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孩子迷戀網絡遊戲

孩子迷戀網絡遊戲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沒有出息?遊戲知道答案-孩子迷戀網絡遊戲

孩子迷戀網絡遊戲

7歲的浩浩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媽媽參加我的親子關係培訓課程時,專門帶了一張期末考試成績單。現在很多小學校不允許用分數評判學生,所以我看到家長或孩子帶來的單子上,往往都是以“優、良、及格”等標註孩子的學習檢測狀態。浩浩十幾門功課的成績單上,整篇僅

有一個是“及格”,其他都是“不及格”,這在小學低階段的孩子中是很少見的。

初次見到他的時候,看到他虎頭虎腦、東張西望的樣子,會以爲他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我建議他在媽媽填寫諮詢表的時候去玩沙盤,他不知道沙盤是什麼,很有興趣地跑過去了,但是馬上又一陣風似的跑回來了。

“不好玩嗎?”

“嗯,好玩。”

“需要我給你講講怎樣玩嗎?”

“不。”

“是不想玩,還是不願意玩?”

“我想玩電腦。”

坐在桌子旁邊的媽媽突然起身,“啪”地打了浩浩一巴掌,生氣地罵:“沒出息!你怎麼總是說話不算數?你還記不記事?你又想捱打了嗎?……”

浩浩捱了一巴掌,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似乎已經習慣了。他站在原地不動,只是低下頭不再說話了。在我的干預下,媽媽停止了指責孩子,繼續填寫表格。

浩浩在行爲習慣方面都還好,主要問題就是迷戀上網打遊戲,一點心思都不願意放在學習功課上,甚至連上課的時候都在想遊戲的事情,經常遭到老師的投訴。家長是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卻沒有更好的方法改變孩子,爲此十分苦惱。

我問媽媽:“他從什麼時候開始迷戀上電腦遊戲的?”

“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了。那時候我們工作忙,顧不上管他。他很聰明的,自己就學會了打電腦遊戲。到上學的時候再禁止他,就已經來不及了……”

浩浩在上學之前,父母沒有特別限制他,所以每天都在電腦上玩遊戲。上學以後,一開始規定每天寫完作業再玩電腦,但發現他寫作業很馬虎,又改變爲隔天玩一次,結果浩浩變得更煩躁急切。後來變成三天一次,再到一週一次,隨着玩電腦遊戲的時間限制得越來越嚴,浩浩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壞,而且整天沒精打采。

浩浩坐在我的面前,根本不像他這個年齡的孩子那樣活潑精神,卻像個小老頭一樣彎腰駝背地窩在沙發裏,無聊至極的樣子。我看看他被媽媽指責爲“胡亂應付”的一幅畫,對他說:“這幾個小人,好像植物大戰殭屍裏面的殭屍,挺嚇人哦。”

“嗯,是的。”他馬上來勁兒了,探過身來指給我看,“這個是,這個也是,小的這個不是……”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這個遊戲,有一個小朋友還教過我呢,我也會玩。”

“真的?我媽媽就不喜歡玩,也不讓我玩。”

“知道媽媽爲什麼不讓你玩嗎?”

“她說喜歡玩遊戲的人沒出息。”

“媽媽沒有說全面,應該是,玩遊戲耽誤了做事的人沒出息。”

“那,要做什麼事?”

“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要做的重要的事。比如像我,要工作掙錢,家裏人才能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東西用,回到家裏要做飯、洗衣、拖地、照顧家人。你媽媽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是,我爸爸可不愛幹活,都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媽說他懶得越來越胖了。”

“爸爸要負責在外面做更多工作掙更多錢。家裏的一些大事,比如買房子、車子、傢俱、電視等,都需要爸爸去做的。”

“還有電腦,我們家兩臺電腦都是爸爸買的。媽媽不懂哪個好。”

“對,爸爸、媽媽和孩子,所要做的事情都不一樣的。你知道孩子要做什麼嗎?”

