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元宵節作爲中國的傳統佳節之一,很多人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都會進行慶祝,元宵節的由來也是有着一定寓意的。一起來看看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吧。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1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100字左右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由來起源故事

元宵節的神話傳說:

相傳上古的時候,人們生活的地方各種飛禽走獸毒蛇很多,每一段時間都會有四處傷害人和家禽的情況,人們最終憤怒難忍, 於是都紛紛拿起弓箭和棍棒組織起來上山除害。

天帝的寵物有一隻神鳥,長時間在天宮覺得乏味便溜到人間飛遊。不料遇到上山除害的百姓,人們誤把它當做害人的鳥獸給射死了。天帝得知後非常憤怒,即刻下令在正月十五這天,讓火部天兵降下天火,把這片土地連同房子、家禽等一點不留的燒個精光。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

天帝的小女兒無意間聽到這話,心地善良的天女動了惻隱之心,不忍看到百姓受難,於是悄悄來到人間。天女施展仙術分出衆多化身,趁着夜色來到每個熟睡的人耳邊,輕輕說了幾句;“正月十五災禍生,消災不如鬧花燈;天上人間難分辨,紅紅火火到五更。”

人們在天亮之後發現都做了相同的夢,有一位智慧的老人猜到了天機;天上的仙女是讓我們都點上花燈,通宵的熱鬧一晚,讓老天爺覺得人間着火了,這樣就不會降災難了。

衆人聽了老人的話各家各戶都忙活起來,正月十五這天早早掛上花燈,晚上敲鑼打鼓熱熱鬧鬧一晚上。這一招非常有效,人們把下凡放火的天兵請到家裏吃了碗甜美的湯圓,感受美味的時候忘記了放火。

天帝透過雲霧看到人間火光四射聲響連天,以爲是燃燒的大火就沒在過問了。人們因此逃過災難,隨後每年這時候敲鑼打鼓放花燈來表達對天女的感恩之情。

這個神話故事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已經無從查起了,只有放花燈和吃元宵的活動項目保留到現在,成爲歷史上重大的.傳統節日,傳達着人們對天地神明的尊崇拜謝,和對吉祥美好的盼望。

道教上元節的傳承:

歷史上道教曾把正月十五也稱爲上元節,除此之外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還有一個是十月十五下元節,合一起叫“三元”,也代指道教五斗米道所供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仙。天官可賜福;地官可赦罪;水官可解厄,三元便配了三官,所以正月十五也要燃燈供奉天官祈盼福運。

兩千年前漢朝就比較看重上元節活動。正月十五這天漢武帝會親自帶領衆臣祭拜太一神,聽說這個神很了不起,能夠掌管宇宙一切。後來這個活動被看作祭拜天神的前奏。上元節夜晚都會吃湯圓因此也被叫元宵節。唐初受道教感染稱上元節,直到唐末才又叫元宵節。

隨着歷史發展,從最初的祭祀天神拜謝天地,到百姓成羣結伴在鄉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和邪氣,後來以敲鑼打鼓放花燈和舞龍、舞獅子爲主的祭祀蜮驅邪活動,最後逐漸增加了如猜燈謎、踩高蹺和扭秧歌等衆多娛樂項目。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2

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

由來: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爲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爲民間習俗

傳說:

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爲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

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

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但是也有學者認爲,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爲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 第2張

擴展資料: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爲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3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50字 第3張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習俗

1、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2、鬧花燈,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3、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4、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