力。比如說,每當大一點的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總是忙着照顧更小的寶寶而讓他等待,次數多了他就會誤以爲在你心中小寶寶比他更重要。如果你每天專門抽出時間和他在一起,請其他人照顧他的弟弟妹妹,他就會明白你是關心他、願意和他相處的。

分享情緒

學齡前兒童能注意到父母的悲喜,並報以同樣的迴應。有一天瑪莎的心情很差(因爲我跟她開玩笑說“小孩太多了”),3歲大的馬特(馬修的暱稱)關心地將手放在媽媽的肩膀上說:“媽媽,你難過,我也難過。”

在學齡前這段時間,孩子同理心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得到發展,不過這也意味着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家人生病、搬家、父母離婚,或失去一個朋友,都容易使孩子感到沮喪。儘管大多數時候和孩子相處更加容易,但有的時候他們比不太親密的孩子更加耗費父母的心力。這也是熱心孩子和冷漠孩子之間的區別。

每個大家庭都會面臨情感的掙扎,我們也有所體會。有一天,3歲半的馬修問瑪莎:“我讓你開心嗎?”孩子希望討父母喜歡,因此當父母不滿意的時候他自然會感到焦慮,這說明他很敏感。

孩子和他們信任的看護人之間的敏感,不意味着你需要藏起不好的情緒,即使不開心的時候也對孩子擺出一張笑臉是不合適的(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你應該做的是,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承認並解釋你的情緒。之所以這樣做,除了要和孩子建立聯結外,也是讓父母能更多地瞭解自己。當你需要對孩子解釋爲何發怒或傷心(“奶奶病得很重”)時,首先應該對自己說一遍,嘗試用孩子的耳朵去聽。要誠實地敘述,避免誇大事實。

外部影響

最初2年,孩子的大部分世界觀都來自於主要看護人,通常是父母。但在3~5歲期間,不論好壞,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受到的影響更多。你可能會發現,孩子在晚餐時談得最多的人不是學前班老師,而是班上出醜的同學。當其他孩子做出與自己的準則相違背的事情時,敏感會使他感到很困擾。當孩子對外部世界中難以理解的人和事表示困惑時,你應當認真聽他傾訴,加強你們之間的聯繫。在某種程度上,孩子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理想化的,我們覺得這是好事情。如果不瞭解他的理想,那你就根本不知道你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作爲父母,你應該支持孩子的理想,並且幫助他在一個不那麼理想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相對來說,這樣的孩子沒那麼有攻擊性。他們有可能還是會推搡別人,但次數較少,也不會特別憤怒。由於他們的需求和願望都能夠得到尊重,所以也不會強迫別人服從自己的意願。當爲了搶玩具而發生爭吵時,這類孩子往往能提出一些解決方法,而其他孩子卻很可能拳腳相向。如果你尊重孩子的感受,教他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而非單純地發泄,那就相當於教會了他和玩伴建立聯結的能力,那麼孩子即使面對讓人頭疼的玩伴也能遊刃有餘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