浩浩已經不像前面那樣無精打采,他很敏銳地覺察到說話的方向往哪裏走,緊緊抿着嘴巴,靈活地躲着我的視線,想了一會兒,突然說:“小孩子就不做事的。舅舅家的小表弟就是整天躺在搖籃裏,什麼事都不做。他才半歲,不能做事。媽媽說我小時候也是躺在搖籃裏的。”

“誰說小孩子不做事的?雖然他還沒有學會說話,但是他會用哭聲來跟別人交流哦,肚子餓了他要哭,他要吃奶,這樣才能健康地長大;不舒服了也會哭,提醒大人及時關注他是不是生病了,要好好地照顧他;想睡覺了都會哭,想要大人抱着哄他送到舒服的搖籃裏……”

“還有,他要拉、撒尿了也會哭的。”

“對呀,所以說小孩子也要做事的,想想看,他躺在搖籃裏什麼事都不做,會發生什麼事?”

“就沒人管他了,就要餓死了,對不對?”

“不會很容易就餓死的,大人會盡量照顧好小孩子。但是也有很多大人不明白孩子的需要,小孩子就不會很舒服、很快樂。比如肚子餓了,小孩子要喝一瓶牛奶,有時候大人以爲半瓶就夠了。奶瓶被拿走了,小孩子一哭鬧,大人就知道,哦,原來他還沒有吃飽。你表弟是不是這樣的?”

“是,我舅舅說他是能吃的小胖豬,每次都要吃很多,不讓吃就不睡覺,太好玩了。”

“是呀,你看,是不是每個人除了玩耍,還有重要的事要做?”他沒有說話,只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你最喜歡做什麼事情?”

“就是,就是,我只喜歡玩遊戲。”他扭扭捏捏地說完,不安地看着我。

“那麼你告訴我,玩遊戲能帶給你什麼舒服的感覺?”

“快樂。”

“還有呢?”

“在同學面前很神氣,他們都不如我打得好。”

“是嗎,那你就是打遊戲最棒的了。還有什麼舒服的感覺嗎?”

“嗯,還有,別人會說我很聰明。”

“當然,一定是很聰明的人才玩得好。我認識一個大哥哥,因爲玩遊戲還得了大獎呢。”

“真的嗎?也是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嗎?”

“有這個遊戲,他還玩很多遊戲,像你一樣會畫遊戲裏面的形象。後來,他製造了一個像遊戲人物的機器人蔘加科技大賽,得了第一名。”

“我也想製造機器人,比遊戲裏面的還厲害。”

“你知道怎麼製造機器人嗎?”

“不知道,那個大哥哥怎麼知道的?”

“他學習了很多知識,看了很多書哦。因爲要看懂怎麼製造,要畫圖,要設計,要用電源等。”

“他在哪裏學的?”

“當然是學校了,就像你們現在一樣,在小學要學習認字,理解課文的意思,以後就能看懂製造說明書了;還要學習數學,以後纔會計算要設計成多大才合理;初中階段還要學習幾何知識,這樣才知道怎樣把畫出來的圖做成立體的機器人;還要學習物理,懂得怎樣利用電源才能讓機器人像真人一樣會動。那個大哥哥的學習成績也是非常棒的哦。”

“哇,他好厲害!比我們班長還厲害,班長只是學習成績好,一個遊戲都不會玩呢。”

“班長學習成績好,是不是也有很多人羨慕他,說他厲害?”

“嗯,老師最喜歡他,同學也願意跟他玩,可是他都不會玩遊戲。”

“你想不想比班長還厲害?”

“當然想了,我就是要比他厲害。有一次,他還跟我的好朋友說不要跟我玩,說我是差生。”

“你聽了一定很不高興了,是嗎?”

“是,我都不喜歡跟他玩。”

“想想看,如果你像那個大哥哥一樣,玩遊戲本來就很棒,學習成績也好,是不是比班長還要厲害一些?”

“是的,我玩遊戲是最棒的,他們都比不過我。可是,我考不到100分怎麼辦?”

