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9.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爲家長絕對不能忽視,寶寶的智力程度體現在這些方面,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看完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1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任何一個不適當的跳躍,都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爲此,我們得知道孩子的生理成長規律和心理成長規律,接規律做教育。

“教育”一詞,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喚醒、引導”,而在英語中,則表示“自然成長”,這就表示,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就沒法對孩子做教育,沒法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長大。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

方宇五歲半的時候,就入學上一年級了。可是老師反饋過來信息,說方宇在學校裏什麼都不會,問多了,她就哭,方宇的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怎麼辦呢?方宇的媽媽有點要強,她不希望孩子停下來,就硬着頭皮讓孩子繼續眼着學。

可是每天,她都提心吊膽的,只要電話一響,她就激靈下,生怕是學校老師打來的,又說方宇出現了什麼問題。

方宇的老師脾氣很好,見方宇媽媽不願意讓孩子留級,她也從來不難爲方宇,對方宇降低要求。

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給方宇的媽媽,方宇的媽媽心裏覺得很不是滋味,她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低一等。

等方宇回家後,媽媽就開始對方宇實行嚴格教育。她教孩子擺放、收拾文具,幫助孩子練習集中注意力,還督促她寫作業。

小方宇每天都顯得很疲憊,對母親的這些話也沒有耐心聽。有一天,孩子居然在媽媽大聲訓斥時睡着了,氣得媽媽抓耳撓腮,可又心疼孩子,只好聽之任之。

方宇媽媽把孩子抱到牀上去睡,方宇朦朦朧朧地想起什麼,問媽媽:“我沒有做完作業怎麼辦?”

“沒事,你睡吧。”媽媽安慰她。

方宇很放心地睡了,等她第二天醒來,媽媽就催促她把作業照抄一遍。原來媽媽已經把答案都做好在一張白紙上,只等孩子自己照抄一遍就行了。

磕磕絆絆到了三年級,小方宇一直是班裏的小尾巴,而且要命的是,她已經習慣了做最後一名,一說到學習,就一臉的漠然,或者說:“反正有我媽呢。”

過早讓孩子入學,是對孩子的一種摧殘,最後可能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2

焦慮一:孩子小的時候,擔心自己的孩子從小上不了好的幼兒園,上不了好的小學,在小學裏有擔心成績不好,

焦慮二:到了初中,擔心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好,上不了重點高中,目前,考高中比例是5:5,比如:十位學生,只能是5位能上高中。這樣更加讓部分家長擔心、操心、焦慮。

焦慮三:孩子上了高中時,考不上重點大學,考不上重點大學就沒有好的職業。

焦慮四:擔心和焦慮自己沒有足夠的經費去供養孩子上學。

看來家長,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開始擔心和焦慮,爲自己的孩子謀劃將來和未來。筆者認爲,家長爲孩子謀劃未來沒有錯,但是還是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爲什麼呢?

原因一: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和興趣不一樣。由家庭環境和地域的不同,註定每一個孩子要在不同的學校上小學。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動手操作,有的喜歡學習語文數學,有的學生喜歡閱讀和寫作………由於環境和興趣的不同,所以孩子的成長的軌跡和的將來所從事的行業不一樣,所以我們家長沒有必要過於擔心、焦慮。

原因二:孩子將來會在自己的行業幹得有聲有色。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人,需要不同的.人從事不同工作,由於愛好和智力的不同,人人去從事研究和管理,不現實。有句俗話:三六行,行行出狀元。讓孩子在所能從事的工作中,成就自己、成就人生。

原因三: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每一個孩子興趣不一樣,我們不能以文化成績來衡量孩子學得好與壞,學習成績不好,就給報補習班,讓孩子學習,再學習,孩子就成了學習的機器,即使孩子的每門成績在95分以上,還要孩子的成績門門100分,家長的心裏石頭才落下來。這樣家長高興,孩子呢?這樣也不可能,必定智力有差距,題的難易程度也不同。

原因四:孩子開始的時候是普通人,將來部分孩子還是普通人。我們部分家長也是普通人,我們要學會接受這個現實,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和孩子成長的規律。

教育孩子不要急順應孩子成長規律 第2張

那麼我們怎樣做呢?

做法一:從小抓孩子習慣養成。這裏包括學習習慣、行爲習慣……孩子如果把習慣養成好了,孩子將來從普通到優秀,再到卓越,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做法二: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有什麼樣的興趣,家長要善於捕捉,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給孩子動力,將來孩子有一個好的人生,就是你現在培養興趣造就的。

做法三: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做法四:智商和情商兩手抓。我們經常看到新聞,一些成年人是高智商,低情商,最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傷害,成爲悲劇人物。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和諧相處,需要合作,有時候情商顯得尤爲重要。

總之,筆者認爲,每一個孩子的都是有個性,有差異,家長要根據個性和差異不同,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有過多的壓力,要靜待花開時。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