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大禹治水的故事(精選15篇)

大禹治水的故事(精選15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禹治水的故事1

4000年前,黃河流域發生洪災,大禹治水有功,在百姓中威信極高,當時的華夏族首領舜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百世。

大禹治水的故事(精選15篇)

傳說堯在位的時候,洪災氾濫,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四方部落首領們都推薦鯀去治理洪水。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但他採用堵的方法治水,結果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堯後的帝王舜殺了鯀,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採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他創造了多種測量工具和測繪方法。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爲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啓,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因爲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他繼舜之後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大禹的貢獻首先是治洪水。在當時部族分裂的情況下,他很有見地的制定了“天下一統”的治水方針,創造性地採用了“導山治山”的方法。傳說他安排助手伯益修《山海經》,第一次記載了中華大地的山川河流、人物事件以及飛禽。

禹完成了治水的使命,使百姓重建家園安居樂業,而且他當了首領後,繼續兢兢業業,勤於政務,在他統治時期,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到了氏族公社的後期,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餘產品作爲自己的私人財產,變成氏族的貴族。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捉住了俘虜,把他們變成奴隸,爲貴族勞動。這樣,就漸漸形成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後來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貴族擁戴禹的兒子啓繼承了禹的位子。這樣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的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變爲王位世襲的制度。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出現了。

大禹治水的故事2

相傳大約在5000年前,我國曾發生過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當時正值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極端低下,面向茫茫大水,人們束手無策,只得逃到山躲避。爲解除水患,部落聯盟首領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決定推舉鯀去完成排水任務。由於鯀採取“堙”、“障”等堵截的辦法,治水9年,勞民傷財,不但沒有治好,洪水反而越來越大。堯死後,舜當部落聯盟首領。他巡視治水情況,發現鯀對治水無能爲力,耽誤了大事,就給鯀治罪,處死在羽山。部落聯盟又推選鯀的兒子禹來治水,禹精明能幹,辦事認真。他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和塗山氏的一位姑娘結婚,但他覺得治水大事刻不容緩,便毅然告別了新婚的妻子,來到治水工地。 大禹請來長者和同他父親鯀一同治水的人,商量治水辦法。

他們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認爲採取堵截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根據地勢高低,順着水流方向,開挖河道,把水引出去,纔是最好的辦法。大禹根據大家的意見,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繼續加固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改過去“堵塞”爲“疏導”的辦法來根治水患。爲便於治水,大禹把整個地域劃分爲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9個大州。

大禹親自帶領27萬治水羣衆,全面展開了疏導洪水的勞動。他不僅指揮整個治水工程,而且身先士卒,同羣衆一起勞動,爲羣衆做出了榜樣。 由於長期的辛勤勞動,他手上長滿了老繭,小腿上的汗毛也全磨光了。長年泡在水裏的腳指甲也脫落了,更可貴的是在治水過程中,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都顧不上進去看一看。在大禹領導下,經過13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順着新開的河道,服服貼貼地流入大海。主體河流疏通後,又疏通各地的支流,讓水流入主河道,從而制服了洪水災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事業。在治水的同時,大禹還帶領治水大軍幫助羣衆重建家園,恢復生產,使大家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的故事3

成語名稱:大禹治水

成語拼音:dà yǔ zhì shuǐ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爲民謀福。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近代

成語解釋: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爲百姓謀福。

成語來源: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導出岷江。”

成語造句:清·劉鶚《老殘遊記》第14回:“昔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故鑿龍門,闢伊闕,折砥柱,破碣石,墮斷天地之性。”

大禹治水的成語故事

禹爲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後隨父遷徙於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爲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大字開頭的成語

大筆如椽 大顯神通 大公無私 大逆不道 大義滅親 大材小用 大禹治水 大腹便便 大器晚成 大放厥詞

包含有大字的成語

冒天下之 少壯不努 小巫見大 小杖則受 蚍蜉撼大 不以一眚 膽如斗大 奮臂大呼 泰山不讓 小時了了

大禹治水的故事4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到至今,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還是廣爲流傳。可是,我今天要講的“大禹”並非此“大禹”,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讓我細細說來吧!

