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九江名字的由來

九江名字的由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商周階段,九江屬荊、楊二洲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有着“吳頭楚尾”之稱。

九江名字的由來1

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九”爲古代中國人認爲的最大數字,“九江”的意思是“衆水彙集的地方”,“九”是虛指;二是“以爲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餘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彙集的地方,“九”是實指。

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

九江作爲行政區劃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爲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後九江又有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洲着稱於世。

九江名字的由來
  

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九”爲古代中國人認爲的最大數字,“九江”的意思是“衆水彙集的地方”,“九”是虛指;二是“以爲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餘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彙集的地方,“九”是實指。

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東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九江市區交匯,九江成爲承東啓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

九江名字的由來 第2張
  

九江,簡稱“潯”,爲江西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市),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九江是“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是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三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

九江是昌九一體化的雙核之一、環鄱陽湖城市羣城市,也是江西將建設的3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羣重要節點城市、中部地區重要物流樞紐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化港口旅遊城市。

九江被定位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樞紐之一和國際化門戶、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九江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

九江名字的由來2

九江,這座位於江西省西北部的城,北臨滔滔長江,西靠幕阜山脈,東、南則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其行政區面積達19078平方公里,比北京市還大了近3000平方公里。

他,扼守本省北大門,是這個內陸省走向大海的門戶。因爲這種重要性,九江成了江西最早、最大的商埠,四大茶市(一說爲“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他均佔有一席之地。

近代開埠,除了沿海城市,作爲沿江城市的九江,也隨着《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被迫成爲通商口岸。

以上說的近代至今天的九江。追溯起來,“九江”這個名字從何而來?“九江”到底到底是什麼江?

九江名字的由來 第3張
  

湘贛之間,江分九派

作爲詞語的“九江”,出現得很早。《尚書·禹貢》:

“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迤北會於匯。東爲中江,入於海。”

原文敘述的是“江”,也就是長江的水系和地貌狀況。這段提到“九江”,指的是長江的一段及其流經的'地區。

陵,丘陵。長江穿越巫山,出三峽一帶的丘陵,被稱爲西陵,東陵是相對西陵而言,有人說是湖南巴陵,也就是今岳陽一帶,有人說是湖北以東到江西一帶的諸山——無論哪種,我們都可以確定,東陵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交界地帶。

按照《禹貢》敘述,“九江”在東陵之前,似乎應指的兩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一帶。

《山海經》也說:“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

關於“九江”的得名,漢代大學者劉向在《說苑·君道》說:“禹鑿江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意思是,大禹治水疏導長江,分出九道支流,河道穩定後順利流向大海。

九江名字的由來 第4張
  

按照這種說法,所謂“九江”,說的是長江在某一地方有九道支流。

劉向的兒子劉歆也是位大學者,他是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目錄學家、天文歷算家。他很認真地考證了“九江”,說這是九條河——“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他們的具體名稱是贛水(今贛江)、鄱水(鄱陽湖水)、餘水、修水、淦水、盱水(今撫河)、蜀水(贛江支流)、南水(今袁水)、彭水(今信江)。

九江名字的由來3

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其中,有“九江孔殷”、“九江納錫大龜”、“過九江至敷淺原”、“過九江至於東陵”等記載。《尚書》成書於戰國時期(前476~前221),是一部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保存着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由此可知,九江之名至少在商周之際就已經出現,併爲人所熟知。

在當時看來,九江是一個水道衆多或水域深闊的地方。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道:“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他相信大禹曾到九江治理水患,這也說明九江自古多水。

九江名字的由來 第5張
  

九江之名出現後,對它的解釋卻不盡相同。一種解釋認爲九江在漢尋陽境內。《漢書·地理志》中“尋陽”縣下載:“《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爲大江。”漢唐儒士郭璞、孔穎達、陸德明等都主此說,但對九江江源又各有見解。

郭璞在《山海經注》、《漢書·地理志》注、《尚書僞孔傳》中反覆強調“源之大江,江自尋陽分而爲九,皆東會於大江”。而孔穎達所撰的《書經正義》則認爲“九江從山溪所出”,“各自別源”。

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引用六朝人《尋陽地記》所云九條江之名,即烏白江、蚌江、烏江、嘉靡江、畎江、源江、廩江、提江、箘江,認爲這九條江都“始於鄂陵(今湖北鄂城),終於江口,會於桑落洲(今九江縣江洲)”。

漢儒劉歆則不以爲然。晉《太康地記》中載:“九江,劉歆以爲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劉歆認爲注入彭蠡澤(即鄱陽湖)的湖漢水(即贛江)及其八大支流合稱“九江”。

九江名字的由來 第6張
  

宋儒朱熹、胡旦、蔡沈則另闢新說,認爲注入洞庭湖的'沅、湘等九水爲九江。而三人所舉九水之名目又不盡相同。

孰是孰非,姑且存之。不過,從《禹貢》“導山”、“導水”二章所提“過九江”之語義來看,其地望當在大江北岸,即今湖北武穴、黃梅一帶。故三說中當以第一說較爲符合原意。九江最早所指當爲一方多水的區域,而非行政區劃或地名。

用“九江”之名冠以行政建置,則始於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滅楚國時,即以楚地置三郡,其一爲九江郡。再過兩年,秦滅齊,分天下爲三十六郡,九江郡仍列其中,郡轄今江西全境、安徽淮南和河南小部分地區,郡治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漢高祖元年(前206),項羽分封諸侯,改稱九江國,治於六安(今安徽六安)。漢沿秦置,仍設九江郡,治仍壽春,但一分爲四郡,即九江、廬江、衡江、豫章,轄境已大爲縮小,僅有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之地。東漢時期,郡治遷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劃入下蔡、平阿、義城三縣,轄境擴展至淮北,而九江現境則分別劃入豫章郡和廬江郡。

王莽篡位後,國師劉歆持“湖漢九水爲九江”之說,而改豫章郡爲九江郡,改柴桑縣爲九江亭。晉永嘉年間(307~312),尋陽郡增置九江縣。隋代以降,以尋陽濱江,跨江而治,江水會境,遂改江州爲九江郡,至此終於實至名歸,名得其實。延至明清,改郡爲府,入民國改德化爲九江,終使九江地名與政區名合爲一體。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