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高中語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知識點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很多人都經常追着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1

原文

將進酒⑴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⑵,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⑶。

人生得意須盡歡⑷,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⑸。

岑夫子,丹丘生⑹,將進酒,杯莫停⑺。

與君歌一曲⑻,請君爲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⑽,但願長醉不復醒⒄。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⑿。

主人何爲言少錢⒀,徑須沽取對君酌⒁。

五花馬⒂,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⒃。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誇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裏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髮。此句意爲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正應當。

⑹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爲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爲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⑾不復醒:也有版本爲“不用醒”或“不願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爲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縱情任意。謔(xuè):戲。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乾脆,只管。沽: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⒄也有說法作“但願長醉不願醒”。

白話譯文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回流。

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着明鏡悲嘆自己的白髮,早晨還是滿頭的黑髮,怎麼纔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盃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爲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爲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爲我傾耳細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蹟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爲何說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3]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繫於天寶十一載(752)。一般認爲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樑、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爲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作品鑑賞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裏,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裏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並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爲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顯現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爲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此時鬱郁不得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貴們並不把他當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並不就此消沉。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實現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爲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爲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遊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裏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爲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着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爲“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爲憤激。這裏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稱自己有管仲之才,諸葛亮之智卻沒人相信,所以說古人“寂寞”,同時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願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這裏,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

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爲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繫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曹植被稱爲才高八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儘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在政治上受到來自親哥哥魏武帝曹丕的打擊,鬱郁不得志。“陳王”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爲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着。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鬱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迴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爲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爲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爲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2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代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爲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爲屈原,司馬遷爲司馬子長,陶淵明爲陶元亮,李白爲李太白,杜甫爲杜子美,韓愈爲韓退之,柳宗元爲柳子厚,歐陽修爲歐陽永叔,司馬光爲司馬君實,蘇軾爲蘇子瞻,蘇轍爲蘇子由等。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代天祥號代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關漢卿號已齋叟,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鍊生。

【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代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如稱陶淵明爲靖節徵士,歐陽修爲歐陽代忠公,王安石爲王代公,范仲淹爲範代正公,王翱爲王忠肅公,左光斗爲左忠毅公,史可法爲史忠烈公,林則徐爲林代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爲繆醜則是一種“惡諡”。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爲誠齋,人們稱其爲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爲惜抱軒而被稱爲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爲聊齋先生,梁啓超爲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爲譚壯飛(其齋名爲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爲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爲顧亭林;康有爲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爲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 (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爲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爲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爲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代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代天祥的官職。《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爲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爲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爲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爲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爲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爲蘇學士。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3

開柙出虎: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負責任。

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必來。

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禍起蕭牆:指禍亂髮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五十步笑:百步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餓殍(pi 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鑽研。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蹟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義憤填膺(yīnɡ):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心急如焚:心裏急得象着了火一樣。形容非常着急。

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係非常密切。

無濟於事: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臺。

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大放厥(jué)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語焉不詳:指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一帆風順:船掛着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不可思議:①佛家語。指思維和言語所不能達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語。②形容事物無法想象或難以理解。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恫瘝(ɡ 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裏。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衆多或氣勢盛大。

白頭偕老: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惻(cè)隱之心: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忐忑(t ǎn t è)不安:心神極爲不安。

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物華天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人傑地靈: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高朋滿座:形容賓客很多。

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歷經坎坷,屢遭磨難。

馮唐易老:漢馮唐身歷三朝,至武帝時,舉爲賢良,但唐已九十餘歲,不能再做官了。

畫棟珠簾:形容房屋裝備的華麗。

李廣難封:漢名將李广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後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老當益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幹勁更足。

東隅已逝: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各抒己見: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艱苦卓絕: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裏,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自得其樂: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不屑一顧:認爲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揚眉吐氣: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後高興痛快的樣子。

迎刃而解: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着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兢兢業業: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天倫之樂:泛指家庭的樂趣。

耳熟能詳: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庸人自擾;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煩。

來龍去脈: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

雷霆萬鈞: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4

古今異義詞

現代漢語由古代漢語發展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許多詞的意義古今有很大差別。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

①詞義擴大,即今義大於古義。

A:原單指某事物的詞,擴大到兼指特徵、性質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如:皮(獸皮——皮膚,表皮——包在外面的東西,封皮)

雛(小雞——幼小的動物或誘餌,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狀,雛鳥,雛形)

B:由感覺性質相通,從原意擴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義。

如:甘(味美,味道甜——味美,心理樂意)

病(重病——病)

C:由專名擴大爲通名。

如:江、河(長江、黃河——一切河流)

匠(專指木工,其他工匠另有名稱,鐵匠叫“冶”,瓦匠叫“陶”— 泛指各種有專門技藝的人)

好(與“醜”反義,一般專指女子相貌漂亮——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與“壞”反義,對一切人事物都可以修飾)

