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瞭解其祕密。

2、激發對科學探索及閱讀的興趣。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圖畫書《每個人都“噗》;自制PPT;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說說對“噗"的看法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字卡

二、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1、介紹主人公,知道“噗"是憋不住的。

(1)邊講故事邊提問:小強想忍住,能行嗎?

(2)PPT、播放,知道噗是憋不住的。

2、講述故事,知道“噗”的形成。

(1)觀看圖片,提問:噗到底是什麼?是怎麼形成的呢?

(2)說說還有哪些人也會噗呢?

3、進一步體會“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1)知道“噗"是一…一種正常的身體反應。

小結:當我們知道了解了以後就會變得很正常了。

4、PPT‘播放,引出故事名稱《每個人都噗》。

三、探尋屁的祕密

1、引發思考,進一步瞭解噗的興趣。

提問:每天都要放屁嗎?放屁和我們吃的東西又什麼關係?

放屁和我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

2、自由觀看、探索“噗移的祕密。

3、師幼共同交流,解讀“噗"的祕密。

4、教師疏理小結

四、出示故事書,激發孩子喜歡閱讀科學故事書的興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抓住幼兒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準備,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性質的變化,並願意用動作表達感受。

2、培養幼兒的聽辨能力和表現力。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1、 欣賞進行曲,激發幼兒自由表現。

2、引導幼兒做出動作。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音響、手絹

動過程

一、 熱身活動。

放音樂《找朋友》,讓幼兒跟着音樂踏步走進活動室。

二、 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性質的變化。

1、 欣賞進行曲,激發幼兒自由表現

(1) 教師提問:現在讓我們來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聽起你覺得怎麼樣? 幼兒答:找個好朋友

(2跟着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小結:剛纔我們跟着音樂學着找朋友,特別高興。引導幼兒準備

三、 引導幼兒感知樂曲性質

1、 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找朋友》

1、 教師:你聽到興奮的音樂就好像找到了你們的好朋友。

2、 教師:你們真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和音樂玩個丟手絹遊戲吧。

四、 用遊戲表現音樂性質的不同。

遊戲規則:

1、手拉手圍個大圓圈。

2、選出一名小朋友站在大圓圈的外面。

3、播放《找朋友》音樂,要求小朋友們跟着音樂的節拍跑動來,音樂一停止就把手絹放在一位小朋友的身邊,音樂一響起遊戲又重新開始。這樣循環到結束

五、 結束活動:

你們表演的真棒。現在我們排好隊到活動室外和更多小朋友們玩吧

教學反思:

《丟手絹》是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一起做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要想在集體中玩得高興,大家必須遵守規則。

教學亮點 :

音樂遊戲《丟手絹》這首歌曲主要是先聽這首歌曲的旋律,讓幼兒感受其節奏,學習歌詞內容,理解歌曲大意。也可通過欣賞手絹來引起幼兒興趣。

幼兒喜歡音樂,喜歡美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天生就樂與表現美,而這節課我就運用了孩子這一點,讓他們在音樂聲中充分的欣賞美,感受美和表現美。激發他們表現美的渴望,並從中培養幼兒共同創作互相交往的能力。

教學啓示:

這節課的歌曲旋律很好聽,充分體驗幼兒那種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兒都融入到整節課中,充分體現了音樂帶給孩子們那種愉悅。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表情和動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段音樂欣賞讓幼兒有自我表現美的空間,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感受音樂美的能力。

問題與分析:

幼兒在家中可以把學過的遊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遊戲中一定要注意引導,每位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通過今天的活動也讓我更加了解到,遊戲即快樂,音樂教育即快樂教育。孩子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音樂遊戲是孩子游戲世界中一個充滿歡笑、盪漾歌聲、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樂王國。音樂遊戲使孩子幼小的心靈萌發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發現生活中的轉動現象,瞭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數量要多於幼兒總數)。

3、課件;各種能轉動物體圖片,如:洗衣機、風扇、直升機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汽車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東西?那你知道汽車上哪一部分會轉動嗎?引出主題。

2、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發現什麼東西能轉動?它是怎麼轉的?請幼兒用身體模仿物體轉動的樣子。

用課件出示生活中能轉動的物體,並請幼兒說說這些能轉動的東西的用處。如:風扇轉動能使人感覺涼快,洗衣機轉動能洗乾淨衣服,車輪的轉動能讓車跑起來,鐘錶轉動能讓人知道時間等。

