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爲、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那麼你知道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都有哪些嗎,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1

一、學習方面:考試不及格;上課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完不成作業;沒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教師不屑回答自己的問題;無機會表現自己在某一學科的才能;沒能及時得到教師的肯定性評價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學取笑、挖苦;因身體條件所限未能參加有關文藝活動、體育比賽等等。

三、人際關係方面:給老師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沒有知心朋友,經常遭人議論,被人特別是被同性戲弄、嘲笑等等。

四、興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許自己參加社團活動;自己的愛好得不到家長、教師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責備。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遭到點名批評,經常忍受委屈;教師、同學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幹部被撤職;沒取得應有的比賽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精心制訂的學習計劃常常不能落實;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學輕易否定;因某門功課沒學好而被視爲“不可造就”。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當人處在挫折情境中的時候,總要伴隨着一定的心理反應,引發出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挫折行爲,並最終影響到人們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學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反應呢?

(1)情緒方面:挫折常常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恐懼感以及焦慮不安、灰心喪氣、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2)理智方面:接二連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學生的心智活動,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分析、判斷、解決問題時滯緩、刻板,缺少靈活性、獨創性。這些學生往往把失敗歸咎於他人,併爲自己找一些合理的藉口,以減輕心理壓力。如:踢輸了球,便抱怨場地不標準;害怕與人交往,就說別人對自己不熱情。

(3)自信方面:由於學習上的頻繁挫折,加劇了學生對學習的擔憂,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放棄了追求的目標,進而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會使一些學生變得悲觀失望、沉默孤獨、抑鬱寡歡、不願交往、不好競爭,或表現出暴躁、易怒,喜歡挑釁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常常導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應,如呼吸急促、出汗、臉紅、神情恍惚、食慾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輕度的身體疾病等等。

(6)行爲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學生表現出直接或轉向的攻擊性行爲。學習上的挫折常常導致學生破壞紀律、擾亂秩序、厭學、逃學、考試作弊等。自尊與人際關係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學生作出破壞對方財物、偷竊、諷刺挖苦別人、打人、罵人等行爲。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2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爲、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筆者簡要談談對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成因及教師在防治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對策。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2、失落:

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爲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3、自卑:

它是一種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爲萎縮,瞻前顧後等。

4、孤獨: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爲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爲孤獨感。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爲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着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着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爲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爲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爲,可採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爲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第2張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想道德建設。

“學習障礙”排在首位

調查中發現,許多小學生雖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有30.8%的學生在至少一個分量表上存在問題,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者適應不良,按問題的集中程度排列依次爲: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性格缺陷、行爲障礙、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品德缺陷和特種障礙。

心理健康 女生好於男生

進一步從不同人羣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看,將小學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齡、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班隊幹部與非班隊幹部、身體健康與患病、不同成績水平分類,調查對於每一類人羣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詳細分析。

【抽樣結果】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男生,心理健康偏離檢出率(以下簡稱爲檢出率)分別爲7.62%和10.27%。

【專家分析】從性格上看,女孩有親和力,適應社會能力強;男孩問題多一些,現代家庭中很多父親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父親榜樣力量的缺位讓男孩性格容易出現偏差。

【抽樣結果】11~13歲年齡段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最顯著,檢出率爲18.24%,厭學情緒和焦慮情緒得分最高;其次是6~7歲年齡段,檢出率爲18.03%,在學習障礙和社會適應障礙得分最高;問題最少的是8~10歲年齡段的小學生。

【專家分析】11~13歲是人生的第二個成長高峯,這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認識,過渡時期容易不適應;6~7歲的孩子正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園偏重玩,而進入小學看重知識的學習,所以這個年齡段孩子出現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習上的不適應。

【抽樣結果】養育方式溫和、民主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檢出率低,爲9.72%~16.83%。被家庭忽視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最嚴重。

【專家分析】適當嚴厲的教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不大,而過分嚴厲或過分寬鬆、溺愛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高樓孤獨症”逼近孩子

隨着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憂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樣普遍,而兒童心理衛生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心理門診常接診學生病人

據瞭解,這兩年各大大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均接診了不少學生病人,有的學生出現了不敢和同學、老師交往,不願上學,時常恐懼害怕等症狀;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點點挫折就會灰心喪氣。專家稱,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的發病率還在上升。

讓孩子遠離“高樓孤獨症”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生活在21世紀初的青少年,物質生活、學習條件比起其父輩有了極大的改善,因此,我們成人認爲,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學工作者調查發現:現在的中小學生中,經常感到緊張的佔22%,爲一些小事過分擔心的佔17%,感覺同學間關係冷漠的佔27%,有困難時沒傾訴對象的佔28%,對考試過分緊張的佔35%。這些數字表明,當今青少年兒童生活得並不十分幸福。或者更進一步推論,當代青少年心理存在嚴重問題。

據<北京晚報>2000年7月4日的新聞欄目報道:16歲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後不久跳樓自殺。小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多才多藝,沒什麼是非,成績也不錯。父母非常愛他,對他的學習和生活都很關心。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點不成問題。出事當天,父親說了他幾句,說天熱,讓他少穿點,把課本整理一下。沒過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間跳樓了。沒人能說清小江當時爲什麼跳樓。小江的死並非個例,資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體公開報道的少年自殺事件不下20起。廣州一名中專生畢業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門框上,據說是因爲找工作受挫;順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來的遊戲機;武漢一名17歲女生,四川一名18歲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殺都是因爲考試沒考好。青少年的自殺事件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震驚和關注。此後不久在京舉行的中美精神病學會學術會議的資料顯示,中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鬱症及心理負擔造成的自殺,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對青少年的威脅,而且近兩年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自殺者大多是學校裏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就在這種大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學界、社會各界及家庭學校的高度重視。一、 在中小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摘自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敖國儒的講話。)