中國(中原地區——全中國)

D: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詞,擴大到表示這一事物的整體。

如:秋(秋季——一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②詞義縮小,即今義小於古義。

A:詞義程度的減弱。

如:餓(嚴重的飢餓,達到受死亡威脅的程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一般的肚子餓)

怨(恨。“屈平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不滿意,責備,任勞任怨)

B:詞義表示範圍的縮小。

谷(各種穀物——專指稻穀)

丈夫(專指成年男子或男子“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生丈夫,二壺酒,一犬”——女子的配偶)

金(金屬——金子)

臭(各種氣味“其臭如蘭”——難聞的氣味)

丈人(老人——岳父) 子(孩子——兒子)

親戚(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員,現代漢語中則不能用於自己家庭中的成員。)

C:詞義義項的減少。

勸(鼓勵、勸說、規勸“勸學”,“肅勸權召瑜海”——勸說,規勸)

遷(遷移、變換,調任、升職,貶謫、流放。“戰、守、遷皆不及施”“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太史令”“頃襄王怒而遷之”——遷移,變換)

讓(責備,謙讓——謙讓)

憐(愛,憐憫,愛惜——憐憫)

③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爲表示另外的事物。

A:由表示甲事物轉變爲表示乙事物。

涕(眼淚——鼻涕)

幣(禮物“置幣遺單于”《蘇武》——錢)

B:由表示甲動作轉移爲表示乙動作。

走(快步跑,逃跑。“竊計欲亡走燕”《廉頗》——一般步行)

去(離開——到某地去)

勤(辛苦,與“逸”相對。勤而無所,必生悖心”《崤之戰》——做事盡力,不偷懶)

C:由表示甲義的範圍轉移到表示乙義的範圍。

犧牲(作祭品的牲畜。“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爲正義事業獻身)

假(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假期,真假)偷(苟且——偷竊)

④感情色彩變化。

A:褒義詞變爲貶義詞。

明哲保身(聰明有智慧,善於適應環境“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詩經》——不堅持原則,只顧自己的處世態度)

爪牙(勇士,武將——壞人的黨羽)

衣冠禽獸(官服上繡的禽和獸的圖案——道德敗壞的人)

B:貶義詞轉爲褒義詞。

乖(偏執、不馴順“行爲偏僻性乖張”——聽話,安順)

鍛鍊(玩弄法律、陷人入罪“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之”,卻,批駁退回,內通納《漢書》——

鍛鍊身體,褒義)

C:中性詞變爲褒義或貶義。

卑鄙(地位低,見識淺,表謙虛的中性詞,“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不端,不道德,貶義詞)

謗(公開批評別人的過失,“能謗譏於市朝者”——無中生有的誣衊,貶義詞)

鉤心鬥角(形容阿房宮的`形制——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祥(預兆,有吉有兇“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吉兆)

⑤名稱說法改變。

“目”改爲“眼睛”,

“日”改爲“太陽”

⑥注意單音詞和複音詞的辨析。

注意單音詞不能與現在的複音詞混淆。古代漢語單音節詞爲主,現代漢語複音節詞爲主。如:

痛恨(痛心,遺憾——非常恨)

地方(土地方圓——與中央相對的某一地區)

妻子(妻子兒女——男子的配偶)

中間(“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其中夾雜——方位名詞)

注意不要把雙音詞誤認爲兩個單音詞。現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由兩個單音節詞組成的短語,這類詞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別重視。如: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無論”就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無論”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起關聯作用的連詞,而文言文裏卻是兩個詞。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妻子”原來是兩個詞,“妻”指妻子,“子”指兒女。現代漢語是一個雙音詞,指男子的偶。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秋水》“望洋”指仰視的樣子,不能理解爲“看着大海”

“匍匐以進”《中山狼傳》 “匍匐”指伏地而行,是一個雙音節詞。

注意古文中的同義詞、近義詞連用的現象。如: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出師表》 “和睦”是同義連用,都是“和好”的意思。

登即相許和,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

注意偏義複詞。

偏義複詞就是古漢語中有的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詞構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如:

逼迫兼弟兄,晝夜勤作息《孔雀東南飛》

以上所說只是一般情況,其實某些詞語的意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往往不同,要根據具體語境分析,防止以“今義”解釋“古義”。

高中語文文言文必修知識

鈿頭銀篦擊節碎:“篦”通“鎞”,釵子。

曲終收撥當心畫劃。用撥子撥。

《寡人之子國也》

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頒,通“斑”,花白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

《勸學》

雖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曬。)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輮以爲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過秦論》

合從締交從,通“縱”。合從,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頓,失敗。

陳利兵而誰何何,通“呵”,呵問。

始皇既沒沒,通“歿”,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興起。

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影子。

《師說》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傳授)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5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慍yùn 三省xǐng吾身 論lún語 罔wǎng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 學而時習之 時:時常。

