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相信大家對花生並不陌生,花生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多吃花生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好處。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一起詳細瞭解下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1

簡介

我國主要種植的花生品種有多粒型、普通型、珍珠型、蜂腰型四大類型,種皮有白、紅、粉紅、紅褐、紫色等不同顏色。花生是人們喜食的一種乾果,可炒、煮、油氽當作蔬菜,也可加工成糖果、糕點當作零食。還可榨油、藥用等。寧波人喜歡用鹹菜滷烤花生,味道鮮美無比。用食油氽花生米,香脆可口,是一道絕妙的下酒菜。中國名菜“宮爆肉丁”,其中的主要配料就是花生仁,也不能用其他食材代替,缺少了它,這道菜無法烹飪,也就是因爲這道菜中配上了花生仁,才使這菜餚香鮮味美,獨具風味。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

花生的功效與作用

1、花生有提高智力、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2、常食花生有滋養補益、抗衰延年的功效

3、花生是肺燥久咳的康復良藥

4、花生衣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5、花生有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營養價值

花生營養價值比一般糧食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花生的產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故有“素中之葷”的美稱。

烹飪方法

花生最簡單、最營養的烹飪方法,就是用清水燜、煮、燉,這樣既可避免營養成分不被高溫所破壞,又能煮至熟爛,口感潤滑,不火不溫,容易消化吸收,老少皆宜。如廈門特色小吃“花生甜湯”,把花生煮至酥爛,入口即化,清香甜美,營養豐富;如花生連紅衣與紅棗一起燜煮,既可補虛養生,又能止血保健,最適合身體虛弱的出血患者食用。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2

發芽花生的功效

1、天然抗癌良藥

白藜蘆醇是多酚類化合物,是一種生物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是腫瘤的化學預防劑,可降低血小板聚集,世界上已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開發白藜蘆醇的原料和製劑。

事實上,這個物質在發芽的花生中含量很高的,因此發芽的花生屬於天然抗癌物。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 第2張

2、降脂、護心、通血管

白藜蘆醇具有抑制癌細胞、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延緩衰老等作用,保健價值極高。

花生芽的白藜蘆醇含量比花生要高100倍,比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高出幾十甚至上百倍,人工發芽的花生苗每天吃,心血管每天清!

3、美白祛斑、皮膚好

發芽後的花生會發生兩種化學變化:油脂被轉化爲熱量,脂肪含量大大降低。害怕肥胖的人也可以放心食用,蛋白質水解爲氨基酸,有利於人體吸收。而每天生吃發芽的花生,很快就能面色紅潤。

花生芽,營養豐富,口感也好,最主要是很難買到,價格也貴,自己在家發花生芽,不但可以養生治病,吃到放心的綠色芽苗,還給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生活中可以適當吃一些。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3

黑花生的功效與作用

1、抗衰老

黑花生含有豐富的硒元素和花青素,具有強大的抑制自由基、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保持心血管活性等功效,能夠延緩皮膚和機體的衰老。

2、改善記憶力

黑花生能夠促進腦細胞的發育,提升思維的敏捷度,對改善和增強記憶力有良好的功效,還能刺激和改變大腦活動。

3、預防心血管疾病

黑花生具有明顯的抗氧化功能,能夠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還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有害膽固醇的含量,起到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花生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 第3張

4、促進生長髮育

黑花生可促進生長髮育,組織修復及產生抗體、激素和酶。每天適量吃還可以促進兒童青少年生長髮育,可以作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零食。

5、防輻射

黑皮花生對人的身體都有一個好的保健,調節生理作用。其所含的黑色素可以有效地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防止可見光和紫外線的輻射。

6、提高抗病能力

黑花生對人類的免疫系統有很強的修復能力,可以修復人體受損的免疫細胞,也可以加快它們的再生速度,起到增加抗病能力的作用。另外人們食用這種黑花生還可以減少腎部疾病和低血糖症狀的出現。

食用方法

1、醋泡黑花生,要用山西老陳醋,泡三天後,早晨空腹吃3粒,經臨牀試驗可平穩治療高血壓。

2、帶皮黑花生仁15克,在棗25克,桂圓肉10克共煮,早晚分食,善治身體虛弱,貧血,血小板減少症。

3、黑花生50克,黑鈺芝麻50克,何首烏20克,加鹽少許同煮,久服有烏髮的效果。

4、黑花生仁適量,豬肺一付,加少許調料燉熟後,連湯同食,可治療久咳,小兒百日咳。

5、黑花生仁,百合,北沙蔘各15克,水燉後加蜂蜜進食,對治療肺陰不足型乾咳,聲音嘶啞有較好效果。

6、黑花生仁90克,豬蹄1只,加水燉熟,每日服一次,連服5天,對治療乳汁缺少,產後便祕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