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

來源:秀美派    閱讀: 9.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在現實生活照,我們難免會得一些小病,這時候就需要懂得一些症狀及治療方法了。小編已經爲大家蒐集好了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1

閉症

病以突然昏僕,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爲主證。其發生多由肝陽偏亢,氣血上逆所致。中風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腦血管意外疾病

1、閉證:神志昏沉,牙關緊閉,兩手緊握,面赤氣粗、喉中痰鳴、二便閉塞、脈弦滑而數。

治法:取督脈和十二井穴爲主,平肝熄風,開竅啓閉,用毫針瀉法或點刺出血。

處方:水溝、十二井、太沖、豐隆、勞宮。

加減:牙關緊閉加頰車、合谷;語言不利加啞門、廉泉、通裏、關衝。

2、主治:目合口張、手撒遺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脈象細弱等。

治法:取任脈經穴爲主,用大艾炷灸之。

處方:關元。神閼(隔鹽灸)

附註:(1)凡年高形盛氣虛,或肝陽亢越,自覺頭暈、指麻者,宜注意飲食起居,並鍼灸風市、足三裏等穴作爲預防措施。(2)指導病員進行癱瘓肢體的功能鍛鍊,並配合推拿、理療。(3)腦血管意外急性期應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感冒

1、風寒感冒

主證:頭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癢咳嗽,咯稀痰、惡寒發熱(或不熱)、無汗、脈浮緊、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陰、陽明和足太陽經穴爲主,毫針淺刺用瀉法;體虛者平補平瀉,並可用灸。

處方:列缺、風門、風池、合谷。

2、風熱感冒

主證:發熱汗出、微惡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脈浮數、苔薄微黃。

治法:取手太陰、陽明、少陽經穴爲主。毫針淺刺用瀉法。

處方:大椎、曲池、合谷、魚際、處關。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

中暑

1、輕證

主證:身熱少汗、頭暈、頭痛、胸悶、噁心、煩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膩,脈濡數。

治法:取督脈和手陽明經穴爲主,毫針刺用瀉法。

處方:大椎、曲池、合谷、內關。

2、重證

主證:壯熱口渴、脣燥膚熱、煩躁神昏、甚至轉筋、抽搐、苔黃、舌紅、脈洪數;氣陰兩脫,則見面色蒼白、汗出氣短、血壓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脈細數。

治法:取督脈和任脈經穴爲主。署熱蒙心針刺用瀉法;氣陰兩脫可用灸法。

處方:百會、人中、十宣、曲澤、委中、陽陵泉、承山、神閼、關元。

轉筋者,近取筋會、陽陵泉和承山穴以舒筋解痙。氣陰兩脫急取神閼、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

加減:渴飲加金津、玉液以清熱生津。

哮喘

1、實證

風寒外襲,證見咳嗽、咯吐稀痰、形寒無汗、頭痛口不渴、脈浮緊、苔薄白;因痰熱者多見咯痰粘膩色黃、咯痰不爽、胸中煩滿、咳引胸痛,或見身熱口渴、大便祕結、脈骨數、苔黃膩。

治法:取手太陰經穴爲主。毫針刺用瀉法,風寒可酌用灸法;痰熱可兼取足陽明經穴,不宜灸。

處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澤。

風寒加風門;痰熱加豐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虛證

主證:病久肺氣不足,證見氣息短促、語言無力,動則汗出,舌質淡或微紅,脈細數或軟無力。如喘促日久,以致腎虛不能納氣,則神疲氣不得續,動則喘息、汗出、肢冷、脈象沉細。

治法:調補肺腎之氣爲主。毫針用補法,可酌情用灸。

處方:肺俞、膏肓俞、氣俞、足三裏、太淵、太溪。

附註:

