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孩子總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護的,一旦生病了不止孩子難受,家長也很心疼。很多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就醫,小編現在就分享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1

1、14歲以下先找兒科

國內劃定,0~14歲的孩子看病應去兒科。但是,常看到家長帶患有腎臟病的孩子到腎病科就診,看不好再跑到小兒科,這就把病情耽誤了。成人科醫生和小兒科醫生看孩子不一樣,兒科醫生會考慮到孩子的生長髮育,而成人科醫生往往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縮影。同樣的一個病,兩者的用藥和劑量也不一樣。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

2、說清楚年齡

看病時一定要告訴醫生孩子的年齡,如幾歲幾個月,如果孩子不足一個月,要告訴醫生孩子生了幾天,甚至幾小時、幾分鐘,這對醫生判斷疾病很有意義。三歲到學齡期的孩子最好要準確到月,年齡用週歲,因爲不同年齡得的病不一樣。比如兩歲以內的孩子呼吸道、腸道疾病多見,那麼醫生在問診發燒的孩子就會兼顧問到孩子有沒有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狀或拉肚子的胃腸道症狀。而7歲的孩子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就比較少,更多的是扁桃體炎,那麼醫生就會問孩子是否有咽痛的症狀。另外家長最好能給醫生提供孩子的體重,這對醫生開藥有幫助。

3、別隱瞞病史

家長還要告訴醫生孩子過去常見的疾病,特別是發燒時有沒有抽筋。如果半歲到五歲的孩子發燒時抽筋過,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就會注意用一些預防抽筋的藥。另外孩子如果有一些慢性病史,例如支氣管哮喘病、先天性心臟病、腦癱等信息要儘量提供給醫生。例如有慢性腎臟病的孩子感冒了,醫生開藥時會給他們用對腎臟沒什麼毒性或毒性較小的藥。

孩子如果有用藥過敏一定要告訴醫生,最好有醫生做過皮試陽性的證明單子,因爲有些醫生不放心會讓孩子再做一次皮試。

4、準確講述病情

要告訴醫生孩子發病時的主要症狀和伴隨症狀。主要症狀包括何時發病,發病幾小時、多少天,有的疾病則要精確到分鐘。例如抽筋,如果孩子抽筋時伴隨發燒,最常見的就是顱內感染,顱內壓會增高,引起腦疝,就難以搶救,所以抽筋的時間要求很準確。

有些家長在描述孩子發燒情況時不斷重複,反而浪費醫生時間,對醫生診療並沒有幫助。正確的'做法應告訴醫生孩子發燒的最高溫度,吃了什麼退燒藥,服用多久後退燒或無法退燒就可以了。

5、看病時帶什麼

帶孩子二次就診,家長要將前次就診的檢查單、化驗單和處方帶上,以便醫生查看。如果孩子住過院,就診時應把疾病診斷書、檢查單、化驗單、出院小結、病情檢驗單帶上。特別是從下級醫院到上級醫院轉診的孩子,可以幫助醫生儘快做出診斷,還可避免重複檢查。

家長在每次看病後都要保管好孩子的病歷卡,卡里記載着孩子的病史和化驗信息。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2

1、時間

孩子發病時間的敘述很重要,發病時間、間隔時間和惡化時間,對區別多種疾病都有實際意義。而且,如果孩子患的是急性病或外科的急腹症,超過一定時間,病情會有很大變化,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對於主要症狀,家長應儘量說得準確,例如“腹痛、腹瀉1小時”、“咳嗽、低熱1周”等,而“從奶奶家回來就發燒”、“我下班回家孩子就喊肚子痛”之類的表述就不準確。

2、體溫

牀上以孩子發熱求醫最多見,這也是許多兒科疾病的主要症狀。

如果就診前已在家測過體溫,應說明是什麼時候測的,共測過幾次,最高多少。如果還沒來得及測,可在候診時測量;沒有條件的可用手感,以有點發燒、燙手、滾燙等詞語,大概說明發熱的程度。另外,要注意孩子發熱有無規律性、週期性以及手心、腳心、手背的溫度差別,發燒時有無抽搐、身上有沒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狀。

3、狀態

孩子發病時四肢活動是否自如,頸項是否發硬;神志是否清楚,有無煩躁不安、哭鬧、嗜睡、昏睡的現象;咳嗽劇烈程度,有無哮鳴音,有無痰,痰的顏色和稀稠性狀等;嘔吐物是溢出來的,還是噴射出來的等。

如果孩子是腹痛、腹瀉,還要明確指出腹痛的準確部位,疼痛的起始時間及持續時間,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質(如絞痛、悶痛、脹痛),什麼情況下疼痛會更嚴重(如緊張、吃東西等)。

如何正確帶孩子就醫 第2張

4、飲食

許多病對孩子的飲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家長應向醫生說明飲食的增減情況,間隔次數的變化,以及孩子有無飢餓感、飽脹感、厭食、停食等,並說明孩子喝水情況——是口乾舌燥而喝,還是總想喝水。另外,還要說明孩子有無吃泥土或石子、煤渣等異食癖現象,有無吃不潔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飯剩菜等經歷。

5、大小便

如果孩子拉肚子,要向醫生詳細描述大便的次數,大便的量有多少,大便的性狀(如稀水樣、米湯樣、蛋花湯樣),大便的性質(如黑便、黏液便、膿血便),糞便有無腥臭、惡臭或其他特殊氣味。如果還有其他症狀,也應一起講述清楚,例如孩子在腹痛、腹瀉的同時,是否伴有發熱、發冷、厭食、乏力、噁心、嘔吐、鼻塞、流涕等症狀。

6、睡眠

睡眠變化是家長比較容易觀察發現的。首先是睡眠時間,其次是睡眠的狀態,是正常睡眠還是昏睡、搖叫不醒或是稍有動靜就不能入睡,睡眠中有無驚叫、哭泣等。對於嬰幼兒,還要注意是否需要他人摟抱、撫愛才能入睡等信息。

7、病史

包括孩子以前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員的病史。如孩子以前得過什麼病,治療效果如何,有無後遺症,吃過什麼藥,有無藥物過敏史等。有時還需要向醫生說明孩子出生時的情況;若孩子已上幼兒園,還應講清有無其他孩子患傳染病及類似疾病。

特別要說清孩子此次發病的可能誘因,如疲勞、受涼、過食及意外傷害等;此次就診前還去過哪家醫院,已服過什麼藥,劑量多少,以免短期內重複用藥引起不良後果。如果孩子的病情比較複雜,那就按照發病的前後順序,把病情的發展變化,一一向大夫講清楚。與病無關緊要的事,不要多說。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