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新媽手冊 > 詩經名字的由來

詩經名字的由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詩經名字的由來,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也被人們成爲《詩三百》,很多人在爲自己孩子取名的時候都會參考詩經裏面的字,那麼下面爲大家分享一下詩經名字的由來。

詩經名字的由來1

《詩經》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全書主要收集了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最後編定成書,大約是在公元前6世紀,作者包括從貴族到平民的各個階層人士,絕大部分已不可考。那麼《詩經》是誰編定而成的呢?歷史上廣泛影響的主要有“獻詩”“采詩”“刪詩”之說,透露了《詩經》作品來源和編定的一些信息。

“獻詩說”:周代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諫,是有史籍可考的。《詩經》中不乏這類作品。具體可參考《國語》。

“采詩說”:漢代人認爲周到設采詩之官到民間采詩,獻於朝廷以瞭解民情。這種說法是否確切,頗有爭論。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既有自己的創作,也未必沒有采集來的作品。

詩經名字的由來

周王朝是否實行過采詩制度,雖不能確定,但如無周王朝和各諸侯國樂官的參與,民間之詩很難彙集於王廷。因此,可以說,《詩經》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採集於各地的民間之詩,以及周王朝樂官保存下來的宗教和宴饗中的樂歌等。具體可參考《春秋公羊傳》和《漢書·食貨志》。

“刪詩說”:這些作品編集成書,漢人認爲經過孔子的刪定。事實上,早在孔子的時代,也有與今本《詩經》相近的“詩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對詩做過“正樂”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對“詩”的內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說《詩經》由他刪選而成,則是不可信的。(刪詩說始見於《史記·孔子世家》,唐人開始懷疑孔子刪詩說,如孔穎達等)無論孔子是否刪詩,孔子和《詩》都是有着密切關係的。

整理編定《詩經》的人和具體情形,今天已無從得知,可能周王朝的樂官在《詩經》的編集和成書過程中起了相當中重要的作用。大約公卿列士所獻之詩,以及採編來的民間之詩,最後都集中到王朝樂官手中,月光樂官掌管的詩一定很多,整理編選其中的一部分作爲演唱和教詩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詩經名字的由來2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如十五國風。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豳風·鴟鴞》爲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係。

詩經名字的由來 第2張

名稱由來:

《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因爲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爲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爲五經的緣故。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爲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爲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名字的由來3

1、《詩經》先秦時稱爲《詩》,因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才稱爲《詩經》。

2、《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

《雅》分《大雅》和《小雅》,多爲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爲宗廟祭祀之詩歌。

《詩經》被儒家奉爲經典後,成爲《六經》之一。

詩經名字的由來 第3張

產生年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爲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已在春秋時期,整部詩經的時代,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的地域,以黃河流域爲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經文史專家考定。

《詩經》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爲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大雅》也是西周時代的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創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

《尚書》記載,《豳風·鴟鴞》爲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係。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