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據悉,神舟十三號即將承載三位宇航員再度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啓爲期半年的新一輪“出差”之旅,屆時女航天員將進行首次出艙。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1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擔任指令長。目前,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火箭正在加註推進劑。

航天員翟志剛是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航天員王亞平執行過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葉光富是首次飛行。

航天員簡歷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翟志剛簡歷

翟志剛,男,漢族,籍貫黑龍江龍江,中共黨員,碩士學位。

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中心飛行教員,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爲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9月,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並擔任指令長,同年11月,被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並獲“航天功勳獎章”。2013年1月,入選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並擔任指令長。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第2張

王亞平簡歷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

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爲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同年7月,被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勳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第3張

葉光富簡歷

葉光富,男,漢族,籍貫四川成都,中共黨員,碩士學位。

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入黨,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司令部作戰訓練股空戰射擊主任,安全飛行1100小時,被評爲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2

未來中國的“天宮”什麼樣?

將打造成全新的“科研太空站”

今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入軌,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設全面展開。中國空間站命名“天宮”,基本構型包括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整體呈“T”字構型,核心艙居中,“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分別連接於兩側。

湯靖師介紹,作爲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天和”核心艙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發射質量約22.5噸,是空間站的.管理控制中心。此外“天和”核心艙還具備交會對接、轉位與停泊、乘組長期駐留、航天員出艙、保障空間科學實驗等能力。核心艙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統還能實現水和氧氣的循環利用,降低補給需求,讓航天員實現更久的在軌停留。

“天和”核心艙是空間站的管理控制中心,那麼“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承擔着艙內、艙外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等科研任務。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在接受公開採訪時表示,中國空間站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以及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4個重要領域制定了系統的、長期的規劃,將研製一大批科學研究設施,支持在軌開展1000餘項研究項目。

神十三發射時間確定 第4張

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要深入研究空間環境各因素對生命體細胞、組織、器官等各層次的影響與作用機理,探索認知生命體太空生長髮育與繁衍規律及人類太空長期生存面臨的健康保障問題,並利用空間特殊環境發展創新的藥物和醫療技術。

微重力物理科學主要研究物質運動的本質規律,建立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系統,進行廣義相對論高精度檢驗、全球重力位測量等研究;實現100pK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開展極端條件下超冷原子物理、低溫量子相變等基礎前沿實驗;開展多相流與相變傳熱、基礎燃燒特性與機理、新材料空間製備等研究及應用。

天文與地球科學領域利用巡天光學望遠鏡、高能宇宙輻射探測設施等天文觀測設施,開展長期深入的天文觀測研究,研究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線起源、宇宙形成與早期演化等重大問題;着眼全球氣候變化等關係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對地觀測新技術和新體制。

空間新技術與應用領域主要發展在軌制造與建造、空間機器人與自主系統、空間信息及精密測量等空間新技術,提升人類探索、開發與利用太空的能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