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孔融讓梨的故事精選15篇

孔融讓梨的故事精選15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融讓梨的故事1

一、活動目標。

孔融讓梨的故事精選15篇

1、通過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活動準備。

食物兩個梨子,動畫視頻,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

導語:老師這裏有兩個梨,如果讓你們選擇,你會選哪一個,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挑梨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稱叫什麼?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3、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1)教師一邊講述邊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前半段內容。

提問:故事中的小男孩叫什麼名字?他幾歲了?他有幾個兄弟?他是最小的嗎,爲什麼?

(2)結合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的後半段內容。

提問:家裏吃梨的時候,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子?爸爸是怎麼問孔融的,孔融是怎麼說的?

提問:爸爸又是怎麼問孔融的,孔融又是怎麼說的?

提問:爸爸是怎麼誇孔融的?(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個好孩子。)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孔融嗎,爲什麼?

小結:孔融能讓着哥哥又能讓着弟弟他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4、完整觀看《孔融讓梨》視頻。

5、創設情景,情感遷移。

提問:平時你認爲謙讓的事情有哪些呢?

提問:小妹妹喜歡你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提問:如果你在公交車上,上來了一位小妹妹,又沒有座位,你會怎麼做?

總結:今天我們學了一個讓梨的故事,懂得了謙讓的道理,希望小朋友都能做到像今天這樣能夠謙讓別人,關心別人。如果現在讓你把梨送出去,會把梨送給誰?爲什麼?(幼兒自由說)。那麼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我們一起把梨送給他們吧!(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走出教室。)

附故事:

從前,有一個四歲的男孩子叫孔融,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大家坐到一起來,哥哥先讓孔融挑一個,孔融想了想,到底要挑哪一個梨呢,於是他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見了也覺得奇怪,就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子,又讓你先挑,你爲什麼不拿大的,不拿好的,偏偏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把大的讓給哥哥吃。爸爸又問孔融,弟弟比你小,爲什麼不把最小的留給他呢?孔融又說:我比弟弟大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爸爸聽了特別的高興,他對孔融說,好孩子,好孩子,真是個好孩子。孔融四歲時就知道讓梨,上面讓着哥哥,下面讓着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2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爲他性情活潑、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裏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要勤奮讀書;對人要懂禮貌;說話要和氣;無論什麼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想着自己;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孔融年紀雖小,爸爸和媽媽的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喜歡做事,總搶着掃地呀,端碗什麼的,非常討人喜歡。

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纔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爲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後來,爸爸的學生便把孔融分梨、讓梨的故事寫成了文章。於是大家就把它傳誦開了,從古代一直講到現在。

[古文]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歲時,x月x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爲人之道也!父大喜。

[現代文]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爲,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纔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給小弟弟吃。"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故事意義告訴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也告訴人們,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別人。

[另一則故事]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着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戰,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着茶,引得衆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故事3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深受啓發。

東漢時,有個小孩叫孔融,他四歲那年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筐梨。父親要孔融先拿個吃,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見後奇怪地問:“你怎麼不挑一個大點的哪?”孔融搖搖頭說:“爹,我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長輩和哥哥們吃。”大人們聽到這席話,都感到驚奇,紛紛稱讚他,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做人應該友愛謙讓,不能太自私。

孔融讓梨的故事4

這天,我受邀給洛杉磯一所小學的學生們上一堂關於“禮讓”的主題課。

課上,我引用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引導孩子們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懂得禮讓的人,大家說好不好?”

讓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數聲說“好”。

這時,有個小男孩站起來說:“陳老師,我不打算向孔融學習,我覺得他做錯了!”

我一聽,感到十分詫異。

男孩略帶質疑地說:“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後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讓梨,爲什麼要先拿梨呢?爲什麼不最後一個去拿呢?”

