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衆所周知,古人十分看重名字的避諱,爲了防止名字與前人雷同,會使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解決,表示避諱,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快來一起學習吧。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1

一、用同義字或義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諱"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爲"端月"。漢高祖名邦,漢代人便以"國"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漢代就叫國家,一直沿用到今天。東漢光武帝名秀,避諱"秀"字,於是把秀才改爲茂才。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

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馬遷的父親名談,司馬遷《史記》作,在《趙世家》中就把張孟談改成張孟同。清聖祖名玄燁,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燁"。

三、字缺筆畫。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筆寫作"F"。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2

一、改字

把與皇帝名字相同的字,改爲其他字。像我們熟知的,東漢爲避光武帝劉秀的名諱,將“秀才”改作了“茂才”,而唐初爲避諱太宗李世民,六部之一的民部,就成了後世的“戶部”。

名字避諱的三種方法 第2張

二、空字

因避諱,空其字而不書,或作空圍,或曰“某”,或徑書“諱”。

三、缺筆

就是當文字中出現本朝皇帝的名字時,不書滿其字筆劃,缺筆以示避諱,謂之“爲字不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避諱方法。

明清時期的避諱,主要開始於明末,從明光宗泰昌年間開始,歷熹宗天啓、思宗崇禎兩朝而止。泰昌皇帝名朱常洛,故古籍中的“常”字改爲“嘗”,“洛”字改爲“雒”。凡古籍中“由”字缺末筆,及“校”改爲“較”、“挍”、“檢”字改爲“撿”,則是避諱天啓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的名字。常見古書卷端著者著作方式的“校”字,從明末開始改爲“較”,在刻工中甚至形成職業傳統,一直沿用到清初。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