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育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育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育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育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育兒心得體會1

晨晨是我們家的的寶寶,也因爲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又不在身邊,我們也是摸索着前進,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育兒心得。此刻老師要求,我們也只能趕鴨子上架講一講晨晨這幾年的成長過程中的感觸。以拋磚引玉,到達共同教育好寶寶的目的。

說到小孩子的教育,我們認爲首要任務在於與寶寶加強溝通,但在與寶寶溝通中存在寶寶的思維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個溝通都需要從全方位、多層次的進行交流,引導,並且必須要現場模擬,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讓寶寶明白我們所要傳送給他的信息。我家寶寶在13個月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寶寶剛學會走路,是12月份的事情。週末,一家三口在家裏,爸爸在看電腦,媽媽在洗衣服,寶寶在小桌子旁邊玩耍,媽媽就提醒寶寶,寶寶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牀上去,蓋上被子。寶寶說不冷,並忙着要幫媽媽一齊洗衣服。此時媽媽手機響了,就去隔壁接電話,等回來發現正在洗的衣服都被寶寶放到牀上,用被子蓋起來了。之後經過仔細詢問,寶寶回答:衣服冷,我就把他們放到牀上,用被子蓋起來了。從上面這件事情能夠看出,孩子對於媽媽說的,冷了就坐到牀上,蓋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類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們有沒有耐心去了解、去發現小孩子的心思。從而到達與寶寶的有效溝通。只有讓寶寶正確的理解了父母、老師的指導,小孩子纔會按照父母、老師的預期方向發展。

身教勝於言傳,小孩子在模擬潛力方面是十分強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這都是身教的直接結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樣樣,首先父母、老師務必按照自己交給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寶寶就學會了父親的所有習慣,好的,壞的都學會了。小孩子對事物好壞的分辨潛力基本是沒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我們都是外來打工人口,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陪孩子,但我們也期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渴望老師能在這方面多給我們支持,指導。十分感謝老師舉辦的這次育兒心得分享活動。我們會認真學習其他父母及老師提出的育兒心得,努力的督促、幫忙寶寶健康的成長。最後感謝老師對寶寶的教育及支持!

育兒心得體會2

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身教勝於言傳,小孩子在模擬能力是非常強的,同時對事物好壞的分辨能力基本是沒有的。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孩子,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麼樣,首先父母必須按照自己交給孩子的方式方法去做。以前,寶寶回家後總是先找東西吃,讓他洗手很不樂意,爲了讓他養成好習慣,我們回家後先去洗手,而且還特意叫上他一起洗。這樣幾次之後,現在他回到家就自己跑去洗手了。

二、充分理解、有效溝通

每天早晨送寶寶去幼兒園的時候他都是很高興的,但是有時到了幼兒園門口,寶寶就猶豫了不想進去。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理解他們的想法,實際上她只是依賴父母,不願意和父母分開,批評是沒有用的,只會越哭越厲害。這就需要有效的溝通。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和孩子交流的目的。目的不是強制性地讓孩子聽從父母的安排,而是理解孩子的行爲,明晰孩子的想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告訴他:“幼兒園是必須上的,可以學到許多知識,而且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和玩具。”一般寶寶都能很快調整好乖乖去幼兒園的。從上面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只是我們耐心去了解、去發現小孩子的心思,才能達到與寶寶的有效溝通。

三、相信孩子能行

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更多的時候他們願意自己動手做事情,這時候作父母的要鼓勵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而不能一味的代勞,覺得孩子做不好,或者有危險。其實學會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你不讓孩子去做,去試,孩子永遠也學不會。

家長只需在旁邊看着,在孩子請求你的時候再出手相助,或者事先指導或示範一下。

四、培養孩子興趣從她的好奇心開始

俞果今年3歲了,有個口頭禪是“爲什麼”。他這個年齡階段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有時對我們來說不存在“爲什麼”的問題她們也會問,比如:爸爸說:“今天我們出去玩”。寶寶就會來一句:“爲什麼?”。這個在我們看來沒有疑問的問題,寶寶也會問出來,因爲他不能理解今天怎麼不去上幼兒園了,今天怎麼不在家裏玩。那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告訴她:“不爲什麼”還是耐心的給她做出解釋:“爸爸今天休息,寶寶也放假了可以不用上幼兒園,所以爸爸要帶寶寶出去玩,曬太陽!”。顯然是後者。因爲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父母如果嫌孩子纏人,敷衍的回答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下去,孩子會因爲怕父母嫌煩而不敢再提問題,失去了對事物的好奇心,也就失去了培養各種興趣的基礎。

當我們不能正確解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要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會回答,等我看過書後就告訴你”。這樣做,孩子不會認爲你是敷衍她,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爲人父母者應該保護孩子愛提問的天性,並多加鼓勵,並以此爲契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五、營造和諧的家庭精神環境

孩子對我們的情緒十分敏感,她們甚至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的冷戰。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憤怒、爭吵。既使在看電視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場面激烈的畫面。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祥和的生長環境。

最後,感謝幼兒園舉辦的這次育兒心得分享活動,我們希望能和老師、家長共同交流分享育兒經驗,我們會認真學習其他父母及老師提出的育兒心得,努力幫助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後感謝老師對寶寶的教育及支持!

育兒心得體會3

以下談談我的四點教育觀。

1、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我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由於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比較小,爲此在小學教育時期,基本上是尊重孩子的合理建議。相對而言,對他的事情管的不是很多,課外時間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參加什麼興趣學習,我和他爸爸基本上都會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在各個方面都嘗試一下,興趣廣泛。

我的孩子課外興趣愛好很多,學習方面,在學而思報了一個奧數班,報奧數班主要是因爲孩子對奧數非常感興趣,她總能想出幾種解題思路。孩子看自己班裏有一些學生都在外面專門地學習奧數,於是也嚷着要學。她說和同學一起學習,要比一個人學習好。首先有濃郁學習的氛圍,其次還有專門的老師進行學習指導。在文藝方面,我們在少年宮學習了書法,鋼琴,繪畫、舞蹈,聲樂。主要提高孩子的個人修養,使孩子成爲興趣廣泛,全面發展的人。

2、全面權衡學習和興趣的主次關係

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環境的變化,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親自處理。初中的學習不同於小學,初中的課程相對比小學的要多,爲此孩子很苦惱自己的課餘時間不夠用,書法,鋼琴,繪畫、舞蹈,聲樂都是孩子的最愛,同時初中的學習也是作爲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取捨?

