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

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腸炎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是有些人會出現急性出血性腸炎,對於這種情況就想知道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下面小編分享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1

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

急性出血性腸炎治療

1、一般治療,注意休息、禁食,腹痛、便血和發熱期應完全臥牀休息和禁食。直至嘔吐停止,便血減少,腹痛減輕時方可進流質飲食,以後逐漸加量。過早攝食可能導致疾病復發,但過遲恢復進食又可能影響營養狀況,延遲康復。腹脹和嘔吐嚴重者可做胃腸減壓。腹痛可給予解痙劑。

2、抗休克,迅速補充有效循環血容量。除補充晶體溶液外,應適當輸血漿、新鮮全血或人體血清白蛋白等膠體液。血壓不升者可配合血管活性藥物治療。

4、抗生素,控制腸道內感染可減輕臨牀症狀。

5、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減輕中毒症狀,抑制過敏反應,對糾正休克也有幫助,但有加重腸出血和促發腸穿孔的危險。

6、對症療法,嚴重腹痛者可予度冷丁;高熱、煩躁者可給予吸氧、解熱藥、鎮靜藥或予物理降溫。

爲什麼會急性出血性腸炎

急性出血性腸炎,又稱急性壞死性腸炎是—種好發於小腸的侷限性急性出血壞死性炎症,病變主要在空腸或迴腸,甚至整個小腸,偶爾也可累及結腸。

病因不清,有認爲是由產生p毒素的c型魏氏桿菌或腸道內缺乏足夠破壞β毒素的胰蛋白酶所引起,其發病與腸道缺血、感染等因素有關,以春秋季節發病爲多。

急性出血性腸炎的治療2

急性腸炎患者飲食要注意什麼

1、少吃粗纖維食物

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並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而加重病情。因此急性腸炎患者應當適當限制此類食物的攝入,比如韭菜、芹菜、白薯、蘿蔔、粗雜糧、幹豆類等以少吃爲好。

2、不宜吃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指生冷瓜果、涼摸、涼飯。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飲和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忌生食水果和蔬菜,適當減少飲食中纖維素成分,減少對炎性腸粘膜的機械性損傷,從而減輕症狀。

3、不吃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韭菜、洋蔥、芥末、酒等食品。這些食物易刺激結腸壁,使腸壁水腫、充血、平滑肌痙孿,加重腸炎症,故而患者應禁忌。

4、不宜吃過多油膩食物

急性腸病的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肥肉、油炸煎炙的食品,黃油和其它動物油、人造奶油、麪包醬、蛋黃醬等都不能多吃。

5、慎吃海鮮

海產品中的某些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加重炎症反應,所以炎症性腸病患者一定要慎食海鮮。

6、急性腸炎初期吃飲食注意

腸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的階段,這個時期腸道蠕動屬於活躍甚至痙攣的階段。急性腸炎發病後8-12小時,需要禁食,避免對腸道的持續刺激。

症狀緩解後可以適當進食先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麪糊、細掛麪、燴薄面片等。

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7、腸炎好轉期飲食注意

這個時期腸道痙攣症狀得到緩解,消化功能得到初步恢復,可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麪條、蒸蛋羹、鹹餅乾等。

8、腸炎恢復期飲食注意

急性腸炎雖然好轉,在飲食上也要相當注意,避免再次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恢復期依然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

恢復期食物

1、禁食期。急性期病情較重,排便次數多,常伴嘔吐,嚴重者會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應禁食,使胃腸道徹底休息,依靠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飲糖鹽水,補充水和鹽,糾正水鹽代謝紊亂。

2、流食期。病情緩解後的恢復期,首先試食流質飲食。一般患者嘔吐停止後可選用清流質軟食,注意少量多餐,以每日6~7餐爲宜。開始可給少量米湯、藕粉、杏仁霜等。待症狀緩解,排便次數減少,可改爲全流質,如增加蒸蛋羹、鹹蛋黃米糊、蓮子米糊、濃米湯甩蛋花、胡蘿蔔米糊等食物。儘量少用產氣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及奶製品、蔗糖、過甜食物以及肉類。

3、少渣半流食期。流質飲食順利過渡後,可改爲低脂少渣半流飲食,仍應少量多餐,可每天5~7餐,開始時食物用量每餐不超過300毫升爲宜,以後逐漸加量。最好不用高脂肪、高糖及強烈刺激性的食品。禁食生冷食物。可選的食物有:雞肉末、魚肉、瘦豬肉末、蝦仁、雞蛋、脫脂奶、豆腐、胡蘿蔔、土豆、冬瓜、西葫蘆、菜花、粥、龍鬚麪、小面片、發糕、饅頭等。

4、半流食期。食用量可根據患者情況而定。以上恢復期的食譜只是供參考,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果病情不斷好轉,可及時過渡到半流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