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蜈蚣在生活中也許很常見,多足的特點讓它看起來格外悚然,但是蜈蚣的特長和特點非常顯眼,也很好判斷,甚至還可以入藥,蜈蚣的無特長和特點都給大家整理好了,抓緊時間來了解蜈蚣是一種什麼樣的蟲類。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1

脣足綱特徵及分類

提到蜈蚣,我們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它那密密麻麻的腿,身子蜿蜒,無聲遊走,令人毛骨悚然。

脣足綱動物頭部前側緣有1對細長的觸角。口器由1對大顎和2對小顎組成。軀幹部的體節由4片幾丁質板連接而成。側板上具有步足、氣孔和幾丁質化的小片。每一體節有1對步足。

脣足綱根據氣門着生的位置可分爲背氣門亞綱和側氣門亞綱,兩個亞綱共包含五個目:蚰蜒目、石蜈蚣目、地蜈蚣目、蜈蚣目和杯蜈蚣目。其中杯蜈蚣目比較原始,可以視作脣足綱裏的“鴨嘴獸”,僅分佈於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且只有兩個物種。除杯蜈蚣目外,其它四目在我國均有分佈。

蜈蚣生物學特性

蜈蚣是脣足綱下蜈蚣目動物的統稱。頭部外包裹着幾丁質外殼,具有1對觸角和3對原生肢形成的口器;軀幹部分爲顎肢節、有足體節、肛生殖節。雌雄異體,具有抱卵孵化行爲。

鑑別特徵:氣門位於有足體節兩側,表變態,具有21或23對步足和有足體節,頭板前部兩側無或具4單眼,觸角至少17節。

蜈蚣目分爲蜈蚣科(有眼,21有足體節)、盲蜈蚣科(無眼,21有足體節)、尖盲蜈蚣科(無眼,23有足體節)。

蜈蚣是夜行性食肉動物,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潮溼、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常見於酒店綠化帶、居民區、學校、工廠等場所。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

蜈蚣的危害

中國自古就有“五毒”之說,蜈蚣、蠍子、毒蛇、壁虎和蟾蜍,是我國民間盛傳的五大毒物,而蜈蚣歷來都是“五毒”之首,連毒蛇和蠍子都排在其後,地位從未改變過,足見人們對其毒性的忌憚和恐懼。雖然它渾身是寶,既可以入藥,又可以食用,但是人們對它還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1、蜈蚣具有毒性

蜈蚣咬傷會造成充血、發炎、發皰、皮下出血、水腫、表皮壞死和脫皮等外表狀況,這會繼發各種感染而導致其它的'傷害,如敗血症等。

2、生活滋擾

蜈蚣喜溫暖、潮溼、陰暗的環境,白天潛伏於磚石縫隙、建築物牆角邊等陰暗角落,夜晚外出捕食,常見於衛生間、廚房等處,有時會進入臥室地磚縫,嚴重干擾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3、異物風險

蜈蚣是肉食性動物,特別喜食各種昆蟲,而食品加工廠容易孳生害蟲,這些孳生地對蜈蚣來說,是理想的捕食地點。因此蜈蚣常在廠區出沒,造成食品加工異物風險。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2

蜈蚣的特點

蜈蚣的身體又扁又長,由15至177個體節組成,它的身體除第一對足變成顎足和身體末端兩節無足外,其餘身體各節均有步足一對,蜈蚣喜歡生活在石塊下或木材下的潮溼土壤中,白天休息,夜間出來活動尋找食物,是一種專門食肉的動物。

蜈蚣在動物分類上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脣足目、蜈蚣科,蜈蚣體長12--20釐身體扁平,紅頭黑背,分頭和軀幹兩部分,頭部背面兩側有一對集合眼,每一對集合眼包括若干單眼,頭部的腹面有口器,爲蜈蚣的攝食器官,頭部的附肢包括1對觸角、1對大顎和2對小顎,頭部成爲感覺和攝食的中心。

蜈蚣的軀幹部有20個體節,較長和較短的體節互相間隔,第一節的`附肢稱顎足,甚爲發達,其末節成一利爪的毒爪,爪內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開口,用來毒殺小動物和作爲防禦外敵的武器。

蜈蚣屬於節肢動物門,多足綱,整形目的藥用動物。別名:百足蟲、百腳、金頭蜈蚣。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有祛風、鎮痙、息風、解毒等藥用功效,主治小兒驚癇、中風口噤、破傷風、抽搐、痙攣、疔瘡、毒蛇咬傷和禿瘡等病症。

蜈蚣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主產於廣西、湖北、浙江等省。具有藥用價值的主要爲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

形態特點:體長6-13釐米,背腹略扁。全身連頭部由22個同律體節構成,除頭部外,其他各節均有對生的足對。頭部背板略似心臟形,有1對細長分多節的觸角。觸角基部有4個單眼。口在頭前方偏腹面,外圍有1對大顎和2對小顎。顎肢和觸角呈金紅色,自第2背板爲墨綠色,最末背板黃褐色,腹板步足爲淡黃色,最末步足爲棕紅色。第1對步足稱爲顎肢,爲鐮形的毒顎,它的末端有毒腺開毒顎,它的末端有毒腺開口,內通毒腺。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 第2張

生態習性: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佈。每年驚蟄後,氣溫轉暖,蜈蚣冬眠甦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於陰溼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裏。從芒種到夏至,隨着氣溫逐漸升高,它又漸漸移到陰涼的壕溝、墳地、田埂或土坎的縫隙之中,避過炎熱的白天。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於背風向陽的鬆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

蜈蚣一般都在夜間出來單獨活動。它雖有8只單眼,但視力弱,尤其是白天視力極差。單獨活動時至到觸角相碰才繞道而行,各自迴避。在晴朗無風的夜晚.20-23時是它們活動的高峯期。其活動特點是夜間活動多,白天活動少;氣溫高於25℃時活動多.10-15℃時活動少;10℃以下活動更少甚至停止活動;天氣悶熱,雨後的夜晚活動多,氣溫低的夜晚活動少;無風或微風的夜晚活動較多,大風(6級以上)的夜晚活動少;雨後的夜晚活動多,雨天的晚上活動少。由此可見,蜈蚣活動的頻率與氣溫、氣壓、相對溼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弱等氣象因子都有密切關係。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3

蜈蚣的藥性

蜈蚣爲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爲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淡紅色,足爲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爲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

蜈蚣的特長和特點 第3張

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上述三種以紅頭蜈蚣最佳,體型大,產量高,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在農村較爲多見,常位於潮溼的牆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溼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爲常見。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範圍比較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

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藥用。適宜人工飼養。《本草綱目》曰:“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須岐尾。”通常身體很長,並且有許多對步足。《本草衍義》稱:“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蜈蚣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五毒”。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