我通過和孩子班的老師溝通,我指導孩子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興趣放在第二位。孩子也很聰明的將自己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習上,而將自己的很少一部分時間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這樣的取捨使孩子明確了學習方向,進入人大附實驗班以來,成績穩定,同時還是班裏文藝活動積極分子。

3、興趣是孩子樂於學習的前提條件

我非常認同盧梭說過的一句話:"教育的藝術是使孩子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我的孩子從小到大一共學習了很多東西,比如:鋼琴、繪畫、外語等。學習這些都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如果孩子不喜歡,我絕對不會讓他去學。我們家的教育原則:孩子主動選擇,全家全力支持。

孩子樂於學習的前提條件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非常不贊成一些家長的做法,孩子根本不想學樂器,父母的卻一廂情願,用省吃儉用攢起來的錢逼着孩子學習很多東西,我認爲這是沒有必要的。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我的一個同事自己彈鋼琴,非要自己的孩子學鋼琴,而他的孩子對鋼琴根本不感興趣。每天孩子都要被逼着彈幾個小時的曲子。結果孩子見到鋼琴,心理就不舒服。所以在這裏提醒廣大家長,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家長千萬不要逼着孩子去做。興趣纔是孩子學習的最好動力。

4、提前學習讓我的孩子更加自信

進入初中,這種變化對於孩子來講是全方位的,新同學、新老師、還有新課本、新知識,最重要的是新的教學方式。

初中老師更強調課堂知識的講授,初中的課業量比小學要多,留的家庭作業也比小學多,但監察則相對寬鬆,更多的是用考試排名等方式來刺激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爲此考試成了衡量孩子學習成績的一個標準。看看人大附中班裏什麼樣的孩子自信?當然是成績好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很得老師的喜歡。

初中的孩子主要學習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面對這幾個科目的學習,通過多次和學而思的老師溝通交流後,我對孩子進行鍼對性的輔導,哪科不行,就補哪科。同時孩子還會根據學習需要,提出提前學習一些知識。比如今年開學後孩子就進入初三了,初三的時候會增加一門新課--化學,這門課對初二的孩子來說完全是新的,沒有什麼基礎。爲此我的孩子選擇在初二放暑假的時候提前學習化學。笨鳥先飛,這樣纔可以比別人飛得更高、更遠。

但願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夠樂學、善思、敢爲,品學兼優,茁壯成長,成爲社會的棟樑之材!

育兒心得體會4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常常會被一些新奇的東西吸引,從而捨棄正在做的事情。而我們都明白,不專注就做不好事情,所以,家長對孩子以後的學業和生活很是擔憂。其實,家長是能夠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具體怎樣做,我們透過下面這個例子來了解一下。

小咔咔已經3歲了,生性頑皮。家長教他的時候,他經常東張西望,不認真學習。但是有時發現他竟然已經學會了。媽媽向專家諮詢:這是什麼狀況怎樣才能夠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專家對此做出回答。

孩子在這個時期本身是好說又好動的,對身邊的環境充滿了疑問,往往喜歡去探究。大腦皮質的發育程度影響着注意力是否能夠集中,透過刺激以後,在大腦皮質的局部區域會出現優勢興奮中心,其他部分則處於相對抑制的狀態。隨着優勢興奮中心興奮性的增長,注意力就越發集中。然而嬰幼兒的大腦皮質還處於發育過程中,興奮與抑制過程尚未發展完善,所以,不能長時間維持優勢興奮中心。當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事物的時候,容易出現“生理飽和”,相關的神經細胞出現抑制,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所以興奮中心從一個區域轉向另一個區域,孩子的注意力隨之出現轉移。因此,嬰幼兒的注意力沒辦法長時間持續。另外,注意力能夠分爲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兩種。無意注意在嬰幼兒身上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日益發展。因此,你的孩子剛剛3歲,大腦皮質尚未發育完善,無法長時間維持優勢興奮中心,他的注意時間只有大約10分鐘。但是無意注意已經把你教的資料當作一種信息儲存在大腦裏,關鍵時再現出來,所以,你就會發現他其實已經學會了。

然而注意力是寶寶學習的基礎,想教孩子知識,務必要在注意力穩定的這個階段內。倘若孩子的眼神與體態證明注意力已經分散,就就應停止學習。每一天能夠進行多次教學,慢慢延長單次的學習時間。

當然,有具體形象、新奇、鮮豔、強烈以及多變的事物才能夠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對事情有興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與此同時,父母有必要明白,“玩”是寶寶的工作,就應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必須要牢記:萬萬不可訓斥孩子,不然孩子會出現厭倦情緒。

在此,提醒各位家長:

首先,明確孩子的學習目標,選取與孩子年齡段相符的學習資料;

其次,要學會組織語言,引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要學習的資料上;

最後,爲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排除所有會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家長應注意鼓勵孩子參加實際活動以調動其興趣,加強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逐漸延長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讓孩子在實踐中學到知識。

育兒心得體會5

生了二胎後,爲何對大寶有愧欠的感覺?

在生老大之前,我和老公就商量好了,不讓大寶獨自長大,會再給她一個伴兒。童年的小夥伴是什麼東西都代替不了的,姐妹之情是她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姐姐接近3週歲的時候,妹妹出生了,轉眼4年過去了,這對小玩伴也經歷了多數兄弟姐妹之間情感的和平和戰爭。她們漸漸長大,相處地也越來越融洽了,作爲父母的我們打心眼高興。

有些生了二胎的寶媽存在一種奇怪的心理,就是對大寶總是存在愧疚的心理,總覺得自從有了二胎之後,對大寶的的關心都減少了。和多數父母一樣,也曾有過對大寶的愧疚,玩具分配問題,姐姐要不要讓着妹妹等等問題。

自從有了二胎之後,尤其是在月子期間和小寶一歲之前,這段時間是寶媽最忙的時候,而且也是心情起伏最大的時候,有時候因爲一件小事就會突然火大,如果兩個孩子年齡差距小,大寶也需要媽媽的關愛,甚至比以往更黏人,大人常常會因爲精力不濟,心情煩躁,對大寶的態度會很惡劣。等脾氣發完,事情過去之後,更會覺得自己對大寶不好,有虧欠于大寶。

