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

來源:秀美派    閱讀: 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糉子是端午節的必要食物,人們這天吃糉子當然不僅僅是因爲好吃,作爲重要的傳統美食之一,它的存在肯定是有特殊意義的。以下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1

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糉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爲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纔有了後來的糉子。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

寓意一、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九子糉是糉子的一種,即爲九隻糉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因爲“糉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寓意二、功名得中

因爲“糉”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寓意三、光宗耀祖

因爲“糉”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糉子。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2

糉子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端午節吃糉子代表什麼意義

端午節糉子寓意

1、除瘟驅邪、求吉祥:最初糉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

古人認爲,五月五日爲惡月、惡日,必須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舉行祭祀活動,以除瘟、驅邪、求吉祥。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過端午節吃糉子都是承襲傳統的表現。不同的地區糉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糉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2、求子:端午節時,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

端午節中,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糉大多是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

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爲“糉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糉子”。

3、光宗耀祖:因爲“糉”和“宗”音近,所以有“光宗耀祖”的寓意。

因爲“糉”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取“光宗耀祖”。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 第2張

4、功名得中:“糉”和“中” 音近,有“功名得中”之意。

因爲“糉”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得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紀念屈原: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端午節吃糉子便成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6、驅趕蛟龍:蛟龍會偷祭祀的東西,而它怕艾葉和五色繩,所以便用其來包祭祀食物。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很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爲我國端午節食品。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3

吃糉子有什麼寓意

吃糉子的最常見的寓意就是爲了紀念屈原,表達對屈原的懷念,相傳屈原投江之後,當地人們划船打撈他的屍體,並將食物扔到江裏,防止魚蝦啃食身體,久而久之就流傳了下來。另外糉子還有求子的寓意,有人丁興旺的意思。

吃糉子的寓意,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在國家滅亡之際於五月五日投身汨羅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在那一天紛紛划着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飯糰等食物扔到江裏,防止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久而久之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表達人們對屈原的懷念。

另外,端午節吃糉子還有求子的寓意。九子糉是糉子的一種,也就是將九隻糉子串成一串,通常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看起來非常好看,而“糉子”諧音“中子”,在民間說法說吃了糉子就能生下兒子,有人丁興旺的意思。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 第3張

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

“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爲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民俗專家稱,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現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