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來源:秀美派    閱讀: 7.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對於孩子來說在家暴的環境中,那麼生活就如同生活在槍林彈雨的戰爭歲月一樣,家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時有發生,以下了解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1

1、自卑,會覺得不如別人,自閉,不敢給別人交流,心裏會有陰影,會對暴力很害怕,恐慌。

2、因環境影響,在家暴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受父母的影響,長大之後也會變得家暴,三言兩語就會動手打人。

3、家暴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子,可能會害怕組建家庭,因爲對生活已經沒有太大的信心以及希望,對未來充滿恐懼。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父母應如何和孩子相處

1、教育批評孩子要得法,作爲父母,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不同年齡批評方式不同,要學會掌握技巧。

2、控制自己的情緒,換位思考,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必有小衝突,但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縱容自己的情緒,一時衝動之下可能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後果,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這樣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

3、注意場合,家長批評教育孩子不應在公共場所、不應當着孩子同學朋友的面、當着衆多親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會影響父母同孩子之間的感情。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2

經常被家暴的女孩性格

一、性格懦弱、逆來順受的女人

這種女人在婚姻裏多習慣忍氣吞聲,遇事不敢反抗,也許母親、姐姐或其他摯愛親人有受男性家暴的經歷。讓她選擇凡事忍耐、希望以自己的隱忍來息事寧人,從而讓自己免受家暴。

二、過多顧忌的女人

兩害相權取其輕,有些家暴男人只是情緒化的激烈行爲。但其他時候,總還會對自己的老婆關愛有加。但是,女人若是敢於反抗——那結果,恐怕更加不堪設想。他會變本加厲,不達目的死不罷休。女人只是忍受,他得到發泄之後就會自動收手。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第2張

三、心太軟的女人

因爲女人的心太軟,所以說就會對男人的家暴不反抗。當女人遇到家暴的時候,女人本來想要反抗,但是男人一求饒女人又心軟了,所以男人知道女人這種性格,反覆對女人進行家暴。

四、性格倔強、死心眼兒的女人

這種女人面對盛怒的男人不懂得做暫時讓步會讓自己少吃虧,不懂得如何化解矛盾、給男人熄火,反而會得理不饒人據理力爭、咄咄逼人,企圖爭個是非裏表;或沒理也找三分,強盜邏輯,胡攪蠻纏,進一步激怒他。所謂沒眼力見,不懂變通。

五、心理弱勢

“柔弱風條低拂首。”自古以來就有很多詩句描寫女子的柔弱。女子天生柔弱,本來是一種獨特的美。然而,在現代家庭中,也成爲她們被暴力的主要因素。

很多男人覺得家暴對女人有效果,會凸顯他的地位。而且很多女人就是依附丈夫,並且對於他的家暴行爲很畏懼。

如果女人被家暴了,一定要記得反抗,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萬一等哪天男人對你進行了更加嚴重的、傷害,那時候再反抗就晚了。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3

一半多家長對孩子缺乏尊重

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中,有不少已爲人父母。去年,濟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對他們教育下一代的方式的調查中發現,一半以上父母會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調查中,承認“經常打罵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認“偶爾會打罵孩子,孩子氣得你沒辦法”的高達48、51%;表示“從不打罵孩子,打罵孩子是家長無能的表現,也是違法的”有36、63%;選擇“其他”的佔8、91%。

調查顯示,有一半多家長的兒童權力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對孩子缺乏足夠的尊重和理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採取打罵這種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解決。

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徐勝男說,如今家長所受各方面的壓力的'增大、家長對孩子學業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時期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使得一些家庭中打罵現象變成暴力事件並不斷升級。這不僅給孩子帶來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傷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誘因。

強迫孩子上輔導班也是家暴

濟南建新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玉珍認爲,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用”“你真讓我丟人”等話語,從不讚揚孩子,兒童成長過程中經常目睹家庭成員間的暴力,都會使兒童喪失自信,心理上受到極大傷害。“我不理孩子,或者說他兩句,這也是家庭暴力?”市民李女士說,之前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第3張

對此,馬玉珍認爲,各種類型的責罵、威脅、恐嚇或嘲笑,又稱“冷暴力”,雖然不會直接導致身體上的明顯創傷,但很可能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妨礙兒童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發展。“比如,家長強迫孩子上輔導班,就是冷暴力的一種形式。”

打孩子一巴掌也違法?

“打孩子是爲了他好。”在記者隨機調查的30名家長中,有21名被調查者認爲,打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別人沒有權利干涉。“我打孩子一巴掌,也是家庭暴力嗎?難道我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出租車司機說。

濟南康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兆祥指出,判斷家長是否對孩子實施家庭暴力,要看造成的影響是否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他說,一般情況下,經常性地對家庭成員的身心造成傷害的不法行爲即構成家庭暴力。如果是偶爾打罵,但造成了嚴重後果,同樣構成家庭暴力。

孫兆祥說,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禁止父母虐待子女,並未對家庭暴力作出具體規定。除非把孩子打傷、致殘等,觸犯了刑法,父母纔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也會被“繼承”

濟南大學心理學教授龔曉潔說,孩子不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會接受並使用暴力。這是一種“暴力循環”現象。

她說,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常捱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還會讓孩子誤認爲,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決問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當孩子做父母時,有可能把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用在下一代子女身上。

龔曉潔還認爲,在暴力中長大的男孩,成年後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年齡較大的孩子則以流浪的方式逃避家庭暴力。

許多受暴者不但遭受着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有些還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孩性格特點 第4張

山東心理諮詢網諮詢師楊忠斌說,因遭受家庭暴力患上心理疾病的兒童,他每年都會接診數十例。“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他說。

今年9月,市民趙女士帶着9歲的兒子來做心理治療。趙女士說,兒子從小就聰明伶俐,尤其喜歡畫畫。可從去年年底開始,兒子性格大變。“現在他幾乎不和我說話,表情也很木然。”她說。

詳細瞭解情況後,楊忠斌發現,趙女士和丈夫常常吵架,有時還會大打出手。起初,孩子還因爲害怕哭鬧,慢慢地就不再說話了。“家長間的暴力行爲間接地影響了孩子,導致他患上自閉症。”楊忠斌說,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兒童,由於受到長期的驚嚇,他們經常會做噩夢,有自閉情緒。有的還離家出走、輟學,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訓手冊》將出版

爲了讓更多家長學會非暴力教育子女的方式,近日,廣東省婦聯與廣東教育學院合作,製作出一本《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訓手冊》,即將面向社會發行。

據瞭解,夫妻慪氣時,把孩子當作要挾對方的工具,吵架時不知道要避開孩子……這些行爲都是對兒童的虐待。目前,已有兩批廣東家長參加了該培訓的“預實驗”,其參與式的培訓方式受到許多家長的歡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