小結:轉動的作用可真大,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3、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讓容易轉動的物體轉起來。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礦泉水瓶、陀螺、繩子等材料,猜猜哪些東西能轉動,哪些不能轉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某種東西轉起來。

(3)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動起來的方法。

4、第二次嘗試操作:想辦法讓“不能轉”的材料轉起來。

提問:剛纔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動起來?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動的物體轉起來。如:用勺子攪動碗裏的水,水會轉動;把筷子伸進瓶子裏晃一晃,瓶子能轉動等。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5、觀看課件,進一步瞭解轉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觀看機器轉動、風力發電機、直升機螺旋槳、旋轉木馬等畫面,請幼兒觀察並說一說:這是什麼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麼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動的原理髮明瞭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6、結束部分:小朋友,在我們活動室外就有好多能轉動的玩具,我們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動延伸:可以將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讓幼兒繼續進行有關轉動的探索。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尾巴的外形及作用。

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壁虎借尾巴》、動物圖片、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魚、牛、燕子和壁虎四個小動物圖片。

師:今天老師請客人來了,你們看看是誰呢?他們都丟了什麼?(尾巴)

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各自的尾巴吧。

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聽聽故事裏小動物的尾巴都有些什麼作用?(放課件)

二、幼兒邊看邊聽故事《小壁虎借尾巴》,放到小動物說它們尾巴的作用時暫停,請小朋友學說小動物的話。

提問:魚、牛、燕子和壁虎媽媽分別是怎麼說的?(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漢字卡:保持平衡、驅趕蚊蟲、掌握方向、保護自己)

三、幼兒瞭解其他動物尾巴的作用。

師:我們來看看老師請到的客人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1、分別出示松鼠、馬、烏鴉、老虎圖片,說說他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松鼠尾巴的作用:睡覺時尾巴蓋住身體,平時用尾巴保持身體平衡。

馬尾巴的作用:奔跑時尾巴起平衡作用,平時將尾巴當“蒼蠅拍”,左拋右甩驅趕蚊蟲。

烏鴉尾巴的作用:在飛行時調整速度,改變方向,控制升降,掌握方向。

老虎尾巴的作用:當有動物襲擊時,可以把自己的尾巴當武器來保護自己。

2、老師還請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出示啄木鳥和袋鼠,說說它們尾巴的作用。

啄木鳥尾巴的作用:啄害蟲時,用尾巴作支撐物,是支撐身體的。

袋鼠尾巴的作用:奔跑時起平衡作用,休息時尾巴與它的後腿形成三角形起到支撐作用。(出示漢字卡:支撐身體)

四、小結:

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對它們的生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形狀不一樣,而且用處很大。有的動物尾巴是保持身體的,如魚、松鼠;有的動物尾巴能驅趕蚊蟲,如牛、馬等;有的動物尾巴能掌握方向,如燕子、烏鴉等;有的動物尾巴能保護自己,如虎、壁虎;還有的動物尾巴能支撐身體,如啄木鳥、袋鼠等。

五、遊戲:比尾巴。

幼兒帶動物頭飾,分兩組,說出我是XX,我的尾巴能怎樣(邊做出動作或學動物叫聲)。

延伸:揪尾巴。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本次活動正是通過課件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觀察動物尾巴的形狀,幫助幼兒發展觀察力,從而養成主動探索學習的能力。活動中有個別幼兒參與不積極,我認爲是對動物沒有興趣和缺乏積極探求的慾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培養對這些幼兒的求知慾,使其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中語言的趣味性和優美的意境,進一步瞭解春天的特徵。

2、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並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多次觀察過春天的景色,初步瞭解了春天特徵。

2、製作有關詩歌PPT、電子書。

師幼行爲: 1、提問:美麗的春天來到了,你看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

預設1:天氣變的溫暖了(春天到了,天氣慢慢的暖和起來了,你的觀察真仔細)

預設2:小草發芽了……(春天到了,小草(小花)也慢慢的冒出了地面,長出來綠綠的嫩芽)

預設3:我們把棉襖脫掉了(春天到了,人們也脫去了冬天厚厚的棉襖,你真是個用心觀察的小朋友)

小結:教師從幼兒的發言作適當的總結,如氣候、動植物、人的變化。

2、昨夜春姑娘悄悄推開我的窗,送來了三本關於春天的書,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理解"春天是彩色的書"。

(1)老師朗誦詩歌第一段,初步感受"春天是彩色的書"(電子書1)

提問1:春天是一本怎樣的書?什麼叫彩色?(五顏六色)

提問2:爲什麼說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呢?