我困惑地問:“先拿後拿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我覺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但因爲孔融搶先拿了小梨,他們沒有了表現讓梨的機會。孔融不僅搶走了讓梨的機會,還讓人們產生了一種只有他纔會讓梨的錯覺。事實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的。”

說到這裏,男孩顯得有些激動,他接着說:“我覺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讓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後他們剩下什麼孔融就吃什麼,或許這纔算是真正的禮讓。”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觀地說,這個孩子的解讀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講臺上站了15年,卻從未見過有學生提出與老師不一樣的想法來。這是爲什麼?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孔融究竟是在“讓梨”還是在“搶機會”更值得我們思考!

孔融讓梨的故事5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纔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說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的故事6

今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爸爸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我讀到這裏被孔融的行爲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後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一定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會尊重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生命也會更加絢麗多姿。同時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孔融讓梨的故事7

難得媛爸在家哄媛媛睡覺,

媛媛讓媛爸給講故事她才睡呢,

媛爸說,從前有個小女孩,她姓呂。

停,你就不會給孩子講個別的。

媛爸:我不會講啊,你給她講好了。

給你書,照書上講。

媛爸順手一翻,翻到個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慧好學,才思迅速,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

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理解禮儀,父母親十分愛好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順便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憊:我年事最小,應當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非常驚喜。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始終傳播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導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懇,而且擅長思考。父親外出拜客老是帶着他去。

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

孔融嚴正地答覆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

守門人見他鄭重其事,也不知是什麼來頭?

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

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間代來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

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很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跟本人家庭是什麼關聯,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召喚各位來賓,立場不亢不卑。

李膺一邊讓座,一邊端詳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異: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

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咱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

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闡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

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認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釁,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必定很聰明。這一奇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賭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樣子容貌,不苟言笑地喝着茶,引得世人哈哈大笑。

講完後,問媛媛,假如當初有一盤梨,有大中小,你拿那個?

媛媛:我拿小的。

那大的誰吃呢?

媛媛:媽媽吃大的。

那爸爸吃那個呢

媛媛:爸爸,吃中的。

孔融讓梨的故事8

一天,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老愛幼孔融讓梨的故事,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油然而升,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高尚舉動和優秀品德深深教育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的品質,蘊藏着其中的美德。

現實的我與孔融比起來真是有點羞愧,一件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我看看動畫片又看看鐘表說:“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忘看了,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臺,弟弟一下子變了臉色,跑來給我爭吵。吵鬧聲驚動了媽媽,媽媽瞭解情況後,就說:麟麟,做哥哥的讓着點弟弟,而且弟弟是先看的,你不能換個房間看嗎?我說:“就不!”聽話媽媽叫!我瞪了媽媽一眼就氣沖沖地回了房間。到了晚上媽媽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右擺動,媽媽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後媽媽什麼也沒說出去了。看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令人後悔的事,我恨透了自己真對不起媽媽又沒讓着弟弟,現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要先人後己,尊老愛幼。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首先我們做什麼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謙讓別人,做到先人後己,自己的收穫纔會更多更豐富。謙讓,是一種美德,有時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學會謙讓,做到謙讓,那麼,你就會享受到人際關係和諧的快樂。

孔融讓梨的故事9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爲什麼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爲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着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簡介】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爲侍御史。后辟司空府爲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後因忤董卓,轉爲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爲相。興平二年(195)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徵孔融爲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後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閒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爲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孔融讓梨的故事10

大家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吧: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個哥哥,一個弟弟,在分梨時,孔融拿了最小的那個,把大的留給了哥哥弟弟們。

我讀完了這個故事,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記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潑大雨,就在雷聲轟鳴,雨下的最猛烈的時候,放學的鈴聲敲響了,同學們走出教室排好路隊,不一會兒,整個校園裏便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傘花。我班的幾個同學沒帶雨傘,他們有的在走廊裏焦急的來回踱步,有的已衝出走廊,雨水打在臉上順着臉頰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貝貝,書包都淋溼了,我見了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給我,我要不要和她共傘呢?又轉念一想,畢竟是同學嘛,應該互幫互助。

我不加思索,連忙衝過去,將傘舉過他的頭頂,他轉頭一看,十分驚訝,刷的一下臉紅了,對我說:“謝謝你!”我什麼話也沒說,和他手拉着手,穿過傾盆大雨,將她送到公交車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車,我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車站。這時候,雨漸漸地停了,太陽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臉,我收起手中的雨傘,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車。

坐在車上,我想了許多,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互相幫助,懂得謙讓,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過每一天!

