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

來源:秀美派    閱讀: 4.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有哪些?維生素b12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維生素中的一種,而甲鈷胺則是人體在代謝維生素b12時的中間產物,並以此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b12。那麼來看看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具體有哪些吧。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1

一、兩者的區別

1、維生素B12是一類含鈷的複雜有機化合物,根據維生素B12的化學結構顯示,鈷的β位上連接不同的功能團又叫不同的鈷胺素。

如果與氰根相連接就是氰鈷胺;如果與甲基相連接就是甲鈷胺;如果與羥基相連接就是羥鈷胺;如果與腺苷基相連接就是腺苷鈷胺。

可見維生素B12主要包括:氰鈷胺、羥鈷胺、腺苷鈷胺、甲鈷胺四種維生素。

由此看來,甲鈷胺是甲基化的維生素B12,屬於維生素B12家族之一,但並不是維生素B12,這是兩種不同的藥物。

2、甲鈷胺爲內源性的輔酶B12,存在於血液、骨髓中,與其它維生素B12相比,甲鈷胺對於神經元的傳導有良好改善作用,另外與其它維生素B12相比在體內可被直接利用,更好的達到治療效果。

這也就是甲鈷胺用於神經系統病變時效果要優於維生素B12的原因。

3、維生素B12服用後並不能直接被人體利用,維生素B12進入血液循環後,需要轉化爲甲基鈷胺和輔酶B12才具有活性作用。

而甲鈷胺是可以不經過肝臟代謝,不需要進行生物轉化,可以直接發揮活性作用,可以直接被機體所利用。

因此,可以看出,甲鈷胺在使用過程中相比於維生素B12作用更直接,療效更肯定。

4、維生素B12的用法爲一日25-100ug或隔日50-200ug,分次服用;甲鈷胺的用法爲一次500ug,一日3次口服。可見維生素B12與甲鈷胺在用法上存在不同之處。

5、維生素B12的副作用爲低血鉀及高尿酸症;甲鈷胺的副作用爲皮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的症狀。可見維生素B12與甲鈷胺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同。

二、兩者的聯繫

1、維生素B12又叫鈷胺素或者氰鈷胺,是一種由含鈷的卟啉類化合物組成的B族維生素,也是唯一含有金屬元素的維生素。

在吸收時,需要與鈣結合,在小腸內吸收,需轉化爲甲基鈷胺和輔酶B12後才具有活性,而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輔酶B12也是人體內可以利用的一種活性輔酶的形式。也就是說維生素B12需要轉化成甲鈷胺後纔會對人體起作用。

2、甲鈷胺與維生素B12都有注射製劑,遇光容易分解,因此需要避光保存。

3、維生素B12說明書中明確規定的適應症爲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亞急性聯合變性神經系統病變,如神經炎的輔助治療。

甲鈷胺說明書中明確規定的適應症爲用於周圍神經病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從適應症上來看,兩種藥物都可以用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治療。

4、有國內學者將口服甲鈷胺與肌注維生素B12用於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兩藥物在治療上療效相似。

因此在用於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時維生素B12與甲鈷胺療效相當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5、有國內學者在臨牀中將甲鈷胺與維生素B12聯合應用於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治療有效率高達95%。

可見甲鈷胺聯合維生素B12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能有效緩解帶狀皰疹神經痛症狀,顯效時間快,能夠減少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6、有國內學者將甲鈷胺和維生素B12同時用於治療麻痹性斜視,從而對兩種藥物的療效進行對比,結果顯示通過一個月的治療甲鈷胺的療效要優於維生素B12,在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甲鈷胺的療效較維生素B12更加顯著,並且發現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麻痹性斜視中,以糖尿病引起的麻痹性斜視效果最好。因此,甲鈷胺較維生素B12起效更快、療效更好。

由此看來,兩種藥物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因此在治療時需合理使用。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的區別2

維生素B12和甲鈷胺哪個好

甲鈷胺要比維生素B12好一些,因爲甲鈷胺是在維生素B12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甲鈷胺基團。食物中含有的維生素B12通過人進食以後進入人體,需要分解代謝,不能直接被吸收,而是需要轉化爲甲鈷胺以後才能被吸收。和維生素B12相比甲鈷胺不需要這些過程,而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所以甲鈷胺一方面副作用更低,另外一方面療效更好。但是相對來講,甲鈷胺的價格要比維生素B12高很多。

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的一種,維生素B族和甲鈷胺片的作用是不一樣的,B12用於消化不良,噁心,頭痛的輔助治療,甲鈷胺最先被發現認爲甲鈷胺就是維生素B12,甲鈷胺直接神經組織之間的甲基傳遞,可以有效修復損傷的神經,甲鈷胺被作爲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用藥期間要多注意休息,不能吃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平時要適當的鍛鍊,提高身體素質。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