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中秋節傳說故事

中秋節傳說故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節傳說故事,中秋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節日,背後隱藏着諸多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而最爲出名的中秋節三大傳說就是嫦娥奔月、吳剛折桂和玉兔搗藥,下面分享一些中秋節傳說故事。

中秋節傳說故事1

嫦娥奔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有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廣泛流傳的就是嫦娥偷吃了丈夫羿的不死藥,飛昇到月宮的故事。傳說在上古時期,羿得到了西王母贈送的不死靈藥,但是他捨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所以沒有將靈藥吃下去,只是讓嫦娥收藏起來。

但嫦娥害怕自己會衰老,她便趁着羿不在家中時,將不死藥吞食,哪曾想吃下靈藥後直接原地飛上了天空,那一天正好是農曆八月十五,她飛到了月宮裏再也無法回到人間。

中秋節傳說故事
  

吳剛折桂

“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

吳剛折桂的傳說是民間經常聽聞的。相傳在神話中有一個叫做吳剛的修仙者,他觸犯了天規錯誤,所以被懲罰到月宮去砍桂花樹,什麼時候桂花樹被他砍斷了,什麼時候就算服刑結束了。

但月宮的桂花樹十分高大,吳剛砍了許久纔出現一道傷口,等到他繼續砍下去的時候,桂花樹又重新癒合了,所以他就沒日沒夜無止無休的在砍樹,相傳到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我們會在月圓之時看到吳剛砍樹的影子。

玉兔搗藥

“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相傳在嫦娥奔月的時候,她沒有做好準備,驚慌失措之下只來得及抱走身邊的白兔,然後白兔便隨着她來到了月宮,每當夜晚的時候,白兔就拿着藥杵在搗藥,傳聞這就是在搗長生不死藥,嫦娥想要給自己的丈夫也服下靈藥。所以每當中秋月圓的時候,我們仰頭望着月亮可以看見皎潔的月亮上似乎有玉兔搗藥的影子。

中秋節傳說故事2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元代。當時,中原人民不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統治,紛紛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並搗制長生不老藥。

中秋節傳說故事 第2張
  

嫦娥奔月:

從前,有一個叫后羿的人,射下了9個太陽,立了大功。有很多人來拜他爲師。後來,他去了嫦娥做妻子。有一天,他向王母娘娘求得了一包長生不老藥,交給了嫦娥保管,不料被心懷鬼胎的徒弟蓬蒙看到了。3天后,后羿帶衆徒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帶大家走後,蓬蒙手持寶劍衝進後院,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對手,拿出長生不老藥,一口吞了下去。後來,嫦娥飛到月亮上,日日夜夜思念着后羿。百姓得知後,紛紛擺上香案,像美麗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

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傳說故事3

1、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賞月

賞月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爲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爲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傳說故事 第3張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爲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5、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峯。

6、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爲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裏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7、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爲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