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黃梅戲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黃梅戲的語言與它所依賴的音樂美質相輔相成,從而形成黃梅戲劇本語言的 內在韻律美。下面來看看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1

“黃梅戲”,大家一定很熟悉。現在,黃梅戲以有了二百多年的歷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黃梅戲。首先是一個小品展現在我的面前。隨後,今天的戲曲開始了。

故事是這樣的:薛老爺的大夫人不會生小孩,薛老爺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懷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爺上京趕考,大夫人就想乘機虐待二夫人。老爺走後,大夫人將二夫人鎖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麪粉。時不時還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罵完後,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腳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喚。大夫人的貼身丫環紅蓮是個好人,很可憐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後,便急匆匆地趕去看二夫人。剛到門口,便聽到嬰兒的啼哭聲,一個小生命在磨房裏誕生了。二夫人生了個男孩兒!爲了防止大夫人禍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讓紅蓮把小公子送走。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

13年後,小公子繼保長大了。薛老爺也當了官,準備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時放火燒了磨房,好在紅蓮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來尋母的繼保與二夫人相認,大夫人被薛家趕了出去。5年過去了,繼保高中狀元。養父養母想與他相認,沒想到,這繼保只顧面子,不認人,把雙親害死,自己也遭到報應。

剛開始,大家都以爲繼保可能不會認養父養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負義的繼保只顧自己的面子,什麼別人回笑話,什麼認了在朝庭上沒有立足之地。還不都是藉口,認了,百姓肯定說他是個好官,不認,反而會遭到別人的斥責,說他是個不孝之子。養父養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帶大,怕他餓着,夜裏凍着。頓頓給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飽,覺得不好吃......

總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繼保這樣忘恩負義的小人,別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別人好。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2

黃梅戲傳統戲的現實意義

望江縣黃梅戲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在本屆黃梅戲展演週上隆重上演的傳統黃梅戲《張朝宗告漕》,讓我們切實感受到經典的魅力和傳統黃梅戲的現實意義,深切地領悟到如何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精髓。

筆者以爲,黃梅戲的發展和嬗變,不應僅侷限其聲腔和舞臺表演形式上,而忽略甚至看輕其社會性的變化。黃梅戲萌芽和初期發展時期,還處在封建社會,政府大小官員騎壓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強取豪奪,橫徵暴斂、胡作非爲。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老百姓需要一扇這樣的窗口。一方面,要發泄對這種黑暗現實的不滿,尋找心靈的慰藉,另一方面就是要表達對這種黑暗現實的反抗。而顯示這種精神最突出和最典型的劇目就是《李益賣女》和《張朝宗告漕》。前者通過破產農民李益因窮困而被迫“賣女”,反映了社會現實,後者通過張朝宗“告官”而表達了農民的“反抗”。正因爲黃梅戲不畏天尊、不敬鬼神,大膽直面現實、揭露腐敗、抨擊黑暗,喚醒老百姓的心靈,而一直被封建統治者視爲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但民意和民心不可欺不可辱,黃梅戲仍然像開遍皖西南山間嶺畔的蒲公英一樣頑強地開放。這就是黃梅戲最寶貴的品質。正因爲這樣,在黃梅戲的“36本”傳統大戲中,我最看重也最喜歡的就是《張朝宗告漕》。

在黃梅戲的“36本”傳統大戲中,能夠旗幟鮮明地把“反腐敗”作爲其創作主旨的,只能是也只是《張朝宗告漕》。這臺戲其實就是“直面現實”的力作。它講述的是,湖北廣濟縣(今武穴市)的一個小米店的店主張朝宗,實在看不慣縣裏8大經承(官名)勾結縣官,私自篡改“官稱”和“官鬥”,用大稱入,小鬥出的方式盤剝百姓、謀取暴利,即便是大荒之年仍然是毫不收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使廣濟縣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張朝宗不顧家庭安危,爲民請命,大膽告到縣衙,被和經承沆瀣一氣的縣官判輸,反而要他向8大經承擺酒賠罪。張朝宗不服,向黃州府上訴。但黃州知府在收了8大經承代表周克士的800兩雪花銀後,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比廣濟縣令還要昏聵腐敗,竟然將張朝宗打入大牢,並且還要押回廣濟縣遊街示衆。在遊街途中,張朝宗的兒子元公受父親之託,決心替父到湖廣總督府申冤。元公雖小,但憑着他的機智,終於撞進了總督衙門,成功上訴。在主持正義的總督的親自督辦下,候補知府孫文秀微服私訪,查明真相,8大經承和廣濟縣令、黃州知府都得到了應有的制裁。張朝宗平冤昭雪,一家人劫後重圓。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 第2張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人在傳統的審美觀中,有着骨子裏的“大團圓”心理。正因爲這樣,在戲劇界長期存在一種觀點,認爲中國戲曲沒有真正的“悲劇”。比如,被認爲是“悲劇”典範的《竇娥冤》、《趙氏孤兒》等因爲其“大團圓”的結尾,都大大地消弱了其“悲劇”的力量。《張朝宗告漕》無疑是悲劇,但是其結尾卻是“明麗”的,甚至是鼓舞人心的。同屬黃梅戲經典的《烏金記》也有這樣的“大團圓”式的`結束。是否因爲這樣的結束,就損害了其“悲劇”性。答案是否定的。這恰恰是中國戲曲對中國觀衆的瞭解。尤其是在黃梅戲的萌芽發展階段,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如果心中沒有一絲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公平正義的渴望,是一天也生存不下去的。而這種希望和渴望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那麼就只能通過舞臺,通過虛擬的戲曲人物和事件,來達到這種目的。這也是傳統戲曲審美的最大特色。