今天,晚上睡覺之前。爸爸是第一個搞個人衛生的,就是先刷牙、洗臉、洗腳。等爸爸弄好了以後,接下來就是輪到我了。我一進衛生間,衛生間可謂是水漫金山寺呀!到處都是水,溼噠噠的,我都進不了衛生間了。我忙叫道:“媽媽,媽媽,衛生間發大水了?”媽媽聞聲趕來,忙問道:“是怎麼回事呀?怎麼會有這麼多水呢?”於是,媽媽就是質問爸爸:“你在幹什麼?怎麼會弄出那麼多的水來呢?不就洗個腳嗎?至於搞得這樣嗎?”爸爸說:“有什麼關係?剛纔把水倒出來了呀!”媽媽很氣憤,因爲每次爸爸洗過以後,衛生間都會很溼,到處都是一片水。媽媽也沒有辦法,於是,媽媽開玩笑的說道:“看來,我們家還真要讓大禹來治水啦!”說完,我和媽媽就相視而笑。

這就是新版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怎麼樣?你們覺得有意思嗎?

大禹治水的故事5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衆,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爲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衆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治水的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時期,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大戰,最後共工敗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洪水氾濫。最後只得請來女媧娘娘收拾這爛攤子,將天上的窟窿補上,但民間的洪水之災卻成了遺留問題。

直至三皇五帝時期,華夏民族成爲一支穩定的部落力量,鯀、禹父子授命,治理黃河水災。鯀治理黃河水災耗費了九年,仍爲見其效,當時的首領舜降罪於他,革去官職,流放羽山。經過衆人舉薦,這項任務便由鯀的兒子大禹來繼承。大禹深知肩上擔子沉重,授命後當即收拾行囊與妻子告別,此時妻子正懷上了大禹的兒子,但爲了不阻礙丈夫的志向,隱瞞不予告知。

大禹帶領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實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勢脈絡,而大多地方都在窮鄉僻壤之地,條件極爲艱苦,大禹一行人手持準繩與規矩,走到哪裏便測量到哪裏,足跡遍佈黃河沿岸。

在勘測的過程中,大禹親眼所見當地百姓深受水災之害,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看到民衆眼裏的掙扎與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堅定了不治水災不言歸家的決心,十三年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未曾見過他剛出世的兒子。

最終大禹成功治理了黃河水災,馴服了咆哮奔騰的黃河,使其平緩地流入渤海,黃河沿岸的田地皆成爲了萬畝良田,百姓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的方法

三皇五帝時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繼承父業,負責治理黃河水患。大禹總結吸收了父親鯀治水期間的經驗教訓,從堵截治水的方法中總結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導治水。

大禹認爲想要緩解黃河災情嗎,最佳的方式就是將其水量均勻分佈,引導其順利東流如海,也就是疏導的方法。並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原分爲九個州,分別是冀州、青州、徐州、袞州、揚州、豫州、雍州、荊州,並由此將這片山山水水作爲一個整體,欲治水先治山,將這九州的土地疏通平整,創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經他治理過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通過治山,使得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氾濫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理通水脈的工程了,與水周旋需要的是智慧,水之理,遇柔則柔,遇剛則剛,剛柔並濟,實難掌握其運理。大禹運用他的智慧,解決了黃河河段上的各類問題,最具代表的就是黃河上游的龍門山河段。龍門山處於梁山北面,大禹從甘肅積石山引出的水路恰巧被龍門山給擋住了,勘察地形,大禹當即決定鑿開龍門山。但是偌大的龍門山該從何處下手呢?大禹計劃了一個省時省力的方案,只開鑿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便將水成功引入。因爲龍門地勢頗高,很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但仍能看見很多魚在拼命地向上而躍,便成就了“魚躍龍門”的景象。

