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家長們應當儘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下面跟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1

理念一:學會向孩子學習

孩子每天都與世界親密的接觸着,信息與潮流刺激的是孩子們的神經,影響的是孩子們的思維,改變的是孩子們的行爲。而我們的多數父母由於忙於生計,無暇學習,跟不上孩子的思維,聽不懂孩子的語言。現代合格家長需要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向孩子學習儘量縮短與孩子思想思維的距離,會使孩子自尊心得到足夠的保護,會使親子關係更加的融洽,會使孩子產生處於的學習狀態。

理念二: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靈魂,他們屬於他們自己。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家長還是沿用古老傳統的觀念“孩子是我生,是我養,就得聽我的”來面對孩子,那麼就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成長的權利。溺愛、包辦代替會使孩子成爲永遠依附於家庭,能力低下的庸者。只有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獨立的人去尊重、理解、接納、包容,才能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

理念三: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基礎之基礎。孩子剛生下來猶如一方潔白的絲綢,家長在上面塗上了決定性的色彩和圖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的優劣決定了孩子性格和習慣的優劣,也就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吉凶。而當代許多孩子成績差,品行差,好吃懶做,不講禮貌,就是這些孩子的家長不懂得如何進行家庭教育。自己的孩子輸給了別人的孩子,其原因是孩子的家長輸在了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

理念四:沒有優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完整的教育應該涵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這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決定了一個人有一種什麼樣的性格,也就決定了一個人了命運。學校教育是一種集體性的教育,它的作用主要在於向孩子傳授知識,培養智力。社會教育是一種廣泛性地對孩子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制的 積極影響,它的作用主要在於德育的薰陶。而自我教育則是孩子對自身的文化知識的學習,生存能力的鍛鍊提高。優良的家庭教育使孩子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使孩子自覺地接受社會積極的一面,抵制社會消極的一面,可以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事半功倍。因此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得以成功的保證。

理念五:現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現代育人的核心不在學校,不在老師身上,也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庭和家長身上。因爲孩子一生中與家庭和父母接觸最多的。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方式、觀念等等都受着父母深深的影響,也就是孩子的人格教育在家庭。而這些恰恰是對孩子的學習有着直接的影響,如果孩子的行爲習慣、思想觀念、價值觀在家長的影響下是良好的,是健康的,那麼這個孩子無論在學習上,在做人上都會是優秀的。當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出現一些問題,作爲家長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而不是責怪孩子,責怪學校。

理念六: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長

好父母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潛能,父母僅靠本能的愛與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是不對的不夠的。家長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我們家長了解孩子自身的潛質去挖掘,瞭解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髮育特點,瞭解孩子的內心的需求,理解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也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2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

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麼做父母。即使有人說過,也只是長輩們。他們或許會說“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長”……這些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對嗎?這需要我們去反思。要做駕駛員需要到駕校學習3個月才能拿到執照,而要做父母3個月能學會嗎?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爲、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繫,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於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怎麼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麼會有成長呢?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幹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地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聯合國兒童憲 章》規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 第2張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

由於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纔是真正的教育基礎,纔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着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於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父母們慣有的家長概念在英文中其實是個貶義詞,含有“家長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須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二、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爲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託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着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張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複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麼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並把音量調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朋友們常問我每週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於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並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不需要講話。身教遠大於言教嗎。

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了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櫃;韓國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看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

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醜。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髮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我們注意到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麼要求都答應,什麼願望都滿足,什麼承諾都兌現。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裏東西或別人東西,自我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爲了一個謙和的人。

行爲習慣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麼行!後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成教育。

2、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

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進程,只有成爲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大於方法,方法大於苦幹。”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幹大於方法,方法大於狀態”。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有了狀態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狀元,應當說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麼樣呢?父母白養了他,還不如考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於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裏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是精神方法。凡有助於精神狀態培養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3

一、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我國教育家謝覺哉曾經引用古人說過的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其原意雖然是爲了說明擇友之道,借用來說明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我們認識到,家庭氣氛中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

(一)父母言行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搖籃,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親密,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着極大的影響。

有些家庭家長感情不合,使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關懷和照顧,使他在精神上感到孤獨與無助。父母爭吵時,言行粗魯,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會使他變得急躁,情緒不寧,性格孤僻,不合羣。

有些家長情緒極易波動,會無原則地隨意亂髮脾氣,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會在孩子的心裏蒙上陰影,會使孩子產生敵對、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效應,有些甚者會使孩子有樣學樣,影響孩子以後在人際交往中的待人處世。

有一些家長,會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來決定對孩子的親疏遠近。高興時就對孩子又親又抱,事事滿足;若是在不高興的時候,就對孩子冷漠以待,不聞不問。這樣容易使孩子顯得神經質、冷淡、在與別的孩子交往時喜怒無常,變換不定。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認爲只有你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纔是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怎樣歡樂或發愁,怎樣對待朋友或敵人,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 第3張

(二)父母教育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1、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具有重視子女教育傳統的中國社會裏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兒女身上寄託着父母甚至幾代人未圓的希望與夢想。現在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從小就像一隻身負重託的蝸牛,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艱難地爬行。

家長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成敗,如果過分強調孩子的成績,往往適得其反。家長對孩子說:“考試考不好就揍你。”這些話往往令孩子心裏更加緊張,一緊張什麼都忘了,還能考出好成績嗎?其實,成長是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在乎孩子的每個過程,而不是隻盯着那個結果。用一顆平常心,培養一個平常人。

2、保護過度

對孩子的尊重不等於放縱,關愛更不等於溺愛。父母對孩子的過渡溺愛,使得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獲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想要什麼就應該得到。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生活觀,使得孩子一步入社會受到一丁點打擊就會萎靡不振,產生抑鬱、人際關係敏感、適應不良等心理障礙。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當發現他們存在這些問題時並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防預措施,僅僅只是從物質上不斷地給以補償。這樣的月積日累,孩子心理障礙逐漸惡化,隨之也就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開展有效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營造氛圍真誠溝通

1、要學會傾聽孩子說話。

有一位名作家說過:“人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在過高的要求和不斷的批評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久而久之,甚至疏遠自己的父母,喜歡與同齡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玩耍,與父母沒有太多的溝通,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也漸漸少了。父母越來越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孩子也不明白父母爲什麼一點也不理解自己,處處地管束着自己,覺得自己像那籠中鳥一般。其實,到了這種時候,父母與子女就應該需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拋開那濃重的“火藥味”,好好地交談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話說出來,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擁有一個更溫馨更知心的家庭!

2、要學會寬容與約束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孩子快樂的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爲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家長與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對孩子不成熟的行爲進行限制,並堅持正確的觀點,使平等尊重與適當限制相結合,有利於孩子獨立性、自信心與能動性的養成。因此,父母要愛孩子,理解孩子,並用合理、科學的教養方式和教養態度來對待孩子。

(二)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十分嚮往和感興趣的事。現代家庭中幾乎只有一個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條件改善,住樓房者居多,無形中造成孩子與同齡人缺乏交往的機會。孩子們從學校回到家庭,從羣體生活進入獨戶生活,心理上難免產生一種孤獨感,而且學校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和郊遊是集體活動,不能替代學生個體的社會活動,所以家庭教育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爲了家庭的幸福美滿,讓我們一起努力爲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