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來源:秀美派    閱讀: 6.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是因爲人類的語言活動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如果簡單說明,就體現不出自己的高深,爲了證明自己學識淵博,故意把話說得錯綜複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1

當下有很多孩子兩三歲還不說話,起初,家長們聽老人家說“貴人語遲”,聽多了都信以爲真了。等孩子又大了些,還不說話,左鄰右舍都說“你看科學界有很多大咖們,小的時候都是說話遲的,沒事的,你家這個有潛質呢!”,你聽多了是否也信以爲真了呢?

殊不知,現在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都市生活,比如家庭成員少、主帶養人不愛說話、父母早出晚歸忙於生計無暇陪伴、狹窄的樓宇生活半徑及人際交流圈等等,造成孩子在語言敏感期階段就缺少了語言刺激的量和語言互動的條件。

另外如果孩子還有被包辦代勞過多、口腔敏感期遲遲未滿足、長期靜多動少、語言環境不穩定、或者長期愛和尊重不足等問題存在,多會造成孩子不會說話的現象。

一般我們的理解是聽覺是好的,不用多加干預,孩子能說話那是遲早的事。事實上,說話是一個人通過運用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語言能力的獲得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到底多複雜呢?讓我們一起從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來了解下吧!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講,兒童語言的發展是指兒童母語理解和產生能力的獲得。其發展層次是語音、詞彙和句子。在語音發展階段,據研究表明,人類出生時就先天具有普遍的、各種語音的範疇知覺,能區分所有的語音對比。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後天的語言環境和語言經驗會加強其中某些語音的區別能力,同時削弱其他某些語音的區別能力。可見這一知覺在理解語言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語音的發生從新生兒的.哭到牙牙學語,一路基本都是隨着口腔敏感期的發展進程而發展的。一般牙牙學語的出現集中在第九個月。

隨着月齡增長,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到了一週歲左右開始能說出第一批詞。學會說一個詞,必須建立在一定的認知基礎上,要能識別一個相應的概念,能識別一個語言單元,並能建立彼此聯繫。

到一歲半,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以後,兒童就開始把兩個詞組合起來形成句子,這是兒童發展中的又一個里程碑。日後不斷的語言刺激和兒童日益增強的接受能力,會幫助兒童完善語句結構的完整性和複雜性。一般2、3歲的兒童喜歡和成人交談,喜歡聽簡短故事、兒歌等。4、5歲的兒童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談。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2

“說話”這件事,至少有三重複雜性:

首先,人們說話時,語言符號產生意義。按照符號學的說法,在傳達意義的過程中,同一個符號會衍生出三種意義,即說話人的“意圖意義”、文本自身的“文本意義”、受話人自我加工出來的“解釋意義”。

一個詞語的意義常常在意圖、文本和解釋之間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學者把這種特性叫作符號的“無限衍義性”。

“說話”的第一重複雜性,就是“無限衍義下的表意困境”。

比如下面這則笑話:

  學生:老師,你教的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老師:我不許你這樣說“自己”。

爲了克服無限衍義造成的理解困難,在組織句子時,我們會使用下面這類短語來作解釋:

  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我沒有別的意思。

  我真心是這樣想的。

有趣的是,這些語句一旦出現,情況反而變得更復雜了。某人“說實話”的真實意圖很可能是“我要開始扯謊了”,“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的意思往往是“你居然猜中了我的一部分小心思”。

我們不斷猜測,尋求說話人意圖和話語意義的.確定性,但很多時候,我們區分不了某個意圖、意義是被我們的理解探究出來的,還是在探究過程中被構建起來的。

不管真實情況怎樣,揣度、臆測的話語一旦被說出,懷疑、敵對的語境就不可避免地生成了,意義會被新語境逐漸鎖死。

這是“說話”的第二層複雜性:“共構語境下的解義困境”。

我們在說話時,要面對的第三重複雜性是“文化間的理解鴻溝”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第2張
  

中國人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是因爲關於酒文化的共識能強有力地規定我們的語境,約束表意與解義的衍變空間:“酒後吐真言”“(要說的話)都在酒裏了”“酒品如人品,酒量即度量”……

複雜的交流確實被這些集體共識簡化了,但是,語言活動也因此被搞得更復雜了。

符號特性導致交流障礙,對障礙克服失敗迫使我們建構新規則,新的交流規則卻進一步導致交流障礙,迫使我們構建集體規範……複雜性層層疊加,使得說話這件事變得愈發困難。

說話如此複雜,我們該如何把話說到點子上呢?