大禹治水是哪條河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流域水患嚴重,每逢秋收時節,一場黃河氾濫便會導致顆粒無收,大量種植田被荒棄爲廢田,整治黃河水災問題成爲了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堯舜時期,黃河流域水文情況極不穩定,時常氾濫,嚴重影響沿岸百姓耕種生活。爲解決洪水氾濫問題,堯召集部落首領進行商討,衆人皆舉薦鯀負責平息洪水災害,鯀採取障水法,在河岸兩邊建立堤壩,水漲多高,堤壩就建多高,如此消極工程未能解決水患,反而加重災情,治水九年期間,鯀治水不利,被當時繼位的舜降罪流放。

舜在位期間,同樣重視黃河水災一事,任命禹繼任治水之事,爲了不重蹈覆轍,禹採用疏導方法來治理黃河氾濫問題,雖然工程極爲浩大,但成效顯著,耗時十三年,大禹最終功成身退,載譽而歸。

自此從中國古代歷朝史書上記載的水災,雖時有發生,但都得到了較好的整治,漢唐之後,黃河流域的植被大幅減少,導致古都重鎮皆成爲不毛之地,衆多的人文遺產消失殆盡,黃河流域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歷史上數度更改河道,瀕臨枯竭,沙土沉積導致河牀擡升,地上河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進入現代以來,環境問題已上升至重要問題,人類與自然的抗爭也逐漸向和諧共處過渡,希望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能崇煥生機。

大禹治水的故事6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爲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傳說堯時期,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有一次,黃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穀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堯爲了解除水患,請各部落首領共商治水大事。堯對大家說:“水災無情,請大家考慮一下,派誰去治水?”大家公推鯀去辦理。堯不贊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但是,首領們堅持讓鯀去試一試。堯只好採納大家的建議,同意鯀去治水。

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後,沿用了過去傳統的水來土擋的辦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象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於洪水兇猛,不斷衝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兇了。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一事無成,並沒有把洪水制服。

堯老去後,把王位禪讓給了舜,舜親自巡視治水情況。他見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把鯀處死在羽山。隨後,他又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還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棄、東克族的首領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協助。

禹領命之後,首先總結了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接着就帶領契、棄等人和徒衆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游、下游考察了一遍,並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爲記號,便於治水時作參考。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了,一下子捲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有些人在翻滾的水流中失蹤了。大禹的徒衆受了驚駭,因此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在今山東禹城和聊城縣一帶)。

考察完畢,大禹對各種水情作了認真研究,最後決定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大禹親自率領徒衆和百姓,帶着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木耒等工具,開始治水。他們一心撲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飯,風裏來雨裏去,紮紮實實地勞動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腰累疼了,腿累腫了,仍然不敢懈怠。

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餘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峯巒奇特,巍峨雄姿,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但是,特大洪水暴發時,河水就被大山擋住了去路,在缺口處形成了遊渦,奔騰的河水危害着周圍百姓的安全。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羣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着、指揮着。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指揮人們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開了一條又一條河渠。他公而忘私,據說大禹幾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他路過家門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勸他進去看一看,照顧一下,他怕影響治水,沒有進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見了父親,非常高興,要大禹到家裏看一看,他還是沒有進去。他把整個身心都用在開山挖河的事業中了。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爲舜的助手。舜死後,他繼任了王位。後來,大禹的兒子啓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大禹爲夏禹。夏禹死後葬在茅山,後人因禹曾在這裏開治水成功後的慶功大會,計功行賞,所以把茅山改名爲會稽山。大禹治水,爲人民造福,永遠受到炎黃子孫的稱頌。

大禹治水的故事7

大禹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偉大的傳奇人物,在近幾年來電視銀屏上也出現了不同版本的故事說明,但都圍繞着一個流傳千年典故的中心——大禹治水。

大約在4000多年前,我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爲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務後,首先就帶着尺、繩等測量工具到全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他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他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他確立了一條與他父親的"堵"相反的方針,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的通過。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據說禹治水到塗山國,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過家門,都因治水忙碌,無法進家門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業。

禹爲鯀(gǔn)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羌(今甘肅、青海一帶),後隨父遷徙於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爲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