想起妹妹剛出生,我剛出月子的時候,姐姐要吃蛋糕,妹妹餓了要吃奶,我讓姐姐等一下,她便一直問:好了嗎?我想吃蛋糕,什麼時候能吃蛋糕?我說等一下,妹妹吃飽了睡着了,我就幫你切。因爲等的時間長了,她愈發情緒激動,最後開始哭,我又心煩有心急,大聲喊她出去,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看着她可憐的樣子,我心痛不已,一邊一個寶貝,我們哭做一團。我真心覺得對不起姐姐,她也只是個孩子,媽媽就是她全部的世界,被這個世界拒絕了,她是多麼無助。後來老公回家不停安慰我,給我分析在這個階段情緒起伏較大,是很難控制脾氣的,吼孩子不是本意,不必過多自責。從那之後他下班或休息的時候會多花很多和姐姐玩,我有了時間休息,心情也漸漸平靜,能更好的照顧姐倆了。

有個寶媽說,大寶四歲多,二寶二十多天了,從懷孕到生產那天大寶一直跟我睡,順產住院四天。大寶晚上跟着姥姥姥爺,白天在醫院隨時能看見我,過來看看妹妹說好高興,他真的有妹妹了,然後問我還疼不疼,就出去玩,玩夠了想我再進來看看。出院後第一天在我牀上睡着了,他奶奶非得抱到她屋,我也不能強制說不讓抱,後來半夜大寶哭着回來了,從此都是跟着我睡。左邊兒子,右邊閨女,最邊上孩子們的爹。生二胎爲什麼要委屈大寶呢?寧願自己累成狗也不能委屈孩子,不然我爲什麼要二胎呢?

除了這種情況外,大寶有時候也會覺得有了弟弟/妹妹之後,媽媽就不愛自己了。有個網友說,自從有了二寶,雖然大寶也喜歡妹妹,可是大寶畢竟也還小,有時不聽話我說他,他就哭着說媽媽不要我了,而且一直重複說很多遍。真的很心塞,有時明知他的要求無理,卻不忍心拒絕。

有的家裏甚至會出現大寶嫉妒小寶,趁大人不在的時候打小寶。寶貝大一點會因爲吃東西,分玩具鬧意見。我家的做法就是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吃的一樣多的話對妹妹腸胃不好,玩具輪流玩。姐姐應該照顧妹妹,但妹妹要聽姐姐的。誰錯了誰道歉,而不是說大寶應該懂事,事事就該讓着小寶。

兩個孩子年齡差過小的話,兩個孩子的矛盾會多些,大寶就會覺得自己會受到偏待,從而處於弱者視角,總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年齡差距大的兩個孩子,老大懂事些,不會爲吃的玩的去和小寶爭,但內心卻極爲敏感,父母要多和老大交流溝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愛還和從前一樣,只有家長不偏倚,兩個孩子之間相處纔會更和諧,寶媽也就不會出現愧疚的心理了。

父母不必嘴上老強調公平,會給孩子一種真的很委屈的感覺,久之就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孩子需要的是尊重,不是無條件的順從。用實際行動來表達關愛,換位思考,才更有利於兩個孩子的成長

育兒心得體會6

小學階段,學習太寬泛了,只要孩子感興趣她都會學習,而我一向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就是把學習侷限在課本知識上的學習,抹殺了孩子對很多東西的興趣。所以我一向鼓勵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學什麼,孩子有很多的想法,她會把自己所喜歡的當成今後的職業,她說自己喜歡化妝,今後要做化妝師,因此她經常在網上看化妝視頻,這一過程她瞭解了顏色,而且很多視頻都是英語的,這也給她創造了聽英語的環境,這一過程也讓她更加熱愛畫畫。因爲孩子的牙齒不是很好,我經常帶她去牙科醫院,之後孩子說覺得牙醫看牙很搞笑,說今後想做牙科醫生,我告訴她這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這也讓她更加關注自己的牙齒,我也準備有空多讓她瞭解學習牙齒的生長。她說自己喜歡打羽毛球,我就陪她打,雖然她打得不好,但是這也是身體協調潛力的學習和發展。

我的一個觀念是,學習是一個慢慢地過程,慢地要伴隨我們一生,如果此刻太急於求成,那麼只能讓孩子反感學習,此刻孩子還小,還對很多東西很神祕的時候,讓她自己順其自然地去發現。幼兒園時欣怡因爲在學習班學習游泳而害怕水,開始我很急,因爲周圍的很多孩子都會游泳了,因爲我覺得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不能把握,孩子哭得很厲害,最後我放下了,但我對我自己的放下表示很後悔,我覺得就應堅持,但是此刻孩子也自己慢慢的學會一點點了,也喜歡游泳了,我回頭想想還是要順其自然,慢慢來!另一個例子就是學鋼琴,此刻孩子也喜歡鋼琴了,鋼琴這以前在一段時間是她最厭惡的東西,我們也是慢慢來,我不要求她必須每一天都要練,但告訴她有時間要想着鋼琴,我給她找優美的鋼琴曲,等她喜歡上這個曲子,她就很想有一天能自己彈奏出來。讓她學鋼琴不是爲了今後能上舞臺表演,而是爲了讓她能熱愛音樂,有必須的藝術修養,陶冶情操!

游泳和鋼琴這兩件事情真地讓我堅定了:趁此刻孩子還有能夠慢慢來的時間,順其自然,我們務必要培養好她的主動性,要保護好她的興趣,等基礎打好了,今後高樓才能蓋的即漂亮又結實!

而對於學習方面,很多孩子在小學之前學過拼音,數學和英語,但是我的孩子出了認識一些字,其他都沒有學過。因此在小學剛開始的1個月,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很難的,尤其是拼音,我沒有讓孩子死記硬背,其實對於死記硬背大人都不喜歡,我一向認爲和人文音樂體育學習的不同,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務必要堅持學以致用,因此在拼音學習的艱難過程中,我讓孩子註冊了此刻很流行的微博,讓她自己在上面打拼音記錄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喜歡電腦,我把電腦鍵盤的英文都貼上拼音,讓她自己輸入想要說的話,還有寫日記,不會寫的字,讓她用手機拼出來,照着字寫。學以致用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個生活的過程,只有學會了知識才能更好的生活!