(1)哮喘伴有支氣管炎者,應在哮喘發作緩解後,積極治療支氣管炎。

(2)發作發嚴重或持續不解者,應配合藥物治療。

(3)須注意預防。氣候轉冷及時添衣;過敏體質應注意避免接觸致敏原和過敏食物。

嘔吐

主證:寒客胃脘、時吐清水或稀涎、進食則吐、苔白脈遲、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熱蘊則爲多食即吐、嘔吐酸苦熱臭、口渴、喜寒惡熱、便祕脈數苔黃、痰飲蓄,多見胸痞眩暈、嘔吐痰涎、或見心悸、苔白脈滑。宿食不消,則見脘腹脹滿或疼痛、食入更甚、曖氣食臭、便祕矢氣、苔厚膩脈滑實。肝氣橫逆,多見脅痛嘔酸、脈弦。胃氣虛弱,則嘔吐時作。食不甘味,納少,便溏、神疲、脈弱、苔薄膩。

治法:取足陽明經穴爲主。寒者留針多灸;熱則疾出不灸;肝氣犯胃、瀉足厥陰經穴,補足陽明經穴;中虛宜兼補脾氣。

處方:中脘、內關、足三裏、公孫。

熱吐加合谷、金津玉液;寒吐加上脘、胃俞;痰飲加膻中、豐隆、食積者配下脘、璇璣;肝逆則加太沖;中氣虛者兼用脾俞、章門。

附:呃逆

呃逆多由邪氣與積滯中阻,或暴怒氣逆,胃膈氣失宣降所致。主證爲呃感連續,聲短而頻。如偶發者不治自愈。如發作不止,則宜寬膈和胃、降逆調氣,可取內關、足三裏、或加巨閼、膈俞。

瀉泄又稱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便質稀溏或呈水樣而言。包括急慢性腸炎,腸結核等疾患。

泄瀉

1、急性瀉泄

主證:若偏寒溼則糞質清稀、水谷相雜、腸鳴腹痛、口不渴、身寒喜溫、脈遲、舌苔白滑;偏於溼熱則所下黃糜熱臭、腹痛、肛門灼熱、尿短赤、脈濡數、舌苔黃膩或兼有身熱口渴等。

治法:以疏調腸胃氣機爲主。偏寒者可留針,並用艾條或隔姜灸;偏熱者用瀉法。

處方:中脘、天樞、足三裏、陰陵泉。

2、慢性泄瀉

主證:如屬脾虛則面色萎黃、神疲肢軟、納差、喜曖畏寒、便溏、脈濡緩無力、舌嫩苔白;腎虛則每日黎明前,腹微痛、痛即欲便,或腹鳴而不痛,腹部與下肢畏寒、脈沉細、舌淡、苔白。

治法:以健脾胃與溫腎陽爲主。針用補法,可多灸。

處方:脾俞、中脘、章門、天樞、足三裏、腎虛者加命門、關元。

痢疾

本病爲常見腸道傳染病。臨牀以腹痛、裏急後重、痢下赤白膿血爲主證。一般分爲溼熱痢、寒溼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主證:溼熱痢主證爲腹痛、下痢赤白、裏急後重,併兼見肛門灼熱、尿短赤、脈滑數、苔黃膩或惡寒發熱、心煩口渴等。寒溼痢則下痢粘白凍、喜暖畏寒、胸脘痞悶、口淡不渴、苔白膩、脈濡緩或遲。噤口痢主證爲痢下赤白飲食不進,食則嘔惡。休息痢則久延不愈,屢發屢息,或輕或重,發則下痢膿血、腹痛、裏急後重,休止則大便時干時稀。

