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來源:秀美派    閱讀: 8.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及護理方法家裏添了新生命,在高興的同時,不免會有些手忙腳亂,加上新生兒常會出現一些讓人手足無措的生理現象,下面是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1

低體溫

衆所周知,胎兒溫度一般比母體溫度高0、5℃。

出生前,寶寶在媽媽體內正常宮內環境溫度保持在36、7—37、3℃之間,出生後由於環境稍低,機體需要動用較多的熱量來維持新生兒體溫。新生兒主要靠棕色脂肪產熱。

此時,寶寶爲了維持正常體溫和代謝,首先耗氧量需增加2-4倍以上,故呼吸較快,另外,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又很容易散熱。

同時,我們成人感覺最舒適的溫度在23-26℃之間,問題在於,這個室溫對於新生兒就過低了。

所以,如果寶寶生後不注意保暖,持久的低溫環境會使新生兒消耗過大,並造成代謝性酸中毒、低血糖、微循環障礙、血液粘稠度增加等一系列機體內環境變化,久而久之,就影響寶寶的體重和身高的增長。

飢餓

新生兒生後基礎熱量消耗爲50kcal/kg,每日總熱量約需100-120kcal/kg。

一般而言,飢餓後的代謝變化首先表現爲血糖下降,肝糖異生增加,機體蛋白質分解,脂肪消耗,引起組織器官重量減輕,功能下降,當寶寶面臨飢餓時也不例外。

新生兒生後吸吮力普遍較弱,消化功能差,水分丟失多,所以,出生7-10天左右,新生兒可能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

如果生後餵養延遲、餵養不足,還會影響新生兒體內多種重要激素分泌水平變化,引起其胃腸排空運動延遲,消化酶分泌減少,腸上皮細胞萎縮,從而導致日後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目前,每天門診就有許多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髮育遲緩的寶寶來就醫,那麼問診時追溯病史,大多父母在新生兒期的餵養都不是很積極,私以爲這種情況可能與新生兒期飢餓有關。

吸收不良綜合徵

新生兒吸收不良綜合徵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小腸的先天性消化酶缺乏,或繼發於腸道感染後,導致小腸壁粘膜上皮細胞損傷,功能障礙,產生以腹瀉爲主的腸道功能紊亂,並可導致生長髮育遲緩甚至停滯。

其主要表現在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過敏等。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其實新生兒有吸收不良綜合徵也不必刻意給寶寶減少飲食,可以仍舊堅持母乳餵養,待月齡大些後適當添加酸牛奶,或者適當提早增加輔食,試用要素飲食(一種化學精製食物,含有全部人體所需的易於消化吸收的營養成分),逐漸腸道脫敏。

不過,前提一定是攝入的熱量必須要能滿足新生兒生長髮育需要。

新生兒泌尿系感染

新生兒腎盂、輸尿管較寬,輸尿管壁肌肉和彈力纖維發育未完善,彎曲度大,且女嬰尿道短,男嬰包莖污垢積聚,再加上新生兒免疫力較低,這就非常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而且症狀不典型。

如果新生兒出現不明原因發熱、吃奶減少、皮膚蒼白、表情不愉悅,或者嗜睡、不吃、不哭、不動、黃疸退而復現等,又查不出其他原因,請家長一定要注意留取尿液標本送醫院做尿常規和艾迪氏檢查。

新生兒外傷

新生兒關節韌帶比較柔嫩,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顱骨軟,如果在沐浴、更衣、換尿片時用力不當,容易導致鎖骨骨折、髖關節脫位、橈骨小頭脫位、青枝骨折等,有時輕微的腦部碰撞都容易引起腦震盪。

而新生兒患以上疾病時不會表達,痛苦時多數表現爲神情淡漠、吃奶減少、少動。如果損傷後家人沒能及時發現,持續時間久了很可能影響生長髮育。

建議平時新生兒家庭護理操作時一定要用力輕柔,平穩抱放,防止滑落,細心檢查。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2

一、不可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中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到食道或口腔。小兒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現是吐奶。由於寶寶食道下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新生兒在頭六個月經常吐奶。

當孩子吐奶時,奶會從孩子的嘴和鼻子裏溢出來。如果孩子精神很好,沒有異常情況,也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孩子在12~14個月時會消失。如果沒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那麼,新手媽媽應該如何減少寶寶吐奶呢?