(有黃的迎春花;白的梨花;紅的桃花;綠的柳葉)

(2)幼兒觀看PPT,師幼朗讀第一段。

2、理解"春天是會笑的書"。

(1)老師朗誦詩歌第二段,初步感受"春天是會笑的書"(電子書2)

提問1:這本書裏有什麼?小池塘、小朋友爲什麼笑了?

(有池塘,有小朋友。小朋友到了春天可以放風箏、春遊、挖馬蘭……所以笑了;小池塘裏的冰融化了、有了小蝌蚪……所以小池塘笑了。池塘的酒窩就是水波紋,小青蛙跳進池塘就會有酒窩……)

提問2: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會笑的書。)

小結:春天真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和小朋友都喜歡春天,都開心的笑了起來,我們也和春天笑一笑吧!

(2)幼兒觀看PPT,師幼朗讀第二段。

3、理解"春天是會唱的書"。

(1)教師播放春雷、雨點、燕子、青蛙的聲音。

提問1:聽!這是誰發出的什麼聲音?你能來學一學嗎?

(根據幼兒回答播放電子書3,並用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提問2:爲什麼說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雨點、燕子、青蛙爲什麼要唱歌呢?

(2)幼兒觀看PPT,師幼朗讀第三段。

1、把春姑娘送來的三本書連起來就是一首有關春天的優美的詩歌《春天》,我們來完整地欣賞一下。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2、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很溫暖、很溫柔)

這首詩歌裏你最喜歡哪幾句話?

3、師幼再次完整朗誦詩歌。

1、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三本春天的書,我們也回送給春姑娘春天的書,好嗎?

提問:春天還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書裏會有什麼呢?它們又在幹什麼?

(幼兒大膽創編,根據幼兒的創編教師進行總結--如果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可以將本環節作爲活動延伸開展。)

2、師幼共同朗誦新仿編的詩歌。

設計意圖:

以談話活動調動小朋友的經驗,請幼兒自由談一談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用詩歌中的語句加以總結,使幼兒更易理解詩歌內容。

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並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擴展想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徵,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並用標記區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並用標記區分生蛋和熟蛋。

活動準備:

電筒、生雞蛋和熟雞蛋人手一個、鞋盒若干、盆子

活動過程:

一、猜測生蛋和熟蛋

1.師: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它,猜一猜哪一個是生蛋寶寶?哪一個是熟蛋寶寶?

師: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那誰有好辦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搖一搖,轉一轉(教師同時將這些辦法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探索操作,並請幼兒交流自己是用什麼好辦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師用標記記錄下來。

二、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

師:現在海寶要用好辦法來做實驗,並且要把實驗的結果用標記貼在蛋上,做區分。

1.搖一搖,通過感官感知生、熟雞蛋的不同

師:海寶先邀請兩個蛋寶寶都要開始玩搖搖樂的遊戲,請每個小朋友拿好自己的兩個蛋寶寶,仔細的聽一聽?

要求:請你輕輕地從盒子裏取出蛋寶寶,然後放在耳邊搖一搖,聽一聽!有聲音的蛋寶寶就貼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個蛋寶寶區分開來!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師就知道你已經完成了。現在輕輕開始!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視,操作過後教師指導一名幼兒演示操作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感覺到1號蛋寶寶是怎麼樣的?2號蛋寶寶呢?(1號蛋是晃動的,有聲音的;而2號蛋是不晃動的,沒有聲音的)教師把結果記錄下來。

師:那我們先給會發出聲音的1號蛋寶寶貼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線區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師請幼兒來示範電筒的使用方法

師:接下去海寶邀請來小電筒,等一會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大電筒,請你小心的把蛋寶寶放在電筒上,而且要用身體把光線擋起來,仔細的看一看,哪一個蛋寶寶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給透明的那個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幼兒小組操作,討論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誰來說一說?(引導幼兒發現透光和不區別)

在投影一下,教師驗證幼兒的發現:原來1號蛋寶寶是透光的,2號蛋寶寶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師記錄下來)師:好,那我們給透光的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3.轉一轉,通過旋轉區分生蛋和熟蛋

師:接下去海寶要請兩個蛋寶寶進行轉圈比賽了,看一看,他們誰的本領大!

