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以下來了解元宵節的風俗。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1

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

吃湯圓,有的地方叫吃元宵,兩者的差別其實不大,但是南北方的稱呼有所差異。正月十五吃湯圓,是傳統的元宵節習俗,寓意着團團圓圓,老輩人們以和爲貴,總希望咱們每個家庭在新的一年裏都能夠和和美美,萬事團團圓圓,陪在老人身邊吃一碗湯圓,圖一年的好兆頭

送花燈

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古時候,元宵節節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孃家送來的花燈,因爲燈與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裏女兒一家能夠添丁進口,人丁興旺,現在好多影視劇裏面也有很多這種鏡頭,女子在在河裏放花燈。

耍龍燈

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的傳人自居,因爲龍象徵着吉祥富貴,在元宵節的節日裏,一起舞龍燈更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現在元宵節好多公園舉辦等會,估計就是從這裏演變而來的。

迎紫姑

故老相傳,紫姑是一個善良漂亮的女子,爲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卻被別人所妒,冤死在廁所中,後來被封爲廁神,在元宵節的夜裏,人們會用稻草紮成紫姑的模型來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

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的傳統活動之一,每逢節日,人們就會搬出傢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蹺,熱熱鬧鬧的慶賀一下,同時踩高蹺也是一種傳統戲曲,形式多變,多種多樣,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走百病

古時北方地區正月十五或十六,婦女們會成羣結隊的出去走走,或到橋邊走走,或到城門牆處摸釘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經歷寒冬之後,老人們也會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輕。

元宵節由來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稱夜爲“宵”,而正月按照農曆紀法則是元月,所以也就把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之爲“元宵節”。元宵節作爲春節過後的第一個重要的節日,不僅是全球華人都過的節日,而且也有着較爲悠久的由來歷史。

其實民間從古至今就有着“開燈祈福”的習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已經試過的燈盞放入河水中,向神靈祭拜祈福。

隨着東漢時期“開燈祈福”這一傳統習俗,則又帶有了“燃燈表佛”的意味。等到唐朝的時候,中西方文化進一步密切交流接觸,佛教已成爲主流文化,上到朝中仕官大臣,下到集市萬家百姓,都會在正月十五“燃燈拜佛”,由此,元宵節張燈結綵就成爲法定的事情。不過,正式的“元宵”之名,還是在唐末得以形成,在宋代稱其爲“燈夕”,清朝則是“燈節”。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2

1、元宵節爲何要吃元宵

元宵俗稱“湯圓”“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爲“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楚昭王復國歸途中泛舟長江,見江面上漂着個浮物,色白微黃,船工撈起來獻給楚昭王。昭王食之,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昭王於是令人以山楂爲餡仿製供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世相沿成習。

還有一則傳說: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這只是傳說,不足爲信。

據文字記載,宋代以前沒有元宵,那時人們過元宵節吃的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門戶”的說法,這種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經過多年的演變,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浮圓子”,也就是湯圓,寓意天上月圓、碗裏湯圓、家人團圓。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爲“湯圓”。

如今人們一說起元宵,大家就認爲是團團圓圓之意,認爲這一天吃元宵象徵着對親人思念。其實是後人根據諧音的淺近理解。事實上,在古人看來,天上一顆星,人間一個人,各種星象和中國習俗聯繫緊密,例如門上掛一個紅燈籠寓意“吉星高照”,掛三個紅燈籠則是“福祿壽三星在戶”。而正月十五要點燈,燈就是對星的模擬,元宵其實也是。

元宵和湯圓又有什麼區別呢?歸納起來,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二者最大的區別是製作方法不同,南方的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後,再加餡包制而成,而北方的元宵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層一層滾出來的,口味上來說,元宵現做現吃更有嚼頭,湯圓皮薄餡大,更黏更軟。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 第2張

2、元宵的花樣做法

湯煮元宵

要掌握“滾水下,漫水煮”的要領,並用湯勺緩緩推轉,使元宵在湯中旋轉,不致粘鍋。水沸時,可稍加涼水,保持似滾非滾狀態。煮到表裏發虛,即可盛入事先放好糖的碗中。如此,元宵整齊美觀,軟滑適口。

油炸元宵

先將油下鍋燒熱,然後將元宵下油鍋後輕輕翻動幾遍,待元宵全部虛漲,撈出撒上糖即可食用。

拔絲元宵

先用食油光滑鍋底,再放白糖與適量水用文火熬成稠糊狀,當冒大泡呈黃色後,將熟芝麻和油炸好的元宵入鍋,與糖糊攪拌,迅速出鍋,趁熱食用,滿桌金絲伸延

酒釀元宵

將元宵煮熟後放入碗中,再在鍋中煮沸甜酒釀,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打入雞蛋花,然後將元宵再放入酒釀中煮開出鍋即可。甜痠軟滑,酒香醉人,色、香、味俱全。

鍋蒸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了一層油的瓷盤或金屬盤裏,入鍋蒸熟,取出後撒上綿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蒸元宵與煮元宵,看上去好像區別不大,事實上只有親自嘗試,才知道其中的區別--煮過的軟糯,蒸過的筋道。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3

元宵節的相關常識

1、元宵節的時間爲農曆正月十五,在春節之後的十五天。相信這個節日的時間節點,絕大多數的小夥伴都是不會記錯的,只要考試的`時候別緊張,通常是沒有問題的。

2、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等。在一些詩詞中如果出現這兩個詞彙,我們就可選出來所描寫的是元宵節了。在這裏補充一下,除了上元節外還有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和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關於元宵節一說起源於道教,上元、中元、下元也由此得名。

3、關於元宵節起源的傳說,除了我們剛剛提到的道教之外,還有一說是起源於佛教,與佛事活動的點燈敬佛有關,另外一說是源於漢代,與古人驅趕蟲獸有關,大家簡單瞭解即可。

瞭解元宵節的風俗 第3張

4、元宵節的習俗有:吃元宵,在南方通常是吃湯圓,南北方略有差異;另外還有猜燈謎,由猜謎語發展而來,有些地方正月十五有逛廟會的習俗,相信大家在逛廟會的時候也都見過。

5、元宵節的習俗還包括:賞花燈,相信度過《水滸傳》的同鞋都記得,其中描寫宋江拜訪李師師的章節中,有正月十五賞花燈的片段。另外還有“迎紫姑”,紫姑是古代的.司廁之神。

6、元宵節的文化意蘊:團團圓圓。元宵節的時候,人們之所以給所吃的食物取名爲“元宵”“湯圓”,索取的就是團團圓圓之意,也是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節日。

7、描寫元宵節的古代詩詞: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夕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商隱的《觀燈樂行》“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迎紫姑”。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