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gǔn)。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長,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將鯀處死,鯀臨死前囑咐兒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帶領羣衆鑿開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着箬帽,拿着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禹常年腳長年泡在水裏連腳跟都爛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禹到了30多歲還沒結婚,在塗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遇到一個名叫女嬌的姑娘,兩人相互十分愛慕,便成了親。

禹新婚僅僅四天,還來不及照顧妻子,便爲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沒進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懷孕了,沒進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啓,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就這樣三次也沒進家門。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陝西與山西交界處)。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裏,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

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定海神針。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8

相傳上古時,黃河流域發生了大水災,隨之而來的還有猛獸肆虐,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就派遣鯀負責治水。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使用了從天帝那兒得到的寶物“息壤”,但因爲他只採用堵塞的辦法,不但沒有治好洪水,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這時,舜接替堯爲首領,經過親自考察,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傳說鯀死後,他的兒子禹就從他腹中生出,並繼承父志。禹改變策略,用疏道的辦法,開渠排水浚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

據傳,當大禹來到河南洛陽時,發現有座高山,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了水流的去路。禹決定集中人力,在羣山中開道。在艱辛的勞作中,禹始終身先士卒,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腳趾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在他的帶動下,山道打開,洪水傾瀉,江河從此暢通。經過十三年的努力,治水終於成功,人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禹也獲得崇高的威望,被尊稱爲大禹,舜也把首領位置禪讓給了他。

大禹治水的功績爲歷代所傳頌,中國各地都有關於他的遺蹟和軼聞。在造型藝術中,大禹治水也是常見的表現題材,早在漢代畫像石上,就可以看到禹的形象。

大禹治水的故事9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爲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爲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爲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爲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不斷交流,各種能夠論著異曲紛呈,關於河事的記載也逐漸曾加。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禹貢》一書就是一本專門記述地理情況的書。該書以大禹治水的故事爲依託,按九州的地理區域,對中國的山脈、河川、疆界、貢賦等作了較爲詳細的描述。

大禹治水的故事10

下午看了一則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雖然很早之前就聽過了這個典故,但今天再聽的時候,卻有不同的感受。

大禹是在他的父親治水沒有成功之後,被舜請去治理水患的。當時大禹很是謙虛,表示自己會努力。在剛剛新婚不久,他就開始了長達13年的治水之旅,這個過程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行爲更是爲他人所稱頌。

可是在聽這個典故的時候,除了聽到大禹的豐功偉績之外,我想到的還是大禹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妻子的付出。

大禹在新婚之初就出去工作了,留了妻子打理家庭,這個中的辛苦也只有她自己清楚吧。

而且當初她在生孩子的時候,大禹路過家門而沒有選擇回去探望,在大家誇讚大禹的同時,我也在感慨大禹妻子的偉大。她在那樣最需要關愛的時候,丈夫在爲事業付出,她也就自己一個人扛着,同時還獨自撫養着孩子。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個英雄或者一件偉大的事情時,往往只是看到了最前面的那個人,其實在他們背後有很多在默默支持,爲他們付出的人。

而懂得感恩,也是這些偉人英雄所傳遞給我們的另一種品質。

看了這個故事,也讓我明白,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學會全方面地去思考,去發散自己的思維,也許你能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大禹治水的故事11

寒假期間,我讀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很感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姚執政時,黃河遭受了一場大洪水,人們的房子被摧毀。人們不得不向上移動。姚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領導們推薦顧。他只知道如何用水覆蓋大地。結果,洪水沖垮了堤壩,使洪水更加嚴重。後來,譚的兒子於被派去治水,開鑿運河,疏浚河道,把洪水引到海里。他和老百姓一起幹活,疲倦地給小牛擦毛。甚至他的妻子也沒有回家生孩子。經過13年的努力,洪水終於被治好了。

這個故事感動了我,教育了我,讓我明白了無論我做什麼,我都要多動腦筋。他不畏艱難、造福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想把他不怕吃苦的精神運用到我的學習中去。