首先,要破除那些完美溝通的神話,比如“張嘴就來”神話。

其次,無論說理還是敘事,把話說明白了,在最樸素的意義上,無非是把因、果、關係三者給講清楚了。

而講清楚它們之所以很難,是因爲我們的認知過程中,大量的不自覺的默認框架幫我們跨越了關於因果關係的思考,讓我們直接得出了結論。我們以爲自己是清楚的,而一旦要表達,才發現我們是糊塗的。

  舉個例子,你去電影院看完電影,你說好看,朋友問哪裏好看,你支支吾吾半天,說了一堆空話套話,體驗到了一種強烈的阻塞感,終於不耐煩地說:總之就是好看啊。

這種高效且無意識的認知過程,副作用很明顯:一旦我們想在語言世界中具體澄清這些整體性理解時,就會發現根本“無從下嘴”。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推演”。

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推演,是一種刻意的原路返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尋找“真問題”,尋找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區別,在此基礎上通過邏輯建立思維模型,並且通過掌握更精準的詞彙,表達更加有爲的含義。

我們癡迷於說話的技巧與方法,執着於外在的語言表現能力,但真正決定人與人之間能力差距的,是他們面對世界的存在姿態。

“語言是存在的居所”,當我們用最純粹的語言發問遠處有什麼,遠處的遠處還有什麼時,話語所及之處都成了我們的圈地,整個世界都成了我們的居所,在那裏,我們姿態昂揚,敢於向未知取樂,玩得忘乎所以。

偶爾遇見從“小地方”來的人,他們總是膚淺而瑣碎地談論着這個世界,你隨便插上一兩句嘴,對方便驚爲天人:你說到點子上了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3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兩種人,一種人總希望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一種人則總喜歡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一般是做事的人。因爲要幹活的人沒誰願意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因此,總是想着把複雜的問題抽絲剝繭,提綱挈領才能事半功倍。

而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人往往適合琢磨事情。蘋果掉到地上,多簡單的一點事兒,這種人卻能從簡單中琢磨出萬有引力來。這種能力往往是前一種人所不具備的。

不過,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是相對樂觀的人,而喜歡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人往往是焦慮的。

前一種人,多複雜的事情,在他們眼裏,往往最後都抽象成一二三,一團亂麻也能理得順順當當。但這還在其次,關鍵是在社會上,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這種人也是能簡單就簡單。你對他笑一笑,他就認爲是友善,絕不會去想,那笑容後面是否還藏着刀。因此,在他們眼裏,世界是透亮的,因此也就相對透明。

把話說的複雜是爲什麼 第3張
  

而後一種人,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總是多一個心眼,去挖空心思地揣摩簡單的人和事背後的東西。比如同樣面對一個不經意的笑容,這類人會分析產生笑容的原因,甚至會分析笑容的程度,去辨別對方的笑容是苦笑,還是不懷好意的皮笑肉不笑。於是,世界在這些人眼裏,永遠是一潭深水,深不可測。因此,他們的心也就很難達到“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清澈境界。

話說回來,簡單的人雖然快樂,但也的確少不了會有吃虧上當的時候。道理很簡單,一個自己簡單的人,往往會認爲別人也簡單g個自己不撒謊的人,往往也容易輕信別人的話,因此對謊話缺少免疫力,容易被欺騙。而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不可能永遠是一汪清水,一眼就能見底。相反,有時候會有假相,甚至會有刻意的欺騙。所以,簡單的人容易吃虧上當也就在所難免。

而天性複雜的人雖然終日慼慼,謹小慎微,但好處是可以比較少地吃虧上當,因爲你就是真心對他,他都會懷疑三分,何況你還真想繞他,很難得逞的。

不過,雖然各有利弊,我個人還是希望活得簡單一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