孔融讓梨的故事11

以前,我聽媽媽講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今天,我又在書中讀到了這個故事,也對孔融讓梨有了新的見解。

這個故事講的是孔融四歲時,有一天,他父親的學生來看望老師,帶來了一筐好吃的梨。孔融和他的幾個哥哥一直盯着那筐梨。媽媽知道了他們的心思,媽媽說:“讓孔融分梨。”

爸爸讓分梨時,應該先洗手。他們洗完手之後,來到了爸爸那裏,媽媽說:“在吃梨之前,是不是應該謝謝客人呀?”孩子們向客人作揖道謝。

孔融開始分梨了,他先拿了一個最大的梨送到父親手裏,又拿了一個大的梨送給了他的母親,又拿了一個大梨送給了客人,又拿了幾個大梨分給了幾個哥哥。

最後,筐裏只有兩個梨了,一個大梨,一個小梨。可是還有一個哥哥沒有梨,孔融毫不猶豫地把大梨給了哥哥,他拿起了最小的梨吃了起來。

爸爸問他:“爲什麼你拿最小的梨,大的都給別人呀?”孔融回答說:“因爲我最小,理應吃最小的。”爸爸笑了。

爸爸的學生說:“小學弟才四歲,就懂得了謙讓,以後必成大器。”

我們也要像孔融一樣,從小要學會謙讓、禮讓。

孔融讓梨的故事12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天,我翻開《神童點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爸爸從集市上買來了一些金黃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裏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紀小,應該吃小的。

讀到這裏,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上學期,我被評爲“有孝心的好少年”單項獎,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麼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中午學校發餐點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着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衝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姐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麪,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爲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衆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讚不絕口,說:“高梵晟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高梵晟學習。”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看來,我都成爲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現在,我才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新年都九歲了,這麼做也是完全應該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13

大家一定熟悉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它說的是:東漢學者孔融小時候,每當家裏買來又香又甜的梨子,總是揀小的吃,把大的留給哥哥。這裏,再講一個孔融與哥哥爭刑的故事。從這一“讓”一“爭”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美德。

孔融十六歲時,朝廷宦官專權,迫害異已。有一個名叫張儉的官吏觸犯了宦官頭子侯覽。侯覽懷恨在心,便謊稱張儉謀反朝廷,下令逮捕他。張儉考慮到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便躲到了孔家。孔融深深同情張儉的不幸遭遇,親自動手,打掃乾淨一間密室,把他藏了起來。

後來,侯覽不知怎麼聽說了張儉躲在孔家,便差人前來搜捕。然而,孔融和哥哥已在前一天夜裏悄悄將張儉打發走了。差人撲了個空,只好將孔融兄弟帶走了。

審訊時,孔融面無懼色地說:“張儉是我藏的,也是我放的,如果有罪,我一人承當。”

孔褒馬上搶着說:“張儉是我的朋友,完全是奔我而來的,與弟弟無關。”

地方官見兄弟兩人爭着受刑,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置,便將案情上報侯覽。

後來,侯覽下令殺了孔褒。

孔融讓梨的故事14

從前,有個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個哥哥

因爲孔融年齡最小,哥哥們都特別疼愛他

一天,爸爸帶回來一籃新鮮的梨

看上去又大又好吃

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籃子裏的梨挨個看了看

然後,他高興的拿起了那個最小的梨,說“我要吃這個”

爸爸看到了

笑着問孔融:“這麼多梨,又讓你先挑,你爲什麼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最小,應該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們吃”

只有4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們,如果讓你來挑選,你會選哪個梨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15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爲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爺爺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麼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麼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纔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