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

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孩子的能力是否出衆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孩子的世界是很純淨的,以下是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方法。

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

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1

陽陽已2歲半了,自10個月斷奶後他一直是由外公外婆照看的,兩位老年人非常疼愛外孫,儘管孩子講話較晚,現在吐字不清楚,令他們感到很高興的是,陽陽可以不吵不鬧地自己玩上1—2個小時,有時在原地打圈很多次也不會厭倦。在外婆看來,孩子很乖很好帶,少惹麻煩,對孩子發育異常和異常行爲忽視了,但經醫院專家會診,最後確診爲幼兒孤獨症。

幼兒孤獨症爲嬰幼兒時期特有的嚴重精神障礙。據調查,本病發生率爲2‰,男孩多於女孩,通常在10—30個月起病。孤獨症患兒儘早發現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關鍵。患兒症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交流障礙是孤獨症的核心症狀。自幼與外界交往甚少,興趣範圍狹窄,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缺乏與親人的目光對視,孩子對親人缺乏應有的情感反應,當父母離開時不表現出依戀,回家時也不表現愉快;當身體不舒服時也不會去尋求父母的安慰。

2、“鸚鵡語言”。從小完全沉默,語言交流障礙是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嬰兒時期不會呀呀學語,以後會說話時常需父母逗引才說,不主動與他人說話,語言障礙可以表現在2歲和3歲時仍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並說出難懂的話。在運用身體語言方面也同樣落後,較少運用點頭或搖頭表示同意或拒絕。

3、平時喜歡獨處,總是獨自玩耍,不參加小朋友的合作性遊戲,可以單獨玩上幾小時。

4、各種刻板動作和行爲,且姿勢奇怪。例如原地轉圈、嗅味、玩弄開關、來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積木、特別依戀某一種東西、愛看某個特定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特別的音樂,但對動畫片通常不感興趣。

5、感知覺異常,主要表現在對聲、光、觸覺、痛覺特別敏感或特別遲鈍。

6、智力異常。與同齡兒相比,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或低下。

孤獨症患兒多是乖孩子2

爲什麼患有孤獨症的兒童不敢直視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教師?美國科學家日前公佈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是因爲他們大腦中杏仁核區域異常活躍,會把別人的臉部表情判斷成帶有威脅性的信號,從而引起過度反應。這與以前認爲是由於大腦梭形臉部區存在功能障礙的說法不同。

孤獨症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患病兒童與他人存在交流障礙。不敢凝視他人的臉,也不敢與他人發生目光接觸,是兒童孤獨症的明顯症狀。專家同時追蹤兒童的眼球運動和大腦各區域活動。結果發現,當患有孤獨症的兒童注視別人的臉部時,大腦中負責判斷外來威脅性視覺信號的杏仁核區域異常活躍,引發負面情緒。此後患病兒童移開了眼睛,大腦中負責判斷他人臉部視覺信號的梭形臉部區也不活躍。

而對於正常的兒童,他們正視別人的臉時不會導致杏仁核活躍,梭形臉部區就足夠可以處理視覺信息,來判斷他人的面孔。此前醫學界曾認爲,患孤獨症兒童不能直視他人,是因爲他們大腦的梭形臉部區存在功能障礙,最新研究成果則認爲杏仁核區域纔是“罪魁禍首”。

這一研究包括兩次對比實驗。第一次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患孤獨症兒童和正常兒童分別注視兩種臉部照片,一種是表情激動,另一種是正常表情,然後讓兒童們分別對照片的`表情作出判斷,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用核磁共振成像觀察兒童的大腦活動,並追蹤兒童的眼球運動。

在第二次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兒童們分別注視熟悉的人和不熟悉人的臉部照片,同時觀察他們大腦和眼球的運動。兩次實驗都表明,患孤獨症兒童不論對何種類型的臉部照片都有類似的恐懼反應,而正常兒童則反應各不相同。

患孤獨症兒童的大腦杏仁核存在功能障礙,會把他們看到的任何人的臉部都判斷爲威脅,大腦產生的恐懼反應迫使兒童不敢直面其他人。這一研究成果爲治療孤獨症提供了新線索。同時,因爲孤獨症是最具有遺傳性的精神疾病,新研究成果也促使科學家思考它是否有基因根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