對於英語學習我們也是提倡慢慢來,不可速成。以前也爲要不要送孩子去學習班學英語而猶豫,但是此刻我們自己的做法我感覺也不錯,尤其是在這個寒假,孩子以前都只能說英語單詞的,突然能夠連貫的把4句自我介紹的短句了。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和我們每一天晚上睡覺之前給孩子聽的英語是有關係的,雖然她都聽不懂,但是反覆聽讓孩子對英語產生了十分好的語感,包括也經常給孩子聽英語歌曲,此刻她能區別出英語和其他的外語。

記得她以前有一天她在微博寫的一句話是:我很厭惡上小學!但是此刻問她,她說挺喜歡的,這說明老師和我們在共同爲孩子慢慢的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環境。

育兒心得體會7

1、以身作則,成爲孩子行動的表率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透過自己的觀察,能夠從家長那裏得出什麼事能夠做,什麼事不能夠做,從而得出行爲的準則。作爲家長,務必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爲孩子起模範帶頭作用,作一個好的表率和榜樣。

2、家長要認可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自由的空間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好奇貪玩是他們的天性。作爲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找到孩子平時難以察覺的閃光點,大加讚賞並給予用心引導,不要忽視孩子天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孩子就是靠這些來發展她的心智的。當自由給孩子時,孩子不再聽成人的擺佈,而聽從他內在老師的呼喚,他會依照他生命的秩序和要求來發展。他在玩水中變得專注而且安靜,雖然他玩的滿身是水,滿地是水;在玩沙中,他把整個世界都忘掉了,雖然他會把衣服搞髒;在攀高中,他充滿了探險和勇敢的精神,雖然讓你提心吊膽;在捉迷藏時,他總藏在一個地方,從不試圖換個藏身處,當你每次都出此刻同一個地方發現他時(他很高興上你發現他),他就會快樂的哈哈大笑,而且不斷的重複這個在你看來既愚蠢而又毫無好處的遊戲……所有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好處何在。對他的未來有什麼幫忙爲什麼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這樣

3、善辨是非,正確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要捨得批評孩子,但要掌握好批評的火候。批評能夠使孩子改正缺點、錯誤,構成好的品德行爲。

首先要查清事實,不能主觀臆斷,不能冤枉孩子,否則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對抗,起到相反的效果。其次要就事論事,不能翻箱倒櫃把孩子的所有缺點都擺出來批鬥,也不能從事說到人,進行大面積的批評,正確的做法是把人於事分開,只對此事不對人,使孩子懂得父母否定的是自己的不良行爲,而不是本人。這樣的批評,孩子纔會心悅誠服地理解。最後批評要點到爲止,批評孩子不能沒完沒了,嘮嘮叨叨,這種批評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孩子能有所醒悟,並決心改正,這一頁就就應翻過去,一切從頭開始。

4、開拓思維,多方面發展。孩子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經常變換的。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合理的開發孩子的智力,開拓思維,讓她儘量多學一些知識。同時家長也就應順應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及時補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5、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要理解孩子。作爲家長要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因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掌握社會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知識,儘管孩子提出的問題很幼稚,但反映出他在思考,家長對孩子提出的答覆以及態度,將會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爲有着重要的影響,有些甚至還影響他的一生……

育兒心得體會8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我個認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學生活正規而有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如教育孩子養成早起、早睡,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己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長足發展;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曬……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情能力,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增強了很多。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這方面我們要求他做到:教師上課時要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不開小差;養成定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他做作業時我們不在旁邊陪他,監督他,我要他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時我們纔會提醒他和啓發一下,只在作業難點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養成他獨立思考的自學習習慣。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閱資料。

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時,也應注意時間和環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經常在全家吃飯時,教育孩子、尋問功課等,緊張的氣氛令孩子有時吃不下飯,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我氣上心頭,滿臉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飯菜,誰也吃不下。後來,通過跟其他家長交流,我現在就經常利用晚飯後散步和平時在一起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時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跟老師進行有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有效結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家長成員間要配合黙契

爲教育孩子,作爲家長成員之間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引領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間目標一致,態度不統一,往往會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擾,孩子在多重選擇面前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家長的心血必然付之東流。我和家庭成員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堅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點心得休會,當然不同家庭情況,不同的孩子,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相互學習中進步,我們最終的目地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育兒心得體會9

要說我的育兒心得真的沒什麼,大家都初爲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寶寶一天天長大,我也和她一齊慢慢成熟,怎樣理解孩子,學習探索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寶寶是一個脾氣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對她兇,她就越哭鬧得厲害,你要是蹲下來好好和她說,反而會乖乖聽話,懂事的讓我們吃驚,跟小大人一樣。所以我經常和她互換主角,讓她來當我的姐姐甚至媽媽,她會一一告訴我這個要這麼做,那個不能夠這樣做,之後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時不好的習慣,而我到達了預先的目的,感覺何樂而不爲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後天的培養很重要,雖然有脾氣,但很爽直,我不喜歡孩子像個牛皮糖那樣粘。她就是哭也不會很長時間,在她沒完沒了的時候,我們就採用轉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兒哪兒玩耍,或者買什麼什麼玩具的時候,我會突然說“哎呀,昨日爸爸買的那個玩具怎樣不見了?”她就立刻不鬧而是去把那個玩具找不出,還說“你看呀,不是在這嗎?”早上孩子往往會賴牀,個性是冬天,閉着眼睛縮在被窩裏不肯起來,我就拿了一樣東西,在她耳邊說“看看這是什麼呀?”“你明白嗎,這天親公給你買了什麼好吃的嗎?”她立刻就清醒過來,呵呵,還屢試不爽呢。

但有時候也會很無理取鬧,這個時候什麼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邊,全家人步調一致,她會哭到東哭到西,然後有個“好人”就站出來,跟她講道理,這個時候她立刻止住哭鬧,還一個勁的說“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們全家就立刻會意的笑起來。孩子還小,我們的教育都是正面的,從來不恐嚇她,說什麼大灰狼來啦,妖魔鬼怪來吃寶寶啦,也從來不把孩子關到黑房子裏。不能給孩子稚嫩的心靈留下陰影。老師經常表揚她的小手很巧,我們大人當然很受用,可這也是她每每把家裏搞的一團糟後纔出的結果,讓她收拾乾淨,必是不願意的,只有說

我們一齊來比賽看看誰收拾的最乾淨哦!她纔會跟上了發條的機器人一樣興奮的幹起來。孩子從小就好學好動,最會模仿大人的樣貌,看到我們搞衛生,她就搶着抹桌子掃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紙沾了水到處擦,儘管有的時候反而弄髒了,但是看到她認真快樂的樣貌,我們就都開心了!我們全家還常常跟她一齊互動,比如她帶上圍兜,拿了鍋碗瓢盆做飯,還煞有介事的來問這個“你想吃什麼菜”,那個“你想吃什麼菜”,我們都認真的說“我要吃蛋炒飯”,“我要吃清蒸魚”,於是她就說好的,立刻做。一會就端上來給大家吃,我們就裝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樣貌,還不住的誇獎說“真好吃,真香”,她立刻咯咯地笑個不停。