1、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2、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二、 關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近年來,中央及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視。2002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綱要》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及實施途徑作了全面的闡述。我把《綱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主要任務和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摘抄下來在這裏給大家讀一下。《綱要》中規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綱要》中規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爲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據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綱要》中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低年級: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中高年級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2、我省近年來也提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至2003年已經組織了賽課、培訓等活動共三次。以後還會有更多各種形式的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動。

2了藍色的太陽。老師問他爲什麼給太陽塗了藍色,他說:“我畫的是映在海里的太陽。” 孩子被譽爲“有創新能力的同學。”

(2)在教學中不要用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例:有一盆水,兩個人在場 ,一個人乾淨,一個人髒,誰會用這盆水?答案可以有四個:

A、乾淨人用,因爲他有乾淨習慣,髒人不用,因爲他沒有乾淨的習慣。

B、髒人用,有乾淨的需要 ,乾淨人不用 ,因爲他已經乾淨。

C、都不用,乾淨人已乾淨不用再洗了,髒人習慣了髒也不用洗。

D 、都用,乾淨人習慣乾淨需要再洗,髒人有乾淨的需要也要再洗。

這麼多的答案,理由都是說得通的,那就都是正確的。

現實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的感情”,小表弟問我怎麼填,我說:“填深厚”。過了一天,小表弟又打來電話說:“大姐,你教錯我了,不是‘深厚’的感情是‘豐富’的感情。”我問:“這道題是按原文填空嗎?”他說不是。我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這位老師有什麼理由要把與“感情”搭配的詞固定爲“豐富”呢?強迫大家記同一個答案,下次再見到這道題時錯的人肯定會相對較少,或乾脆沒有。但這種教法是絕對鍛練不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

3、教師要採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教學藝術,不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心理體罰。體罰變相體罰都好理解,心理體罰諸如設懲罰座,讓全班不和某一個學生說話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

教師要做到三多,三個不批評。

多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多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三個不批評:

無意識的犯錯不批評,給學生自省機會。

早上犯錯不批評,給學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長面前不批評學生,給學生留足面子。

因爲鼓勵與欣賞的功效總是大於批評,所以有詩人說“批評家多麼可憐, 讚賞家多麼可愛”。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第3張

在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身上,曾發生過一個《四塊糖》的故事,是變批評爲鼓勵的一個絕好例子:陶行之在任育才小學校長時 ,有一次在校園見到一個學生向另一個學生扔石塊,他當即制止了那個學生,並讓他下午兩點到自己辦公室去。下午,不到兩點,學生就來了。陶行之熱情地請他坐下,並給了他一塊糖,說:“你很準時,這塊糖是獎給你守時的’。學生正在驚訝。陶行之又給了他一塊糖,說:“我制止你時,你能立刻住手,這說明你尊重我,再獎你塊糖”。接着他又拿出第三塊糖給這個學生說:“聽說你打人是因爲他欺負女同學,你的行爲屬於見義勇爲。你有與壞人做鬥爭的勇氣,我再獎勵你一塊糖”。學生聽到這哭了,說:“我錯了,他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啊。”陶行之笑了。又給了他一塊糖,說:“你自己已經認識到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塊糖。”

陶行之還曾告誡教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告訴教師要以滿腔的愛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4、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實現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找學生個別談話,書信交流,日記交流都是增進師生間感情、拉近師生距離的有效方式,也可以開動腦筋在尋常事件中尋找情感線索。

舉個例子來說:

吉林省教育學院教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李元昌在教學中曾遇到這樣一件事。講過《塞翁失馬》後,班裏有四個學生,無論如何背不下《塞翁失馬》,李元昌老師嘗試了各種方法讓他們背,甚至把每一句的字頭都寫到黑板上去提示他們,他們還是背不下來。於是李老師又想出一個主意,他準備組織一次考試,試題中就有默寫《塞》。考試前兩天,他找四個學生分別談話,內容是:考試中有默寫《塞》,我可沒告訴別人。你要珍惜機會……結果全班在《塞》這道題中得滿分的就是這四個同學。.

在這個案例中,李元昌老師就利用了情感線索,給學生一次成功的機會,讓他以此爲階梯攀登更高的山峯,效果非常好。

5、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注重教育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實現教育的生活化。雖然減負的口號一喊再喊,但由於種種原因,學生的作業並不少,對待這種現象老師無奈,家長無奈,學生更無奈,有段學生改的歌詞,很有意思也很真實、形象: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爲了調節孩子生活、鍛鍊孩子自理能力,咱們可以改變留作業的方式,比如取得家長的支持留點家務作業等。國外的跟蹤調查顯示:不善於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他的失業率、離婚率等都遠遠高於同齡人,孩子小時非常有必要接受家務勞動鍛鍊。

李元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教育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促進了學科學習。農村學校取暖要靠學生帶一些柴火來燒,他在要求學生交柵子(就是玉米杆的根)時,有的學生不愛勞動,寧可以一斤柵子五分錢的價格上交一元錢,也不願意交二十斤柵子。他以此現象爲着眼點,要求學生寫評《交錢》,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的啓發下,文章寫得有理有據,非常好,聽到作文內容的同學也改掉了不愛勞動的壞習慣。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