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有自己的“世界觀” 強勢的女性,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且,有自己世界觀的女性,在男性眼裏會顯得相當有魅力。下面是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的內容!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1

“強勢的女性”很容易被男性敬而遠之,但事實上也並非如此。如果是性格堅強又可愛的女性,男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爲之心動。那麼這次就來介紹一下男人喜歡的“強勢女性”的共同點。 其實是“逞強” 平時在大家面前展現出強勢的模樣,實際上在知道對方“逞強”的時候,男生會非常心動。其實,爲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渺小和纖細,努力扮演着強勢的女性,會深深地打動男人的心。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

另外,如果只在自己面前表現出軟弱的一面,特別的感情也應該很容易涌現出來吧。在鬱悶、煩惱、爲難的時候,如果只對在意的男性撒嬌,或者表現出柔弱的一面,“我必須爲她做點什麼”這樣的想法會更加強烈。 推人後背 有時候會被性格剛強的女性狠狠地罵,然後讓她推着自己的後背。“你一定能做到的”“你可別胡思亂想啊”之類的話,會給你帶來行動的契機吧。如果有能給予自己信心的女性陪在身邊的話,對於男性來說也會非常的安心。因爲在一起會變得積極,所以男性也會“不想放手”。

有自己的“世界觀” 強勢的女性,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且,有自己世界觀的女性,在男性眼裏會顯得相當有魅力。不要對自己說什麼都無所謂,有自我主張的女性會強烈地“想讓對方回頭”。任性過頭或太強只是負面印象,但是有“這裏不能讓步”的風格是非常棒的。 不會讓人感到不愉快 即使用強硬的語氣和激烈的言辭說出意見,也不讓別人感到反感的女性,不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吧?

既否定人格,又用高高在上的眼光進行批評,還說傷人的壞話。如果是絕對不會做這種事的女性,強烈的語調反而也會感受到愛的吧。雖然也有人討厭直截了當地說出話來,但對於對方是否體諒和尊重對方,這纔是大致區分印象的關鍵所在。 最後 說到“個性很強”容易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也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如果不是自戀,而是能夠好好地體諒對方的話,男性也會對你產生好感。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2

具備正常三觀的人會無法理解“媽寶男(女)”的思維,會對此嗤之以鼻,視其爲“奇葩”,今天就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歷來剖析這一特性人格特點,爲大家以後教育孩子做一個“避坑”操作。

“他對我很好,但是我想嫁給他,不是嫁給他媽媽”

這是一個剩女的實例,這個剩女就是我的表姐,30歲了還不願意出嫁——曾經她無限接近於結婚生子,但最終她選擇了退出。我問她爲什麼?她說:“他對我很好,但是我想嫁給他,而不是嫁給他媽媽。”

表姐所遇到的,就是一個媽寶男。表姐是個女強人,16歲中專畢業就出來打拼,現在是公司的高管,月薪在2W左右,性格非常強勢的一個女人。

而對方是一個典型的媽寶男,工作是月薪4K的閒職卻開着寶馬5系,單親媽媽撫養長大,家裏也比較富有(本地拆遷戶)。他對錶姐無微不至地好,是真摯的好,兩人非常相愛,性格上也算是互補。

開始談婚論嫁的時候,表姐是有疑慮的——這個男人太沒有主見了,凡事以她的意見爲主,到與他的母親相處之後,表姐卻毅然決定斬斷這段關係。

他的母親對錶姐說:“你們結婚的婚房我給準備,婚後你就不用工作了,在家和我一起照料好我兒子就可以了,每個月我還是給你工資同等的收入。”

更糟糕的事情是,在短暫的幾次相處中,對方的母親完全見不得自己的兒子爲表姐提供哪怕一丁點的服務——即便只是吃飯過程中給表姐夾她喜歡吃的東西。

當表姐提出,如果結婚可以什麼都不要,但必須擺脫其母親的操控時,對方沒辦法選擇了——他可以不享受生活,不接受媽媽物質上的饋贈,但他不敢、不願意忤逆自己的母親。最終兩人是和氣散場。

我不得不爲表姐的冷靜選擇點贊,但隨即又產生了另一個疑惑:爲什麼一個習慣被照料的媽寶男,會選擇我這強勢又不懂得照料人的姐姐?爲什麼一個習慣被照料的媽寶男,會無微不至的照料戀人?

