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十分關心自己寶寶的生長情況,不過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部分父母都會有疑問,到底該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1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寵愛通常都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長此以往恐怕會害了您的孩子哦!

如果父母習慣於“即時滿足”孩子,他就難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無法培養起來。因爲,它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寶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學習和自我剋制才能獲得。

缺乏耐性會埋下哪些隱患

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對較低:他們比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適應性差、喜歡依賴,不容易融入新環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急躁、知難而退甚至暴力的苗頭。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覺,他們也不懂得什麼叫“珍惜”。

忍耐力訓練進行時

灌輸“等”的概念

1歲左右的寶貝還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義,他可能指着門、含混地說着:“去外面”。這時你可以說:“等媽媽把你的奶瓶洗乾淨、裝上水,我們就下樓。”或者:“等你把這小碗蛋羹吃完,咱們就去找小朋友。”對寶寶,媽媽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體的事情,讓他看到:實現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點時間。

延遲滿足從易到難

操練寶寶的耐性要考慮其年齡和承受能力,一點點延長他們忍耐的時間。對1歲的寶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鐘已經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來抗議,就讓他哭上1分鐘。別心疼,這可是訓練耐心的關鍵。

說出你的理由

如果讓1歲的寶寶等待或把正在進行的遊戲繼續下去,媽媽應該用簡短的語言告訴他們爲什麼,比如:“你現在咳嗽,吃了冰淇淋會咳得更厲害,過幾天好了才能吃;”或者“把積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樓房’肯定會更漂亮。”創設一個壓力情境

設立壓力情境是鍛鍊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買價格昂貴的玩具,而你的支出計劃中沒有這筆消費,你跟他商量:可以買一個便宜的你喜歡的小玩具,如果你能幫媽媽節省生活費,媽媽會很感謝你。如此,孩子心中有了矛盾,開始主動調節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平和。

製造一點困難

有意識鼓勵寶寶在“堅持”的路上知難而進,能提升他的耐性。比如請孩子做稍稍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事,即使失敗了,父母不妨說:這確實有點難,但只要想辦法還是能成功的,爸爸媽媽相信他。然後,告訴他一個竅門兒。藉助這一方式,寶寶給了自己積極的暗示,避免半途廢。

給點“陽光雨露”

在培育寶貝耐性的過程中,表揚和獎勵好比“陽光雨露”,因爲控制情緒時非常痛苦,當寶寶經過努力“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紀錄,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小獎勵。這是爲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勵。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2

父母如何正確培養自己的孩子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的有前途,更加的優秀,從而往往對於孩子的某一方面的特長而抱以希望,並盡心盡力的培養,對孩子造成其過大的壓力,不僅使孩子得不到更大的成功,反而可是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

家喻戶曉人稱“天才”

八歲的阿比·尤洛在美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從三歲開始,她多次出現在電視節目中,展示對政治的熟悉和熱愛。她可以在一分鐘內按順序說出歷任美國總統名字,還會背誦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

和所有三歲的孩子一樣,阿德里安喜歡盪鞦韆、吃冰激凌,但他有個特殊本領是其他三歲孩子沒有的--他能說出美國五十個州的首府,並知道一百多個國家的首都。

莉莉·加斯金斯剛滿兩歲,話還說不清楚,卻能在地圖上指出七十八個國家的位置。莉莉的父親爲此很驕傲,稱女兒爲“我們的小天才”。但同時,他和妻子也擔心自己無法爲“天才”女兒提供最好的教育。

同樣的擔憂也困擾着阿德里安的母親:“我有時會有壓力,不知道該如何讓他保持學習興趣。人們警告我說,他上學後如果很快就掌握所學內容,便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 第2張

記憶力好並非神童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爾·德威克長期研究兒童教育課題,她認爲,以上這些孩子固然記憶力驚人,但與神童是兩回事。

“所謂神童,是對數字、語言、音樂、運動等有深刻而超乎年齡的理解。”德威克說,“他們以嶄新而獨特的視角看待事物,富有創造性。”

在她看來,音樂家莫扎特和高爾夫健將泰格·伍茲纔是真正的神童。莫扎特四歲公開演出,五歲作曲,八歲創作交響樂。泰格·伍茲一歲半打進了生平第一洞,並且平了標準桿,五歲在標準高爾夫球場上打出九十幾杆的好成績。

不過,德威克認爲,即使孩子沒有特殊才能,家長也不必煩惱。“愛因斯坦也不是什麼天才,他小時候很遲鈍,但是最終通過努力成材。”

小小年紀挑戰極限

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的鬥牛場上,一名鬥牛士昂首闊步,擺出各種姿勢挑釁受傷的公牛,樣子很英勇。然而當他走下鬥牛場,觀衆才發現那是一張稚嫩的娃娃臉。他叫拉斐塔·米拉瓦爾,十一歲。

有人問拉斐塔害不害怕,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普通孩子也許會害怕,但我不怕!”他說,很享受勝利後被人們拋向空中的感覺,那種喜悅“無與倫比”。

莉齊·史密斯剛滿十三歲,卻已經在賽車場上征戰多年。由於父親是賽車手,她七歲就坐在了賽車駕駛員的位置上,常常以一百一十公里的時速奔馳在賽場上。

莉齊的父親斯蒂夫很欣賞女兒的勇敢:“一戴上頭盔,莉齊就不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名賽車手,經驗比絕大多數成年賽車手都豐富。”

家長應盡保護責任

不過,鬥牛和賽車畢竟都是成人的'遊戲,對孩子來說危險重重。拉斐塔十歲時曾被公牛撞倒,不省人事。 “我知道會有危險,某一天,公牛會把我刺死。”拉斐塔說,“但這不能阻止我做喜歡的事情。”

拉斐塔的父親拉菲爾常常緊張地觀看兒子鬥牛,時刻擔心災難降臨:“我不知道該不該結束拉斐塔的鬥牛生涯,爲此整夜失眠。”但他同時覺得,兒子喜歡鬥牛,並從中學會了堅強,一切痛苦和付出都值得。

莉齊也經歷過幾次危險事故,斯蒂夫說,他知道賽車有危險,但並不希望女兒放棄夢想:“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如果你想出類拔萃,與衆不同,就必須承擔風險。”

哥倫比亞大學兒童心理學專家伊麗莎白·加斯里博士對此很不以爲然。新近研究表明,孩子要長到十幾歲,大腦才能完全發育成熟,其中最後發育的部分是大腦額葉,正是負責形成判斷的部位。加斯里說:“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十年到十五年裏,父母應當成爲他們的‘額葉’,承擔起保護的責任。”

教孩子善用才華是關鍵

聰明的頭腦並非關鍵,如何使用才華才最重要。不管你的孩子會不會成爲愛因斯坦,專家建議,應當注重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比如,教育孩子挫折和失敗是我們的朋友,要學會克服困難,從中受益;告訴孩子頭腦和肌肉一樣,只有經常使用,才能越來越強;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表示讚賞,不要只關注結果;單純的記憶遠遠不夠,融會貫通才能催生出真正的智慧。

“傷仲永”的故事就充分的讓我們說明了一個人擁有聰明的頭腦並不是就說明其能夠走向成功,重要的是要學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鍛鍊自己,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並將其所學的知識用在實用的地方。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