“不是考100分才叫學習好的,你要先爲了自己的理想,喜歡上學習,考試的時候分數肯定就跟着提高了。你願意爲了以後比別人都厲害,讓自己學習成績好嗎?”

“願意。”

“你願意爲了製造出很厲害的機器人,學習更多知識嗎?”

“願意。”

“那麼你肯定願意以後聽別人這樣稱讚你:哇,浩浩真聰明!不僅玩遊戲是最棒的,學習成績也很好,因爲這麼優秀,還能製造出先進的機器人,真是太厲害了!想不想聽到這樣的話?”

“想——”他拖長了音調,臉上滿是笑容,甚至興奮地在沙發上顛了幾下身體。

……

在接下來的幾次輔導裏,我幫助浩浩訂立了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習目標,從興趣方面增加更多引導,不斷強化他想要的理想,同時在學習方法上給予相應的指導。

我建議家長跟浩浩共同商量後,把玩遊戲的時間恢復到每週兩次。浩浩多了玩遊戲的時間,也很痛快地答應,每次一定是完成作業之後再玩遊戲。

我請家長配合:既然允許孩子玩遊戲,就不要因爲他沒有做好別的事情,用禁止玩遊戲的手段處罰孩子,以免孩子產生對抗或增強對玩遊戲的渴望心理;玩遊戲的時間一定要有限制,但不是硬性的,如果遊戲過程比較長,可事先提醒時間或適當延長一點,如果孩子耍賴,一定要在下一次縮短遊戲時間以示警告,讓孩子學會爲自己的行爲負責;利用孩子喜歡電腦的優勢,有意引導他在網上學習一些感興趣的知識,淡化孩子對遊戲的專注和癡迷程度……

浩浩願意把注意力轉到學習方面以後,變化非常明顯,幾乎每一次學習測驗的成績都有提高。父母和老師的表揚和肯定,也讓浩浩的自信心越來越強。在我面前,他除了分享遊戲和人際關係,慢慢開始主動分享學習方面的成功:得到老師表揚了,認字比別人多,數學競賽得到獎,英語對話比班長還厲害,爸爸獎勵帶去香港迪士尼玩,等等。輔導兩個療程後,孩子的成績已經穩定地達到班裏中上等的水平,而且還在不斷提升。雖然還是喜歡玩遊戲,但是已經不滿足以前那幾個簡單的遊戲,自己學會在電腦上尋找更有挑戰性的遊戲。有時在上網的過程中,會被一些有趣的知識吸引,導致遊戲的時間不夠,但是隻要家長提醒到了,他即使有點沮喪也會及時停止。

媽媽反映另一個意想不到的變化是,孩子突然喜歡看課外書了,特別是科普方面的書,看得津津有味,講起來也頭頭是道。他做的科技小報還被老師掛在教室牆上展覽,爲此他驕傲了好久。我告訴家長,浩浩真的在往自己“厲害”的理想方向前進,而且肯定會成功。所以,一定要多多鼓勵他,支持他,肯定他。同時家長也要學習更有效的引導方式,而不只是老一套的交換、批評或控制。

不懂孩子的愛,如何愛孩子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的創始人李中瑩先生,曾經總結出推動孩子學習的“招數”,也就是孩子喜歡追求的價值是:神祕、新奇、意想不到、節奏快、變化多、挑戰、競賽、可以得到肯定、能夠幫助別人、可以證明自己很有力量等。

小孩子喜歡玩遊戲,正是因爲可以在遊戲裏得到他所需要的這些“價值”,從而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如果在學習成績方面不理想,身邊人的否定和批評,會使孩子更願意選擇沉迷於電腦遊戲,在虛幻的遊戲世界裏滿足自己想要的“價值”,極力逃避去面對現實。

如果我們能夠在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裏,添加、創造或增大孩子感興趣的、想要的“價值”,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導他在正向行爲方面獲得鞏固,擺脫負向行爲的困擾。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