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爲主。毫針刺用瀉法;偏寒者加灸;久痢宜兼顧脾腎。

處方:合谷、天樞、上巨虛(或足三裏)。溼熱痢加曲池、內庭;寒溼痢加中脘、氣海;噤口痢加中脘、內庭;休息痢兼用脾俞、胃俞、關元、腎俞。

便祕

糞便常在腸內滯留二天以上,糞質堅硬,排便時艱澀難下者,稱爲便祕。分實祕、虛祕。

1、主證

實祕:便次減少,常須三、五日量次或更長時間。便則努爭,堅澀難下。如屬熱邪壅結,則身熱、煩渴、口臭、喜涼、脈滑實、苔黃燥;氣機鬱滯者,每見脅腹脹滿或疼痛、噫氣頻作、納食減少、脈弦、苔薄膩。

虛祕:屬氣血虛弱者,則見面色脣甲光白無華、頭眩心悸、神疲氣怯、舌淡苔薄、脈虛細等。如陰寒凝結,可有腹冷痛、喜熱畏寒、脈沉遲舌痰苔白潤等證。

2、治法:取大腸經俞、募穴及下合穴爲主。實祕用瀉法,虛祕針用補法,寒祕可則灸。

3、處方: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熱結加合谷、曲池;氣滯加中脘、行間;氣血虛弱加脾俞、腎俞;寒祕灸氣海、神閼。

失眠

指以經常不易入睡或睡不深熟爲特徵的一種病證。

1、主證:難以入寐,寐而易醒,醒後不易再睡,亦有時寐時醒甚或徹夜不寐等。病因不同,各有兼證;如屬心脾虧損,則爲多夢易醒、心悸、健忘、易汗出、脈多細弱;腎虛則頭暈、耳鳴、遺了精、腰痠、舌紅、脈細數;心膽氣虛則見心悸多夢、喜驚易恐、舌淡、脈弦細;精志抑鬱肝陽上擾則爲性情急燥易怒、頭暈、頭痛、脅脹脹痛、脈弦;中不和則見脘悶曖氣或脘腹脹痛、苔厚膩,脈滑等證。

2、治法:以安神爲主。根據辯證選穴,針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或鍼灸並用。

3、處方;神門、三陰交。

心脾虧損加心俞、厥陰俞、脾俞;腎虧加心俞、太溪;心膽氣虛加心俞、膽俞、大陵、丘墟;肝陽上擾配肝俞、間使、太沖;脾胃不和配胃俞、足三裏。

眩暈

眩是眼花,暈爲頭暈。輕者平臥閉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坐舟車,旋轉起伏不定,以致站立不穩。本證可見於高血壓、動脈硬化、貧血、神經官能症、耳源性疾病及腦部腫瘤等。

1、氣血不足

主證:頭暈目眩、兩目昏黑、泛泛欲吐、四肢乏力、面色光白、心悸失寐、怯冷倦臥、脈微細。

治法:以培補脾腎兩經爲主,用補法、可灸。

處方:脾俞、腎俞、關元、足三裏。

2、肝陽上亢

主證:頭暈目率、泛泛欲吐、腰膝痠軟、舌紅脈弦。

治法;取肝膽兩經爲主,針用瀉法。

處方:風池、肝俞、腎俞、行間、俠溪。

3、痰溼中阻

主證:頭暈目率、胸痞欲嘔、納差、心煩苔厚膩、脈滑。

治法:和中化濁爲主,針用瀉法。

處方:中脘、內關、豐隆、解溪。

頭痛

頭痛系患者的一種自覺症狀。常見於高血壓、顱內腫瘤、神經機能性頭痛、感染性發熱性疾病等。

1、風襲經絡

主證:發時痛勢陣作,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甚則頭皮腫起成塊,一般無其他兼證。治法:按頭痛部位分經取穴。毫針刺用瀉法、留針。

處方:巔頂部:百會、通天、阿是穴、行間。

前頭部:上星、頭維、阿是穴、合谷。

後頭部:後頂、天柱、阿是穴、崑崙。

2、肝陽亢逆

主治;頭痛目眩,尤以頭之兩側爲重。心煩善怒、面赤口苦、脈弦數、舌紅苔黃。治法:取足厥陰、少陽經穴爲主。用瀉法。

處方:風池、百會、懸顱、俠溪、行間。

3、氣血不足

主證:痛勢綿綿、頭目昏重、神疲無力、面色不華、喜曖畏冷、操勞或用腦過度則加重,脈強弱,苔薄白。

治法:取任、督經穴和背俞穴爲主。毫針刺用補法、可灸。

處方:百會、氣海、肝俞、脾俞、腎俞、合谷、足三裏。

[附註]

