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7.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作爲學生就應該要好好學習,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總會學習累不想學的一種心理,這也是讓每一位家長擔心的問題,小編收集了關於如何克服厭學心理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1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

一、降壓減負

現在的應試製度對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首先,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個較好的學校,有個較好的工作,家長面子上也光采;其次,學校教師們都希望學生能考個好成績,老師得以進級,學校得以出名;再次,同學之間,你比我考得好,你就高我一等;我比你考得好,我就勝你一籌。攀比之風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最次,社會與論推波助濫:誰誰考上了北大,怎樣怎樣;誰誰考上了清華,怎樣怎樣……。這些壓力鋪天蓋地,扭曲了人的意識和靈魂:考不上大學,就讓你當“泥腿子”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似乎又回到了現在。這樣的壓力,即使是學習成績很優秀的學生也感覺到難以承受。沉重的升學考試負擔把學生變成了書本和試題的奴隸,失去了自由,沒有了個性,心裏嚴重緊張焦慮。有的小小年紀就患上了神經衰弱症。逃學、自殺的也有。降壓減負是目前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改革措施。

降壓減負要解放思想。要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培養讀“死書”的“書呆子”。當今社會,即使是有博士頭銜的“書呆子”,也會被淘汰。相反,全面提升了整體素質,培養了較強的創造能力,即使沒有考上大學,仍然會有用武之地,仍然會發熱發光。成功不在知識的多少,而在創造能力的大小。請看下面的公式:知識——內化成能力——內化進入人格。人格+機遇+社會環境=成功。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知識離成功的距離還很遠,而成功的決定因素是人格。所以,我們不要把知識看得過於重要,而要把重點放在人 格的培養上。這就是我們要解放的思想。

降壓減負是指我們的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降低些,把追求知識看淡一些,把束縛孩子的緊箍咒和繩索打開,不再給孩子添加學習資料,也不再給孩子報班,不再吆喝:“抓緊”,“抓緊”。讓孩子自由的成長。學校老師們也要把期望值降低些,把升學率看淡一些,也不要再給學生“加餐”,多給學生留些自學空間,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社會媒體也不要再大炒濫炒上大學的榮耀。

二、改進學習方法 克服學習困難

有些厭學情緒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不科學,學習困難太多太大而造成的。如有的學生識記方法單一、死板,學習效率低下,造成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因而產生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單一而僵化、保守,因而困難重重;有的學生缺乏自制力、意志力,不能吃苦耐勞,常常有頭無尾,半途而廢。有的學生沒有學習計劃,或計劃不縝密、不科學,不能有效實施,進步受阻,因而厭學,等等。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改進學習方法,克服學習困難,進而,克服厭學情緒。

三、強化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驅力。是社會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它常常以意向、願望和興趣等形式表現出來。對學生的學習起較強的推動作用。動機越強,學習越積極。強烈的學習動機可以抵禦學習疲勞和厭學情緒。

培養強烈的學習動機,首先要深刻認識學習對人生和人生理想的實現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人沒有科學文化知識會處處碰壁,很難做成事情。隨着社會的發展,純體力勞動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出效益,其價值越來越低。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生和人生理想的實現,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興衰成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的高低,也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亡、先進與落後。青少年學生,正值長身體、學知識的黃金時期,應該把追求知識作爲第一要務來抓緊抓好。

其次、要樹立遠大理想、抱負和人生目標。事實表明,一個人的理想目標越遠大,其追求科學文化知識和進步的動機越強,意志力越強,越持久。如張海迪雖然高位截癱,但是,她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身殘志堅,以驚人的意志力,自學了無線電技術、中醫鍼灸、哲學、四個國家的語言、漢語言文學,翻譯了幾十萬字的外國作品,出版了一百萬字的著作,被人們稱爲當代中國的保爾,時代的楷模。

再次,要充分了解當今社會人才競爭的殘酷現實。當今社會,人的生存競爭,實際上是人的科技水平的競爭,人的學習能力的競爭。誰掌握的科技知識先進而豐富,誰的創新能力強,誰的競爭能力就強所以,你要把追求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作爲首要任務抓緊抓好。

四、想法在學習上獲得滿足

有的學生之所以有厭學情緒,就是因爲在學習沒有快感。這時,我們可以把學習目標分解爲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每實現一個小目標,都要自己獎勵自己,表揚自己。這樣,隨着一次次成功的愉悅和鼓舞的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就會逐漸增加。

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要追求“一口吃成胖子”,要貫徹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積少成多的原則,要爲孩子設立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想法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將一個班上的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學生只要做得好一點就受到老師的表揚;第二組的學生做差一點就給於批評;第三組的學生無論做的好還是差,老師既不給表揚也不給於批評。一個月後,測驗時發現:第一組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第二組的學生也有了進步,第三組的學生都沒有進步。可見,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會極大地推動學生進步。

使心理上得到滿足的方法是:每取得一些學習進步或成績(那怕是有一點點的進步)時,都要給自己以表揚和獎勵,哪怕是假設的獎勵也行。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傷害孩子的心理,平時要多給一些讚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只要他們真心努力,做錯了也不要批評,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減少疲勞和厭學情緒。

六、合理安排學習內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的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索和操作等學習意願。因此 ,在學習一段時間後,要自動變換學習內容,使之文理相間,抽象性和形象性穿插交叉學習。在情緒好、精力充沛時,學習較難的、乾癟乏味的內容,在情緒不好、精力不足時,學習容易的、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疲勞時要及時休息和鍛鍊,這樣,可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減少疲勞,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

七、作好心理準備

前蘇聯心理學家西·索洛維契克在其《學習與興趣》一文中論證了心理準備在形成學習興趣中的作用。他說,如果從心理上預先喜歡某一內容,相信自己一定會對目前正要做的工作發生興趣,並精神昂揚地着手工作,興趣就會調動起來。比如,當你要學習植物學這門你平時感興趣的學科時,你可高興地搓着手說:“植物學,我從現在起真的喜歡你了,我將興高采烈地去閱讀書中的一切,我將愉快地完成學習計劃。”他把這一方法向少先隊員作了介紹,結果,幾千名學生來信說,這一方法很有用,他們已深受其益。西·索洛維契克給我們指明瞭心理準備的方法,我們也會深受其益的。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2

進行生涯規劃,確定學習目標

虛度光陰必將後悔無窮,你想以什麼樣的姿態,走出校園,就需要你付諸行動。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 第2張

提高適應能力,培養興趣

人生不可能盡如人意,如果你正在學習貌似你並不喜歡的事,不要急於否定它,現對該方面做一個充分的瞭解,或許你會發現它並非像你想象的那樣。瞭解它的發展和意義,培養學習的興趣

培養和磨鍊意志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指定一個關於自己學習的獎懲計劃,完成了怎樣的學習目標就給自己一定的獎勵,如果沒有按計劃完成,就給自己一個相應的懲罰,可以讓同學、親朋好友一起監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3

找到學生厭學的原因,比如是自身基礎差跟不上進度;或者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學習目標;還是學習壓力大,心理不能承受等,找到原因後,結合家長對症教育。學校要與家長聯繫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要做到學校和家庭共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監督和督促(不要讓學生傳話失真)。使學生在校有老師在家有家長,使學生回家後也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 第3張

給予實際的期望。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和律師等。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 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儘量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學業負擔。老師和家長往往一廂情願地給學生施壓,當孩子的心理和能力達不到和承受不了時就會厭學。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儘量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點施教,做到寓教於樂,勞逸結合。

讓厭學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爲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爲,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