孩子是一張白紙,什麼好什麼不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概念。剛到學校什麼都不懂,老師發紅花,她扔掉,因爲她不喜歡,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對的事,老師爲了教育大家,讓他們站到上面給大家講什麼是不對的,可她會跟他們一齊站到上面,這個時候就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結合在家的表現,她也喜歡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龍頭上衝洗,一來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溼了,二來還浪費了水,我們就跟她說衣服溼了要咳嗽,浪費水是錯的,結合南方乾旱的事,給她講南方的小朋友因爲沒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讓她懂得要節約用水。此刻她還經常給我們大家發小貼紙呢,邊發邊說誰表現好就發小貼紙給她,我們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對象呢。

孩子從小就有虛榮心,喜歡爭第一。開始的時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賴皮,必須要我們等她讓她,有時候乾脆哭鬧,這時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爭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讓給你,在學校裏也是一樣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領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競爭,得到第一是很光榮的,別人得第一你也該爲朋友高興。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會因爲沒有得到第一而哭鬧了。

因爲身體的原因,我們還是會慣着她一點,看着她咳嗽咳的喘但是氣來我們都會很心疼,但是醫生不讓吃甜的,我們就和她說等身體好了吃,結果到超市看看這個甜的,那個又是甜的,說怎樣都是甜的呀,厭惡死了!我聽了又好笑又憐惜,期望她早早地把身體養好,做一個健康的寶寶!

寶寶超喜歡跳舞,說的具體一點就是扭屁股,每次都讓我打開手機裏的音樂,然後讓我們坐好,她就開始舞起來了。其實從她六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對音樂有感覺了,總能抓住節拍,扭的很歡,而且是自編自演,而我們只需要當她的觀衆就行了,結束了還要鞠躬致謝呢。有時還要唱上一段,雖然有的歌詞唱不全,但我們都笑着給她鼓掌,所以她就更喜歡舞蹈了吧,而我們全家也一致決定要她去學拉丁舞,絕對不埋沒她的這個小天分。

其實,我並沒有要她有多聰明、多能幹,順其自然,告訴她生活的常識、做人的道理,我覺得就夠了。幼兒園是孩子最快樂的地方,是孩子的天堂,是最先感知的大家庭,讓他們有節制的玩耍,認知,讓他們明白尊老愛幼、親切待人、友愛同學、關心別人,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學習,身心都健康這就足夠了。

和寶寶在一齊,自己常常也會變成小小孩,甚至一家人都會變成小小孩,親婆常笑稱全家都要變低智商了。我們用她的心感受這個世界、解讀這個世界,親愛的寶寶,期望你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每個家庭的期望,也是全社會的期望!

育兒心得體會10

關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的問題。說實話,本人也是初爲人母在育兒方面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只能說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我還是依然不斷在學習中,平時喜歡看育兒書籍。還有就是平時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現在寫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但凡有小孩的家長都喜歡評價自己的孩子“乖”或者“不乖”,很多家長見面是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乖。這個“不乖”只是根據成人的標準去判斷的,我覺得成長規律中就是包含“不乖”的,我的孩子也不乖,比如冬天要穿裙子,夏天包個毯子,稀奇古怪的事可多了,但孩子的“不乖”就像女人的更年期一樣是不可控的,是孩子自己也控制不了的,因爲他還沒有成熟的心智,還不懂得自己排解情緒。就是需要大人的包容與安撫,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還有這個“不乖”具體是指什麼?我想了下,無非是:

1.在牀上沒玩沒了的跳。

2.爬上爬下不知害怕。

3.喜歡踩水拉也拉不住。

4一言不合又哭又鬧。

5.喜歡拿個樹枝到處亂戳。

6.喜歡在地上撿一些大人覺得很髒的東西。

7.老是玩小刀啊,危險的東西。

8.搞的家裏亂七八糟。

9.不會吃飯要吃飯,會吃飯後不吃飯。大約就是諸如此類的事吧。我的女兒就是這樣一樣不拉的長大的。

如果你是因爲這個覺得“不乖”那真是大可不必,這隻能說明你的孩子太正常了,現在的孩子受到的約束太多了,把一些人的天性都被管制沒有了,古今中外,有錢沒錢的孩子都是喜歡幹這些個事的,什麼原因?“人的天性”你非要讓他一動不動,那豈不是逆天行事嗎。自尋煩惱不是嗎。你需要做的只是保護他的安全,保護他不是什麼都不能做。而是在他做之前把大的危險因素剔除,比如我女兒看我縫東西非要用針,我會幫她取一個繡花用的圓頭針,扎到她也不痛,用刀,我會給她吃西餐用的不鋒利的刀,用剪刀剛開始用安全剪刀,後來看她根本不會傻到剪掉自己的手指,就直接用小一點的真正的剪刀。(她倒是剪破過我的新褲子和牀單)。所謂的心靈手巧不就是要多動手,多動手才能熟能生巧,纔不會傷害到自己啊。在管理這些小問題時要掌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原則,比如在牀上跳,家長實在忍耐不住時一般會說,“快下來,把牀跳壞”。但如果在他跳一會滿頭大汗時你對他說“跳的太高了,太厲害了。是不是累了,下來喝點水”這樣可能效果更好,等他喝完水,以小孩的個性可能已經轉移目標了,豈不是不引起衝突有能解決問題。

還有幾種不乖表現在.無節制的吃零食,2.不肯上幼兒園或者遵守一些規則。如果是這個,請先看看家長有沒有犯以下錯誤;“ .如果你聽話就給你買薯片吃.2.如果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關起來,讓老師收拾你。3.快把你的東西藏好不然別人拿走了。”這樣傳遞給孩子的是什麼? .零食是獎品。2.幼兒園等同監獄.3.外部世界不可信任隨時會有損於自己的事發生。我想,.人人都想每天拿獎品,何況零食畢竟好吃。2.永遠不進“監獄”。3.誰也不能信任。搞不好還要先攻擊別人。很多孩子的事大概不出這左右。教育就是細節。

我對於零食的態度是,我不會主動買,但是在某些場合遇到了也不阻止她吃。這種場合大多是歡樂的場合,經常看到在結婚,或者聚會場所因爲孩子的事,大人也不愉快,小孩也不快樂。其實一年的這種場合並不多,何不滿足一下他,算下來並不多,很多奶奶,嘴上說不能吃不能吃,到了超市心一軟買一大堆在家裏。孩子吃時又一直嘮叨。這豈不是既沒有控制零食也沒有讓孩子得到吃的快樂嗎,還讓他養成耍賴的習慣。