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盒子,所以請你把你的蛋寶寶分別用小手讓它轉動起來,看一看哪一個轉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給他。

幼兒小組操作:將生蛋和熟蛋分別放在桌上的盒子裏,然後讓幼兒用手轉動雞蛋,並在會轉的雞蛋貼上五角星,教師在旁指導。

師:你發現了什麼?幼:一個雞蛋寶寶轉的很快。

師:現在我們看一看記錄表,他們搖的'時候有聲音,在電筒下看是透光的,請你們來猜一猜,這些蛋寶寶是生蛋還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爲生蛋寶寶裏面是液體,所以會發出聲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轉的很慢。

4.教師將貼有兩個五角星的1號蛋敲開,放在盆子中,驗證猜測,並小結:原來,生蛋裏面是液體,搖一搖會發出聲音,照一照,看一看會透光,轉一轉能夠轉的很慢,有這些特徵的蛋就是生蛋。

那誰來說一說,有哪些特徵的是熟蛋呢?

幼兒驗證自己的蛋寶寶,猜測正確的幼兒舉手。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這麼多方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當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試給爸爸媽媽看一看!

活動延伸:

請幼兒撥蛋並品嚐熟蛋。

活動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意在創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爲“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麼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後,可以根據教師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節添加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並且交流“你會有什麼發現?”在環節二中,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爲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現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並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於幫助幼兒操作探索,並且省去了臨時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環節;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現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現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爲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節,所以時間有些拖沓。在討論中,其他教師也認爲可以適當調整三個操作的順序,從而便於幼兒在照一照操作時,仔細的探索,在照一照時需要教師的細緻要求,如電筒的擺放位置,電筒照的時候該如何握,最好夾在腿的中間,將雞蛋放在電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體遮擋住其他光源,纔有利於實驗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師們都設想了多種操作的情況,從而讓幼兒更自主。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因爲一時疏忽,讓幼兒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兒敲雞蛋的技能還沒學會,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動調整後,需要引導幼兒敲熟蛋,從而便於延伸活動品嚐雞蛋的開展。

小百科:雞蛋又名雞卵、雞子,是母雞所產的卵。其外有一層硬殼,內則有氣室、卵白及卵黃部分。富含膽固醇,營養豐富,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6-7克,脂肪5-6克。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爲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是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四幅不按順序排列的圖片,內容分別是(依次出示圖片)“小老鼠看到別人坐船、在船上吃西瓜皮、坐在西瓜船上、發現半塊西瓜皮”,這四幅圖片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排列並創造性地講述,然後續編故事結尾。通過“排”、“講”、“編”發展孩子的觀察、理解、想象、推理、判斷及語言表達能力。本課內容生動、活潑、有趣,告訴孩子一個做事情前要考慮好後果,注意安全的道理。

排圖講述是一種創造性的講述。在小、中班及大班前期已經多次進行過描述性講述和主題性講述等語言活動的學習,根據省編教材的安排,中班下學期也已經進行過排圖講述訓練,內容是《西瓜船》,到大班,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此基礎上運用孩子前期的思維發展基礎和生活經驗,在大班進行排圖講述活動,是對幼兒各方面素質發展的鞏固和深化,無論從孩子的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還是在智力發展、知識建構方面都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活動目標

根據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和《綱要》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幼兒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激發幼兒大膽想象、表達的興趣,以及積極與同伴交流合作的品質。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慮好結果,注意安全。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初步的判斷、推理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並完整、連貫地講述,能根據情節發展創造性地續編故事結尾。

(三)活動重點

孩子對排圖講述較爲陌生,根據《綱要》要求和孩子的認知實際,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幼兒按自己理解和想象的事件發展順序,排列並講述圖片內容。

老師要引導孩子理解一個完整的故事要有時間、地點、人物、發展變化等要素,以此方法來解決重點,既不限制孩子,也教給孩子編故事的方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基礎。

(四)活動難點

由於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處於低級發展階段,同時在續編故事結尾時又沒有直觀形象支持,因此需要孩子發揮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和想象、創造能力來完成,所以我確定本課難點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續編故事結尾。

第二部分:教法、學法

(一)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環境創設”的教學方法。

排列圖片順序必須在觀察的基礎上,透徹地理解圖片的內容,經過自己的分析判斷來完成,所以我採用“觀察分析法”;講述的過程是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需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間的積極交流,充分解放幼兒的大腦和嘴巴,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積極地應答、評價,所以我採用“討論交流法”和 “環境創設法”; 排圖講述是在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的,而續編故事結尾則要靠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來完成,所以師生間、幼兒間的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交流是完成這個創造過程的關鍵,所以續編故事結尾也需要“討論交流”的方法來完成。

