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孩子需掌握四招拒絕藝術

孩子需掌握四招拒絕藝術

來源:秀美派    閱讀: 4.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巧用激勵機制。

孩子需掌握四招拒絕藝術

孩子大多在兩歲半以後就能體會到有玩伴的樂趣,到4歲左右尤其喜歡和小朋友玩合作性遊戲,一旦找不到玩伴,孩子會感到無聊、失落,有的孩子甚至會說:“沒有小朋友,一個人玩多孤單呀”一類的話。但是,即便是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孩子也不希望時時彼此交融,而是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就像陽陽和依依形影不離,可兩人玩做飯的遊戲時不停地發生爭執,原因是陽陽用樹葉當菜、雪當鹽,而依依常常往陽陽鍋裏抓一把土當鹽使,類似的舉動經常使二人的關係突然惡化。於是,在他們拉開“戰事”之前,陽陽媽對陽陽小聲說:“你反覆說不跟依依玩了,可他就是不離開你,你要想辦法讓依依自己也做一個菜,做好了倆人比一比,看誰的味道好,這樣她就不會隨意往你的鍋裏放東西了。”這個方法果然靈驗,因爲孩子的好勝心是最強的,都想爭第一,哪個肯被比下去?如此,陽陽拒絕依依的目的達到了,兩個孩子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二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描述得幾近完美。

商量是一種交往技巧。

拒絕別人有時要和對方反覆“磨嘴皮子”,直到對方認可。比如月亮不想把過山車給輝輝玩,抱着車跑的結果是兩敗俱傷。與其如此,不如找一個理由,對他曉之以理,讓他心平氣和地接受。比如,前面提到的月亮在以後遇到此類事情,就對小朋友說:“來,咱們先比比個兒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還玩不了這麼大的車,太危險了,碰着你準得流血,等你長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嗎?”遇到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孩子,月亮有時會說:“我的車快沒電了,我先玩一會,明天換了電池給你玩行嗎?”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很快,只要這個“岔”打過去,哪還記得以後和明天?以如此商量的口吻和小朋友對話,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愛的東西,又避免了一場暴風雨。

體驗別人的感覺。

孩子是最單純、善良的,當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話、一個舉動給小朋友帶來了不愉快,心裏也會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解釋清楚,他的言行在對方內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前文中的麗麗媽媽,在去遊樂場的路上問麗麗:“假如你去小雨點家,高興地玩她的玩具,這時她讓你走,還往外推你,你高興嗎?”“不高興。”“如果她說想早點去,能早點回來,等她回來一定和你玩,還有一些你沒玩過的新玩具給你,你會怎麼說?”“好吧,你可一定得早點回來。”“你剛纔那樣對小雨點好嗎?”“不好,我要是讓她下午來家裏她就不哭了。”當體驗到了他人的感受時,孩子也能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怎樣讓對方高高興興地接受自己的決定,輕而易舉地達到目的。

泰然接受他人說“不”。

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也應該在寶寶頭腦中強化一個概念———別人的東西不屬於我,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享用一會兒。3歲的貝貝總是看着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拿不到手就哭,或是讓爸爸媽媽去跟小朋友要。父母當然不能代勞,於是召來貝貝發更大的脾氣。父母採取冷處理,待他平靜之後再講道理。媽媽告訴他,每個孩子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人家的東西貝貝沒有,貝貝有的別人也可能沒有,但如果貝貝能和小朋友換着玩,一件玩具就能換來很多種,孩子們都能玩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後來貝貝接受了這種方法,每每如願,偶爾碰了“釘子”,貝貝也能一臉的無所謂,一會兒又能發現新的目標。因爲他已經嚐到了“交換”的甜頭,由此領悟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妙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