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爲家長絕對不能忽視,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看完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1

家有“霸王花”

王子華(家裝設計師,女兒5歲)

女兒屬於那種在家很搗蛋的類型,整個一“小霸王”,總覺得自己很聰明,也總是以爲自己是對的,要大家按照她的想法去做。批評她,她還不樂意,會和你吵,不然就想出什麼“絕食”、“離家出走”之類的方法來嚇唬人。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她還是這樣,脾氣倔得很,跟頭牛似的。我都和她說過,現在是在家裏,大家還可以將就着她,讓着她一點,如果長大了還是這樣,肯定會吃大虧!不過說了跟沒說一樣,她還是不改。

支招:以柔化剛,不要“硬碰硬”

汪荃(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師)

孩子到了3歲左右,自我意識會迅速成長,有些孩子表現得很強烈,如果家長過分保護,就容易變成自以爲是的“小霸王”。面對這種孩子,處理方式上要有技巧,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不要把想當然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給孩子更多選擇,既然她“硬”,你就要試着“以柔化剛”,不要“硬碰硬”,以免讓孩子更反感,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家長不要事事都把孩子的意見排除在外,換個角度想想,當他們有想法時可以耐心地傾聽並作出判斷,如果是不對的,就要去及時糾正,糾正時,要有一些技巧,換種方式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比如可以建議孩子“其實你還可以嘗試一下這樣做的,你可以將這兩種結果比較一下,哪個好啊?”,努力讓正確的觀念植根於孩子的思想裏,而不是強硬地灌輸給孩子,在得到認同之後再告訴“正確答案”,這比打罵他們要有效。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

經驗之談

遇到困難不要急於幫孩子糾正

菲兒媽媽(法律顧問,女兒6歲半)

菲兒3歲時對芭比娃娃的城堡很感興趣,有一天,她笨拙地把鑰匙插進鎖孔,卻怎麼也插不好。我也想幫她,但最終還是忍住了。最後,她終於打開了。再以後,她又有很多類似的嘗試經歷,每當她“卡”在那兒,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着我時,我就鼓勵她,或者去忙自己的事,任由她去“倒騰”,不過每次成功,女兒都喜出望外,遇到困難時也“越戰越勇”。所以,孩子犯錯誤或遇到困難時,不要急於去幫他們糾正。

“逆向關懷”需要堅持

朵朵媽媽(全職媽媽,兒子3歲半)

當孩子耍賴時,我也會“逆向關懷”一下。但一看到孩子生氣不吃飯或者老是哭,家裏的老人就心疼了,擔心孩子傷了身體,悄悄地去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結果可想而知。我就和孩子的爺爺奶奶溝通,酸甜苦辣都要讓孩子嚐到,只給他們吃甜的,孩子也就不會理解這是甜。後來老人去讀了老年大學,經常忙得“顧不了家”,兒子堅強的後盾沒了,他也開始“面對現實”。

異域比較

日本主動送孩子去“吃苦”

可以說日本是對孩子要求最嚴格、應用“逆向關懷”進行“吃苦教育”最多的國家。在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接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逆向關懷”。比如家長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專門爲接受挫折和吃苦而開設的“田間學校”、“孤島學校”、“森林學校”等地方,讓孩子去經歷風雨、摸爬滾打,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讓孩子在與自然界的競爭中完善自己。

美國對孩子鼓勵多於保護

在美國,家長對孩子鼓勵多於保護,鼓勵孩子做各種嘗試,在嘗試中學習和練習,並培養能力、興趣以及樹立自信心。另外,在和孩子的交流上,美國人對孩子引導多於灌輸,他們會對孩子用諸如“我覺得……會好些”和“你願意聽聽我的看法嗎”此類的話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只是聽父母的。

逆向關懷

此提法最早來自美國阿拉斯加國家動物園保護野生鹿的經驗,當時鹿羣因既不必爲覓食而發愁,也不必爲逃避敵害而窮於奔跑,因而迅速繁殖,在一度興旺之後,病弱殘疾者也與日俱增。後來引入惡狼,許多病弱的鹿被捕殺了,鹿羣爲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體質也日益健壯。後來,人們把這種動物“保護”方式稱爲“逆向關懷”。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2

學習“困難”或“障礙”的表現方式有如下幾種:

一是學習困難。

有的學齡期的兒童雖然有適當的學習機會,但由於環境、心理或素質等方面的因素,他的學業成績明顯落後於同班同學,並且達一年以上,這類兒童一般並沒有智力上的.缺陷。

二是學習無能。

在涉及理解或應用語言進行說或寫的時候,有一種以上的基本心理過程的障礙,具體表現在聽、想、說、讀、寫、拼音或數學計算上的能力缺陷,包括以下幾種情況:知覺缺陷、腦損傷、輕微腦功能障礙、失讀和發育性失語。

三是學習障礙。

是指從發育的早期階段起,兒童獲得學習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損。這種損害並不是單純缺乏學習機會、智力發展遲緩、後天腦外傷或疾病的結果。

科學界將這一問題的形成原因歸納爲:

外界因素。

包括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家庭背景對學習成績有明顯的影響,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矛盾衝突多、情感表達和交流少,或者對文化知識的價值和個人成就不重視的家庭,還有教養方式的不良類型家庭,如態度不一致、走極端,或嬌縱溺愛、或嚴厲責罰,這些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均會出現心理髮育障礙,以及情緒和行爲問題,進而導致學習困難。

孩子有困難不要急於糾正 第2張

學校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有的孩子受到來自學校、教師、同學的歧視,有的孩子受到來自學習和校園人際關係的挫折和壓力。

生理因素。

它是遺傳、生物學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胚胎期腦發育的輕微異常,出生時或出生後疾病、腦損害的影響,微量元素缺乏等,這類問題常導致學習技能發育障礙。

心理因素。

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衛生問題,如情緒問題、行爲問題、多動症等,都會影響到學習。此外,還要注意學習方法和策略,要學習依靠多個感覺通道,如聽說讀寫等進行協同的活動,如果長期僅依賴某個感覺通道,比如只看書不朗讀、識記方式簡單,或者偏科學習,也會影響到學習技能的發展,出現學習困難。

解決兒童的學習障礙問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運動,來增強和改善腦神經的組合,促進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再通過一些豐富的多重感官的刺激,進行視、聽、動的綜合訓練來促進孩子大腦學習管道的打通;另外還要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用行爲改變技術給孩子指導、幫助,逐漸增強孩子自我約束控制能力;同時還要針對每個孩子的問題,如注意力、記憶思考力、語言、運算能力,閱讀等諸方面的問題進行認知能力的訓練調整。孩子在專業機構內,一般通過一到三個療程的訓練就能在注意力、控制力、思維力、記憶力、交往能力特別是學習能力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同時,優生、優育、優教可以從源頭上杜絕學習問題的出現。家長一旦感到孩子在學習上可能存在問題,要及時諮詢專業人士,因爲兒童時期是大腦、心理功能發育的關鍵期,可塑性很大,專業人士可以實施心理健康系統工程,對孩子進行心理評估,在此指導下因材施教,及時發現,解決問題,保證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做到“早發現,早干預”。對於學習確實存在困難或者障礙的兒童,制定個體化方案,進行綜合處置。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