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狗狗的牽引繩

狗狗的牽引繩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狗的牽引繩,牽引繩是狗狗的生命繩,在公共場合遛狗用牽引繩,不僅可以防止狗狗亂跑嚇到老人小孩等弱勢羣體、影響他人,還能減少狗狗吞食異物的可能性。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關於狗的牽引繩的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狗狗的牽引繩

狗的牽引繩1

在挑選牽引繩和項圈的時候,在不影響功能的情況下,儘量挑選舒適度較高的。牽引繩和項圈的材質有皮質、尼龍、棉質和塑料等,不少大型犬的家長喜歡選用牛皮製成的項圈和牽引繩,結實、耐用之餘,還很拉風,而且隨着使用年限的增長,受狗狗皮膚分泌的油脂滲透,皮質會越發柔軟堅韌。至於小型犬和幼犬,可選用胸背式牽引帶,比項圈加牽引繩的組合更舒適,能提供更好的保護,避免狗狗出現不適和逆反心理。

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牽引裝備。如針對調皮不易控制的大型犬,可選用頸帶加嘴套的組合,嘴套系在狗狗的口鼻部位,頸帶系在狗狗的頸部上段,通過牽引繩的控制,頸帶和嘴套有鬆緊之分,讓狗狗出門的時候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做了家長會不高興,只有按照家長的`意志行事,自己纔不會感到不舒適。而對喜歡撲人的狗狗,嘴套和頸帶能起到很好的矯正效果。

中小型犬還可選用可伸縮性的牽引繩,可通過把手上的按鈕來控制牽引繩的長度,而繩子的質地多爲尼龍,細而耐用。購買的時候儘量選擇口碑較好的品牌,並且需要根據狗狗的體型和重量和你所需要的延伸長度爲準來選擇。不建議選擇太長的繩索,遛狗的時候讓狗狗緊跟在自己方圓1米以內,也是訓練服從性的一個辦法,繩索越長狗狗越難控制,也越容易讓它產生“我纔是主人,我可以走在主人前面。”之類的誤會。

至於寵物店裏動輒叫價幾百的P鏈,不建議初次養狗的家長們選擇。因爲P鏈有嚴格的佩戴方式和使用方法,需要非常謹慎,一弄錯就容易在使用中讓狗狗的氣管受傷。而對那些正在和狗狗建立親密關係的狗爸狗媽來說,選用P鏈的話請先請教專家,並在使用前用自己的手臂練習,以免讓狗狗的身心受創。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熟悉了P鏈的使用方法,狗狗也不抗拒,也不建議長期使用,尤其是每天都要外出的狗狗,選用一些稍稍日常一點的牽引裝備即可,P鏈更適合一些特殊情況如狗狗出席比賽時使用。

狗的牽引繩2

狗的牽引繩2

項圈:材質分爲皮質、尼龍、塑料、棉織及合成皮等,用牛皮製成的皮項圈使用年限較長,與狗狗肌膚貼近,狗狗身上的油脂多少會滲進去,皮質會發亮、柔軟性增強、韌性會增加,使用年限也會加長。但小型犬不一定要用皮質的,一般傳統的鈴鐺單環項圈也可以。

揹帶幾乎每一種胸揹帶都會在狗狗胸口處有環繞一圈的設計,並且在前腿後的前腹部區又有一圈,同時交會在牽繩的連接點大都在背部靠近肩腫骨上方的背部中心點的位置上。

揹帶:進化版本的胸揹帶經常在中大型犬身上看到。第一種是在兩個大圈中間加上一條,置放在下方骨架處;第二種是上下都有兩條骨架的胸揹帶。因爲多加了支架的胸揹帶,只要長度調整服帖於狗狗的身材,幾乎不會發生掙脫的情況。同時,家長在拉扯狗狗的過程中,力度也可均勻地分散在胸腹部。

鐵鏈(P鏈):P字鏈有粗細之分,可依照狗狗的體形選擇適合的佩戴,使用P字鏈,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佩戴方式。若按人在右、狗在左的位置來說,幫狗狗佩戴時,一定要將鏈子呈“ p ”字形 ,如此一來,施力的方向纔對;若呈“口”字形 ,方向完全錯誤,您一拉,狗狗的脖子就會被束死,使用不當,甚至會讓狗狗的氣管受傷。當然,若是人在左、狗在右的位置,則要反戴,呈“ q ”字形。使用戶字鏈除了鏈子的方向和狗狗位置正確外,也要時時注意鏈子的潤滑度,否則很容易傷到狗狗。

headcollar隨行帶:源於馬的轡頭,一種能更好控制狗狗的犬鏈。狗狗運動的方向基本是由頭的方向決定的,headcollar隨行帶隨行帶是通過改變狗狗頭的方向來控制狗狗的行爲,只需要輕輕的用力,就可以防止狗狗向前飛跑。佩戴時注意頸部的扣的位置應在下顎根部,而非喉部。開始佩戴時狗狗會比較不適應鼻子上面的那根繩,通過慢慢的訓練會有較快的改善。

伸縮性牽繩: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半控制項圈,其實就是項圈和P鏈的結合體啦。控制強度和舒適度也介於兩者之間。根據自己狗狗的特點選擇一款合適它的項圈吧。伸縮性牽繩分爲大、中、小型犬使用,把手符合人體工學,握起來剛剛好,還有控制鈕決定是否要放長線,還有自動將繩子收縮回來的功能。這項產品的發明重點在於富有強度的尼龍繩索,既細又耐拉扯,而伸縮牽繩的質量優劣也在於這個關鍵。在選購上的重點是根據你所需要的延伸長度,以及能承受的犬種重量爲衡量標準。

項圈止吠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項圈在喉結處加裝放電裝置的止吠項圈,當狗狗吠叫時,項圈自然會產生電流,另外還有一種是會散發令狗狗無法忍受的某種氣味的止吠項圈。這些都是讓狗狗感到即刻的不舒適,狗狗會因此減少吠叫。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