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楊梅酒如何做好吃

楊梅酒如何做好吃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梅酒如何做好吃,楊梅作爲夏季的當令水果,不僅味道酸甜惹人喜愛,同時還有好多種吃法,其中最受大家歡迎的做法就是楊梅酒,到底楊梅酒如何做纔好吃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楊梅酒如何做好吃。

楊梅酒如何做好吃1

楊梅酒楊梅和酒的比例

建議將楊梅、白酒、糖按照4:5:1的比例進行配置。

說明:白酒最多,白酒需要完全覆蓋楊梅,這樣泡製出來的楊梅既有酒香又有楊梅的清香,因此,楊梅的配比要稍微的少一些,白糖則是提升楊梅酒的口感,不至於太酸,放了少量糖的楊梅酒口感酸酸甜甜,十分的好喝。

楊梅酒製作方法一

食材:楊梅、白糖、白酒。

方法:

1、將當季新鮮楊梅清洗乾淨後瀝乾。

2、將酒罈用開水燙一遍,然後風乾。

3、將楊梅和白糖一層層的`鋪在壇中。

4、倒入白酒將其淹沒。

5、蓋緊蓋子,密封保存即可。

楊梅酒製作方法二

材料:楊梅、冰糖、白酒。

方法:

1、將新鮮楊梅放在鹽水中浸泡十五分鐘左右,用清水清洗乾淨後瀝乾,備用。

2、準備好100克冰糖。

3、準備好40°的白酒。

4、將晾乾的楊梅放在乾淨的玻璃瓶中,一層楊梅撒一層白糖。

5、倒入白酒,白酒的位置要超過楊梅大概三公分的樣子。

6、擰緊瓶蓋密封。

楊梅酒製作方法三

材料:楊梅、蜂蜜、白酒。

方法:

1、將剛買回家的新鮮楊梅清洗乾淨後瀝乾。

2、將楊梅一層層擺在乾淨的壇中。

3、倒入大概三斤蜂蜜。

4、密封保存。

5、每天去搖一搖壇身。

6、半個月後就可以掀開蓋子飲用了。

楊梅酒製作方法四

材料:楊梅、冰糖、白酒。

方法:

1、將楊梅清洗乾淨。

2、一斤冰糖備用。

3、清香型白酒備用。

4、楊梅晾乾後一層一層的鋪在酒罈中。

5、上面整齊的擺好冰糖。

6、將白酒倒入其中。

7、白酒要淹沒楊梅2公分的樣子。

8、密封后放在陰涼處保存。

9、每天搖晃一次壇身。

10、一個月後即可飲用。

楊梅酒如何做好吃

楊梅酒如何做好吃2

1、首先要選好楊梅品種。以瑞安高樓黑炭梅和茶山楊梅爲好,

這兩種楊梅糖分高,酸度適中,色澤較深,香氣足,口感柔和。請挑選新鮮、成熟度高、無破損的楊梅,去除葉子、果梗(果梗含有多量劣質單寧使酒味苦澀)。

2、選好白酒亦是關鍵。爲使楊梅酒中楊梅特有的果香突出,營養成分有效保留,故所選白酒不宜用曲香、濃香、糟燒等類型白酒。該類酒異味重,會沖淡、壓抑楊梅果香。米燒、酒汗等米香型白酒還可以,但最理想的是清香型大麥燒酒,該酒負壓蒸餾、冷凍、淨化去異味處理,使酒體醇淨帶有特殊的果香味,與楊梅果香最能融和。

3、用45度~50度白酒,比例爲白酒55%、楊梅45%。根據個人喜好,可加冰糖、蜂蜜,先溶解在白酒裏,泡製楊梅酒的容器應該填充滿,以減少與空氣接觸,避光保存,泡製過程中不要與鐵質器具接觸,以免破壞其色。

4、浸泡時間不能過長,一般在一個月之內,浸泡時間過長會使楊梅核內苦澀味浸出,影響口感,浸泡一個月以後最好把楊梅與酒分離,楊梅先食用,酒液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慢慢品嚐。

5、不會飲酒的人可以用礦泉水將酒液稀釋後,再加蜂蜜和米醋,即可得到口感好、健康美容的低度甜酒。

釀水果酒的注意事項

1、水果要洗乾淨去水擦乾淨,梅子放通風的地方晾一天左右。

2、水果要挑選新鮮的沒有裂痕的水果。一般人們習慣用不好的水果釀酒,其實用新鮮又好的水果才能釀出好喝的酒。

3、水果的皮和籽按水果種類去掉。葡萄、梅子、李子等小粒狀的水果不用去籽,但蘋果、檸檬、橙子等切開釀的水果,就要去籽。

4、成爲水果酒需要一定時間的發哮過程。發哮酒的容器一定要完全密封。

5、防止陽光照射。陽光使酒變味變色,所以用玻璃罐釀酒時放在紙箱中保存。用罈子並且放進地坑中埋好是釀酒的最後的條件。

6、像梅子一樣果肉比較硬的水果,酒熟成後也可以放着。但像葡萄和李子一樣果肉軟的水果,放久一點果肉會爛掉,影響酒的醇度,所以熟成後撈出來。

楊梅酒的作用

1、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用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拉肚子的時候,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還有消食、除溼、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禦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醫藥功能。

2、中暑爲酷暑炎熱之季,感受暑熱邪氣,以致津傷氣耗,表現爲發熱、煩渴、汗出、胸悶心煩、頭痛頭昏、身重、嘔惡、神昏等症狀的一種疾患。臨牀又分中暑陽證、中暑陰證、暑犯心營,肝風內動等證,常用清熱、益氣、養陰、除溼、開竅等法治療。

3、注意事項:治療本病的藥酒,以預防中暑和解除輕度暑熱爲主,不適於暑犯心營、肝風內動等證。

溫馨提示:楊梅酒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但是女性經常喝楊梅酒的有着特殊的功效,預防中暑,普通以及病毒性腹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