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在生活當中,我們在老家都會見到祠堂一樣的建築,一般指的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場所,是儒家文化的體現,祠堂是族權與神權交織的中心,所以不是一般人所擁有的,下面小編整理了祠堂對後人的影響。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1

一、祠堂的由來

祠堂起源與始祖社會逐步解體之後,是由同一個祖先所生、自成系統的血緣親屬集團與地緣組織統一而成的宗族組織,在居室外獨立建造的祭祖、尊賢、求神的場所,漢代正式出現祠堂的名稱。

宗族通過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來體現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則,顯示宗族至尊的特權。祠堂也就成爲宗族祭祀的聖地,它象徵着宗族的團結。也有人祠堂理解爲死去祖先的家,神靈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陰靈的場所。

凡祀帝王先師的祠宗廟,而祀公侯、先賢的稱爲祠,這些宗祠均爲官廟公祠。只有宗族爲先祖所建的祠廟,纔是通常真正意義上的祠堂。

每姓必建祠堂,必安顯祖,名門大族還建多處祠堂。如:楊、顧、朱、王等姓氏,又有總祠、支祠、分祠之別。較多的祠堂附近,就是他們的祠田、祠產。

二、祠堂的構成和分佈

(一)祠堂建築

它是全族祭祀的場所,是用來對族衆進行尊祖敬宗爲主題的禮儀宣教的所在,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

(二)祠田族產

是全族的公產,大多由族內各界人士募捐義贈,也有的是族內某人的遺產或賢達受封爵、賞賜田產的一部分,祠田多寡不一,無錫地區有些宗族富甲一方,祠田廣達數千畝之多,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來賑災恤族、救濟本族貧苦族人,它是古代社會福利保障的一種初級形式,重在從物質經濟上團聚族人。

(三)宗譜、家譜、家乘等譜牒文獻的編修

宗譜最直接反映該宗族及其成員的歷史,它是通過對該宗族的祠堂組織、職能機構、血緣、世系、祭祀活動、宗規家訓、宗族田產、恤義學等基本內容,作多方面的完整歷史記載,使同族人明根論輩.重在維繫族衆的血緣聯繫。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2

宗族祠堂是漢族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既是舊時宗族制度的產物,記錄着家族的輝煌與傳統,也是漢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更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的延伸。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傳統文化淵源流長。祠堂文化作爲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祠堂文化的繁榮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祠堂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徵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爲中國民間保存最好的一種古建築羣體,祠堂留給後人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千秋功過,於祠堂可見一斑;華夏祖先,從祠堂可知譜序流傳。

時代在發展,宗族觀念不僅沒有消亡,反而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更多的歷史價值。修繕祠堂不僅是對中國歷史遺蹟的補救,也是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

幾千年來,族人對祠堂的記憶一直都是威嚴、莊肅的。但歷盡幾百年的滄海浮沉,祠堂也日漸破舊。所以,重塑祠堂的計劃需要一代有一代的族人開啓。

祠堂自建成後,一直作爲祭拜、族內議事等場所使用,也是村內韋氏一族結婚、開燈酒席設宴的地方。若喜添男丁,正年初五便會在祠堂點上一個燈籠,宴請親戚朋友,以此風俗形式分享添丁之福,同時也是對新生男丁的美好祝願。

老祠堂修繕計劃啓動,祠堂對一個家族意味着什麼?

每年清明拜祭韋公後,韋氏男丁還可以憑票到祠堂領取燒豬一份,名副其實的“太公分豬肉”,場面壯觀。

期間祠堂經過幾次修建,但由於長期缺乏維護,存在屋面破損與部分改建、正垂脊殘缺、木構件槽朽開裂、牆面改造與偏移、地面改建等問題,亟需修繕。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3

一、祠堂的作用

1、家族裏各房子孫有辦婚、喪、壽、禮等事,族親們便利用這寬敞的祠堂作爲活動場所;

2、祠堂也是族長們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裏被教育和接受處罰,甚至驅逐出祠,在某種意義上說,祠堂就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3、祠堂還可以作爲家族的社交場所,族人們在這裏舉行宴請賓客等文化娛樂和社交應酬活動;

4、大家族的宗祠還附設學堂,讓族人子弟在這裏讀書求學。正因爲祠堂的功用如此之大,故其建築是相當講究的。

古建築·祠堂

二、祠堂的分類

祠堂的種類繁多,隨着歷史的發展,祠堂衍生了很多的門類和功能。從形制和規模上看,它們千差萬別、形形色色,卻又都叫祠堂。所以,祠堂劃分是很複雜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劃分方法,但大體上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木製祠堂

(一)屬性分爲三類:廟祠、專祠、宗祠

1、廟祠

廟的出現比寺要早,它與中華文明的發展密切相關。最早把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叫做"宗廟"。宗廟的設置與宗法制度密不可分;古人把祀神之處也叫"廟",如"城隍廟";王宮的前殿也稱作"廟",如"廟堂"、"廊廟"就是指朝廷。對胸懷大志有棟樑之材的人則稱"廊廟器",意思就是在誇此人能夠肩負起朝廷重任。

祠堂對後人的影響 第2張

2、專祠

專祠是指爲了紀念其功德,而爲特定的人或神建立的祠宇。有大功德於民者,得敕封神號專立祠廟;以身殉職或親民之官,在立功之地或原任職之地建立專祠。這些紀念某人功德性質的專祠,由於民間對它們的祭祀崇拜之情,其保存時間和流傳之廣都遠遠超過了家族性質的祠堂。

祠堂內部

3、宗祠

總祠

數縣之內範圍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爲宗祠中較大的宗族組織,它雖然仍是血緣維繫的宗族組織形式,但祭祀的範圍已經超出了同姓同宗的血緣關係,包括了較大地緣範圍內的同姓同族不同支派、血緣相對較遠的族系,甚至包括有一定血緣關係的異姓家族。

宗祠

此類宗祠即俗稱的祠堂,它是從支宗或若干家廟(家堂)聚合升格而成。無錫惠山古鎮祠堂羣較多,它是以一個同姓、同宗各支的宗族共建合祀先祖的祠堂。

祠堂天井

(二)祠堂按照其建築目的分爲公祠和私祠:

1、公祠

紀念出身於當地的官宦,並有一定建樹的人物,稱爲某公祠或節孝祠等。公祠有兩種修建方式:一種是民衆集資修建的。還有一種是皇帝頒詔修建的,如山西省代縣縣城東20公里處有個"楊家祠堂",就是爲了紀念宋代愛國將領楊業父子的,是元代時他的第十七代孫奉旨修建的。

古建文化·祠堂

2、私祠

私祠是同一姓氏的族人爲祭祀其祖先而自行出資建立的、本家族私人性質的祠堂。一般稱爲某氏宗祠,在南方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有祠堂,如張氏宗祠、王氏宗祠、李氏宗祠、趙氏宗祠等。

近三十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政府和社會文化機構、相關專家、民間團體以及廣大民衆,都開始並且越來越重視中國幾千年來積澱的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和發展,這使得全國許許多多祠堂得以重新修繕重建,祠堂文化也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開始被世人所重視。

祠堂建築是華夏祖先留給我們的歷史財富和文化藝術瑰寶,從祠堂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中可以體會中華幾千年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祖先的是非功過,所以,保護中國的古老建築—祠堂,就是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富的文化財產。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