頭痛如鍼灸治療多次無效或繼續加重者,應考慮有無顱腦病變,需及時治療原發病。

面癱

即面神經麻痹。臨牀以周圍性面癱爲多見。

1、主證: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來時,發現一側面部板滯、麻木、癱瘓,不能作蹙額、皺眉、露齒、鼓頰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露晴流淚、額紋消失、患側鼻脣溝變淺或消失。少數病人初起時有耳後、耳下及面部疼痛。嚴重者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

2、治療:以手足陽明經爲主,手足少陽、太陽經爲輔,採取局部取穴與循經遠取相結合的方法。近取諸穴酌予淺刺、平刺透穴或斜刺。

3、處方:風池、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合俗、太沖。

鼻脣溝平坦加迎香;人中溝歪斜加人中;顏脣溝歪斜加承漿;乳突部疼痛加翳風。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的疼痛,可由多種病因引起。

1、主證:一側腰腿部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主要是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或外側及足部發生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行動時加重。直腿擡離試驗陽性。

2、治法;取足太陽和足少陽膽經穴爲主。一般均用瀉法,亦可配合灸治或拔罐。

3、處方:腎俞、大腸俞、腰3-5、夾脊、秩邊、環跳、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絕骨。

痛經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少腹部出現較劇烈的疼痛稱痛經。

1、實證:經行不暢,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經色紫而夾有血塊,下血塊後痛即緩解,脈沉澀的.爲血瘀;脹甚於痛,或脹連胸脅,胸悶泛惡,脈弦的爲氣滯。

治法:取任脈、足太陰經穴爲主。毫針刺用瀉法,酌量用灸。

處方:中級、次髎、地機、三陰交。

2、虛證:腹痛多在經淨後,痛勢綿綿不休;少腹柔軟喜按,經量減少;每伴腰痠肢倦、納少、頭暈、心悸、脈細弱、舌淡。

治法:取任、督脈,足少陰和足陽明經穴。毫針刺用補法,並灸。

處方:命門、腎俞、關元、足三裏、大赫。

扭傷

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損傷,如皮膚、肌腱、韌帶、血管等,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的損傷證候。

主證:主要表現爲受傷部腫脹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等。

治法:以受傷局部取穴爲主,毫針刺用瀉法。陳傷留針加灸或用溫針。

處方:肩部:肩髎、肩髃、肩貞。

肘部: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陽池、陽溪、陽谷。

腰部:腎俞、腰陽關、委中。

髀部:環跳、秩邊、承扶。

膝部:膝眼、樑丘、陽關。

踝部:解溪、崑崙、丘墟。

耳鳴,耳聾

多由暴怒、驚恐、肝膽風火上遞,以致少陽經氣閉阻或因外感風寒、壅遏清竅,或因腎虛氣弱、精氣不能上達於耳而成。

1、主證:

實證:暴病耳聾或耳中覺脹,鳴中不斷,按之不減。肝膽火逆多由面赤、口乾、煩燥、善怒、脈弦。外感風邪多見寒熱頭痛、脈浮等證。

虛證;久病耳聾、或耳鳴時作時止,操勞時加劇,按之鳴聲減弱,多兼頭昏、腰痠、遺了精帶下、脈虛細。

2、治法:取手足少陽經穴爲主。實證針用瀉法;虛證兼取足少陰經穴。針用補法。

3、處方:翳風、聽會、俠溪、中諸。

肝膽火盛加太沖、丘墟;外感風邪加外關、合谷;腎虛加腎俞、關元。

牙痛

牙痛爲口腔疾患中常見證狀,其發生主要與胃經鬱火和腎陰不足有關。

1、主證:牙痛甚劇、兼口臭、苔黃、口渴、便祕、脈洪等,乃陽明火邪爲患,痛甚齦腫兼形寒身熱,脈浮數等者爲風火牙痛;如隱隱作痛,時作時息,口不臭,脈細或齒浮動者,屬腎虛牙痛。

