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要學會挖掘孩子的興趣所在,以下分享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解釋!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1

逆商的培養,父母是最好是的教練員,給大夥兒共享三個提議。

爲何許多孩子抗挫折能力較差?

這跟孩子自小被衆星拱月式地讚揚離不開。

你經常會見到一家人圍住孩子說太棒了啊!

但是,成才實際上必須許多的養分,例如必須稱讚也必須適度的挫折。

而許多父母卻只看到了稱讚換得的笑容,通常忽略了挫折時必須培養的剛毅品行。

因此第一個提議是多給孩子激勵而不是誇獎。

我有一個盆友,他由小到大的學業成績都很優異。

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一切的坎,一直考第一,也不知道失敗是什麼味道。

一直在親人與老師的誇獎中成才。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之後他考入了北京大學,在大家那就是十分非常好的考試成績了。

可他一進來才察覺自己確實太普通。

因此纔讀過一個月就惦記着休學算了吧!

由於他察覺自己沒法接受這一起伏。

之後幸虧擁有變化,他說道最謝謝的人是教導主任。

哪個暑期,教導主任給他們詳細介紹了一個新項目,使他去參加。

他自己也懷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

可就是以那一次剛開始,他把自己歸零,接受不成功,也接受普普通通的自身。

擁有這一心理狀態,他在之後的新項目中反倒是堅持不懈最長的。

並且他碰到地挫折,僅僅由於這種客觀因素,還跟訓練不足相關。

可碰巧是這種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能給孩產生更改的自信心。

父母要嘗試接受孩子的汗液和吃苦耐勞的模樣,有營造孩子的”心理韌性”。

有很多的父母是不捨得孩子吃苦耐勞的。

因此自小就惦記着給孩子清掃一切阻礙。

例如小小魚每星期有一節足球隊課。

有一次由於颳大風,就會有幾個母親跟教練員說,能否讓孩子們到房間內訓練,由於這風太大了。

結果教練員遵從了提議,確實把孩子們送到了多功能會議室訓練。

那時候我內心十分迷惑不解。

原本便是以便讓小小魚接受一點磨鍊才報了這一班。

結果還是被這種善心的母親給維護了起來。

這究竟好還是不太好呢?

皮克斯有一部十分精彩紛呈的卡通片《鷸》,得到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短片動畫。

在這裏裏邊,小派珀的母親就算是應對大風大浪,也勇於放開手,想要信賴孩子,而且默默地守候,小派珀能親身經歷大風大浪,迎來和享有幸福的海底世界。

這裏邊的聰慧非常值得大家去學習和效仿,思索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折工作能力。

在家裏,我常跟孩子說的兩三句也共享給大夥兒。

“犯錯誤沒有關係,不做纔有關係呢!”

“沒事兒,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能保證麼?”

“一次不好再來一次,我敢確信一直會拿下的!”

培養孩子的逆商,起源於父母的接受和孩子的自我接納。

由於這意味着着我重視你而且愛着你。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2

把一個壞蘋果和一個好蘋果放到一起,好蘋果也會變成壞蘋果。

——壞蘋果效應

然而,太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將“好蘋果”和“壞蘋果”捆在一起,結果孩子身上的那些“好蘋果”逐漸也變成了“壞蘋果”。

我國的孩子普遍經不起挫折。大多數人認爲溺愛導致了這一結果。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們爲了讓孩子聽話,常使用要挾的方法。

要挾就是,如果你在事情A上不聽我的,那麼我就剝奪你在事情B上的好處。這樣的做法導致了挫折擴大化。

爲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第2張

假設有問題A(壞蘋果)和而事情B(好蘋果),當父母們使用要挾的做法時,就是將問題A和事情B捆綁在一起。這時,壞蘋果效應發揮作用,事情B這個好蘋果也被感染成壞蘋果了。假若父母們常使用要挾的手法,那麼挫折就會不斷擴大,最終,事情C、事情D、事情E等全被感染成了壞蘋果。

這樣發展下去,孩子最終會形成一個糟糕的心理機制:他一看到一個小問題產生,立即就擔心一個很大的惡果出現,於是對這個小問題非常恐懼。這就是所謂的經不起挫折,也即低挫折商。

挫折商(AQ)是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它衡量一個人戰勝任何挫折的能力。面對同樣的打擊,AQ高的人產生的'挫折感低,而AQ低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01

不要把一個壞蘋果和好蘋果放在一起

低挫折商的人一個重要特徵是將挫折擴大化,即當事人會將一個挫折的惡果延伸到其他方面。於是,他們遭遇到一個挫折事件後,很容易產生“天塌下來了”的感覺,從而覺得一切都糟透了。這樣一來,一個挫折事件就會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讓他因爲一個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

