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童年時代的孩子,他們在成長中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有賴於父母的幫助,但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下分享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1

一、興趣是孩子學習最好的老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促進孩子學習的力量源泉中,興趣是最最重要的。古今中外許多的科學家取得巨大的成就,無不和他們從小的好奇心以及濃厚的興趣相關,如愛迪生、愛因斯坦、李四光、陳景潤等等。興趣可以讓學習之苦變得甜蜜,可以讓學習者增添無限鬥志。

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應該像保護孩子的眼睛一般的小心,呵護孩子心靈一般的需要智慧。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因爲“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所以學習知識對入學的孩子來說那是本能;那麼什麼最損傷孩子的興趣呢?無原則地比較和學習功利化,而這些正是我們不少家長最“拿手的”

二、好習慣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

好習慣就像你在銀行裏存了一大筆的款子,你有着取不完的利息;壞習慣就像你欠了別人一大堆的債務,你將接受一生的沉重。“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養成好習慣,是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在努力做的。但是很難。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有人說,一個好習慣需要二十一天的堅持,我沒有實驗過。你們可以試試。那麼學習中需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記錄作業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檢查作業的習慣、少用或不用橡皮的習慣、保持作業整潔的習慣、及時修改錯誤的習慣。

整理書包的習慣、寫字讀書的姿勢正確的習慣……老曹認爲,凡是有利於學習,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做法,都應該成爲習慣加以保持,並不斷強化。

三、恰當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最好的鑰匙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在很多情況,我們的老師和家長能容易把學習者的責任進行轉移。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羣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爲他玩了!

玩是給誰玩的?聰明的老人就轉嫁了孩子的動機,把給自己的玩,變成了給別人玩。結果孩子們不玩了。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

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有智力的原因,根據人的多元智能理論,有的人邏輯數理智能超強,有的人語言交際智能優異,還有的身體運動智能突出,當然也有的人音樂藝術智能卓越,作爲家長我們要從小觀察孩子的智力的傾向性。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第2張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突出的一方面,這樣便於造就在某個專業方面突出的人才;學生學習除了智力原因,大多數情況是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什麼學習方法是恰當的,沒有固定的答案。

應該說,適合孩子的方法就是恰當的,孩子不同,方法自然不同。有的孩子早晨背誦速度快,有的孩子晚上背誦質量好。所以作爲教師和家長也要不斷地發現和總結孩子的學習方法。有了方法,就能讓孩子的學習步入快車道,事半功倍地完成學習任務,逐步成爲一個優秀的學生。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2

1、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比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着孩子任性,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的家長之間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破碎的、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

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更要重視對孩子的安慰疏導,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溺愛、過分嚴厲等錯誤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第3張
  

2、希望法則: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長把這種希望都轉化爲了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卻沒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優秀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幹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於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看到希望。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激勵孩子。

有的家長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時考試都能考98-99分,家長卻非要追究爲什麼沒考100分。這種過於苛刻的高標準、嚴要求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3、管理法則: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責任

有的家長愛對老師說:“以後就把孩子交給你了!”還有的家長因爲工作忙,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這些都屬於家長的`失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責任無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對家長有依賴感,家長給予孩子應有的教育、陪伴和關懷,孩子纔會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問題會求助於家長。

因此,家長絕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自己的管教責任。但這種管教應該是建立在親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爲私有財產來對待,簡單粗暴,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第4張
  

4、聲音法則:

要傾聽孩子的聲音

家長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纔會說出真實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而且,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效仿,不肯聽大人的話,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與孩子自己有關的事情,例如搬家轉學、選課外活動、參加考試比賽等,一定要先與孩子商量解釋,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徵求了他們的看法的。不然的話,家長的好心很可能沒有好報。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3

一、父母放下‘’教育者”的架子。

在很多父母的觀念裏,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是“權威”,父母的話,孩子必須要聽,畢竟,父母的生活和社會經驗豐富,再說,父母說的做的,都是爲孩子着想,爲孩子好,所以,孩子聽父母的話,不會錯。

於是,很多父母早已習慣了站在成人的立場,以成人的思維方式爲孩子分析問題,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做,總是不停地命令孩子,不厭其煩地糾正孩子的錯誤。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很多父母似乎處在一個“統治者”的位置,習慣於對孩子發號施令,很少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樣就造成了教育中的很多問題。

比如,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親子溝通問題。

哈佛研究發現:80%孩子的叛逆源於和父母的溝通。

曾經看了一份《親子溝通調查問卷》,這份問卷統計了近兩千個家庭的主要溝通內容,其大致分爲五個方向:交友、學業、外表、日常瑣事和隱私。

結果顯示:

75%的家長想和孩子溝通學業問題,而45%的孩子想和家長訴說交友問題。

可見,父母和孩子的出現的溝通問題,很大原因是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真正想要溝通的是什麼,以致造成孩子不願意再跟父母溝通,從而引發親子關係的很多矛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尊重被教育的對象,是教育的實質和精華。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第5張
  

父母要尊重孩子,就要只有放下“教育者”的架子和身段,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給孩子以鼓勵和幫助。

教育專家程桂英老師曾經說:“要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

建議父母做到‘’四多”、“四少”:

多問少言:遇到事情,父母放下身段,多問孩子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不要憑經驗及主觀意識,不停地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

多聽少辯:在生活中,多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以取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多笑少怒: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多露出笑臉,讓家庭充滿溫暖氣氛,給孩子安全感,少發脾氣。

多看少管:父母要學會多觀察孩子,孩子的每個言行都是內心情緒和想法的體現,然後,再對症下藥,管得恰到好處。

二、父母的教育態度要一致。

一個家庭中,由於父母雙方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背景不同,往往在很多問題上觀點不能一致,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時候,爹說爹有理,媽說媽有理。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態度的不同,是存在在家庭教育的一個潛在危機。

當孩子有問題,父親要懲罰和管教孩子,而母親卻當面指責父親不應該對孩子這麼嚴格,在家庭教育中出現這種‘’父管母護"或者‘’母管父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覺得家裏只有一個人說了算。只怕一個人,只聽一個人的話。嚴管的那個人在家時,他會安分守己,而一旦這個人不在家時,他則會頑皮,我行我素,爲所欲爲,甚至無法無天。以致教育對孩子失去了約束力。

優秀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第6張
  

心理學上,有個“手錶定律”,

即只有一塊手錶時,可以知道確切的時間;但是當你擁有兩塊或者更多的手錶時,卻無法知道確切的時間,而且也會讓看錶的'人失去準確判斷的信心。

孩子年齡小,分辨不清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需要加以幫助才能逐漸辨明是非,如果父母的意見不一致,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一樣,出現兩個標準,會造成孩子無法辨別是非,無所適從。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的教育任務,就是時刻做孩子最好的榜樣,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而父親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以及更多的關愛。

儘管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分工不同,但要切記一點:在教育子女的時候父母態度一定要達成默契,要自始至終保持一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