對於玩具也可以如此處理,她看到了想要就買,可能她想要的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尊重她的選擇,不要說這個不好,那個更好,這不就相當於干涉“婚戀自由”嗎?孩子的事孩子說了算。不要家長認爲什麼好纔買,到最後經常是買了你想要的,還要買他想要的,家長氣不打一出來,搞得孩子哭爹喊娘。

在幼兒園我發現有的小孩不受控制,聽不懂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規則,我得到的結論是父母太過於壓制了,在家裏什麼都不讓動,甚至限制了人身自由,家長喜歡他乖乖坐在懷裏一動不動,其結果就是家長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家長稍不留神孩子就像越獄了一樣,像小牛一樣衝向自己的目標。想想我們小時上學時老師一離開教室,壓抑一節課的`同學什麼反應,想想壓抑幾年的孩子什麼感受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是在6+的撫養模式下成長的,孩子已經揹負太多的期望了,已經太被“看重”了對待孩子的事家長已經無法做到“順其自然”了。我自己帶孩子也不是要她用成功來報答我,我這幾年看一個生命神奇的成長已經讓我無比幸福了,我只是做一個母親應該做的,這些事有的別人可以替代有的事別人無法替代,我發現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遠遠大過對孩子的付出。想想我們每日工作8小時也是一生碌碌無聞,而每日全心全意陪孩子不超過一小時,卻希望二十年後收穫一個“郎郎”,豈不可笑。當然這樣的家長只是少數,但不是沒有。我在親自撫養孩子時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爲孩子爭取自由爭取玩玩水龍頭的自由,爭取自己吃飯搞一身的自由,爭取把地板搞很髒的自由。給我們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她也去尊重這世界的萬事萬物,對生命的尊重纔是教育的核心吧。

1.我接觸的第一本有意義的家教書是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前,引起家教熱潮,孩子在各個年齡段都適合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通俗易懂的書,爸爸也可看,並不是只是寫給媽媽的。作者也有博客。

2.0-6歲的書,0-6歲是關鍵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後在學校時間也是有限的還是以家庭教育爲主。蒙特梭利在這方面研究比較多,國內最早的蒙氏是孫瑞雪的《愛與自由》《撲捉幼兒敏感期》。《愛》偏理論,《捕捉》偏案例,看了案例就知道孩子原來都是一樣的,對自己的孩子就不會那麼不知所錯了。心態也會從容很多。

李躍兒《誰瞭解孩子成長祕密》《誰拿走孩子的幸福》這個人創建了中國的巴學園。她提倡的不只有蒙氏還有很多自己的東西。這兩位作者都自己創建了幼兒園,當然書裏有很多對自己幼兒園的描寫,但這不妨礙書裏的不錯的科學理念。

我生活中翻的比較多的是韓國的,申宜真的《0-6歲兒童心理百科》她還有一本《好媽媽慢慢來》(我沒看過,因爲沒買到)從書名就知道她提倡等待孩子,給孩子時間。書中涉及常見心理問題比較多,挺實用的。

《別以爲你懂孩子的心》0-3歲的,寫的是自己的孩子成長的點滴,非常生活化,像一盤家常菜,通過小例子來說教育的細節。她好像也有博客(博客真好,省錢了)。

3.和孩子溝通的書。美國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很實用,像書名一樣,操作性強,不只是應用於和孩子溝通,和成人溝通一樣有用,現學現用,立竿見影。

4.小說類的,可讀性好,有趣味,隨便看看就能感觸良多,寫自己與孩子的感情與成長曆程。池莉的《來吧孩子》。劉墉寫給兒子的《超越全書》,寫給女兒的《成功全書》。雖然書名很俗但是他是一系列的全集。劉墉也是我心目中的完美男人,自己成功還能讓家庭也幸福,孩子也成長不錯。他寫的書不只是育兒更是做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西方的現實生活結合傳承的特別好。(作者孩子在美國紐約長大,成長環境比國內更可怕)

5.親子共讀的書。《窗邊的小豆豆》,《夏山學校》(這本還沒讀)上次寫的巴學園是幼兒園是錯的,小豆豆裏的巴學園是小學,寫錯了。這是父母可看,孩子也可看的書。

6.還有很多繪本(圖畫書)。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的好選擇,《湯姆系列》《貝貝熊系列》前者是兒童心理自助,寫的是孩子上幼兒園或者遇到什麼事的想法可以和孩子產生共鳴,後者是養成好習慣,比如“見什麼買什麼”“電視迷”“錢的學問”看看書裏的家長是怎麼處理問題的。孩子看的書有很多,上小學後能自助閱讀的鄭淵潔的童話是首選。但不可急於求成,要慢慢來。

育兒是一項艱鉅複雜的工程,它不僅僅需要財力,更需要精力與耐心,然而在與孩子共同學習中能收穫一些快樂與甜蜜,同時也能得到一些思索和啓迪,總之孩子只要有一點進步,都會令我們驚喜不以,因爲那是老師與家長辛苦付出後所收穫的果實。我也想請教其他家長,看看有什麼好的方法;我們需要不斷去探索更好更多的育兒方法,也希望好的育兒方法和好的老師就如同一艘輕舟,載着孩子們駛向無限廣闊的知識海洋,讓孩子們更健康,更優秀!

育兒心得體會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也一直在育兒的這條道路上探索前行。

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教育是從點滴小事做起,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耳濡目染的薰陶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始終要求自己言行得當,知行合一。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爲映出了父母的教育。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沒有自由的規則是控制,守規則的孩子更自由。家庭規則教育應以自由爲前提,培養孩子的自由精神。在我們家的規則教育中,會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一方面有利於孩子主動建構規則的意義和內涵,而非被動接受;另一方面,這一過程也可以讓孩子深刻體會到規則建立的目的是爲了保證自由,而非限制自由。孩子的自由應該有其底線,具備我們一般人所認爲的良好教養,明白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懂得尊重他人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來自父母的適當輔助,可以讓孩子在攀登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我很喜歡和孩子一起讀書,特別是我國古典詩詞歌賦,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其中富含深刻的道理。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孩子在書籍中提高涵養,同時也能夠感受書籍帶來的真正的快樂。

教育是我國的百年大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形成三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作爲父母,我們會一直在教育的道路上乘風破浪。

育兒心得體會12

簡短的三條,雖不能說句句精闢,但仔細品味,每一句都有它的道理,資料如下:

1、當寶貝玩某個物件的時候:對於好奇的寶貝來說,不管見到什麼,他都會有拿在手裏玩耍的願望。也許,碰巧,這個東西在他手裏舞動,劃出一條十分好看的線條;如果速度足夠快,還可能舞出一片很有意境的圖案;又或者,這個東西突然掉落在地面,或者被寶貝抓在手裏砸向地面,或者其他物體的表面,發出一聲個性的聲響,這個聲響碰巧就有着十分有感染力的音樂元素;再或者,寶貝無意間將兩個東西擺放到了一齊,它們的聯合突然就有了一種珠聯璧合的感覺……

————《和寶貝一齊享受碰巧的藝術》

2、語言從出生到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併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發育敏感期。故在此階段,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唱兒歌、朗誦詩詞,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潛力,爲孩子的語言發育“添磚加瓦”。思維從出生到2—3歲,爲感覺動作思維發育敏感階段;3—6歲爲具體形象思維發育敏感階段;7—14歲進入抽象邏輯思維發育敏感階段。各階段之間能夠透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加速,但不能超越。

————《相“對”而動,讓孩子更聰明》

3、學問5:囉嗦不得有些家長教訓孩子喜歡沒完沒了,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爲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取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或者根本就沒聽。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並非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的嘮叨太多了;另外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耳朵“失聰”,使教訓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爲止。

育兒心得體會13

女兒學校佈置了一項作業,要求家長寫一篇關於育兒的文章,爲了完成任務,做一個積極的家長,我完成了作業。以下是文章內容。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名很優秀的人,但是很多家長喜歡抱怨,喜歡找理由: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說自己孩子如何難教,或者說自己沒文化、家裏條件不好,沒時間等等,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但是我覺得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得教育好自己,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

我覺得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必須接納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的表現是好或者不好,學習是好是差,都得接納他,只有接納了孩子今天的表現,才能心平氣和,不帶情緒地和孩子說話。我相信有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表現不好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指責或者打罵孩子,因我以前也是這樣,結果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和我對着幹。而且牴觸我說的話,也不喜歡我。後來我反思了自己,是不是我自己對孩子太嚴厲,結果造成孩子的心裏負擔?孩子怕我不是一件好事。必須接納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接納你。溝通和教育才能開始。不要做一個家長式的家長,而應該做一個朋友式的家長,讓孩子覺得和你是平等的,這樣,孩子有什麼話都會跟父母講,這樣我們才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動向。

其次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像我們家雙胞胎由於很多方面的原因,理解能力比較差,功課不是很好,所以在家我們經常會給她們多做點練習,做練習的時候,我們儘量少出難題給她們做,而讓她們做些簡單基礎題目,一來,簡單的題目做的多了,稍難的題目也自然會做了,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也上去了,二來,簡單的題目做的多了,正確率高了,也提升了她們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相當重要,就是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獨立地完成作業。我們要檢查孩子的作業,但是我們只要檢查作業完成的情況,至於錯對,我們做家長的儘量不要插手,不要去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可能這樣做結果是孩子最後答案錯了,但是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孩子能夠自己負起學習的責任,因爲我們老是輔導孩子作業,這樣會培養孩子的依賴性,一旦碰到稍有困難的題目就不願動腦子想,我女兒就是這樣。所以雖然每天交上去的作業準確率很高,但是很多都是在我的輔導下完成的,我每次輔導她們的時候,她們就好像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所以是今天教會明天忘,很不上心。而且輔導孩子也不好,因爲現在的教材和以前都不一樣,家長也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有時候可能要誤導,反而增加了老師的負擔。如果家長和我一樣有這種習慣,千萬要改正,因爲這很不利於孩子成長。

育兒心得體會14

初爲人父母的我們,爲迎接小天使的到來釒卯足勁兒做足充分的準備,可來臨之際仍感力不從心不知所措,之前所有的準備都覺得少之又少,根本不夠用,毫無經驗的我們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卻不亦樂乎,累並快樂着!

我是全職媽媽,帶孩子的累自己最清楚,雖然辛苦可也很知足,能看着孩子慢慢長大是件奢侈的幸福!當她第一次喊媽媽,心中無比欣慰。

1.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家基本上是不買零食的,從小開始也一直灌輸女兒吃東西適可而止的觀念,有件事情至今使我記憶猶新。一次去超市買東西,剛好是快到新年了,超市裏擺放着各式樣各樣不同顏色的糖果,模樣很是誘人,我以爲女兒會開口要求買,可意外的場景發生了,她說“媽媽,這些糖果都好漂亮噢,我就摸一下好嗎?”不管看到任何吃的東西她都不會吵着要買,現在也一樣,她知道不可以吃太多的零食。

2.快樂生活中學習

睡前故事想必是麻麻們每天的必修課,剛開始講的時候發現寶寶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壓根就沒在聽。有時候我在忙,讓女兒自己玩,我經常邊忙邊讀“三字經、唐詩”。有天我剛讀了前一句她竟然能會讀下一句的句子,讓我驚訝的是她可以把整個故事一句不落地讀下來。

3.讓孩子感受到愛,並且做個友愛的人

先生每次出門女兒會囑咐:“爸爸,開車小心點,我在家等你回來。”

一天帶女兒在小區樓下玩,剛巧碰到鄰居家孩子也在,兩人一起跑步,並排跑時鄰居家孩子腳不小心絆到女兒摔跤了,膝蓋破了痛得她大哭。這時鄰居家孩子像若無其事般地走開了,好像這件事完全和她沒關係似的。一個不懂得關心別人的人內心是孤獨和沒有安全感的。如果父母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母愛,我堅信孩子回贈我們的定是加倍的愛。

平日裏常和女兒唸叨要助人爲樂,愛自己愛他人。也會對孩子說“我愛你!”某天吃着中飯女兒突然句:“媽媽,我愛你。”這是她第一次和我說,激動萬分。如果我累了躺沙發上,她會拿小被子幫我蓋好,還不忘告訴爸爸說話小聲點,別把媽媽吵醒。

4.不要捉弄孩子

對這畫面大家肯定印象深刻: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一大夥人,拿孩子逗樂,故意問他問題,不管他答的對與錯都會成爲大傢伙的笑話,最後結果:大夥樂了,孩子哭了,無辜的臉上掛滿疑問,內心充滿了不安。我極積反對這種做法,孩子是要我們尊重的,他們不是大人的玩偶,更不是人們拿來消遣時間的。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做個有主見有思想的人

現在生活條件優越了,孩子獨立性差了。許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懶惰,整天玩遊戲,不肯定學習,其實不能怨孩子,多半是家長造成的,如果工作後回到家,粑粑麻麻們能放下手上的手機、電腦、電視機,多和孩子交流互動,多陪陪他們,想必不是以上的結果。

