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

來源:秀美派    閱讀: 4.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相信很多愛好戲曲的朋友對《霸王別姬》都不陌生,甚至還能哼唱幾句,但是你瞭解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在哪嗎,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1

劇目歷史

霸王別姬是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

劇情介紹

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項羽進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項羽突圍不出,又聽得四面楚歌,疑楚軍盡已降漢,在營中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自刎,

項羽殺出重圍,迷路,至烏江,感到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
  

行頭道具

虞姬裝扮常爲身着魚鱗甲,頭戴如意冠(也稱虞姬冠,梅蘭芳大師作),舞劍時所用道具雙劍叫“鴛鴦劍”,劍身部分的劍脊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起脊(凸面),劍柄也是一面平,另一面凸,即兩把劍可以合起來裝在一個劍鞘裏。

人物行當

虞姬歸屬花衫行當,其舞劍不同於武旦、刀馬旦那樣以衝、溜、狠取勝,而以動作優美、剛柔相濟、寓情於舞見長,再佐以徐蘭沅先生出神人化的京胡曲,形成一種樂舞並重的完美藝術境界。

角色分析

梅蘭芳曾作爲深刻的`分析,認爲虞姬有雙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謀臣,又是愛妃;舞臺上的虞姬在面對霸王時應是強顏歡笑,優美動人又不乏抑鬱,當揹着霸王時,則應是愁眉冷麪,凸顯沉重心情。這種發自內心的感受使得梅蘭芳設計了恰當的表演動作,收到了很好的舞臺效果。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2

在商業中有着“無徽不成鎮”,是因爲我們安徽人的徽商足跡遍及全國。雄霸明清商業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在戲曲界裏有着“無石不成班”,這裏的“石”就是安慶石牌鎮,石牌文化積澱深厚,素有“戲曲之鄉”的美譽。明末清初以來,這裏,不僅哺育出被稱爲“京劇之父”的徽劇,還哺育出居全國五大地方劇種之首的黃梅戲;

在安慶三歲的小孩都會唱“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黃梅戲《女駙馬》中“狀元府”唱段。但很少人知道我們安慶人和京劇有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京劇之源在安徽,更在安慶!今天大寶就和寶粉們一起聊聊國粹“京劇”與“安慶”的故事。

說到京劇還是要從“四大徽班進京”開始,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皇帝八十大壽那年,爲皇帝祝壽,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京,跟隨班子進京的安慶人高朗亭,他是徽班的第一名角。16歲,唱腔甜潤,身段優美,使人“忘其爲假夫人”。這位被譽爲“中國京劇第一人”的安慶人,使“三慶班”成爲京城最受歡迎的戲班之一。

後來陸續進京獻演的“四大徽班”的演員是清一色的安慶人。在嘉慶、道光年間,這些進京的安慶演員們,在徽戲的基礎上,吸收京腔、秦腔、崑曲等劇種的因素,創造出了“京劇”這種戲曲形式。對京劇形成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程長庚,被譽爲“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他就是安慶(潛山)人。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 第2張
  

程長庚,名椿,譜名程聞檄,安慶市潛山縣王河鎮程家井人。清朝同治、光緒時期技藝非凡、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工文武老生,是徽班進京後由演唱徽調、崑腔衍變爲京劇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被譽爲“徽班領袖”“京劇鼻祖”。

程長庚幼年在家鄉徽班中學戲,後隨父進京,入“和盛成”科班學崑曲,之後又入“三慶班”學戲。首次登臺演出時,因技藝不精,遭到了觀衆的嘲笑、唱倒彩。程長庚遭此羞辱後,整整三年沒有登臺,閉門發憤苦練,演技大進。再次登臺亮相時,扮演《文昭關》一劇中的主角伍子胥,“冠劍雄豪,音節慷慨,奇俠之氣,亢爽之容,動人肝腸”,觀者數百人,皆狂叫動天,唱彩不已,由此一鳴驚人,譽滿京城,成爲當時“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臺柱演員。

楊月樓,他也是我們安慶懷寧人。“四郎探母”的.楊延昭,就是他最最拿手的角色,幼年隨父入京,被張二奎收爲弟子,演武戲有“楊猴子”稱號。程長庚故後,他接任“三慶班”達10年之久!他的兒子更是大名名鼎鼎的“西楚霸王”楊小樓,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經常共同演藝“霸王別姬”,更是享譽海外。

