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家庭環境是兒童精神疾病誘發因素

家庭環境是兒童精神疾病誘發因素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10月10日是第2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近年來,兒童精神疾病的發病呈現上升趨勢。專家表示,不少人成年後患有的精神疾病其實都起因於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這一時期也是疾病治療的關鍵時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少患者仍然可以融入正常的生活中。

家庭環境是兒童精神疾病誘發因素

“通常所說的兒童精神疾病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含兒童精神及心理方面的諸多疾病,兒童多動症、抽動症、孤獨症、自閉症、情緒障礙、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都屬於兒童精神疾病的範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說。整體來講,兒童精神疾病的發病呈現出上升趨勢。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應該住院治療的兒童由於各種原因,包括家長對治療的不認可等,最後並未入院治療而拖延病情。

崔永華介紹,兒童精神疾病的致病原因目前還不明確。但可以確定,兒童本身所處的家庭環境等是精神疾病的誘發因素。

早發現、早治療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精神疾病的治療因病種不同而有所區別。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過程,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行爲治療。藥物治療主要用於控制患者的疾病症狀,同時需要一些行爲訓練作爲輔助手段。

在治療模式方面,崔永華說,患者一般會在醫院接受爲期一個月左右的綜合治療,在患者的急、重症狀得到緩解及控制後,一般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繼而轉入一些康復機構或在家中進行後續治療。由於精神疾病本身存在反覆性,患者在出院後仍需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

崔永華說,很多人在成年後出現的精神疾病其實起因於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從治療角度來說,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儘早發現病情並進行治療,對於兒童在成人後的生活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都是有益的。“患者成年後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取決於病情的恢復程度,很多兒童在經過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病種例解

抑鬱症:兒童、成人症狀有所區別

崔永華解釋,兒童抑鬱與成年人抑鬱在臨牀中的表現有所區別,兒童抑鬱主要表現爲心煩、不高興、亂髮脾氣、不愛說話及認爲任何事情都沒意思、與父母、老師對抗併產生逆反心理等等。

成人抑鬱表現爲對於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即便是先前感興趣的事物,而兒童抑鬱則仍會爲先前感興趣的食物而高興。

孤獨症:需生命全程行爲干預

孤獨症的發病年齡一般在3歲之前,症狀主要表現在社會功能方面,包括社會交往、交流及行爲刻板、興趣下降等,社會功能障礙、行爲興趣刻板及語言溝通障礙等三大核心特徵。

孤獨症目前仍無法徹底治癒,需要採取生命全程行爲干預,治療中主要採取特殊教育與行爲干預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社會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重要方面。

■ 專家建議

家長可注重進行橫向、縱向比較

與成人精神疾病相似的地方在於,兒童有時也會出現一些衝動行爲,如打人等,也會對周圍人造成威脅。崔永華指出,家長作爲非專業人員,並不具備精神疾病的專業知識平時可以注重觀察兒童的舉動,並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兩個比較以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孩子突然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與之前不一樣,尤其是性格、脾氣方面,如果這種變化是消極的,家長最好引起注意”,崔永華建議。另外,家長還可以將兒童的情況與同齡兒童進行橫向比較,以多動症爲例,在家中往往不易被發現,但在學校時則相對容易。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