傳統戲復排。除了劇本之外,關鍵的是演員的表演。在這裏,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望江縣黃梅戲劇團雄厚的演員陣容和他們樸實無華的表演風格。

飾演張朝宗的王文華一改過去英俊小生的形象,充分把握了張朝宗的正義感和信念感,不僅在戲曲動作上刻畫張朝宗的“硬漢”性格,還通過渾然鏗鏘的唱腔塑造了鮮活的但又具有時代烙印的張朝宗的形象。如在遊街路上悲憤滿腔的那段唱:“忍羞憤遊長街步履踉蹌,撫刑傷昂起頭高聲言講——我上公堂告貪官觸動蛛網,因此上遭誣陷身入牢房。嘆不盡冤屈事南門前往,想起了賊贓官怒滿胸膛。廣濟縣與周克士本是一黨,黃州府收受賄賂昧了心腸。這一班衣冠禽獸竊居堂上,百姓們受欺壓王法難張。”唱得酣暢淋漓,令人蕩氣迴腸。飾演張朝宗妻子的童玲紅是一位有前途和爆發力的好演員,其扮相俊美,唱腔圓潤,既能演大家閨秀,又能演小家碧玉。這次,她在劇中演妻子,可以說,是“大青衣”的行當,從花旦到青衣,童玲紅的角色轉變非常自然,她飾演的“陳氏”從動作到行爲,都深得青衣的堂奧。尤其是“勸夫”這段經典的唱段,她娓娓唱來,樸實自然,一氣呵成,顯示了一個成熟演員的功力。“聽我夫這一言心中着惱,罵一聲周克士真該挨刀。仗勢欺人太霸道,無知兒女你也不饒。我本當讓夫君去把賊告,怕的是告不準反把禍招。平心氣我再把夫君勸告,夫哇!莫與官紳爭低高。自古良言道得好,人在矮檐要彎腰。讓人三分不爲小,爭強鬥勝禍根苗。作惡自有天來報,何必引火把身燒。一個忍字造得好,心字頭上一把刀。夫妻能忍白頭偕老,兒女能忍父母不焦。兄弟能忍家財旺,妯娌能忍不分燒。親戚能忍常來往,朋友能忍永相交。勸夫莫去把狀告,夫君啊!得饒人處把人饒。”

何東飾演的周克士和楊菲飾演的小元公也引人注目。尤其是楊菲,這些年的進步非常明顯。這次,她以女性飾演“娃娃生”,對於她是一種挑戰。但她在劇中扮演的小元公機智、調皮、在懵懂中透出成熟,骨子裏滲透出的正義感,都很恰到好處。把一個“子承父志,替父申冤”的少年形象演得既可愛而又可敬。深受觀衆喜愛和歡迎。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3

形容黃梅戲的詩詞

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觀黃梅戲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權率班來五河演出時,年僅20多歲,正值才華橫溢之際,所扮小旦令五河觀衆爲之傾倒。

難以數計的“高腔迷”們一改初衷成爲“黃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戲”的文人、紳士們。

王浣溪盡情地欣賞着與古樸喧闐的高腔藝術風格迥異的黃梅戲,不禁詩情勃發,他結合社會,觀照自身,浮想聯翩,直抒胸臆,佳作連篇。

“觀戲詩”共三組,第一組寫觀戲心得體會,詩中悟出許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觀戲有得》

一: 絕大文章遊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

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癡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鬥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

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

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第二組詩是贈葛大權的。

作者真摯而細膩地描繪了伶人葛大權瀟灑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誘人的魅力,讚美之情溢於言表:《贈伶人葛某》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可餐秀盡飢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拼擲儒冠伸衆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看完黃梅戲的觀後感 第3張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牆頭破鏡時。

(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爲《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牆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雲雨巫山夢不全;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

(注):此詩寫《珍珠塔》。

六: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

(注):此詩寫《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訪》、《清官冊》)。

七:苟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到底羅巾能泄恨,不教東海鬱冤魂。

(注):此詩寫《羅帕記》。

兩本頭則分稱《羅帕寶》、《三鼎甲》,總稱《羅帕記》。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注):此詩寫《山伯訪友》。

老本分兩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

(注):此詩寫《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詩詠的是《雞血記》(又稱《磨坊記》)。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