對於活動中生成的課程,老師要提取精華,對有教育價值的抓住時機,進行教育。

(二)學法:

《大綱》裏說:“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採用了“小組討論法”、“興趣導學法”,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提高學習能力。

活動準備是:大圖片四幅、每人一套小圖片、拼圖板、實物投影儀、手絹小老鼠等。

之所以選擇圖片教具,是因爲圖片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進行排列。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過程化、經驗化及主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 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

利用互動遊戲《捉老鼠》導入新課,激發興趣(2分鐘)

導入部分是這樣設計的:

1、創設環境,作好準備:課前先在教室地上藏好幾隻手絹小老鼠,將四張大圖片分別放在教室的四張桌子上。

2、進行遊戲,激發興趣:活動一開始,出示手絹老鼠說:“這是什麼?小老鼠怎麼跑了?”然後和幼兒一起尋找,“這裏一隻,這裏一隻,還有一隻跑到哪裏去了呢?快坐下,到你的桌子上找一找。”小朋友自由選擇,分成4組,坐下觀察各自桌上的大圖片。

設計此環節的依據在於:由遊戲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習興趣,有效地吸引幼兒,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並且巧妙而迅速地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圖片中去。

第二環節:

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啓發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自主排圖並講述(18分鐘)

步驟一(8分鐘):

觀察分析,理解各自桌上的圖片內容老師的過渡語是:“仔細看一看自己桌上的圖片,互相講一講,圖片上有什麼?小老鼠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在幹什麼?”

先進行小組觀察、討論交流:引導幼兒在小組內互相商量、交流,共同講述圖片內容。

再進行個體與集體間的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給大家講一講本組圖片的內容。各組代表講時,老師把四幅圖片任意貼在黑板上。

最後是師生交流活動:老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小老鼠看別人划船心裏也想劃,用了一個什麼詞?” “哪一幅最能表現小老鼠貪吃?”在引導觀察“坐在西瓜船裏”那幅圖片時,提問 “小老鼠會覺得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會說些什麼?”等等,引導細緻入微地觀察小老鼠的表情、嘴巴、鬍子、手勢等,並積極地描述,最後,將小老鼠的情緒、表情、動作、語言等特徵統合起來,大膽模仿說:“哈哈,我真開心!”“我真愉快!”等等,在孩子感到疲勞時,再一次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體驗到小老鼠愉快的情感,滿足了孩子好動、好模仿的天性。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充分觀察、理解圖片內容,爲下面的排圖講述奠定了基礎。

2、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和交流合作的品質。

3、豐富詞彙:羨慕、神氣

4、點燃了幼兒進一步思維的火花,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內“跳一跳、夠得着”,充分體現老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作用。

步驟二(8分鐘):

討論交流,自主排圖,進行講述每位幼兒一套圖片,引導他們觀察與思考圖片內容並講述,這是幼兒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引導孩子明確:圖片排列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的順序不是唯一的,不同的順序有不同的情節發展,意味着一個不同的故事,要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每一幅圖片都試試作爲第一幅來排,看看有幾種排法。通過教材進一步分析,我發現多種排法,如:

一種排法是:小老鼠看見別人划船很羨慕——發現西瓜皮——坐上西瓜船——啃西瓜皮。

另一種排法是:小老鼠先看見西瓜皮——高興地坐在西瓜船上——啃破西瓜皮,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後,小老鼠跟他們說:“再見”。

再一種排法是:小老鼠坐在西瓜船上很開心——啃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說再見——又發現半個西瓜皮。

還有一種排法是:小老鼠啃破瓜皮船,瓜皮船沉入水中——跟救他的人說再見——又找到半個西瓜皮——高興地坐在瓜皮船上。等等。

老師的過渡語是:“把這四幅圖片排列起來,就是講了一個《貪吃的小老鼠》的故事,請小朋友看一看你桌上的小圖片,排一排,看誰的排法和大家不一樣,編故事時要注意說清楚故事裏有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變化等,然後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你小組的小朋友聽。”

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排出不同的順序,講出情節不同的故事,並講給小組的小朋友聽。儘可能讓幼兒各抒己見,互相交流。教師要注意個別差異,注意啓發引導個別幼兒理解、講述,做到心中有數,宏觀調控。

教師在觀察、傾聽孩子講述的基礎上,選擇不同排列方式的、有進步的、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在全體面前講述,組織個體與集體的交流,起到借鑑、共享的作用。