(2) 不亦說乎 說: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慍 慍:生氣,發怒。

(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檢查。

(5)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誠,誠實。

(6) 學而不思則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7) 思而不學則殆 殆:有害。

(8)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凋:凋謝。

3.請寫出三個出自本課的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 闡明學與思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 孔子認爲怎樣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3) 孔子認爲對先進和落後的態度應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 讚美松柏堅強品格的句子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溫習舊知識,能夠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點撥:重點理解“故”、“爲”等詞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讀書人不可以不心胸寬廣、意志堅強,他們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點撥,重點理解“土”“弘毅”等詞的意思。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2.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6

生字詞讀音: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交橫(héng)

解詞:

1月色入戶: 門

2欣然起行: 高興地

3念無與樂者: 考慮沒有人與我同享快樂的人。

4遂至承天寺: 於是

5相與步於中庭: 一起

6庭下積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橫: 交錯縱橫

8蓋竹柏影也: 原來是

9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閒人罷了。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裏,(我)解開衣裳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便很高興地起來走動。因爲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裏散步。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閒人”罷了。

課文理解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

具體內容分別是什麼?

敘事:1夜深人靜,解衣欲睡

2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3與張懷民,步於中庭

寫景:特點:空靈、皎潔

內容:月色——積水空明 語句:庭下如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語句:藻荇交橫竹柏影

抒情:特點:瀟灑、達觀 語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語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內容: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樂觀

1) 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比喻 生動形象 如臨其境)

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皎潔、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6)最後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

分析:“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作者最後這一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這句話至少有兩層意思:

一是諷刺感慨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

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爲朝廷盡忠的抱怨。

小結: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以上就是爲大家提供的“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記承天寺夜遊》知識點大全”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諮詢高中頻道。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7

《荊軻刺秦王》

1、鑑賞荊軻形象,注意所用表現手法。

首先,作者善於通過人物的對話和神態描寫來刻畫人物。荊軻和樊於期的對話,荊軻先用話挑起樊於期對秦的仇恨,再問樊於期對這樣的深仇大恨怎麼辦,然後針對“顧計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試探地提出了既能爲樊於期報仇,又能保全燕國的計劃,一層進一層,結果是樊於期慷慨陳辭,毅然自刎。見秦王時“秦武陽色變振恐”,“荊軻顧笑武陽”而向秦王作了解釋,在千鈞一髮之際,鎮靜的神態和得體的言辭消彌了危機。這些對話,既表明了事態的逐步發展,也描寫了荊軻的精細、沉着,在緊要關頭不慌不忙,隨機應變。

其次作者善於通過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來突出人物性格。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頭腦簡單跟荊軻遇事審慎,三思而行對比,以突出荊軻的深沉多謀。又如寫武陽在緊急關頭神態失常,同荊軻的鎮定自若對比,突出了荊軻的機智勇敢。

2、鑑賞作者交織描寫場面的筆法。

如“易水送別”的“白衣冠”“擊築”“和而歌”“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各種現象綜合成一個充滿悲壯氣氛的場面,有極爲強烈的感人力量。這是刺秦前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高潮,也是這篇文章感人肺腑,千古傳誦的閃光章節。在這一情節中,荊軻的內心世界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展現。面對渾身着素的送行的人們和風寒水冷的自然環境,荊軻用慷慨悲歌來表達自己對於高漸離等知己者生離死別的悲涼心情,抒發自己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荊軻在太子丹對他缺乏足夠的'瞭解、信任和尊重的情況下仍然決心履行自己的諾言,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劇色彩,這一情節也暗示了整個事件的悲劇性結局。荊軻的歌聲由悽切悲涼轉爲慷慨激昂,送行的人們也由感動、惜別轉爲激憤、激勵。就在這激動人心的壯烈場面中,荊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獻身刺秦的征途。“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又如,刺秦王時,荊軻的動作,秦王驚起拔劍不出,環柱而逃的狼狽相,羣臣的驚愕,侍醫的擲藥囊,左右呼“王負劍”,一直到荊軻“身被八創”,“箕踞以罵”。在極短的時間裏,寫了秦王殿庭上下的情狀,寫動作、寫表情、寫高呼、寫怒罵,組織成一個驚心動魄的壯烈場面。

3、準確評價荊軻和荊軻刺秦王的行動。

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這件事並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爲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並不在於爲太子丹報私怨,而在於他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於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從荊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藉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太可能。

《燭之武退秦師》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順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

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爲中心。故事先點出了戰事爆發的原因,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又爲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接着寫鄭國君決定通過外交途徑來解除危機,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感動燭之武,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爲重,決定隻身見秦伯。進而闡述保存鄭國對秦的好處,利用秦晉的矛盾,指出晉國的貪得無厭,滅鄭之後必然要進犯秦國,使秦國意識到與晉訂立盟約不助鄭的危險,終於達到秦鄭爲盟的結果。

2、鑑賞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思路:

燭之武爲了說服秦穆公退師,採取了高超的攻心戰術,大體說來分爲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爲進(鄭知之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爲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術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於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於他心裏處處爲鄭着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爲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

3、分析燭之武、佚之狐、鄭伯等主要人物形象: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時,深明大義,以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隻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纔能有足夠的瞭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鄭伯則是個勇於自責的上級領導人。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的牢騷。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並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於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

4、鑑賞課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性:

課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運用正面描寫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面烘托了這個人物。

《鴻門宴》

1.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爲者?”