我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大禹三不進他家的故事吧?今天我要講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當大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在家裏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他哥哥總是欺負她,因爲他對他不滿意。當時,統治者出於對人民的考慮,決定讓大禹修建水利工程。大禹對這件事非常用心,從不敷衍了事,努力工作。統治者獎勵了大禹,把女兒嫁給了他,兒子很喜歡。大禹的兒子也變得忠厚正直。大禹對他的家人不是很好。爲了修建水利,三國是不允許進入的。這篇文章生動地描述了一個生動的人物。

大禹治水的故事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大禹淳樸、勇敢、堅強的性格特徵。

2、能積極參加交流、討論,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3、喜歡聽民間神話故事,產生進一步瞭解民間神話故事的願望。

活動準備:

1、連環畫圖片、實物投影儀。

2、看過壁畫故事《大禹治水》。

3、幼兒進行過“治理洪水”的調查收集工作。

4、活動區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圖書及錄像帶等。

活動過程:

1、集體討論,激發閱讀、學習的興趣。

指導語:①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災難?②古時候,人們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2、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1)自由閱讀圖書,感知故事內容。

指導語:你在書中看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邊傾聽教師講述故事,邊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指導語:①大禹是怎樣治水的?②聽了故事後你覺得大禹是個什麼樣的人?

3、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科學防洪的方法。

(1)交流調查情況。

指導語:現在有些地方也會發生洪水,人們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介紹一下你調查的方法?

(2)整理歸納調查經驗。

指導語:通過調查,你們認爲可以用什麼合理的方法來治理洪水?

延伸活動:觀看壁畫並講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來到人間和阿嬌姑娘結了婚,住在山洞裏。有一年洪水氾濫,禹告別新婚的妻子,號召人和天神們團結起來到會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辦法。

禹在去會稽山的路上遇到鄉親,鄉親告訴他阿嬌懷孕了。禹聽了很高興,但是約定的時間快到了,他只好託鄉親轉達他對妻子的問候。人和神都按時趕到了會稽山。禹說:“我想應該用疏導的方法,讓洪水順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很好。於是,禹帶領衆人動手開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來填平洪水衝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條又一條河道。又是一天,禹帶領人們經過自己的家鄉。一位鄉親告訴他阿嬌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說:“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爲我而耽擱了大家。”他託鄉親把草藥帶給阿嬌,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導另一條河道時,又經過自己的家鄉。一位鄉親對他說:“阿嬌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嘆了口氣說:“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誤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過自已的家門都沒有回家,鄉親們聽了這件事十分感動,幹起活來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嬌也非常想念禹。阿嬌天天站在山上等禹勝利歸來,漸漸地化成了一塊岩石。當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鄉之後發現妻子已經化成了石頭。禹悲痛萬分,傷心哭泣,這時石人進裂,跳出了一個小孩。爲了紀念孩子的母親,禹爲孩子起名爲啓。禹被人們擁戴爲領袖,稱爲“大禹王”。

大禹治水的故事13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有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羣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裏。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爲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爲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裏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在當時,大禹纔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就帶領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走到哪裏就量到哪裏。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羣衆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的生活簡樸,住在一座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裏,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時,他都會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爲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的講究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爲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爲了感念他的功績,爲他修廟築殿,尊他爲“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爲“禹域”,也就是說,這裏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拓展:大禹治水的經過

大約在4000多年前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爲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 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 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衆被大水吞沒。我乘坐着四種交通工具, 順着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衆。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裏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種糧食,爲民衆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衆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 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以後禹首先就帶着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餘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峯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爲“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羣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着、指揮着。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治水的故事14

當堯還在做皇帝的時候,黃河發生了一場很大的水災,莊稼全被淹沒了,房子也被洪水沖垮了,爲了活命,百姓們都搬到了很高很高的山上居住。

堯看着自己的百姓受苦,心裏很是着急。他立刻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商量治理洪水的辦法。“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堯問他的臣子。“讓鯀(gǔn)去試試吧,他是我們當中最聰明的人。”

在衆大臣的推薦之下,堯便派鯀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晃九年過去了,鯀治理洪水卻沒有一點效果,洪水反而越漲越高,死去的百姓也越來越多。

