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自二維碼面世以來,微信/支付寶收款碼便一直是收款的兩大巨頭產品。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1

11 月 26 日,據北京日報,"2022 年 3 月 1 日起個人收款碼禁用於經營性服務 " 及 " 禁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用於遠程非面對面收款 " 的消息近日刷屏網絡。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發佈的條碼支付監管新通知。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具體解釋稱,近年來,個人收款條碼得到廣泛運用,提高了資金收付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 跑分平臺 ",以高額收益吸引大量人員使用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與賭客 " 點對點 " 線上遠程轉移賭資,將賭資分拆隱藏於衆多正常交易場景。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

掃碼支付具備的優勢有哪些?

1、無卡支付,方便快捷

以前出門需要帶大量的現金,銀行卡支付出現後,出門需要隨時帶着銀行卡。而現在呢,出門連銀行卡都不需要帶了,一部手機,掃一掃就能搞定,方便快捷,安全性相對於銀行卡也比較高。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支付方式。

2、即時到賬,無需硬件設備

以前用信用卡,還需要POS機刷一下,有時到賬也會出現延遲。掃碼支付呢?到賬快,到賬之後,商家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現金了,商家也不需要多花錢買一部POS機了。只要一個二維碼,讓顧客掃一下就可以了。

3、一碼多付

不僅僅同時支持支付寶、微信、百度、京東等線上主流支付方式,還支持線下店家的支付。也就是說,以後出門的時候,我們只需帶一部手機和自己就可以了。這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很方便,出門就可以不揹包、不帶錢包了。

4、簡單易學

只要手裏有一部智能手機,上至老人,下到小孩都能很快學會使用。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2

“2022年3月1日起個人收款碼禁用於經營性服務”及“禁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用於遠程非面對面收款”的消息近日刷屏網絡。記者獲悉,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發佈的條碼支付監管新通知。

自二維碼面世以來,微信/支付寶收款碼便一直是收款的兩大巨頭產品。但顯而易見的是,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一直遊離於商戶入網規範之外,不受監管。

正規線下收單機構的特約商戶信息都會上報銀聯,而線上個人碼卻並未將信息上報。隨着支付監管的不斷加強,嚴格區分個人/商戶收款碼勢在必行。文件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從2013年微信被火爆使用至今,微信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幾乎連接了所有人,深入到我們衣食住行娛的各個場景,如今它更像是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並不是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只是它所提供的.便捷,會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去使用。

微信強大的功能背後,蘊含無限商機,目前全民使用的微信支付已深入人們的生活。數據顯示,人們最常使用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含微信支付)合計佔據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93.11%。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 第2張

依託於微信支付生態,通過智能二維碼爲實體商機進行無感知引流鎖客,消費者通過專屬智能收款碼付款即可獲得專屬折扣,同時通過智能二維碼爲商家打造專屬“私域流量”,精準鎖定客源,後期商家通過各種營銷活動促進消費者的二次復購,完成運營閉環。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3

據北京日報報道,2021年10月13日央行近期發佈的條碼支付監管新通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髮〔2021〕259號、》,從支付受理終端業務管理、特約商戶管理、收單業務監測三個方面入手,對收單機構和清算結構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

與此同時,條碼支付也被納入監管,對個人收款條碼的使用規範做出具體規定,並將於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明年3月起禁用於經營收款 第3張

其中,《通知》對收款條碼管理進行了說明,對於個人或特約商戶等收款人生成的,用於付款人識讀併發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條碼,應有效區分個人和特約商戶使用收款條碼的場景和用途,防範收款條碼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於違法違規活動。對於具有明顯經營活動特徵的個人,條碼支付收款服務機構不得通過個人收款條碼爲其提供經營活動相關收款服務。

《通知》還對遠程非面對面收款進行了說明。條碼支付收款服務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禁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用於遠程非面對面收款。對於通過截屏、下載等方式保存的個人動態收款條碼,應當參照執行個人靜態收款條碼有關規定。“將條碼支付納入監管,彌補了之前可能被洗錢利用比較多的條碼支付通道漏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