古人坐的姿勢是:兩膝着地,兩腳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鍾上。現在在亞洲的某些國家如朝鮮、日本同樣保留着這種做法。如果將臀部擡起上身挺直,就叫長跪,又叫跽,這是將要站起來的準備姿勢,也表示對別人尊敬。按劍而跽是一種下意識的準備自衛的動作。樊噲側舉盾牌,撞到衛士,頭髮直堅,眼眶似裂,瞪眼看着項羽,項羽被這一突發的情況弄的措手不及,只能按劍而跽。

2.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

古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現代人不同,古人一天吃兩頓飯。第一頓飯叫做朝食。在《鴻門宴》中,項羽聽說劉邦欲佔關中,於是大怒,拋出“旦日饗士卒”的號令,旦日是一大清早,本來是不吃早飯的,項羽的意思是提前開飯,早早進軍,表現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3.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玉是古人重要的配飾之一,不僅因爲玉很貴重,爲統治者專有,而且玉還被賦予了某些神祕的色彩。玦,屬於環形玉,即缺了一塊的環形玉。又因爲玦的名稱來源於“決”,形狀又是環形斷開,所以古人用玦寓意決斷。范增應經看出項羽的優柔寡斷,並無心傷劉邦,又由於在席間,只能暗示。

4.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

肉在器皿中煮熟之後,古人用匕首把肉取出放在一塊砧板上,這塊板叫做“俎”。然後把俎移到席上,用刀割着吃。《鴻門宴》中又見“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樊噲是後闖進去的,身份又低,自然沒有他的席位。但他復盾爲俎,以劍代刀,吃的既有氣魄又“合禮”。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首先閱讀全文、把握主旨

閱讀理解是必須要經過閱讀的,初中閱讀理解一般是以敘事、敘人類的文章,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首先要先通讀一下全文,先閱讀懂大概的意思是什麼,然後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學會歸納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爲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

閱讀的事實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含義,閱讀理解的最基本含義就是要閱讀者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意思,理解上去了才能做出答案。

2學會概括某段中的大意

閱讀理解解題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概括出一段話中的一個意思,同時能找出文章中某段話與某段話的意思有沒有緊密的聯繫,也就是找出所謂的中心意思。

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找出中心語句,並且同時要在理清句與句之間關係的基礎上抓住貫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抓住文章中心的主題,纔是做閱讀理解的關鍵。

常見諺語、名言、對聯

1、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心二意,一事無成。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精於勤(荒於嬉)。 ——《古今賢文勸學篇》

2、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8

蓊蓊鬱鬱: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急不暇擇: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載笑載言邊笑邊說話。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楊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九死不悔: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瞻前顧後: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卓爾不羣:指才德超出常人,與衆不同。易誤用爲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日月不淹:日月飛快地運轉,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楚楚可憐:本指幼鬆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堅如磐石:象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去日苦多: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於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少長鹹集年少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羣賢畢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了。

曲水流觴:古民俗,每年農曆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着起了變化。

遊目騁懷: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放浪形骸: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感慨系之: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穀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這裏是使動用法。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遺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着,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後桌上凌亂的樣子。

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餘音嫋嫋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責無旁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旁稽博採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長處之意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感到非常震驚。

義憤填膺由不義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憤怒感情充滿胸膛。

安之若素對於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一如平素,泰然處之。

心急如焚心裏急得像着了火一樣。形容內心焦急萬分。

無濟於事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空頭支票無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

不言而喻不用說什麼就能明白。

息息相關呼吸相關連,比喻關係密切。

休慼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休慼與共:憂患禍福彼此共同承擔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陰暗突然變爲開闊敞亮。也比喻心裏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淺嘗輒止:只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強,有毅力,毫不動搖。

卓有成效:卓,特別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績、效果。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9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蘭亭集序

一、重點詞語解釋

1、所以遊目騁懷信可樂也(用來,表憑藉;實在)

2、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萬殊通(趨,往,取)

2、由今之視昔(通猶,如同)

三、多義詞

1、修:茂林修竹(高)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長)

乃重修岳陽樓(修建 )

修守戰之具(整治)

2、期: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至,及)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周,期年:一週年)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約定)

