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紫珠葉是別名大風葉、白狗腸、大葉紫珠,是杜虹花的葉,紫珠葉配白及:二者均能收斂止血,配伍應用止血作用增強。下面看看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及相關資料。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1

紫珠葉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出血性疾病,毒蛇咬傷,燙傷以及多種呼吸類疾病。還用於治療肺結核,眼睛紅腫,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症。能夠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結核病菌,白色鏈球菌,皮膚真菌。對女性宮寒所引起的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外陰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學名: 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

英名:Lévl.科屬: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分佈:華東、中南及西南各省。

簡介:小枝纖細,有不明顯的皮孔。葉通常爲卵狀披針形,長4-10釐米,寬1.5-3釐米,頂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僅脈上有毛,背面有紅色腺點;葉兩長2-8毫米。

聚傘花序纖細,3-4次分歧,花序梗稍長於葉柄或近等長;花萼有星狀毛和紅色腺點,萼齒不明顯;花冠淡紫色,有腺點;花絲與花冠近等長,藥室縱裂。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

應用:民間用根治目紅、發熱、口渴、痢疾、止癢。用葉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創傷出血。

紫珠又名白棠子樹,爲馬鞭草科紫珠屬落葉灌木,株高1.2米至2米左右,小枝光滑,略帶紫紅色,有少量的星狀毛,單葉對生,葉片倒卵形至橢圓形,長7釐米至15釐米,先端漸尖,邊緣疏生細鋸齒。

聚傘花序腋生,具總梗,花多數,花蕾紫色或粉紅色,花朵有白、粉紅、淡紫等色,6月至7月開放。果實球形,9月至10月成熟後呈紫色,有光澤,經冬不落。

紫珠原產我國黃河以南的部分省(區),日本、越南也有分佈,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太耐寒,北方地區可選擇背風向陽處栽種。平時管理較爲粗放,天氣乾旱時注意澆水,避免土壤長期乾旱;紫珠喜肥,栽培中應注意水肥管理。

除春季定植時要施足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外,每年落葉後還要在根際周圍開淺溝埋入腐熟的堆肥,並澆透水,冬季寒冷時有些枝梢會凍死,可等春季發芽前將其剪除,並不影響來年的開花結果。

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剪除枯枝、枯梢以及殘留的果穗,將過密的枝條疏剪。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2

紫珠葉,爲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乾燥葉,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含縮合鞣質、黃酮類、中性樹脂、糖類、羥基化合物及鎂、鈣和微量鐵鹽等。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效。用於衄血、咯血、胃腸出血、子宮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症。

1、涼血止血

紫珠葉性涼而不寒,兼有活血作用,故收斂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無耗散,涼血而不阻遏,爲止血佳品,廣泛用於各種原因之內外出血。用治血熱所致各種出血症,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較好;紫珠葉能止血,對人類因血熱引發的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出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閩東草藥》:"治崩漏帶下,惡寒發熱。"

2、解毒消腫紫珠葉能解毒消腫,外治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熱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紫珠葉外用,它對毒蛇咬傷和癰疽瘡毒都有很明顯的治療作用,治療時需要把它研成泥狀直接外敷。癰疽腫毒,可配蒲公英、會銀花一同使用。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 第2張

營養價值

紫珠葉含縮合鞣質、黃酮類、中性樹脂、糖類、羥基化合物及鎂、鈣和微量鐵鹽、3,5,7,4-四甲氧基黃酮、5-羥基-3,4,7,3-四甲氧基黃酮、熊果酸等成分。

1、止血作用:紫珠葉注射液對人可使血小板增加,出血時間、血塊收縮時間、凝血酶元時間縮短。對蛙腸繫膜表現血管收縮,將紫珠草溶液滴於家兔腸壁上,可引起腸管強烈痙攣收縮,漿膜由粉紅變白,對家兔出血時間可使之縮短。以紫珠草提取液爲主藥的35號止血粉,對狗肝、脾創傷及槍傷均有止血作用。

2、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3

【別名】

大風葉、白狗腸、大葉紫珠

【漢語拼音】

zi zhu ye

【名稱英】

Callicarpae Formosanae Folium。

【成份】

含紫珠萜酮(calliteterpenone)、木犀草素(1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大波斯菊苷(cosmosiin)、木犀草苷。

【加工採集】

夏、秋季採葉,曬乾或鮮用。

【藥理作用】

40%紫珠草溶液給兔注射,測其出血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臨牀用於止血、燒傷及治療痔瘡等;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還有鎮痛作用

紫珠葉的功效與作用 第3張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散痞消腫。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衄血,齒齦出血,扭傷腫痛,化膿性皮膚潰瘍,燒傷,流感。

【性味】

性平,味微辛、苦。

【宜忌】

尚不明確。

【歸經】

歸經_胃經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被灰白色長茸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上面有短柔毛,老時稍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兩面有不明顯的金黃色腺點,聚傘花序5~7次分歧

。總花梗長2~4cm;花萼4齒裂,被星狀柔毛;花冠紫色,管狀,先端4裂,略被細毛;雄蕊4;子房上位,4室。漿果狀核果,小球形,有腺點,熟時紫紅色。花期夏季。

【臨牀應用】

用量10~15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用治血熱所致各種出血症,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較好;外治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熱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本品性涼,虛寒性出血患者慎服。

【藥用部位】

爲馬鞭草科植物大葉紫珠Callicarpamacrophyllavahl的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