著名戲劇家曹禺先生來懷寧考察時說:過去京劇界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無石不成班“”,“石”就是石牌,也就是現在的懷寧縣縣城石牌。”“作爲一個普通的戲劇工作者,我這次是來“朝聖”的。”“石“”是指安慶懷寧石牌一帶爲代表的徽班藝人,“”無石不成班“”很形象地概括了在安徽這塊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承前啓後的戲曲宗師,他們既是徽班著名傳人,又是京劇開山名家。”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3

劉邦和項羽相約以鴻溝爲界,各自罷兵。項羽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不納忠言。漢軍元帥韓信善用兵,一面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其進兵;一面在九里山下安排十面埋伏,終困項羽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得,愁悶飲酒,醉臥帳中。虞姬巡營,聽得四面楚歌,急告項羽。項羽疑楚軍皆已降漢,撫愛騎烏騅馬長嘆。爲解君憂,虞姬拔劍起舞,慷慨悲歌。漢軍攻至,虞姬恐誤項羽而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迷路,自刎烏江。漢遂滅楚,奪得天下。

該劇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事見《史記·項羽本紀》、《西漢演義》第七十九回至八十四回、明沈採《千金記》。最初,清逸居士根據清內廷本《楚漢春秋》改編成《楚漢爭》,由國劇宗師楊小樓與尚小云演出。後齊如山在《楚漢爭》基礎上改編成現在的《霸王別姬》,由梅蘭芳、楊小樓聯袂演出,成爲梅派保留劇目。後梅蘭芳在上海又同金少山合演此劇,造就了一個“金霸王”。從梅蘭芳赴美訪問演出時起,由劉連榮演霸王,直至梅蘭芳晚年。

《霸王別姬》是梅蘭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構成梅蘭芳表演體系的重要一環。在這齣戲中,梅蘭芳不僅塑造了一個古典美人虞姬的形象,更創造了一個載歌載舞的花衫行當。如果說梅蘭芳的表演風格是“雍容大方、清新華麗、節奏準確、姿態優美”,那麼這一立論通過虞姬這個藝術形象更能充分地體現出來。

首先看虞姬的扮相,古裝頭套,頂插如意冠,頸戴金項圈,白色繡馬面裙子,明黃圓領半肥袖上衣,外穿魚鱗甲,繫腰箍飄帶,披珠串改良雲肩,罩黃色繡花斗篷,足穿彩襪、彩鞋。這是一個不同於其他任何扮相的藝術形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既清新亮麗而又沉穩從容。

霸王別姬京劇發源地 第3張
  

京劇最善於用音樂來刻畫人物形象。在《霸王別姬》中,梅蘭芳不用複雜的`板式,僅用點睛之筆,“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南梆子]和“勸君王飲酒聽虞歌”的[西皮二六]及虞姬與項羽訣別時唱的四句[哭相思],以簡潔大方的行腔,配合廓遠清幽的詞意,勾勒出楚霸王妃子虞姬既雍容華貴又溫婉賢達、瀟灑從容的氣度。

劇中的“劍舞”是梅蘭芳的一大創造。虞姬歸屬花衫行當,其舞劍不同於武旦、刀馬旦那樣以衝、溜、狠取勝,而以動作優美、剛柔相濟、寓情於舞見長,再佐以徐蘭沅先生出神人化的京胡曲[夜深沉],形成一種樂舞並重的完美藝術境界。這次的整理本特附“舞劍說明”,這是1955年拍攝此劇舞臺藝術片時,梅先生持劍邊說邊舞,對舞劍的表演細加分析說明的文字記錄,是十分珍貴的藝術文獻。

項羽在劇中當然佔有重要地位,他不是草莽英雄,也不是一般的武將,而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蓋世英雄,因此一般演員難以勝任。楊小樓軀幹偉岸,聲如裂帛,飾演楚霸王無論颱風、扮相還是氣派、聲勢,無一不佳。金少山雄偉高大,聲如洪鐘,他扮霸王往臺上一站,亞似半截黑塔,氣度非凡,令人望而生畏。劉連榮雖不像楊、金那樣特色突出,但其表演也是中規中矩,切合人物身份。

自梅蘭芳《霸王別姬》問世,後學者不乏其人,一時間能否勝任此劇便成爲驗證“花衫”的試金石。梅門弟子中的李世芳、言慧珠、楊榮環、杜近芳都擅長此劇。其他派別中人如雪豔琴、章遏雲、吳素秋、李玉茹、李硯秀也皆有上乘的表演。後學演項羽的演員中分武生和花臉兩個行當,武生中應推高盛麟、李萬春當先;花臉行中的劉奎官、孫盛文、袁世海、景榮慶也頗得觀衆的喜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