教師在傾聽孩子講述的基礎上,選擇孩子沒有想到的一種情節發展順序講給幼兒聽,從而巧妙而科學有效地提供範例講述,以便開闊孩子的思路,同時起到榜樣、示範作用。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這樣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機械灌輸的教學方法,讓孩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孩子,體現了正確的幼兒觀、知識觀。也改變了以往那種一個範例講到底的傳統示範方法,科學的範例提供真正起到了啓迪幼兒思維的作用。

2、讓幼兒透徹地理解了教材內容,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學習。

3、幼兒在玩圖片、說圖片的過程中,感到生動、活潑、有趣,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解決本課重點的同時讓孩子掌握了學習的正確方法。

第三環節:

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續編故事結尾,並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10分鐘)

要使幼兒明確:不同的排列方式,有不同的結尾;每一種排列方式也可以編成多種有趣的結尾。要讓幼兒大膽想象,合作交流,將思維拓展開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編出合理的故事情節。

老師的過渡語是:“我們講了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小老鼠後來怎麼樣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想一想,然後講給你小組的小朋友聽。”

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 首先提出問題,但不急於讓幼兒回答,而是留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將零散的生活經驗、思維靈感系統化。在幼兒合作研究的同時,老師參與到孩子中,支持、鼓勵孩子的各種想法,瞭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引導沉默的孩子說話,鼓勵人人動口,參與討論,運用啓發性的語言引導他們動腦筋、用老師教給的方法,去編出不同的故事結尾,如:“由於小老鼠貪吃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小鳥、小魚、小朋友是怎麼做的?”等。對幼兒創編的不同結尾類型作到心中有數。

再組織個體與集體交流: 請編出不同類型的、有代表性的幼兒向全體幼兒展示講述,大家借鑑、分享創造成果。

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引導幼兒思考:“小老鼠爲什麼會掉進河裏?”“你想對小老鼠說些什麼?” 體會“貪吃”的意思,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慮好後果,不能像小老鼠那樣,要注意安全。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通過互相交流和啓發性語言的運用,引導幼兒續編多種多樣的故事結尾,解決本課難點。

2、爲每一個幼兒提供討論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全面完成本課教育目標。

第四環節:創設環境,延伸活動

1、把圖片放在語言活動區內,以備幼兒繼續觀察、講述。

2、準備畫紙、畫筆,讓幼兒將續編的故事結尾畫下來,和原來的四幅圖片裝訂成冊,進行完整講述。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是爲了繼續擴展本課的外延,因爲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探索的開始。

2、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觀察、講述的時間和機會。

3、用各種形式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四、教學特色

1、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爲孩子的“學”,將培養孩子的能力貫穿活動始末。

3、課上課下相結合,充分利用集體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形式,最大限度地爲每一個幼兒創造理解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4、讓孩子學會研究性學習,爲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過程,體驗同伴互助的快樂。

2.初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認識事物(事件)。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重點:

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

活動難點:

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感受統計的過程,體驗從實物分類整理到表格統計的過程。

活動準備:

動物面具四個、水果圖片四個、統計表、方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瞭解統計

1.教師:昨天,老師收到了森林國王的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他們的化妝舞會,你們想不想去呀?不過我想看看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子多。你們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嗎?請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方法,推出一種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統計圖,初步瞭解統計圖)

3.小結:原來這個統計圖可以又快有準確的看出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教師:在舞會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面具(教師出示四種動物面具,分別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們喜歡哪一種?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

3.小朋友們喜歡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師不知道每種面具要做準備多少個,怎麼辦呀?

4.請幼兒在喜歡的面具下面貼方片,再數一數,就可以知道每種面具各有多少個了。

5.師生共同整理,教師畫出統計表。

三、操作練習,鞏固遊戲

1.教師:舞會上還得準備點水果,那我們帶上一些吧!老師準備了四種水果,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統計需要各種水果的數量(教師出示四種水果:蘋果、桔子、梨和西瓜)。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水果,找出小組最喜歡的水果。

3.整理並完成統計表,找出大家最喜歡的水果。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舞會的準備中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板書課題),填寫的表格就叫統計表,我們通過統計知道了小朋友喜歡什麼面具,喜歡吃什麼水果,統計的用處可真大呀。

小百科:統計是漢語中的“統計”原有合計或彙總計算的意思。英語中的“統計” (Statistics) 一詞來源於拉丁語status,是指各種現象的狀態或狀況。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