相反,高挫折商的人較少這樣做,他們會將挫折的惡果控制在特定範圍。他們知道,一個挫折事件只是一個挫折事件。

挫折擴大化的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呢?父母的“培養”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經典地反映出挫折是怎麼被擴大化的。

劉太太帶着10歲的兒子壯壯去他的小夥伴林林家做客。本來的計劃是吃完午飯後兩家一起去游泳,而游泳是壯壯特別喜歡的運動。然而,吃飯的時候,壯壯打了一個噴嚏,林林正好坐在他對面,一些唾沫星子噴到了林林的碗裏。

劉太太希望兒子能向林林道歉。沒想到,壯壯不但沒有道歉,而且迅速大口吃完飯後,隨即去了客廳裏看電視。

劉太太認爲兒子實在太不懂事了,跟着去了客廳,並要壯壯道歉。壯壯很不情願,認爲媽媽是小題大做,畢竟林林和林林的媽媽都不在乎,爲什麼非要去道歉,並且他也不是有意的。

看到說不動兒子,劉太太變得更加生氣,她對壯壯說:“如果你不道歉,那麼別想去游泳。”

壯壯聽到媽媽這麼說,一下子失控了,他向媽媽喊道:“不去就不去,我根本不喜歡游泳!”

壯壯憤怒的跑了出去,被林林的爸爸攔住了。林林媽和林林對劉太太說,他們並不生壯壯的氣,畢竟壯壯不是有意打噴嚏的。最後,兩家人還是去游泳了,但在游泳池,壯壯一直坐在那裏生悶氣,游泳對他的吸引力已明顯降低了。

聽劉太太講完這個故事後,我問她,當時怎麼想到用游泳作爲條件讓壯壯去道歉的。劉太太說,她知道壯壯喜歡游泳,因此,她想用限制壯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換取他的道歉。當然,她失敗了。並且還帶來了一個糟糕的副作用,兒子對游泳的興趣也明顯減少了。

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意義的故事,它經典地顯示了一個好蘋果(對游泳的興趣)是怎麼被一個壞蘋果(打噴嚏事件)給感染的。

並且,限制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B以迫使他在事情A上向媽媽讓步,已成了劉太太一個最常用的“教育”方法。結果可想而知,壯壯的興趣愛好明顯有日益減弱的趨勢。

“那我該怎麼辦?”劉太太問我,“難道就聽任他做了錯事也不道歉?”

劉太太這樣問,就好像是,她面臨的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要麼聽任兒子打噴嚏不道歉,要麼就是用不去游泳做威脅以迫使兒子道歉。當然不是這樣,因爲除了這兩個選擇外,還有其他許多種選擇。

僅僅在如何面對兒子打噴嚏這件事上,就有許多種選擇,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智慧去面對這件事。但無論如何,應有一個原則,就是把打噴嚏不道歉這件事當成一件獨立的事來看待,而不要摻雜進其他事情,否則很容易產生“壞蘋果效應”,讓挫折擴大化。

本來只是打噴嚏不道歉一件小事,最終卻弄成了兒子險些離家出走的大事,還製造了一個副作用—小傢伙對游泳的興趣減弱了。

假若這個事件不是發生在媽媽和兒子之間,而是發生在兩個大人之間,那麼一方使用這樣的手法,另一方可能立即會質問:“你想要挾我嗎?”這的確就是要挾,並不會因爲是媽媽和兒子的親密關係,這種要挾的味道就減少了。壯壯之所以那麼生氣,就是感覺到自己是被要挾了。這種要挾的手法,在我們周圍非常流行。

02

解決之道:就事論事

劉太太的故事表明,不要把好蘋果和壞蘋果摻在一起,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如果想培養孩子的高挫折商,那麼還有一個重要原則:不要把小問題看成大問題。更準確的說法是,不要把現實中的小問題看成是想象中的大問題。

太多的父母有這樣一個壞習慣:一個小問題在孩子身上發生了,父母們想象到這個問題延伸下去會成爲一個大問題,於是如臨大敵,對孩子的小問題大動干戈。但他們的行爲強度與孩子目前的小問題是嚴重不匹配的,實際上是他們沒有看見孩子遇到的是小問題,他們看見的是自己頭腦中想象出來的大問題。

這樣做常有這樣一個結果: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覺得父母憑什麼因爲一個小問題對自己大動干戈,於是意識上不得不聽父母的,但潛意識上開始和父母對着幹,最終,這個小問題果真成了一個大問題。

遇到了一個問題A,產生了挫折感,並把這個挫折感擴散到事情B、事情C乃至人生的許多方面,這是典型的低挫折商。或者,遇到了一個小問題,立即就想到了極其可怕的後果,於是變得很焦慮,這也是典型的低挫折商。低挫折商常常是被父母們的糟糕“教育”方法給訓練出來的。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學會就事論事,遇到了什麼問題,就把這個問題當成一個單獨的問題來處理,而不要把其他的問題攪進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