3、致: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辭)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4、臨: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面對,引申爲閱讀)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迎)

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面對)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5、次: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旁邊)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按次序)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行軍途中的駐地)

四、詞類活用

1、 映帶左右(環繞,名作動)

2、流觴曲水(使(水)彎曲)

3、羣賢畢至,少長鹹集(形容詞作名詞,賢才;年少的人和年長的人)

4、所以遊目騁懷(使遊,使騁,動詞作使動)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樣,數量詞作動詞)

6、一觴一詠(名作動,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會於會稽山蘭亭(介詞結構後置句)

2、當其欣於所遇(介詞結構後置句)

3、晤言(於)一室之內(省略介詞於)

4、引以(之)爲流觴曲水(省略介詞賓語之)

六、難句翻譯

1、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鴻門宴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饗: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用酒食款待,犒勞)

2、籍:籍史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登記)

3、續:此亡秦之續耳(後繼者)

4、當: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敵,抵當)

5、啖:拔劍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來何操(拿,攜帶)

7、刑:刑人如恐不勝(以刀割肉)

8、勝:刑人如恐不勝(盡)

9、乘: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四匹馬拉的車)

10、竊:竊爲大王不取也(副詞,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二、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關,毋內諸侯(通"拒",通"納")

3、張良出,要項伯(通"邀")

4、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違背)

5、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卻(通"隙",隔閡,嫌怨)

三、一詞多義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②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憑藉)

③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就)

④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趁機)

2、如:

①萬事如意(順從)

②刑人如恐不勝(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廁(到)

3、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舉)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

③孫叔敖舉於海(被選拔)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奪取)

⑤殺人如不能舉(盡)

4、謝:

①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大王(道歉)

③乃令張良留謝(辭謝)

④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詢問)

5、意: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態)

6、置: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丟下)

③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購置)

四、詞類活用

1、軍:沛公軍霸上(名作動,駐紮軍隊)

2、王:沛公欲王關中(名作動,成爲王)

3、財物: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名作狀,像財物一類的)

4、活:項伯殺,臣活之(動詞使動,使……活下來)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狀,像對待兄弟一樣)

6、籍:籍吏民(名作動,登記)

7、目:范增數目項王(名作動,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狀,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地)

9、何:"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

10、間:道芷陽間行(名作狀,從小路)

五、句式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斷句)

2、此亡秦之續耳(判斷句)

3、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疑問句)

4、壯士,能復飲乎?(疑問句)

5、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被動句)

6、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六、難句翻譯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譯:項伯於是當夜騎馬到沛公的軍營裏。

2、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譯:我進入(函谷)關後,財物絲毫不敢據爲己有。

3、項莊拔劍起舞。

譯:項莊拔出劍來開始舞劍。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

譯: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吞併)之心,殺人如恐不盡。

5、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譯:奪取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譯: 沛公回到軍營,立即殺死了曹無傷。

2、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譯:何況人壽的長短隨着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爲烏有。

3、 死生亦大矣

譯: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

譯:當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譯: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10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動詞,修墓)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名詞,墳墓)

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詞,指某人,含貶義)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詞,空)

3、衆: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衆矣(形容詞,多)

衆不能堪(名詞,衆人)

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無矣(形容詞,一般的)

4、行:斂貲財以送其行(動詞,上路)

吾社之行爲士先者(名詞,道德品行)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名詞,行爲)

5、聲:吾社之行爲士先者,爲之聲義(動詞,伸張)

哭聲震動天地(名詞,聲音)

6、發: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動詞,拿出)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動詞,發動)

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詞,頭髮)

發其志士之悲哉(動詞,抒發)

7、易: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動詞,改變)

賊易之(意動用法,輕視)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動詞,交換)

8、按:按誅五人(查究)

二、通假字

1、貲: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錢財)

2、曷:蹈死不顧,亦曷故哉(通何,什麼)

3、有:其爲時止十有一月耳(通又)

三、一詞多義

1、盛:

①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興盛)

②嗚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裝)

2、卒:

①未及見賊而士卒散(士兵)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

③買五人之脰(dòu)而函之,卒與屍合(最終)

④五萬兵難卒合(通猝,突然)

3、私:

①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爲魏之私人(寵幸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③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自私)

④項伯乃夜馳至沛公軍,私見張良(以私人身份祕密地)

四、詞類活用

1、行: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動作名,行爲)

2、屈:安能屈豪傑之流(使動,使屈身)

五、古今異義的詞

1、首領:①古義:頭顱,借指性命。

②今義:一個團體的領導人。

2、慷慨:①古義:胸懷大志。

②今義:情緒激昂;不吝嗇。

3、私人:①古義:私黨。

②今義:屬於個人的或個人之間的'。

4、痛心:①古義:痛恨。

②今義:極端傷心。

5、顏色:①古義:臉色。

②今義:色彩。

六、句式

1、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判斷句)

2、賢士大夫者,冏(jiǒng)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判斷句)

3、斷頭置(於)城上(省略句)

4、待聖人之出而投繯(於)道路(省略句)

5、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反問句)

6、吾社之行爲士先者(定語後置)

7、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定語後置)

七、難句翻譯

1、吾社之行爲士先者,爲之聲義。

譯:我們社裏那些道德品行可以爲讀書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順昌)訴冤,伸張正義。

2、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譯:當官而能做到不改變志向的,全國這麼大,有幾個人呢?