直到我閱讀了心理學的一些知識,才發現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必然,因爲媽寶男的心理缺失是那麼明顯 。

媽寶男的心理缺失,決定了其單一的“戀人模型”

我們每個人都是如何選擇戀人的?一見鍾情又是怎麼回事?對於這個問題,以往我認爲是無規律的,即所謂“緣分”,但實際上這一切完全有跡可循。以媽寶男爲例進行解析。

媽寶男的緣分=取回“媽媽”或“嫁給爸爸”對於緣分,心理學也有獨特的解釋:緣分的確是在過去修下的,但過去不是前世,而是我們的童年,主要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修下的。

弗洛伊德認爲,一個人的人格在五歲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事實上不止人格,我們的情感基礎也常是童年形成的:

如果爸爸媽媽給了我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我們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爸爸媽媽當作愛情的原型,並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如果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很少,我們一樣也容易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只是情形更加複雜。

然而,戀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這就引出了許多幻滅的愛情。媽寶男是包辦型溺愛的產物,這就意味着其安全感被父母過度滿足。

表姐所遇到的這位媽寶男就是如此,他只是依照他母親的模樣,以她爲原型去尋找戀人。他的母親強勢、事業有成、有主見、能幫他解決一切需要選擇的問題——這些種種特點,同樣作爲女強人的表姐與之不謀而合。

媽寶男的心理缺失——希望戀人代替自己而活媽寶男的心理缺失是什麼?其實非常容易理解,他的一切都是被包辦的,換言之,他是沒有自我的。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而問題在於,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不斷追求獨立,追求自我實現,而包辦型溺愛讓他們爲父母而活,最終讓孩子壓抑實現自我的需求,但也只是壓抑。這份需求並不會消失,而是隱藏了起來等待特定的事情來激活。

就如表姐遇到的這位媽寶男,即便面臨另一段不弱於親子關係的親密關係,他仍然選擇了母親而不是自己和兩人。

當他遇到了表姐,一個與他活得截然不同的人時,他把自己內心實現自我的需求投射了,投射到了表姐身上,從心理上視表姐爲另一個自己,而只要表姐過得開心他就開心——在他眼裏、心裏,表姐就是那個獨立的、擺脫了母親操控的自己。

媽寶男爲何對戀人百依百順?——單一的社交模式我們最初從哪裏學會社交的?我們又是從哪裏學習與異性、與戀人相處的?答案是從家庭裏,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

而媽寶男,則是從與母親的相處中習得如何對待自己的戀人的:他對錶姐百依百順,就如他的母親對他百依百順一般;反過來,他又希望表姐如他的母親對待他一般,生活中事事幫他做決定,包辦一切。

媽寶男是很細心的,他總能察覺到對方的可能的需求,做盡可能完美的安排——就像他的母親對待他一樣。

而另一個狀況是父親對媽寶男的影響。通常媽寶男的母親具有強勢的性格,這份強勢不單單在對孩子時,還包括對自己的丈夫。

而如果父親對母親的強勢表現爲百依百順,同樣也給媽寶男做了一個示範:丈夫應該容忍妻子的強勢,忍氣吞聲。

媽寶男的形成——包辦是表面,底層是戀子情節和戀母情節的共鳴

媽寶男的形成,包辦型溺愛是脫不開的原因,但其底層心理邏輯是母親的戀子情節和孩子的戀母情節產生的共鳴所致。

戀子情節:即父母以孩子爲第一精神寄託,以孩子爲中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對孩子依賴的、拒絕與孩子分離的心理;戀母情節:即孩子以母親爲第一精神寄託,以母親爲中心,壓抑自我需求,久而久之形成對母親的依賴,拒絕與母親分離的心理;單純的包辦型溺愛,始於父母的戀子情節,這類父母把孩子當成了另一個自己。但父母單純單方面的包辦型溺愛並不會形成“媽寶男”,因爲這是二元關係,即父母想包辦,也需要孩子接受才行。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 第2張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絲·埃文斯在她的著作《不要用愛控制我》中寫道,她一個朋友早在兩歲時就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當時,他媽媽把他和姐姐單獨留下來幾個小時,就在那個時候,他“感到一種安全感,並看清了自己……從那時開始,大多數時候他都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他能有這種感覺,那一定是他父母中的至少一人或兩人都尊重他的獨立性,尊重他的自我感覺,而不是把他們“內在的小孩”強加到他頭上。