我們家離菜場來回約1.5公里路程,女兒從一歲半開始走路跟我去買菜,除了偶爾累了會抱一下,基本都是自己走,練就了她步行的耐力。今年4月19號去廈門旅遊,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每天8:30從酒店出發到晚上8:30回到酒店,一天至少走8、9個小時,兩天她都堅持下來,而且還精力旺盛。

生活方面她挺也獨立的,主動幫忙折衣服,端菜端飯,有時喂弟弟喝水。

請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她學會獨立思考。孩子專心在做一件事情時家長千萬別去打擾他們,以免分散他們的專注力。

女兒慢慢開始懂事,我們會尊重她的選擇:買衣服、鞋子自己選喜歡的顏色;平時畫畫塗顏色她也不會按照原版的來塗,我覺得這是好事,她應該有自己的審美觀;興趣班我更不強迫,真感興趣讓她參加,尊重她的意思,不給她增加學習壓力,至少現在不是時候。我只希望她健康、平安,能一直做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一個母親對女兒一生的期望!

很榮興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們家朵朵的成長記,我相信在學校老師們專業、用心的引導下,孩子們會做得更好,更加優秀!在此代表所有家長對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你們辛苦了!

育兒心得體會15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每個孩子就像一本書,要讀懂這本書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掌握要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成爲一個好家長,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接下來我想談一下這幾年和孩子一起成長過程中所體會的一點點心得。

有人說,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爲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

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一些家長認爲,什麼都爲孩子做好準備就是好家長的表現,但過度的溺愛只會使孩子形成嬌生慣養的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愛本是無可厚非,但也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和鍛鍊的機會,家長要學會“抓大放小”。很多事情孩子其實已經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只在孩子需要幫忙時纔對其加以指導。

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和選擇權。我不喜歡給孩子條條框框地規定該怎麼去做一件事,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多是我們家長不一定想得到的。和予予去逛超市的時候,她會提醒我:“媽媽,家裏的餐巾紙只有一包了,我們該買一些回去了。”“家裏的餅乾也沒有了,我們買幾包吧,餓的時候可以吃。”這都是她平時自己所留意到的生活細節,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讓孩子自己多一點選擇權,滿足她,幫到你,這是孩子很樂意做的事情。

滿足她,而不是一味的慣養,原則還是靠我們家長來把握。比如孩子都喜歡吃糖,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很早我就跟孩子達成協議,吃糖可以,但一天不可以超過兩顆,所以至今,再好吃的糖只要兩顆吃了,她就會很自覺地停下。其實孩子是很有原則性的,越禁止孩子不能做的事,越是孩子感興趣的。我有個同學的孩子,平時家教甚嚴,家裏從來不許他吃糖,有次來我家玩,看到糖,眼神裏充滿着渴望,我讓孩子想吃就自己拿,他竟然把糖塞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趁他父母不在,一個勁地吃,我同學一來,孩子就馬上吐掉了嘴巴里的糖。看到這裏,我覺得我的同學該好好反省了,孩子在他平時的嚴格管教下,已經變得壓抑、膽小和被動,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只有喜愛,才談得上接受,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總是打着愛孩子的旗幟,一味地阻撓和擔心,爲了自己的害怕和自私而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健康成長怎麼能夠離開在背後支持和鼓勵自己的父母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點滴成長無不浸透我們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不要懷疑和擔心,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是最優秀的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和相對屬於孩子的空間。我一直告誡自己:要像朋友一樣地對待孩子。平時和孩子一起打掃衛生,一起整理房間,一起看書,一起遊玩……做一些決定時,多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例如今天想去哪裏玩啊?今天想吃什麼啊?或者今天我們出了好多汗,我們去洗澡好嗎?用這種口吻跟孩子說話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家長式的威嚴很難跟孩子建立親密感。

作爲家長應該多拿出點時間陪孩子玩,與孩子有更多的言語交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通過我們的關愛、聆聽、讚賞、支持以及真誠對待,幫助孩子喜歡自我、欣賞自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予予經常會把幼兒園裏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和我們分享,比如教我們幼兒園裏學來的小遊戲,或者告訴我今天哪個小朋友沒來上課,她都留意在心。記得有一次,予予讓我和她爸坐好,她拿着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有模有樣地告訴我們她要開始點名了,報到男的名字爸爸喊“到”,報到女的名字媽媽喊“到”,遊戲就這麼開始了,我們驚奇地發現她竟然一口氣把班級裏小朋友從1號點到了30號,我們問她:“小朋友的名字和學號你都知道啊?”她很自信地說:“是啊。”我和她爸當時就豎起了大拇指,誇她“寶貝,我真棒!”此時,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她是多麼自豪和開心啊!

每當孩子對我說:“媽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多麼欣慰啊!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得以積極健康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他們自己學會體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總結自己的得與失,體會收穫成功帶來的快樂。

學會放手,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哪怕是困難和懼怕的事情。就說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遷移到其它事情上。

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爲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着打了就沒事了。孩子其實很懂事的,我們只要把正確的理由講給孩子聽,孩子是會聽懂的。記得予予還小的時候,去打針,看到其他小朋友在那裏死命地哭,她也很抗拒,後來我告訴她:“生病了多難受啊,打個針就可以殺掉肚子裏的小細菌,我們就好了。”予予滿眼憂慮地問:“那打針很疼的啊?。”我微笑着平淡地說:“哦,是有點疼,就像蚊子咬一樣。”予予聽了,憂慮有所緩減,於是我又給她打氣:“媽媽覺得予予是個勇敢的孩子,你說對嗎?呆會勇敢一點,自己伸出小手,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給了她鼓舞,又給了她退路,雖然打的時候她還是很緊張,小手想伸出去又有點不敢伸,但是在我的鼓勵和醫生的表揚下,順利地打完了針。予予通過這次“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所以從那次後,每次打針她都會很配合地自己伸出小手,能夠勇敢地面對了。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能騙孩子,如果告訴她打針不疼,就算這次騙過了,下次她是不會上當了,而且會更抗拒。

作爲父母該放手就放手,能夠把握好屬於自己的分寸,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好屬於自己的角色,在生活細節中引導好孩子,能夠陪孩子一起成長,也是我們很幸福的事。

我們要堅信,作爲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善良的人,纔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爲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欣賞孩子不是隻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自強,學會感恩,能夠在自己父母身上攝取更多的愛,當我們作爲父母能夠把愛傳遞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繼承並且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