1、少量多次餵奶

2、餵奶中途給孩子拍嗝

3、餵奶後垂直抱孩子半小時左右,給孩子拍嗝

4、餵奶時儘量減少孩子吸入過多氣體

5、在安靜、輕鬆的環境下餵奶

二、常見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由於新生兒體內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的。大多數嬰兒會在出生後的第一週遇到。新生兒黃疸分爲兩類,一類是生理性黃疸,一類是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多發生在寶寶出生後2~3天,並在2周左右消退,早產兒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在此期間,多給寶寶哺乳,多吃多拉可以有效緩解。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家就可以護理,仔細觀察,不用太擔心。不過,如果孩子四肢發黃,尤其是手掌和腳發黃,家長就要小心了,需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第2張

有一種黃疸叫母乳性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對於這類黃疸,可暫停母乳3天,觀察黃疸是否減輕,減輕了基本可以確定母乳性黃疸。如果確定爲“母乳性黃疸”,沒有其他疾病,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一般的母乳性黃疸大多會在6~12周消退,但如果寶寶被醫生判斷爲重度母乳性黃疸,一定要遵醫囑及時治療,防止寶寶受到傷害。

病理性黃疸在出生24小時內出現,起病早,加深快,持續時間長,並可能反覆。對於這種類型的黃疸,家長要小心,早發現,早治療。

三、有一種不明原因的哭鬧叫“腸絞痛”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啼郎”。對父母來說,最讓人崩潰的是孩子哭了,而你卻找不到原因。常在黃昏時分出現的腸絞痛,在孩子出生後2周至3個月內出現,目前尚未找到確切病因。

但隨着腸道的成熟,大部分孩子的腸絞痛會在五個月後自行消失,目前還沒有發現對孩子發育有影響。當孩子絞痛時,我們如何安撫他?飛機抱、按摩、遵醫囑服藥等都是緩解兒童腸絞痛的有效方法。

四、飯後“腸脹氣”

在寶寶兩個月左右的時候,如果寶寶出現臉通紅、全身發硬、腿亂蹬、哭鬧等情況,那麼孩子可能出現了腸脹氣。爲什麼會出現脹氣?如果是母乳餵養,可能與母親吃的食物有關。如黃豆、蘿蔔等容易產氣的食物。

如果用奶粉餵養,可能是對奶粉的反應,食物不耐受。最常見的原因是餵食時吸入了大量空氣。此外,孩子哭鬧時,常吸入氣體,引起腸脹氣。

如何減少腸脹氣的發生?

1、哺乳時少吃或不吃易產氣的食物;如含酸食品、乳製品、豆製品等;

2、儘量減少孩子喝奶時吸入的氣體。哺乳時,要讓乳房與孩子的嘴貼合,不留空隙。瓶喂時,瓶體傾斜放置,呈30~40度角傾斜並排出多餘氣體;

3、給孩子餵奶時,讓孩子頭部高於腹部,然後通過給孩子打嗝的方式排出氣體;

4、孩子吃完奶後,讓孩子趴着或給孩子飛機抱等姿勢,排出多餘氣體;

5、排氣操。寶寶脹氣後,給他來套排氣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還能增加親子互動。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3

新生兒肺炎常見護理診斷及措施

新生兒肺炎的護理工作極爲重要,它對寶寶恢復健康有積極作用。不能把護理簡單地看成只是餵奶、吃藥、換尿布。護理的內容很多,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

二、室內空氣要新鮮,太悶太熱對肺炎患兒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變稠,呼吸更爲困難。室內的溼度也要適宜,火爐上應放上水盆,地上應經常灑些水,使室內空氣不要太乾燥。

三、新生兒得了肺炎往往不願吃奶,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熱量,除注意餵奶外,可輸葡萄糖液。

四、患兒因發熱、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較多,要多喂水,這樣也可以使咽喉部溼潤,使稠痰變稀,呼吸道通暢。

五、由於吃奶時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餵奶,應改用小勺喂。

六、要注意寶寶鼻腔內有無干痂,如有可用棉籤蘸水後輕輕取出,以解決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暢。密切觀察病情準確無誤地執行醫囑,保證抗生素及其他藥物有效進入體內。尤其注意併發症先驅症狀,注意藥物毒副作用,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繫。

當患兒煩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大時,提示合併心力衰竭,應給予吸氧、控制補液量和速度、使用強心藥等。當患兒突然氣促、呼吸困難、青紫明顯加重時,可能合併氣胸或縱隔氣腫,應作好胸腔閉式引流的準備,配合醫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護理。

新生兒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第3張

新生兒肺炎的護理的注意事項

一、觀察身體變化

要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要注意經常變換寶寶的體位,取頭高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室內空氣要新鮮,太悶太熱對肺炎寶寶來說非常不利,會使咳嗽加重,痰液變稠,呼吸更爲困難。新生兒室內溫度應在20℃—24℃爲宜,相對溼度維持在60%,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對流,以防受涼。

三、補充液體和熱量

新生兒得了肺炎往往不願吃奶,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熱量,除注意餵奶外,可輸葡萄糖液。如果餵奶的時候,寶寶口鼻周圍出現青紫、嗆咳,要立即停止,並給他吸氧。病情穩定後,餵奶也應少量多次。

四、多喝水

寶寶因爲發熱、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較多,要多喂水,這樣也可以使咽喉部溼潤,使稠痰變稀,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以到醫院做痰液霧化。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