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

來源:秀美派    閱讀: 6.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提到藥酒,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就是把中草藥或者補品放到酒裏面浸泡,藥酒在我國已經擁有相當長的歷史,下面就來看看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1

藥酒是在唐代出現的,古代同其他酒統稱“醪醴”。我國最早的醫書《皇帝內經》終就有“湯液醪醴論篇”。醪醴,就是用五穀製成的酒類,醪爲濁酒,醴爲甜酒。以白酒、黃酒和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治療和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去掉藥渣所得的口服酒劑(或藥物和食物與穀物、曲共同釀製),即爲藥酒。

舊有商代、唐代、宋代諸說。近來,陳鴻飛、陳明在《科學博覽》上撰文,又提出藥酒起源於明代的說法。他們認爲,「所謂藥酒,係指用植物性的根莖葉花果和動物的屍體以及內臟及礦物性的化工產品,按一定比例,用酒浸漬一定時期,去其渣滓所獲得的酒液。」

根據這個定義,他們從藥酒的製法上否定了商代大孟鼎銘文中的「鬯酒」、唐代李肇《國史補》和宋代田錫《曲本草》中的「蛇酒」是藥酒,講得有道些道理。但是,他們僅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爲左證,斷言藥酒起源於明代才「符合歷史事實」,恐怕有武斷之嫌。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
  

在我國明代以前的典籍裏,有關藥酒的記載很多如下:

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說過:「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曰爛腸之食」。《抱朴子》曰:「君釀酒,酒成以附子、甘草入酒中,立成美酒。」甲骨文中還有「鬯其酒」的記載。據漢代班固《白虎通考點》解釋說:「鬯者,以百草之香,鬱金合而釀之,成爲鬯。」可見,「鬯其酒」,便是芬芳的藥酒。

從我們中國漢字演化角度看,古代「?」字,上半部「醫」與「殳」,指針裝醫袋、竹刀,古醫以刀、針爲主,而巫醫盛世,自是加「巫」了。後來,酒被大量使用並被推崇,由是,「醫」下,「巫」便爲「酉」了。而「酉」古通假「酒」,醫與酒的聯繫之緊,於斯可見。

先秦時期的醫學代表作《黃帝內經》也對酒在醫學上的貢獻作了專門論述。其中,《素問湯液醪醴篇》論述了醪醴與防病的關係,在其他篇中還提及了治膨脹的「雞矢醪」,治經絡不通、病生不仁的「醪藥」等,這些均是較早的藥酒記載。

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泡藥酒的一些中藥材

宋代彭乘的《墨客揮犀》中記載「王文正太尉氣羸多病,真宗面賜藥酒一瓶,令空腹飲之,可以和氣血闢外邪。文正飲之,大覺安健,因對稱謝。上曰『此蘇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因各出數}賜近臣。

自此,臣庶之家皆效之,蘇合香丸盛行於時。此方本出《廣濟方》,謂之白朮丸。」《廣濟方》是唐玄宗開元時期的醫書。可見,蘇合香酒至遲出於唐代前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求》記載「作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乾姜一分,雞舌香一份,蓽拔六枚。下篩,絹囊盛之,內酒中,一宿,蜜一升和之。」《齊民要求》上還有一條講「笨曲餅酒」的材料,「從此酒浸五加皮、及一切藥,皆有益,神效。」這條材料透漏出一個信息,北魏時期藥酒的品種繁多,「笨曲餅酒」是製造藥酒的好原料。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2

中國的藥酒是在戰國時期以後出現的。最古的藥酒方與其他中藥方劑一樣是沒有名稱的,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中,所記載的藥酒方,就沒有具體的方名。這種情況在唐代方書中仍保留不少,如《幹金要方·脾臟下》“治下痢絞痛腸滑不可差方。”《外臺祕要》卷十五的“療風痹癮疹方”等。

藥酒能存放多長時間

如果用一些中藥材來泡酒,如果保存得當,密封良好,可以保存數年時間,有些甚至可以保存十幾年時間,對於藥物的效果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也不會產生毒性。如果沒有保存好或者酒裏面進了水可以導致藥物變質或者酒精揮發,這時候藥酒就不能再喝。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後出現的 第2張
  

藥酒的藥材能泡多少年

藥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泡製時間長了,開了封則酒精易揮發,抑菌作用就會降低,藥材也會黴變,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泡藥酒最長不要超過1~2個月。

藥酒產生背景

中國人對酒的研究與運用,可謂爐火燉青。自從有了酒,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們演繹出無數的精彩故事。於是,就有了武松酒後伏虎的.壯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英雄氣概,劉姥姥醉臥怡紅院的千古笑談……

從釀酒、飲酒到賞酒、論酒,酒已滲透到人類的各個方面,並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酒文化。酒與醫素有不解緣,繁體“醫”字從“酉”,酉者酒也。這大概是因爲先祖們無意中食用了發酵後的瓜果汁,發現了它可以治療一些虛寒腹痛之類的疾病,從而讓酒與原始醫療活動結下了緣。《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藥之道。

所謂“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醪醴”者即藥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藥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爲深刻的認識。

現代藥酒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據是:因爲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藥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藥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

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製作藥酒時,通常是將中藥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