2、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爲主。毫針刺用瀉法,循經遠道可左右交叉刺。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2

痢疾的症狀及治療

【痢疾的症狀】

1、普通型痢疾:起病急,體溫達39攝氏度-40攝氏度,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症狀,大便日行10-20次,初爲稀便或爲水瀉樣,後期爲膿血便,裏急後重明顯,左下腹壓痛明顯,嚴重者出現高熱、嘔吐、脫水和酸中毒症狀。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 第2張

2、中毒型痢疾:多見於3-7歲兒童,起病急劇,體溫迅速升至40攝氏度-41攝氏度,伴有頭痛、畏寒、驚厥或循環障礙等症狀。患兒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發冷,心率和呼吸增快,脈細弱,意識不清。

【痢疾的治療】

痢疾是由於感染痢疾桿菌引起,具有傳染性,多以結腸或迴腸末端化膿性炎症爲主要病變,使得受損部位形成膿腫或潰瘍,引起痢疾,所以殺滅抑制痢疾桿菌可有效治療痢疾。痢疾主要以腹痛、腹瀉、大便膿血相雜爲主要表現,若腹瀉時間過長,會導致人體水分流失過多,造成脫水症狀,因此治療痢疾的首要任務是抗感染,止瀉,併兼以解毒排膿。

一旦發現痢疾病人,應予以隔離治療,並及時處理糞便。防治痢疾的發生,首先要做到注意個人的生活以及飲食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不飲用生水,變質的、腐爛的、被蒼蠅沾過的食物都不要吃。同時,要注意保護周邊環境的衛生,消滅蒼蠅,同時要加強鍛鍊,注意防寒保暖,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

最後,痢疾患者可以參考以下兩個民間祕方來治療。

1、取馬齒莧40克、綠豆芽20克、石榴皮10克、白菜根1個煎湯飲用,每日1次,有清熱解毒、補肝腎、燥溼利尿的作用,適用於痢疾患者。

2、取蘋果、柿子各300克分別洗淨去皮去核,放入榨汁機,加涼開水200毫升榨汁,分2次飲用,有生津止渴、止瀉消炎的作用,適用於痢疾患者。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3

風寒感冒症狀有哪些

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爲渾身痠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症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常見病的症狀及治療 第3張

風寒感冒治療偏方

1、芥菜、生薑、豆腐、火腿。做法:先將生薑清洗乾淨,切片,然後與切好的芥菜、豆腐、火腿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用武火熬煮30分鐘,水開後即可食用。此藥主治厭食、感冒。

2、大白菜、生薑、蔥、梗米。做法:先將所有食材清洗乾淨,其中生薑切片,大白菜切碎,蔥切成細末,然後與梗米一起放入鍋中熬煮,熟後加鹽即可食用。此食療方能輔助治療風寒感冒。

3、雪梨、冰糖、花椒。做法:將雪梨清洗乾淨,切成塊,然後與花椒、冰糖一起放入燉盅中燉一會兒,熟後即可食用。此食療方功效爲驅寒止咳。

4、橘子。做法:直接用火烤橘子,不要烤得太焦,熟後剝皮吃肉。此食療方功效爲驅寒止咳。

5、草魚、生薑、米酒。做法:將清洗乾淨的生薑切片,然後與處理好的草魚一起放入鍋中,加少許米酒和水煮,熟後加食鹽調味食用。此食療方具有減緩咳嗽、祛除風寒的症狀。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