堯一氣之下,命人把鯀殺死了。隨後,堯又讓大禹去治水,並讓其他人協助大禹一同治水。

大禹接到了堯的命令之後,就開始一心鑽研治水的方法。他日夜翻查文字資料,同時還和大家一起去洪水的上下游進行實地考察。

那一天,他們剛走到河邊,忽然就颳起了大風,烏雲把天遮去了一半。不多時,大雨傾盆,山洪直衝而下,捲走了不少的百姓。大禹看着水中苦苦掙扎的百姓,卻無能爲力,心裏真是難過極了。

從此,他更加刻苦鑽研,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終於讓他找到了治理洪水的辦法。他讓人們拿着石斧、石刀等工具,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開始治水。大禹不光指揮,還和大家一起勞動,就算累得腰痛腿痛也從不埋怨一句。

有一次,大禹經過自己的家門口,忽然聽到房裏有叫喊聲,原來是他的妻子正在生孩子,他是多想去看一看呀,旁邊的百姓也勸他進去看看,可是大禹害怕耽誤治水的事情,便拒絕了。

幾年之後,當他又經過家門口時,孩子已經長大了。孩子一見到大禹就大聲呼喊:“爹爹……”可是,大禹爲了治水,還是沒有進家門。唉……爲了治水,大禹一連很多年都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家,只是爲了更多老百姓的安危,他必須這麼做。

在大禹的治理之下,洪水氾濫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仍舊沒有根本得到治理,可他並不灰心,不放棄每一處細節,遇到一個問題就努力解決一個。有一天,大禹在治水時發現了一座名叫龍門山的山。山中間有一個很小的缺口,溪水通過縫隙緩緩流過。

周圍隨行的人都沒有注意到,但大禹卻大叫:“不好!這樣小的缺口在洪水爆發的時候,水肯定是流不出去的,到時候一定會形成旋渦。我要想點辦法才行。”

於是,大禹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讓百姓們拿着石斧、石刀,在龍門山鑿出了一個大口子,當洪水到來的時候,水就可以順利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就這樣,在大禹的帶領之下,人們通過不懈的努力,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終於成功治理了洪水。大禹得到了人們最高的讚美,他治水的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

大禹治水的故事15

我們的生活是絢麗多姿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也都經歷過許多事情。有快樂的、有傷心的、也有煩惱的。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一帶鬧水災,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於是大禹開始治水,他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堵爲疏,帶領老百姓鑿山開渠爲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

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爲“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爲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爲“神禹”而傳頌與後世。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大禹這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令我感動,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定要像大禹那樣幫助百姓,樂於助人,創造幸福生活。在公交車上,我時常會注意這樣一條標語:“給需要的人讓個座,向讓座的人道聲謝!”節假日在寶光廣場的綠地旁邊玩耍,我也會用心留意草地中小木牌上的提示語:“你尊重我生命,我奉獻你綠色。”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標語還有很多很多,如“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等。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提示語時,心裏總會覺得暖洋洋的,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共建和諧社會,學會文明禮讓,與同學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我們的身邊,也有像大禹一樣爲了百姓們而不顧自己的人,我們最熟悉的清潔工人就是其中之一。,我去上學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清潔阿姨在廣場周圍打掃衛生。不時都有人把一些垃圾丟在地上,破壞地面的清潔。

清潔阿姨們就會告訴他們,亂丟垃圾是不對的,可有些人不但不改過來,還對清潔阿姨破口大罵。但這些可敬的清潔阿姨並沒有還口,只是默默的掃掉地上的垃圾,默默地保證我們城市的清潔。讀完《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要默默的爲人們做出貢獻,人們自然就會尊重你。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使者,必須從自身做起。它可以是一個不經意的攙扶,可以是一句簡短的問候,也可能是一個讚許的眼神,一抹會心的微笑,還可能是一個無聲的鼓勵……只要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文明禮儀、文明做好每一件事、這樣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只有樂於幫助他人,多替他人着想才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