3、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譯:他那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爲,比較那五個人的死,輕重到底怎樣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

譯:也就是爲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義。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11

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風華正茂: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爲。

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百舸爭流:形容羣舟爭相行駛。

天倫敘樂: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險即在眼前。

從諫如流: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洞若觀火:就像黑夜裏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以退爲進: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化險爲夷:將危險轉化爲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爲放縱,不受約束。

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

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悲歌擊築: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髮上指冠;毛髮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爲力。

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秋毫不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勞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約法三章: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於被人宰割的地位。

長歌當哭: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藉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耳不忍聞: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百折不回: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說百折不撓。

殞身不恤: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步履穩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屏息以待: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世人矚目: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

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發人深思:啓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聳入雲天: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雲還要高。

扭轉乾坤: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12

一、通假字

1、 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通"彩")

2、石頭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圓")

二、多義詞

1、陰:其陰,濟水東流(山的北面)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陰暗)

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暗中)

2、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當初)

餘始循以入(開始)

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才)

3、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遠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聲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陰曆十五日)

4、坐: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坐在)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盜。"(犯罪)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因爲)

5、視: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看)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比較)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看待)

三、詞類活用

1、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向西;向東。名作狀)

2、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照,名作動)

四、古今異義詞

1、陽谷皆入汶(古義:山南水北謂之陽。今義:陽光,表面上)

2、至於泰安(古義:由"至"和"於"組成,到達。今義: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3、多平方(古義: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義:數學用語)

五、特殊句式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判斷句)

2、餘所不至也(判斷句)

3、(餘)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省略句)

4、多鬆,生(於)石罅(省略句)

5、餘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13

文言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繫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繫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餘"爲我,"爾""汝"爲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病句改錯口訣:

改錯改錯,仔細琢磨;少主謂賓,用詞不妥,詞序混亂,重複羅嗦,指代不明,連詞用錯,不合邏輯,否定太多,判明病因,準確改妥。”

關聯詞語歌訣:

“不但”“而且”表遞進,“雖然”“但是”錶轉折;“只有”和“才”表條件,“如果”和“就”表假設;“因爲”“所以”表因果,“不是”“就是”表選擇;“首先”“然後”表承接,相關相反爲並列。

記敘順序方法歌訣:

記敘主要三順序,順序倒敘和插敘。

順序按照時間寫,層次脈絡好了解。

倒敘給人印象深,激發興趣吸引人。

插敘襯托和補充,爲使主題更鮮明。

作文制勝歌訣:

充足構思很必要,擬個好題有實效。

揚長避短要做到,開頭出彩是高招。

亮點語言不可少,行文扣題也重要。

虎頭蛇尾不太妙,切入點新才。

作文寫作口訣:

選材:作文選材要認真,注意觀察動腦筋;要選精華動人事,下筆才能如有神。

主題:敘事抒情或描寫,生動形象又簡潔;寫來寫去不可忘,主題思想要明確。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準,分清對錯再求新;要從模仿變創作,不說假話只求真。

結構:題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結構;動筆之前要想好,層次邏輯分先後。

開頭:文章開頭很重要,變化多端挺奇妙;開門見山最易學,不必東轉又西繞。

煉字:煉字就像揀沙粒,寫完初稿反覆吟;多餘廢字不可要,關鍵好字值千斤!

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語言動人心;日常聽到好句子,積累起來寫進文。

剪裁:做衣服,講剪裁,寫完文章要修改;哪該簡略哪該詳,全憑增刪巧安排。

細節:提高寫作靠勤學,關鍵時刻講細節;選準典型寫真切,畫龍點睛才叫絕。

結尾:好的結尾味無窮,壞的結尾意不明;千變萬化不離宗,完成主題筆就丟。

語文學法歸類:

課文預習六步法:

A查注生詞,掃清三字

B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C瞭解作者,把握背景

D標明段序,分清結構

E畫關鍵句,體會作用

F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學生課堂聽講五法(細聽講做筆記):

A聽到listen

B看到look

C寫到write

D說到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腦五官並用)

3.賞詩三步法:

A知人論世(瞭解作者,把握背景)

B譯析字面(通譯全詩,分析景情)

C闡明主旨(簡述內容,闡明理趣)

4.劃分文章結構四法:

A依據表達方式

B找尋明暗線索

C依據時空順序

D依據邏輯順序

5.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

A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題句)

B點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懸念句)

D承上啓下,自然銜接(過渡句)

E前後照應,和諧統一(照應句)

F側面烘托,間接映襯(烘托句)

G後文鋪墊,埋下伏筆(鋪墊句)

H增強語言,突出特徵(修辭句)

6.辨別七類文章寫法:

A對比寫法

B象徵寫法

C烘托寫法

D以小見大寫法

E先揚後抑寫法

F虛實結合寫法

G夾敘夾議寫法

語文易錯成語:

1.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2.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閒。

3.安土重還: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飢餓的悲慘遭情景。嗷嗷,哀號聲;哺,餵食。

5.篳(bì)路藍縷:駕着柴車,穿着破舊的衣服去開闢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形容創作的艱苦。

6.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7.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白駒,駿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9.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着了火的柴。比喻無濟於事。

10.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11.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謙虛說法。

12.不足爲訓:不值得很爲效法的準則。訓,準則。

13.不可理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比喻,使明白。

14.不脛而走:比喻消息傳得很快。脛,小腿。

15.不負衆望:不能使羣衆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爲(wéi)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17.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對待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沒出息。稂、莠,田裏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別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23.不以爲然:不認爲是對的,含有輕視意。然,對,正確。

24.不以爲意:不放在心上,不加註意。

25.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一急促。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

27.側目而視: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謹畏懼而又憤怒的樣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敵軍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敵人訂的盟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30.誠惶誠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時代臣下給君主奏章中的套語。

31.曾幾何時:時間沒有過去多久。

32.曾經滄桑:比喻曾經見過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裏。

33.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併。(蠶、鯨,名詞作狀語)

34.滄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穀子。

35.從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規勸,如同水流向下那樣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無當:雖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鋒芒,表面看來好像很愚笨。多含褒義。

39.大器晚成: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比較晚。

40.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承擔,不謙讓,不推託。仁,正義,正義的事,引申爲應該做的事。

41.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含貶義。

42.登堂入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水平。

43.頂禮膜拜:比喻崇拜到極點,含貶義。

44.東山再起: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

45.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語出唐代杜牧詩。

46.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指公堂上受審。

47.多事之秋:事變很多的時期。

48.耳濡目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濡,沾溼。

49.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都能夠詳盡地說出來。

50.耳提在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導。語出《詩經》。

說明文知識點: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答題規範

答:不能刪去,“__”表示……,去掉後就變成了……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於絕對化)

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爲劃分層次的依據)

常用的結構模式: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認真閱讀文章

在做閱讀之前將思緒放平,仔細的閱讀這篇文章,儘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爲文中極有可能出現後面題目的答案,我們要做的就是細心,一字一句的研讀,將文中關鍵的語句記下來,方面之後我們在回來尋找。

2.答題時看準題目

在回答閱讀理解的題目是一定不要跑題,在這個位置,出題的老師很容易玩文字遊戲。所以要認真閱讀題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寫成某一個詞語的意思。還有一點重要的就是不要過分解讀題目。一般小學的閱讀理解不會問很深入的問題,有些同學可能讀的課外讀物很多,會有一些其他的解讀。儘量不要把這些角度帶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題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注意回答格式

其實,這是閱讀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個題目都會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題目是:文中提到的“__”詞語可不可以更換成其他的詞?一般這樣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後面敘述原因,原因主要說明這個詞在這一句中或這一段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很關鍵,不能隨意更換。

4.緊緊抓住文章的主旨

任何問題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爲基礎,不要偏離了主題。有可能在閱讀理解中並沒有出現讓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題目,但是你可以將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在別的題目中。這是一個隱藏的加分項,讓閱卷老師瞭解到這篇文章你讀懂了。最起碼不會因此而扣分,而且這也充分證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高中語文知識點 篇14

第二單元

詞產生於唐,盛行於宋,在唐代廣爲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曲詞”“歌詞”等。詞按字數多少可分爲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詞按段的多少可分爲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詞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爲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柳永詞兩首》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1、《望海潮》是描寫北宋時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詞。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詞作以鋪敘見長。

首先,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領全篇,概括介紹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然後分別從“形勝”“都會”和“繁華”三個方面鋪開敘述:“煙柳畫橋”之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人煙阜盛;“雲樹”“堤沙”之外驚濤拍岸,洶涌壯觀;都市街衢,珠寶遍陳,普通人家,披羅着錦,滿目奢華景象。

過片(下片起句)之後,先描寫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飄香的景象,後敘羌笛橫吹、菱歌互答的歡愉場景。由民衆忘情山水之樂引出官員宴飲之樂,一路鋪敘下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很見功力。

這是一篇投贈之作。作者路經杭州,想謁見當時出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便寫了這首詞。詞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後,經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生息,確實呈現了繁榮的景象,但收筆也流露了粉飾太平、獻寵官僚的味道。

