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耳石症是常見的外周性眩暈疾病,眩暈發作常常引起患者失去工作能力。每個人的眩暈症狀可能不太相同,那麼,以下了解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1

頸性眩暈主要是在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在猛然轉頭或過度後屈頸部時更容易發生。有的患者在出現眩暈的同時,還常伴有嘔吐、大汗淋漓等症狀,輕者數秒鐘即可停止,重者可能會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方可逐漸緩解。

而耳石症又稱爲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顧名思義,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着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爲內淋巴的液體裏遊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

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着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病程時間長短不一。

耳石症雖然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一種可自愈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時間有時可達數月或數年,嚴重的可使患者喪失工作能力。從年齡上看,老年人患耳石症的可能更高。過度疲勞、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更易患耳石症。所以,如有突然感覺頭暈或者頭暈久治不愈,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是否出現耳石症。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

目前,針對耳石症的治療,採用手法復位治療,不用打針、吃藥,簡便易行。通過臨牀設計一套患者頭部位置變換的方法,使自由遊動的耳石微粒通過重力作用,從半規管移出,回到橢圓囊或球囊,不再引起眩暈等病理反應。

一般情況下,一次治療只需半小時左右,便可使耳石復位。經過一次復位了之後,有80%的患者都得以康復。其效果顯著、是治療耳石症的首選方法。如果經治療後仍反覆發作的,需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耳石的康復治療推薦“走一字步”。兩個腳在一條直線上走,邁左腳向左前方扭頭45度,同時眼睛看向腳尖前方半米處;邁右腳向右前方扭頭45度,眼睛看向腳尖前方半米處。這個方法可以鍛鍊眼睛和身體的協調能力和平衡功能,讓受損的前庭平衡功能儘快恢復。

預防首先要注意頭部保護,不要長時間的過度用腦,否則耳石症的情況會越發的嚴重,而且健康人羣也很有可能會因爲這種原因而誘發耳石症。如果經常性的過度用眼,也有可能會由於眼睛而牽動太陽穴部位,最終造成耳石症,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每一種器官都是相輔相成的,都非常的需要保護。

日常要注意,飲食清淡,少吃高脂肪、含鹽量過高、甜食或非常油膩的食物,少喝咖啡、濃茶,戒菸少酒;應該學會自我釋放,進行精神調養,保持良好的心態與愉悅樂觀的心情是預防的關鍵;還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要多加鍛鍊,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只有將身體素質提高了,才能夠讓自己遠離各種疾病,減少患病的機會。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2

耳石症的危害

發病突然:症狀的發生常與某種頭位或體位活動有關。激發頭位(患耳向下)時出現眩暈症狀,眼震發生於頭位變化後3-10s之內,眩暈則常持續於60s之內,可伴噁心及嘔吐。

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着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爲內淋巴的液體裏遊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着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眩暈,眩暈的時間一般較短,往往少於一分鐘,這僅相對於絕大多數管結石而言,爲數較少的嵴頂結石的眩暈時間常在數分之上。

嚴重頸椎病、頸椎外傷、頸部動脈夾層、嚴重心臟病的患者需謹慎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耳石症手法復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復位,以免發生危險。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 第2張

耳石症本身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眩暈發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併腦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時給予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合併焦慮、抑鬱、失眠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防止耳石症復發。

耳石症的'治療方法

1、心理治療。指出本病爲良性過程,無嚴重的後遺症,以接觸患者的精神負擔。

2、體位和頭位。當眩暈發作劇烈時,儘量避免採用可引起眩暈發作的體位和頭位。

3、抗眩暈藥。桂利嗪或氟桂利嗪等有一定效果,也可加服血管擴大劑及西地泮類藥物。

4、前庭習服療法目的是增加對眩暈的耐受能力,有一定的療效。

5、體位療法。指導病人閉眼,從坐位到側臥位,當眩暈消失後坐起,30s後再向另一側側臥,兩側交替進行直至症狀消失爲止,每3h進行一次,通常710g症狀可消失。

6、手法耳石復位目的是使沉積在後半規管的耳石復位。根據耳石異位的半規管的不同,手法不同。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3

耳石症什麼原因

1、遺傳性因素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輩後代中有相同病的較多,約爲54%有家族史,有人認爲是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半數以上病例可以發現異常基因。

2、內分泌紊亂因素本病多見於青春發動期,以女性發病率高,且於妊娠、分娩與絕經期都可使病情進展加快,被認爲與激素水平有關。

3、骨迷路包囊發育因素人類出生時骨迷路包囊已發育完成,唯獨在前庭前邊緣的內生軟骨層內遺留有一發育和骨化過程中的缺陷,稱窗前裂。裂內有纖維結締組織束及軟骨組織,成年後可繼續存在或發生骨化而產生耳硬化病竈,臨牀及顳骨病理所見之耳硬化症病竈,亦多由此處開始。

4、自家免疫因素及其他Arslan與Rieci用組織化學染色法對耳硬化症病竈進行研究,發現在活動性病竈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變及組織纖維、膠原纖維減少、斷裂現象,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病理變化相似,Chevence用電子顯微鏡和細胞化學的方法再次證實,耳硬化症病竈屬於膠原性疾病或間質性疾病。此外,還有人發現酶代謝紊亂,是使鐙骨固定形成的原因。

耳石症和頸椎病眩暈區別 第3張

耳石症的臨牀體徵

1、發病突然

症狀的發生常與某種頭位或體位活動有關。激發頭位(患耳向下)時出現眩暈症狀,眼震發生於頭位變化後3-10s之內,眩暈則常持續於60s之內,可伴噁心及嘔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訓練改變至激發頭位時出現一種旋轉性的短暫的易疲勞的眼球震動,作耳向下時眼震爲順時針方向,右耳向下時爲逆時針方向,眼睛震持續過程中,先是逐漸增強,其後逐漸減弱,當從臥位回至坐位時,出現一種方向相反的短暫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爲數小時至數週,個別可達數月或數年,眩暈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眩暈的成爲變化較大,嚴重者於頭輕微活動時即出現眩暈,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有頭暈、眩暈發作後可有較場時間的頭重腳輕及飄浮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