這樣的人是幸運的,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自我意識,而長大後,他們會發現自己擁有鮮明的個性、強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創造力,像愛因斯坦、牛頓、尼采等所謂的天才莫不如此。

要讓“媽寶男”成型,就需要激發孩子的戀母情節,引發共鳴:

與孩子建立過分親密的親子關係(戀母情節的高峯期是在兒童3歲左右時),用情感勒索的方式,告訴孩子母親的感受是他的責任,並讓他爲此付出代價;

用物質要挾的方式,讓孩子儘可能的依賴母親;不斷阻礙孩子獨立探索世界,阻礙他的獨立發展,讓他喪失獨立能力;

一個幼兒天生就知道母親是自己存活的關鍵,他會壓抑自己而去發展出適應母親需求的東西(姑且稱爲“東西”)。例如,因爲不服從父母而被威脅“再鬧我就不要你了!”的孩子,會迅速壓抑自己的情緒,誠惶誠恐地安靜下來。

唯有如此,媽媽認爲孩子是自己的一切,而孩子同時認爲媽媽是自己的一切,其所產生的共鳴才能養育出一個“媽寶男”。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 第3張

媽寶男的救贖——戀人

媽寶男是能自我救贖的,當然前提是他自己能意識到和媽媽的關係模式是存在問題的;而自我救贖的關鍵,恰恰是戀人。

戀愛,媽寶男的自我救贖機會人的一生中有兩段親密程度不相上下的親密關係,其一是親子關係,其二是戀愛關係;在武志紅老師的書籍中,更是把戀愛比喻爲第二次“誕生”。

第一次誕生,即我們從母親溫暖的子宮分離出來的時候,這一次誕生讓我們完成了身體的獨立;第二次誕生,即戀愛,其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伴侶,而是讓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並且,我們還深深地懂得,這兩個相互獨立的人,又能無比親密地相處——這一次誕生可以讓我們完成心理上的獨立;

與之第一次誕生不同的是,戀愛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並且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

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目的是爲了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現實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心中都藏着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但不幸的是,多數人的“治療”是失敗的,就如表姐和媽寶男的那段戀情。倘若當初他願意“捨棄”母親,獨立去建立自己的新家庭,那麼他就完成了一次心理上的獨立。

媽寶男喜歡強勢的女人 第4張

戀情是救贖機會,但戀人不是工具“符合”不是“等於”,熱戀中的人必須要明白這一點。

你對戀人有一種期待,戀人對你也有一種期待。很可能,你既符合她的期待,她也符合你的期待。但是,這種相互的符合只是一種運氣,你們彼此並不真正懂得對方的期待。

戀人不管多像你的理想父母,那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看法,來自於你童年的期待。但實際上,你的戀人有另外一種生命體驗,他是另外一個人。如果你只覺得戀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於你只是將戀人當作了一個愛的工具或對象,而沒有將戀人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來理解、來尊重。

決定救贖能否完成的,是“客體關係”光是戀情就能實現自我救贖?並非如此,戀愛、婚姻是一個救贖機會,一個可能性,真正決定救贖能否成功的,是戀情中的雙方能否彼此互爲“好的客體”。

幼兒心中,只有“我”是唯一的主體,而將媽媽和爸爸視爲客體。如果爸爸媽媽愛他接受他,就是“好的客體”,他就會最終懂得,爸爸媽媽和他一樣,都是主體。

於是,他不僅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愛父母,並最終學會了愛其他人。從此,他對於別人,也是一個“好的客體”了。

在戀愛中,如果你找到一個“好的客體”,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體”,那麼雙方就會進一步成長,真正從孩子變成成人,從對父母原型的執着化爲對情侶的愛。而自我救贖,也就得以完成。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