2、《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詞作主要採用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其一,用哀景寫悲情。詞作開篇用“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烘托離別時淒冷沉鬱的氣氛。

其二,以無情襯有情。離人難捨難分,而無情的舟子卻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淚相向,“無語凝噎”。其三,以想象未來之景訴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離別後行人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極目遠眺,一片茫然,不覺悲從中來。“良辰美景”原爲歡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後而來的“虛設”二字頃刻間就使歡樂之情頓然消失,而沉入到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裏也是“樂景寫悲情”。

蘇軾詞兩首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二名蘇東坡,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4歲,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一寸有餘(186cm)蘇軾爲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爲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爲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爲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爲“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念奴嬌?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從描繪古戰場“赤壁”的雄奇景色入手,讚揚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傑的緬懷。又聯繫到自己的現實處境,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痛感江山依舊,人事已非,有苦悶消極的愁緒,但是作者滲透更多的是特有的豪放曠達的精神。

2.《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情調

首先表現在描寫赤壁景物上。詞作開篇“大江東去”,寫出了長江奔騰的氣象,“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由景思人,表達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思維開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描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和壯闊景象,用詞剛勁,筆墨雄健。其次,表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小喬初嫁了”,表現了周瑜青春年少、春風得意。“雄姿英發”描寫了周瑜英姿颯爽的形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表現了周瑜從容淡定,沉着應戰的儒將風采。最後,表現在對與感情的抒發上。收筆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慨嘆,流露了消極蒼涼的思緒,也有祭灑江天的豪放曠達的一面。

3.《定風波》的象徵手法

作者借記敘出遊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自己灑脫曠達的個性,更以此表現對自己遭受政治打擊而無所畏懼的憤懣和故作曠達的思想情緒。“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中,隱喻遭貶後泰然自若的情緒;“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隱喻作者歷經坎坷後對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會人生感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景象,寄託隱逸江湖後就無掛累於風雨陰晴的、寵辱偕忘的超然心境

辛棄疾詞兩首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爲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有《稼軒長短句》

本課文所選辛棄疾的兩首詞,主題相同,都表現了作者禦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難酬的憤慨之情。總體風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歷史典故,借古諷今。

《永遇樂》是晚期作品,辛棄疾當時以65歲的高齡在鎮江任職,他本以爲可以積極備戰,積蓄軍事力量,但很快發現韓侂冑爲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於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憤。可見,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揚、激奮;晚期作品則轉向了蒼勁、悲壯。

同爲豪放派的詞人,蘇軾與辛棄疾的風格也同中有異。蘇軾天性忠愛,自如暢達;辛棄疾氣勢沉雄,豪壯悲憤。蘇軾詞風曠達,辛棄疾詞風豪健。評論者總是將蘇、辛並稱,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李清照詞兩首

李清照(1084~約1155)中國宋代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爲當時齊、魯一帶知名學者。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爲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家。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着顛沛流離、淒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卷。

1.《醉花陰》三處意境賞析

其一:“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以“薄霧”“濃雲”兩意象開頭,勾畫出了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托出沉鬱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裏,獨守空閨,備覺無聊,度日如年,所以說“永晝”,這“愁”的情緒就自然帶出。愁緒難以排解,只好點燃香爐中的瑞腦,來消磨難熬的時光。至此,雖然沒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藉助環境已經表現出來。

其二:“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選用“玉枕”“紗廚”兩意象,表明深秋長夜難耐,孤枕難眠。“半夜”直接點明就寢時間和輾轉反側的的情狀。着一“涼”,不但寫出了秋氣的蕭瑟,更寫出了詩人心境的淒冷。

其三:“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銷魂”二字是直言夫妻傷別之愁,是主旨流露處。接着,轉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寫。西風捲動珠簾,簾內閃現一位愁思纏綿的少婦,她玉肌消減,身段柔弱,比起簾外秋風裏振顫的菊花,更爲弱不禁風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顯示自己的芳華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別離後的憔悴和期待。可謂和婉清雅,新穎別緻。

2.《聲聲慢》兩處疊音詞賞析

其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起首三句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委婉細緻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鉅痛後的愁苦之情。“尋尋覓覓”,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派遣,無所依託,就好像有什麼東西丟掉了一般。“冷冷清清”,這既是作者所處的環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淒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悽悽慘慘慼戚”,屬於心理活動的描寫。“尋覓”句重點寫行爲,“冷清”句重點寫環境,“悽慘”句重點寫心境,三個層次的內容依次遞進,內心的傷痛之情逐一揭示,這就爲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悽慘愁苦的氛圍中。

其二:“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點點滴滴”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極富“頓挫悽絕”感。當作者正在爲落花惋惜、爲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啪啪作響,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可以想像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確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麼強烈地敲擊着、震顫着作者的心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